龙的力量-南海扬-第2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缅甸当时的强大甚至使得已经在印度东部吞并了孟加拉行省的的英国开始忧心。英国和缅甸间的紧张局势在1824…1826年以及1852年两次的英缅战争中达到高峰。最终缅甸的强悍步兵无法抵抗英国的坚船利炮,贡榜王朝最终在1886年的第三次英缅战争轰然倒塌。缅甸成为了英属印度的一个省。
林太平徐徐道来,如数家珍。而他更是全然无视胡维风厌倦和抗议的表情最后才将话题引到目前缅甸的局势上。
“虽然缅、孟、掸三族之中,孟族已经日渐消亡难以再与缅、掸两族争雄了,但是现在的缅甸却依旧是三足鼎立的局势。掌握着中央政权和庞大军队的缅族军政府、‘缅甸国父’昂山将军之女—昂山素季所领导的缅甸反对党—民盟以及以掸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武装到目前保持着缅甸危险的平衡关系。”林太平意味深长的说道。
“在总参早就听说你是‘西南通’,果然名不虚传!只是我到目前为止还不清楚这一切与战区下一个阶段的任务有什么关系,目前印度陆军爱安达曼岛上只剩下布莱尔港这一个最后的堡垒了,只要再有一到两天的时间,我们就可以拔除这个最后的钉子,届时一切将在印度洋上落下帷幕。”胡维风中将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在他得到的情报来看,由这场漫长的战争而造成的笼罩在整个印度洋之上的硝烟即将散去。
“不,我的司令员同志,战争还将继续。而且缅甸即将会成为我们的新战场。好了,我们还是来谈谈吴瓦廖少将吧!”虽然在某些人的眼中,胡维风已经成为了“十三翼将”的领军人物。但是显然在很多决策的问题上,林太平更接近于这个集团的权力中心。
在缅甸军政府、民盟和少数民族这三股力量之中,军政府无疑占据着绝对优势。昂山素季的民盟虽然来势汹汹,但是这个接受了太多西方思维的女人缺乏角逐亚洲政坛的雄心和魄力。而民盟背后的美国人虽然不断要求缅甸军人加快民主化进程,但面对缅甸背后的中国,华盛顿并不敢把缅甸军政府逼上绝路,也不想在缅甸事务中陷得太深。而以掸族为主的各少数民族武装和政党的利益不尽相同,难以形成合力。所以缅甸军政府看似四面楚歌,但实际上却是不断的此消彼长之中,坐稳了权力的宝座。
不过就如大多数东南亚政权一样,一旦内部丛生的矛盾被一一摆平之后,那些高傲的政客们就会开始考虑在强大的邻国之间周旋以获取更大的利益,甚至恢复自己往昔的辉煌,缅甸也不例外。就在缅甸国内的局势日趋缓和之际,缅甸军政府也开始尝试着在中印之间玩起了待价而贾的把戏。
自缅甸军政府执政10多年来,受所谓“民主国家”不与军政府交往的传统外交理念束缚,印度历届政府对发展印缅关系不甚积极,导致印缅两国之间虽然拥有着1643公里边境线,却几乎没有任何高层往来,双边关系十分冷淡。但是在21世纪之初,在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因素的驱动下,印度政府对缅政策开始由理想主义向务实主义转变,双方高层往来开始增多,关系不断松动,合作领域逐渐拓宽。
对虚弱的缅甸经济而言,印度这个经济不断发展的地区大国是其大量农业产品出口的最佳对象,所以很快印度就成为缅甸仅次于泰国的第二大出口对象国,对印出口占缅甸出口总量的1/4。而随着对印边贸的不断增长。寂寞已久的印度开始越发猴急起来,他迫不及待的想要在缅甸的身上获取更多的利益。
2004年10月,印缅两国甚至签订了《非常规安全事务合作谅解备忘录》,一致表示将加强“反恐”等领域的合作。作为安全合作内容的一部分,印度还承诺向缅甸提供必要的军事援助,并成立一个由政府高级官员组成的专家咨询小组,定期举行会议。此外,国内基础建设都一度停滞的印度还大方的表示要在缅甸建造一座1200兆瓦水力发电站、协助缅甸修建边境公路,提供5000万美元贷款帮助改造缅甸国内铁路网等。
而在这一系列的糖衣炮弹之后,印度陆军更希望缅甸能“邀请”其进入缅甸西北部地区,以扫荡印度本土的那加族和阿萨姆族叛乱武装。为了实现这一“假道灭虢”的战略,和就近争取缅甸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印度政府更不惜自毁其“民主国家”的形象。不但不再要求缅甸军政府释放被软禁的昂山素季,更在联合国抵制美国制裁缅甸军政府的议案,宣称缅甸人权问题属于内政,进一步提供军费援助和协助训练缅甸警察,承诺在缅甸进行投资,再提供2000多万美元信用贷款,以协助整修港口和炼油设施。
当然对于只想要左右逢源的缅甸而言,印度给予的种种优惠当然富有诱惑,但是对于北方强大的中国她却更不能得罪,所以虽然在印度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等外交事务上投桃报李的给予印度以支持,但是在近海天然气田开发等项目上却依然倒向了中国。毕竟缅甸只是希望利用印度和中国在该地区的利益冲突,争夺两边捞取好处。而并非改换门厅。
虽然自印…东、印…中战争爆发以来,缅甸便与印度进入了战争的状态。双方在缅甸西南近海地区发生了多次激烈海空冲突,但实际上参战的却主要是中国驻军,缅甸军政府依旧保持着与印度关系上的暧昧,甚至双国的边境陆路口岸都没有完全封闭。缅甸的产品依旧通过位于印度东北尼普尔邦和米佐拉姆邦国境点源源不断的进入印度的国内市场。
而对于印缅之间的种种暧昧,北京的高层领导之中一直有着两种不同的声音。既有应将缅甸建设为中印军事缓冲区、转口贸易枢纽的温和派,也有强硬抵制印缅关系升温,建立东方大陆战线的激进派。但是这两种声音的背后,却有着同一个共同的认识,那就是中国应该在缅甸军政府内扶植起可以信赖的青年军官。
而年轻的吴瓦廖少将,正是中国政府是中国这一政策的绝佳人选之一。作为缅甸军政府炙手可热的新贵,这个没有半点缅族血统的军人,在缅甸军政府之中是一个少有的异数,但是这个有些沉默的青年却一再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的忠诚和价值。
第一个倒在吴瓦廖手中并不是缅甸军政府的敌人,而是缅甸最高权力机构—“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的四号人物—吴丁中将。身为陆军参谋长,吴丁中将在缅甸军政府的地位可以说是举足轻重。但他也是军中的“最强硬派”的代表,由于长期反对军政府向昂山素季领导的民盟采取和解姿态。更坚决主张清剿掸邦和克伦邦少数民族反政府武装。使得这个缅甸军政府的巨头成为了稳定国内一系列即定政策的最大阻碍。而吴瓦廖利用他在掸邦的影响力,举重若轻的令这位在多次谋杀之中全身而退的吴丁中将和他的主要党羽一起,随着一架俄制米—17型直升机一起坠落在缅克伦邦首府巴安市西侧的江中。
而在美国境内的一系列特种行动更奠定了这个年轻将军在缅甸军政府的地位,2005年4月17日,流亡加拿大的掸族王子苏坎帕突然宣布掸邦独立,自任总统,并要求其它国家政府承认掸邦独立,还请求联合国派维和部队到掸邦,让掸邦举行民主选举。但这个雄心壮志的王子,却还没来得及在西方社会扩展自己的影响力,就离奇的死在了自己位于美国西雅图的豪华公馆里,即便他的身边充斥着美国政府的保镖,但在血流满地的浴室里,还是只留下了他的无头尸体。
虽然在吴瓦廖少将的生涯里还要更多的传奇,但是此刻在刘舒畅的面前,他还是显得那么的普通,甚至有些平庸。一举一动都明确的显达出他此刻在这个来自北京的记者面前的谦卑。这样的表现多少让刘舒畅有些受宠若惊。她甚至怀疑这个陌生的少将此刻并不是和她在漫步战场,而是出席一次盛大的舞会。
吴瓦廖少将并不避讳谈论他的国家。更不避讳谈论他的血统。缅甸与中国毗邻,两国的共同边界绵延2171公里。自古以来,两国人民就组成商队,跋山涉水,进行物物交换的贸易活动。由于古时两国分界并不明确,云南与八莫间的陆上贸易,导致了“山地中国人”季节性地移居缅甸。这些中国人与后来从海路来的广府人及福建人有所不同。
而首批定居缅甸的华人,据说是在几个世纪前移入缅北克钦邦附近山区的玉石商人。他们是从云南省移入。1861年,第一个广东籍商人经新加坡来到缅甸曼德勒王朝古都。不过,大规模移民潮则是发生在1885年英国侵占了整个缅甸,并把它并入成为印度的一个省后的事,其后,大规模华人通过海峡殖民地,由海路移民到缅甸。
缅甸的华人作为一个特殊种族集团,其对缅甸经济的贡献无意是巨大,华人利用自己的海外通商网络,帮助政府促销农产品。50年代中,华人响应政府的号召,把进出口的大部分让出来给缅甸人经营,自己从商业转向工业,毫不夸张的说缅甸战后的工业发展是由华侨完成的。
但是缅甸的华人虽然和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华人一样那样在经济上扮演重要角色,更是也同样没有那么多的政治抱负。在缅王时代,他们是纯粹的商人,在英国殖民时代也是如此。只是由于在战前殖民政府推行种族代议制,所以在仰光市议会里才会有一两个华人代表。而在1948年缅甸独立后,随着政府推行国有化与本土化政策,华人不再享有政治地位。
而在1962年由奈温将军领导的军人政权上台后,华人的权力更受到了进一步的限制。所有华人创办的学校及报纸都被迫关闭。缅甸华人大批的移居泰国、新加坡、澳洲与南加利福尼亚州。1982年,缅甸政府更通过了新公民权法,只有那些在第一次英缅战争爆发前在缅甸居住的家庭成员才能取得公民权,其他人只能申请特别外人登记卡。登记卡持有人可以居住在缅甸,但不能享有与土著同等的权利。许多华人乃花钱买公民权证书。至今没有加入缅籍的华人不到10%。
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华人当地各民族的通婚后生育的混血后裔却在缅甸的经济和政治领域日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颁布一系列限制华人权力的奈温、奈温政权的功臣矿业部长尼尼博士、教育部长陈友才等等。
“你安排吴瓦廖接近刘舒畅?这是为什么?”当听到林太平将自己在北安达曼群岛为刘舒畅设下的陷阱,胡维风有些诧异的问道。“从第一次见到这个女孩子,我就有一种不好的预感。直觉告诉我,她那单纯天真的外表可能只是一层伪装。我们的人在北京调查过她的背景,但是到目前为止,所获得的资料都不可靠。而且荣波抵达战场的消息已经泄露了。”林太平放下手中的茶杯,他的眼神之中开始蔓延出无边的杀机。
黄昏时分,布莱尔港以外的海面之上又响起了隆隆的炮声,虽然其猛烈的程度并不亚于中国发起登陆之初所进行的火力准备。但是对于已经习惯了承受这样猛烈轰击的印度守军而言,挨上一千发炮弹和一万发炮弹对于他们而言,并没有什么不同。正如克里托布拉斯在《剑桥中古史》中曾经说的,“火炮决定了一切”。密集的火力准备已经宣告了长达一周的漫长岛屿攻歼战即将落下帷幕。
此刻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