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金手指 >

第273章

大宋金手指-第273章

小说: 大宋金手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他不明白自己言下所指,崔明铉咬牙道:“是这样,于太尉远道而来助我高丽。下官心中感激,略备了一些土仪,敬请太尉笑纳。”
    于竹闻言大笑,又转过身去:“土仪你自家留着吧,我对泡菜狗肉什么地没有兴趣。”
    他也知道崔明铉说的土仪肯定不是泡菜狗肉,但是对于于竹而言,金钱不是什么有诱惑力的东西了。东胜洲之行中。他赚得的钱已经足以让他这一辈子过得舒舒坦坦,而且如今他女人在流求也入了大农场地股,于京东有一片农场,子孙的产业也早已经赚得。他继续在近卫军中服役,只不过是他习惯这种生活罢了。
    有时候他自家想想也觉得一切有如天翻地覆一般,十年前那个顽皮好斗的小混混儿,如今却是冷静严肃的近卫军船长。
    “这个……于太尉,要不下官将那土仪给你送来,你且等一等。”崔明铉对着自己的随从低声吩咐了一句。那随从快步下船,上了一艘小舢板,过了好一会儿,岸边上影影绰绰地划来一艘乌篷船,船头上站着四个女子,虽然因为夜色的缘故,看得不甚清楚,但从身材来看,倒是挺婀娜的。
    “太尉远来辛苦。身边也无人服侍。这四个是下官送与太尉,照顾太尉起居地。”崔明铉笑道。
    “哦?”
    于竹目光扫过这四个女人。露出几分兴趣来,这让崔明铉很是兴奋。然而,于竹接下来的话又让他如坠谷底:“多谢好意,只是军纪森严,你令他们送回去吧,否则的话,莫怪我言之不豫。”
    崔明铉初时还以为于竹是装腔作势,但紧接着,于竹吩咐道:“那乌篷船若敢靠近,就撞沉它!”
    崔明铉这才知道,于竹不是在开玩笑。他心中一边咒骂,一边还得继续赔着笑脸:“于太尉不贪财不好色,实有古时名将之风,下官佩服,佩服!”
    于竹没有理会他,他现在心中想的是李锐,这家伙如今不知道正在做什么。
    李锐此时正屏着呼吸,死死盯着眼前的蒙胡,那蒙胡神态倨傲,看他时目光多少有些不屑。
    “主人问你,你真是李万户总管的侄儿?”蒙胡身边地舌人问道。
    “是,正是。”李锐点头道。
    他如今身裳褴褛,人也瘦了一圈,因为缺乏充足睡眠的缘故,他眼中布满了血丝,脸上微微的皱纹,也让他显得老气。
    那蒙胡还要再问,突然屋外传来声音:“真是我侄儿么?”
    接着,李全推开门,大步走了进来,李锐霍然转身,目光炯炯地看着自己叔父,然后猛然拜倒,哽咽着道:“叔父!”
    二人十余年未曾见面了,李锐的模样与当年比有了很大变化,不过二人身上血脉的缘故,长相还有五分相似。李全一把揽起他,也不由得哽咽起来:“好侄儿,好侄儿,果然是你!”
    对于李全来说,李锐可能是他在世上唯一的亲人了,当初彭义斌击败他后,便将他全家杀得精光,倒是李锐在流求还得以保全。原先的蒙胡与舌人都退了出去,二人拥抱了许久,李全这才松开手,仔细看着自己地侄子。
    如今李锐的身材比他还要略高些,虽然瘦,但很结实很有力气,上上下下打量了好几回,李全注意到李锐右手的小指头不见了,变了颜色问道:“你指头是如何了?”
    李锐黯然摇头,却不肯说话。他不说话胜过说话,李全抓着他的胳膊道:“可是受了我的牵累?”
    在李全想来,自己叛宋,那么留在流求近于质子身份的李锐肯定不能活了。故此当严实告诉他带了他侄儿来后,他还将信将疑,先请了一个蒙胡来试探,自家在外头偷听,待觉得他说得都对,这才进来相认。
    虽然认定了李锐的身份,但李全心中还是充满怀疑。流求为何没有处死他,而他又是怎么样从那岛上逃回来,又如何落到严实地手中。
    看李锐模样,这一过程当中,他定是吃了不少苦。
    “叔父……”
    一开口李锐便哽咽了下,然后定了定神。这才道:“叔父起事之后,侄儿在流求便处处受人歧视,侄儿原先在流求海关任职,也算体面,但竟然被赶去清扫大街……侄儿为势所迫,不得不书血书与宋国天子……”
    他将自己的经历说了一遍:如何用血书骗取大宋天子信任,如何又加入流求近卫军。在近卫军中又如何受到歧视与不信任,等台庄战后过了半年才被调至徐州。在徐州他听说李全还活着,便杀了上官昼伏夜行,好不容易潜至河北,又如何险些被当作奸细处死,最后不得不搬出李全地名头才被严实接见,恰好严实要来朝见拖雷,故此被一同带了来。
    李全听得唏嘘不已,最后再次将他揽入怀中。相对垂泪道:“我兄弟三人,便只剩余你这么一支血脉,锐儿,你且放心,如今愚叔在大元国任万户兼辽东总管,深得大元皇帝信用,你便是我嫡子一般,少不得与你一个清贵闲适的位子!”
    他这言语中有些试探之意,李锐抱着他大哭道:“国仇不共待天。叔父。若不灭敌国,亡基社稷。毁其宗庙,如何能解侄儿心头之恨?侄儿不要清贵闲适之位,只愿为叔父帐下一马前卒耳!”
    “你放心,你放心!”听得他说出这种狠话,李全也觉得快意,他摇了摇李锐地肩膀:“今晚你且安歇好,愚叔会护着你,来日待陛下东征归来,愚叔必奏明陛下,授你军职!”
    “陛下东征……可是东征高丽?”听得此话,李锐抹了抹泪水问道。
    “是。”李全慢慢推开李锐,盯着侄儿的眼睛。
    “若是如此,叔父,大事不妙,侄儿来时恰好看得一份军报。”李锐顿足道:“为救高丽,宋国近卫军水师早就在耽罗岛停泊,只等蒙胡……只等大元过得汉江,便中途截断!”
    “竟有此事,你为何不说与严万户?”李全惊道。
    “此等消息,必是大功一件,当然得留与叔父!”李锐道。
    李全却顿足长叹,他瞅了侄儿一眼,到嘴的责备话语却没有说出来。侄儿虽然是为他邀功的一番好意,可却显出气量不够大的一面了,不过这倒是与他小时有几分相象。
    “还有其余军情么,愚叔听得严万户说,彭义斌那狗贼有些不安稳了?”顿了顿之后,李全又问道。
    “此事不足为虑,好教叔父得知,彭义斌不过是虚张声势。”李锐道:“侄儿虽是受歧视,在近卫军中职微权轻,但与侄儿一起的几个好友如今却权重,那于竹叔父还记得么,就是总与侄儿一起胡闹的那个,他如今已经是近卫军水军船长了。”
    李全点点头,又拍了拍李锐地肩:“好侄儿,你且歇着,愚叔这就遣使者将消息报之陛下,少不得你地功劳!”
    才出门,他象又想起事情一般,回头道:“因为有战事的缘故,如今禁令森严,你夜里莫乱跑,有事情便唤人来找我。”
    “是,多谢叔父!”李锐行礼道。
    出了门之后,李全双眉紧锁,快步走到自己府邸正宅处,那里灯花通明。进得门后,他立刻拜倒在地:“陛下,确实是臣侄儿。”
    他所拜地正是拖雷,号称御驾亲征的拖雷,实际上在打到汉江边上时便已经回国,如今在高丽征杀的并不是他自己。他亲手扶起李全,笑道:“李卿家中亲族微少,既是你亲侄,便与你地儿子一般,朕要封他一个大大的官职,也让你这当叔父的有面子。”
    李全起身闻言,立刻摇头道:“不可,不可,陛下,臣与这侄儿十余年未曾见面,他虽然言语之中没有破绽,但臣却不得以私废公,不得不防。陛下不可任其军职,也不可将位高权重之职授予他,免得有个万一,臣便无面目见陛下了!”
    李全的顾虑并非多余,李锐所说的一切,都只不过是一面之辞,即使是真的,也不能担保他是否还象小的时候那般,一心想为叔父效力。心底深处,李全不太相信流求地教育能将打小就崇拜自己的侄子拉过去,但无论是从谨慎上说,还是为了在拖雷面前博得一个好印象,李全都不能不提醒拖雷。
    拖雷笑道:“朕信得过你,只要你李卿信得过你侄儿,那么朕便信得过你侄儿!”
    这话语让李全心中一暖,与一昧强势的晚年铁木真不同,拖雷很懂得些安抚部属臣下。李全称谢之后又道:“臣那侄儿说,宋国果然派了战船,欲在汉江、鸭绿江截断我军归路。”
    “汉江由得他去,朕需要将宋人的水师吸引在高丽,也将宋国天子的注意力引到高丽来!”拖雷笑道:“只是这鸭绿江……咱们既要在高丽北部屯田牧马,就须得不让宋人断了鸭绿江,李卿,这要靠你了。”
    “臣明白。”李全道。
    “大名府彭义斌那边呢,他们调军可是虚张声势?”拖雷又问道。
    “陛下明断千里,我那侄儿说彭义斌确实是在虚张声势。”李全道。
    “料想如此,我若是大宋天子,也必不会为着高丽真正打上一场。”拖雷沉吟了会儿,又将话题转回到李锐身上:“你这侄儿既是在流求呆了十年,又曾经从军,想来知道流求人的火炮了?”
    李全摇了摇头:“此事事关重大,臣还未曾探问。”
    “若是他能将流求火炮铸法带来,朕必不吝厚赏,李卿,你好生安抚于他,勿要冷了壮士之心。”拖雷道。
    直到现在,台庄的火焰仍是蒙胡心中挥不去的恶魇,之所以在河北采取守势,关键原因就在于,蒙胡还不敢肯定自己能否对付得了那火炮战法。除非打宋国一个出其不意,否则在宋国人预设的战场之上,凭借蒙胡地实力,几乎不可能击败宋人。
    “臣遵旨。”李全也是精神一振,如果有了火炮,甚至宋人的水军都不再有那么可怕,若是在鸭绿江口两岸置炮台,宋国战船还敢擅入如入无人之境么?
    第一卷、朝为田舍郎 二四七、欲使蛟龙过三峡
     更新时间:2009…6…8 20:32:56 本章字数:4954
    皇宫之中的博雅楼,对于大宋政治而言是个越来越重要的地方,进入炎黄二年以来,许多重大的决策,都是在这博雅楼中做出的。崔与之、葛洪、薛极三位宰辅,也都习惯了在博雅楼与天子问对,一般而言,在场的除了他们,经常会有六部的主官、翰林院的学士或者是博雅楼学士。
    不过这一天,赵与莒与崔与之在博雅楼中时,却只有他们二人。
    在正堂墙壁之上,挂着一副巨幅的地图,这是川蜀三路的地图,除了川蜀三路之外,与这三路相连接的吐蕃诸部、大理国也赫然在其中。
    “当初吴逆谋乱,所倚仗着不过是蜀地地势险要,在他想来,若是其事不成,扼关守城,也足以自立自保。”崔与之指着地图道:“自古以来,要入蜀不过是两途,一是取汉中,自北向南入蜀,如魏灭蜀汉之故事,一路是沿江而上,自夔州入蜀,蜀先主刘备入蜀便是如此。”
    他们讨论的自然不是如何攻打蜀地,而是在讨论有关蜀地的建设问题。这也是困扰大宋许久的一个问题,蜀地粮米充足资源丰富,人口也繁众,对于大宋来说实是重要的财赋粮食基地。同时蜀地北可以出大散关威胁秦凤,东可以护住荆湖西门,这又是一处重要的战略要地。但是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高宗南渡以来,蜀地便难以控制,甚至还在宁宗时酿成了吴曦之乱,导致前相韩某的开禧北伐只有一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