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金手指 >

第29章

大宋金手指-第29章

小说: 大宋金手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正失望间,赵与莒悠悠然地耳畔说道。
    “绝无可能,绝无可能!”萧伯朗斩钉截铁地说道。
    “那倒未必。”
    赵与莒微笑着说道,然后向庄客们挥了挥手:“把东西都搬来。”
    庄客们兴致匆匆地又跑回去搬东西,萧伯朗心中狐疑,目光停在另一样被绸缎罩着的东西上。他走上前,用手摸了摸那绸缎,发觉上面似乎涂了一层什么东西,原本透气极佳的丝绸,变得并不怎么通风了。
    “涂了杜仲胶。(注3)”赵与莒看着他的动作,微微笑着道。
    “杜仲胶?”萧伯朗闻弦歌而知雅意:“为了不使这绸缎透气?”
    “正是,今日你将见到真正的热气球。”赵与莒轻轻拍了一下那些绸缎。
    涂在绸缎上的杜仲胶,便是那日胡福郎在绍兴见到他时带回的东西,两个月前,他便托药商自荆湖南北二路收购杜仲胶,年后十余日里,带着孩童将之煮化再涂到这丝绸之上。
    不一会儿,庄客搬来一个竹筐和一些木架,赵与莒指挥着他们将木架架起,又将那涂了杜仲胶的绸子摊开搭在木架上,仿佛是一个巨大的雨棚一般。萧伯朗估算了一下,这块的绸缎极大,足有十五丈见方,仅做这个东西耗费的绸缎,花费便是不匪。
    “点火吧!”赵与莒又下令道。
    有人在绸子下边升起火来,火势起初不大,旁边有数人看着,因此不须担心会烧着上面的绸子。随着热气上升,萧伯朗这才发觉,原来这大块的绸子不是平的,而是缝成一个球状。
    热气越来越多,这大球也渐渐被热气托了起来,如同那孔明灯一般腾空飞起。过了小半个时辰,萧伯朗这才看出这东西的全貌。这个被赵与莒称作“真正的热气球”的东西,最上方是那涂着杜仲胶的绸缎缝成的大球,球下端是用竹片扎成的口子,热气从这口子里不断地灌进去,托起球浮起来。
    产生热气的,是口子正下方被牛筋、麻绳缚住了的一个铁皮锅子。这由敲得极薄的铁皮搭在木架子里,因为四周都被薄铁皮护着,倒不虞会被风将里面的火吹出来。
    铁皮锅子再下,则是庄客最后般来的那个竹筐,竹筐一丈见方,足够两三个人活动。萧伯朗此时已经明白,他手足发颤,忍不住就想往那竹筐里爬,却被赵与莒一把抓住。
    “我也是试试看,还不知能成与否,若是草率将人上去,出了事故却是不好。”赵与莒笑着道。
    “大郎,是否还要加火?”
    正在加火的是方有财,他回头向赵与莒喊道,赵与莒摆了摆手:“且慢,先将东西装上去。”
    被装进筐子里的是数袋沙土,萧白朗估算了一下,这几袋沙土重量,与两个大人也没有什么区别,他屏住呼吸,浑身颤抖地看着这一幕。
    随着赵与莒一声令下,方有财将一堆燃料塞进那铁锅之中,火势立刻又大了起来。方有财慌慌张张地自竹筐里跳出,这边扯着绳索的庄客一齐松手,那大气球带着竹筐,又开始缓慢上升起来。(注4)
    ——————————————————要票分割线————————————————
    (今天不编段子,下周可能可以上三江,到时争取能加更,也请列位看官大大支持)
    注3:杜仲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替代橡胶,不过需要进行硫化处理。冷战时苏联曾大规模种植,防止战争爆发无法购买橡胶。
    注4:有关热气球之事,作者参考了历史上第一次热气球试验:1783年6月4日,在法国昂纳内,发明家蒙哥尔费与弟弟一起,以燃烧湿稻草、碎羊毛和腐肉产生的热空气,充满了用麻布和纸制成的一个直径达10米的热气球。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后,他们总算让这个笨拙无比的家伙慢悠悠地升上了天空。大家都很奇怪这个冒烟的破布袋子竟然可以飞起来。有趣的是,蒙哥尔费兄弟一直以为烟雾是气球上升的动力。据说,他们是从开水的蒸汽能升上屋顶,炉火上的烟雾也能上升中得到的灵感。当时的人们丝毫没有意识到这种发明的伟大,而是把它作为一种娱乐表演。1783年9月19日,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和法兰西学院邀请蒙哥尔费兄弟前往巴黎凡尔赛宫作秀。这一次,兄弟俩别出心裁地在气球下面吊一个笼子,在里面放入一只母鸭、一只公鸡和一只小绵羊,气球在空中飞行8分钟,距离为1.6千米——无论如何,世界上第一个热气球就这样诞生了。
    第一卷、朝为田舍郎 二十六、拜师(上)
     更新时间:2009…3…4 1:01:36 本章字数:2482
    巨大的热气球升了起来,萧伯朗站在汽球下面的竹筐子里向下张望,山河大地,尽收眼底。家人亲友,邻近乡里,都在他身下呼喊鹊跃,他向众人挥手,众人也热切地向他招起手来。
    渐渐的,人变得如同蚂蚁一般大小,萧伯朗抬起头来,仰望天空,日月星辰,从未如此近过。热汽球带着他腾云驾雾,穿过这些星辰,那光照映在脸上,仿佛春雨般轻柔。
    上空传来美妙至极的仙乐,萧伯朗抬起头来,乐声来自一团霞光之后。热气球载着他穿过这霞光,然后,他便见着栉比鳞次的琼楼玉宇。
    这些金碧辉煌的建筑被云雾所缭绕,假山草木布置于其间,萧伯朗隐约有些熟悉,觉得自己似乎曾在哪见过这种布置。热气球停在一处平地上,萧伯朗下来迈步前行,不一会儿,便穿过这片宫殿,来到那仙乐传出的所在。
    这是一处大殿,脚下都是赤金地砖,支撑起大殿的尽是白玉雕柱,便是那台阶之上,也嵌满了珠玉。萧伯朗呆了片刻,就听到有人召呼道:“天帝召萧伯朗觐见!”
    萧伯朗只觉得恍恍惚惚中,自己迈步上了台阶,进了那大殿,入眼处,全是神人仙子,最高处的宝座之上,有一人背对着他,待他走近之后,那人忽地转过身来:“如何?”
    这人的脸怎么如此象郁樟山庄的小主人赵与莒?
    萧伯朗心中念头一起,眼前一切便变了,所有的神人仙人,都大声问他“如何”,语气腔调,却都与那个赵与莒问他时一般。萧伯朗苦笑着摇头,再仔细向四周看去时,却发现自己躺在床上,映入眼中的,是一片黑暗。
    借着窗纸透过来的月光,他隐约可以看见妻子熟睡的脸。萧伯朗叹了口气,嘟囔了声:“原是一梦……”
    从梦中醒来,他便再也无法入眠,躺在那里瞪大了眼睛,呆呆望着屋顶。昨夜所见,实在是让他又喜又惊,喜的是果然真有法子将人送上天去,惊的是那个赵与莒,不过是七岁的孩童,是从哪儿得知这些的!
    “莫非这世上真有人生而知之?”他在心中嘀咕了声,又忍不住苦笑了一下。
    一些浸了油脂的碎布烂纸,一个绸缎缝成的球,一只蹩脚木匠做的筐子,那个赵与莒,竟然仅凭这些东西,便可以将人送上天去……
    神人神技啊,他书房里的纸上,还有那被他称为潜水艇的东西,那类似于纸鸢的东西,还有厚厚的一叠自己未来得及看到的东西。这些东西,真能制出来么?
    还有他也懂大衍求一之术,他会做那种炭笔……这不过七岁的孩童,真的无所不知么?
    越是深想,萧伯朗就越是觉得好奇,心中又象是养了一群耗子般,被挠得痒痒的。他在床上翻来覆去,将被窝里的一些热气全放了出来,他旁边的妻子迷迷糊糊之中将他一把按住:“好生睡觉,翻来覆去做什么?”
    萧伯朗呆了呆,将妻子的手抓住:“你醒了么?”
    妻子回应他的只是几声呢喃,萧伯朗哑然一笑,为妻子掖好被子,不再动弹了。
    他虽然不再辗转反辙,但其实也未曾睡着,心中总是觉得挂着件事。
    雄鸡三唱之后,他便起身穿衣,稍稍洗漱便出了门。他妻子早习惯了他这般神魂颠倒,知道他不会是为了别的女子这般,因此倒不怎么担心,只是跟在后面喊他吃些东西,他远远地不知回了句什么便离开了。
    当萧伯朗再度出现在郁樟山庄的大门前时,恰好遇着赵与莒和孩童们晨跑回来,远远见着他,赵与莒也不搭话,只是笑了笑,便进了庄门。
    萧伯朗牵着驴,惊讶地看着这些孩童们。昨日升起那热气球的时候,这些孩童般也都在,其中一个黑黑瘦瘦的小子,还发出惊天动地的大叫。萧伯朗也曾听乡邻说起郁樟山庄的这个怪毛病,每日早上一群孩童在外跑步,几乎是风雨无阻,可当他自己亲眼见着,才深深感觉得其中的异样。
    这群孩童,一个个目不斜视,昂首挺胸地从他身前走过,无一人左盼右顾,无一人交头接耳。萧伯朗多少见过些世面,便是大宋禁军精锐,也未曾有这般纪律严明。
    这些孩童若是再大上十岁……
    萧伯朗突然有些不敢往下想,他在心中安慰自己,不过就是二三十个孩童,赵家小主人聪慧,寻来打发时间用的,哪里会有什么不轨之心?
    想到赵与莒那些奇思妙想,萧伯朗心中又热切起来,他来到门房前,见自己认识的那个赵子曰在,别微微拱了拱手:“小哥儿请了。”
    赵子曰见他一板正经的模样,便也同样肃着脸回礼:“不敢,萧秀才有何吩咐。”
    “请小哥儿替我通禀一声,本乡学生萧伯朗萧省身求见。”
    省身是他的字,因为他是正式求见,故此将自己字也报了出来。赵子曰听得微微一愣,方才赵与莒吩咐过他,因此便为萧伯朗引路:“大朗有吩咐,若是萧秀才求见,请随小的来。”
    萧伯朗再度被引到赵与莒的书房,这一次,赵与莒端坐其中,见他来了,微笑着道:“萧学究来得早,想必尚空着肚子,何不与我共进早餐?”
    萧伯朗脸微红,忙不迭地道:“吃饭事小,学生此次来,却是有一事相求。”
    他这口气腔调,让赵与莒也不由怔了怔:“萧学究有何事,可是要看我家磨坊?”
    “非也……”萧伯朗略一踌躇,终于鼓足了勇气:“实不相瞒,昨日见了大郎手段,学生惊为神技,今日是专为拜师而来!”
    他这话说得,赵子曰虽是谨小慎微,却也忍不住惊呼了声,脸上露出古怪的笑意。
    萧伯朗年纪虽是不大,但也近三旬,赵与莒却只是八岁,三十岁的秀才要拜八岁孩童为师,传到哪儿都是一个笑话。
    可萧伯朗自己却不当是笑话,他整了整衣袖,竟然真给赵与莒跪了下来,行三叩首之礼。行完礼之后,他又从怀中掏出拜师帖和红包,高高举起,捧过头顶。
    第一卷、朝为田舍郎 二十六、拜师(下)
     更新时间:2009…3…4 1:01:36 本章字数:2306
    此时拜师是大事,有一全套礼仪,不过萧伯朗急于拜师,加上多上也有些羞惭,故此简略了许多,但大至的礼仪都在,特别是那三叩首之后,赵与莒若是接过他的拜师帖,那便算是正式收下他这个弟子了。
    赵子曰目瞪口呆地盯着萧伯朗的动作,又看了看端坐不动的赵与莒,他原以为赵与莒会起身躲闪的,却未曾想赵与莒竟然没有丝毫避让之意。
    “难道说小主人真要收下这个弟子?”赵子曰心中暗想。
    赵与莒起初也是想避开,但还未起身,另一个念头便替代了他原先的想法。
    这个时代,与后世不同,师道尊严是极其慎重的。天地君亲师,对于读书人而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