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转世小太监之乱世称雄 >

第58章

转世小太监之乱世称雄-第58章

小说: 转世小太监之乱世称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炎虎说道:“带领民团杀退了清军的赵大人!”
    炎豹粗声说道:“小太监!”
    在众人哄笑声中,三人一齐跪倒在地,围观群众听说这位就是打败清军的赵强,也都跟着跪倒,轰然说道:“给赵大人请安。”
    赵强没想到,在这偏僻的所在,百姓居然也知道自己的名字,而且还爱戴有加,心中感动,扬声说道:“各位乡亲快快请起,各位厚爱,赵强实不敢当,快快请起。”
    众人起身,炎龙说道:“赵大人,刚才不知是您,多有冒犯,我等林间野人,说话粗鲁,还请莫怪。”
    赵强说道:“诶,不知者不怪,壮士太客气了。”
    炎虎说道:“大人即喜欢这虎,我们就送给大人。”
    炎豹摇摇手说道:“不要钱。”
    赵强笑道:“那怎么行呢,钱还是要给的。”
    炎龙正色说道:“钱我们是万万不要的,赵大人是抗清的英雄,为我们这十里八乡的百姓报了仇,出了气,我们要您的钱,岂不让众人笑话我们是贪财忘义之辈吗。”
    其他两兄弟也都点头,周围群众也齐声叫好儿。
    赵强觉得为难,看的出,这三个东北汉子是豪放之人,发自真心要把老虎送给自己,硬要给钱怕要伤了他们的面子。他正为难间,忽然想起赴任的路上经过庄河的时候,那里的总兵官曾经送给自己几把倭刀,遂吩咐从人从行李中取出了三把,赵强说道:“赵强蒙三位厚爱,就收下这只老虎,不过三位壮士既然拿我当朋友,那就请收下我的这份见面礼。”说着将倭刀逐一递给他们三人。三人接过刀,拔出来观看,那刀做工精巧,是用深海的寒铁打造,刀刃泛着青光,甚是坚韧锋利,刀柄、刀鞘还镶着红蓝宝石,很是名贵,价值远比那一千两银子还要高,他们有心推辞,又心中不舍。
    赵强见三人对那刀爱不释手的样子,说道:“所谓宝刀配英雄,这刀只有放在壮士手中才能成为利刃,三位不必推辞,所谓情谊无价,我只想交你们几位朋友,并无他意。”
    三人听了,也就欣然接受。围观众人又是一阵叫好。
    三兄弟抬着老虎,跟随赵强到了府衙,当地官员知道赵强今天要来这里,早已经把府衙收拾好了,在门口候着,赵强吩咐在花厅摆酒,邀了炎氏兄弟喝酒畅谈。通过一番叙谈,赵强对三兄弟的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
    原来,炎氏兄弟祖上是西夏国的一名勇士,因得罪了当时的西夏皇帝,举家逃到了这里,在塔山的密林里安了家,以打猎为生。后来他们同当地人通婚,渐渐人丁兴旺,逐步形成了现在的炎家寨。炎家的祖传武艺世代相传,加上后来几代人逐步演绎,创出一套独特的猎兽功夫,所以往往猎获甚丰。炎家祖上深觉官场黑暗,所以传下祖训,炎家人世代不得为官,不同官府交往。所以炎家寨即不缴税纳粮,也不应征出丁,官府多次派人去催缴,都给挡了回来,当地官府惧怕炎家人强悍会武,而且这里又邻近边关,怕激起了民变,所以并不敢用强,慢慢的也就由着他们了。
    炎氏三兄弟的身世也很奇特,他们是炎家寨寨主的儿子,一胞三胎,母亲在生他们时由于难产死去,刚生下来时,三人身体赢弱,又没有奶水哺育,眼见活不长久。他们的父亲是个勇悍之人,情急之下当即就带着山寨中的男人,到老林中去寻找正在哺乳的猛兽,结果真的就在一个山洞中找到一只正在哺乳期的花斑豹,众人合力将那母豹子擒来,连同两只小豹子一并带回山寨,三个兄弟同两只小豹子一起吃母豹子的奶水,这才活了性命长了起来,而且都是力大无穷,体格异常的强健,只老三炎豹由于生下来时缺氧,脑部受了损伤,有点憨憨的。炎家寨人感念豹子养活了这三兄弟,从此不再猎豹,而三兄弟更是以豹为友,成了山里的豹子王。
    赵强见这三个兄弟性情直率,又武艺高强,甚是喜爱,言谈之间流露出收纳之意,但见三人不愿在官家供职,也就不去勉强。三人临走之时,赵强还送给他们一些粮食和生活用品,才与他们依依不舍的告别了。
    当天下午,赵强在当地官员的陪同下,巡视了县城。在城东发现有一个废弃的粮库,粮库院墙很高,里面地方很宽敞,赵强决定在这个地方建个校舍。
    赵强办学的目的是想借机招揽一批人才,所以在课程上并不需要做特殊的准备,校舍建完,赵强行文给东北四省的各级官府,说明自己要办一所书舍,为国家培养人才,要各地官府在民间遴选推荐有一定文化基础、身体健康、有一技之长的青年人才到塔城应征,他还说明,所有来参加应试的人,一旦入选,不仅吃住全包,每月还发给一份例钱。他同时要各地张榜招募和推荐当地的奇人异士,侠士硕儒,作为书舍的西席教师,一旦聘用,也是待遇从优。他还写信给远在通州的尚大勇和苏州的张晓东等人,让他们也帮忙推荐人才。
    由于连年的战乱,朝廷已经连续几年没有在东北组织科举考试了,所以东北各地不少的秀才、童生一直没有机会出仕为官,赵强办书舍征集人才的消息传出,大家觉得这是个深造和讨出身的好机会,所以应者如潮。赵强在东北民望甚好,加上他威权很大,各级官员甚是巴结,花了不少的心思力气为他选拔和推荐生员,还不到十天的工夫,各地推荐来的应征者就拿着官府的荐书,络绎不绝的到了塔城,赵强指示随从包下了几间旅社,安排这些应征者食宿,且一律免费,同时安排考试和遴选。在学员的选择上,赵强是挖空了心思,首先是出身背景,专门选那些出身贫苦的孩子,那些官绅地主的子弟和与各方势力有牵连的人一律不要;其次是学识水平,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最好是有一技之长的,那些只会死读书,写八股文章的人也一律不要;最后是要考察人品和志向,一心想着升官发财的不要。经过一个多月的选拔,总算从数千应征者里面筛选出四十多名学生成了第一批学员。
    各地官府还遵照赵强的吩咐推荐了不少的教师,但大多是教书的老先生,符合赵强要求的奇人异士,博学硕儒寥寥无几,不过赵强并不着急,只要有了办书舍的这个借口,人才可以慢慢的去寻访。
    由于授课教师不到位,赵强干脆安排学员先搞个军训,他从李刚那里调来几个原来民团的教官,负责安排训练学员,他也想通过军训考察这批学员的人品、性情。
    这一天傍晚,赵强从专门接待教师的驿馆出来,身着便装在大街上溜达着回府,他刚刚接待了几个地方上推荐来的教师,仍旧是满口之乎者也的酸儒,他一边走一边摇头,正走着,听到旁边有人招呼:“赵大人。”他停步转头一看,只见街边站着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一身破旧的长衫,头发蓬乱,甚是落魄,那人左手持着一个算命的幡儿,右手拿着一只响鼓,正冲他笑着。这个年轻人这几天都在驿馆门口转悠,赵强看到过,却一直没有留意,现听到那人同他打招呼,于是说道:“算命的,你是叫我吗?”
    那年轻人赶步上前,冲赵强说道:“正是,在下看大人神形憔悴,印堂发暗,显是心气郁结所至”说着他装模作样的掐着指头,口中念念有词说道:“哎呀,大人这是天干不净,命犯桃花,西北有煞星冲犯,不得了!要不在下给大人起一卦如何?”
    赵强这些日子忙的四脚朝天,睡眠不足,自然憔悴,可说他命犯桃花却是纯粹扯淡了,他撇着嘴没好气的说道:“我说你省省吧,这桃花别人犯得,本大人却犯不得,你别跟我这儿蒙事啦。”说完转身就走。
    那年轻人赶忙扯了一下赵强的衣袖说道:“哎、哎!大人别走呀,对不起赵大人,我刚才是信口胡诌,我本是个书生,在外游学,流落到此,没了盘缠,实在是过不下去了,这才借了这身行头,混几个饭钱,我听说大人仁德爱才,所以才出此下策,想找大人打个秋风。”
    赵强听他说话文邹邹的,确实象个文士,于是从兜里摸出一锭银子塞到那人手中说道:“你实话实说不就行了,干吗非拐这么大的弯儿呀。看你年轻轻的,就该找点正经营生养活自己,整天混吃骗喝的可不怎么样。这点儿银子拿去用吧。”
    那人接过银子,感激的点着头,说道:“多谢大人的接济,也多谢大人教诲。”他见赵强要走,赶紧又说道:“哎!大人,我听说您正办书舍呢,不知身边是否缺帮手,我想跟着大人办差,也好自食其力。”
    赵强手头确实缺人,他见这小伙子挺伶俐,又是落魄之人,有心收纳,于是说道:“跟我办差可不是好玩的,我用人苛刻,要求极严,没有点儿真本事可混不下去,你可想好喽。”
    年轻人笑着说道:“那是自然,如果蒙大人收纳,学生自然不敢稍有松懈。”
    “恩,即如此,你跟我来吧。”赵强觉得还需要考察一下此人,于是带着他进了街边一家面馆儿,想一边吃饭一边再详细了解一下此人的情况。
    两人在一个雅间落座,简单要了两个小菜和面条,赵强正想开口问话,那年轻人却先开口了:“赵大人,我听说您这次是自己出钱办这个书舍,您耗费这么大的财力和精力目的为何呀?”
    “这个吗,我是想为国家培养出一批人才。”赵强说道。
    “哦?”
    “如今国家内忧外患,民生凋敝,人才凋零,屡受外族的辱掠,可谓多灾多难,急需一大批治国之才,安邦之将,所以我才有此念。”
    “哦,大人心胸如此宏达,学生佩服。那大人打算如何培养这些学生,培养出的这些人才,大人打算如何安排呢?”年轻人又问。
    “这个吗,我也没有最后想好,反正得教那些真正有用的东西,什么科学、军事、经济等等。培养出人来,那自然是根据各自的特长为国家出力,也不一定为官,经商、作学问、搞研究都可以,只要对国家、对老百姓有利就行。”赵强侃侃说道。他本来想考察这个书生,不想连对方的名字还不知道呢,却先被考较了一番,心中不悦,正想询问他的情况,却见那书生已然跪倒在地,叩头说道:“大人果然是济世之才,在下顾炎武愿追随大人,以效犬马之劳!”
    “顾炎武!”赵强听了,心中大惊,这个顾炎武可是历史上大大有名的人物,在历史课本上也有介绍,他是明末清初的大文豪、思想家,江南名士,写过很多本书,还一再拒绝为清廷效力,不食清廷俸禄,是个民族气节很重的人。赵强没想到眼前这个落魄的书生,居然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顾炎武,赶忙扶起他说道:“哎呀!原来是顾先生,我是久闻大名如雷贯耳啊,您来了可是太好了。”
    当时的顾炎武还不到三十岁,出身书香门第,少年博学,中过举人,因厌恶官场腐败黑暗,所以没有出仕为官,而是到各地游学,在江南刚刚开始崭露头角,名气并不大,所以赵强说久闻大名,倒象是一句客气话了。
    顾炎武起身,从包裹里取出一封书信,双手捧了呈给赵强,原来是苏州知府张晓东给赵强的信,是推荐顾炎武的荐书。
    原来,赵强给张晓东写信,详细的谈及了自己办学的思路,请他物色推荐合适的教师,那张晓东与顾炎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