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金手指 >

第229章

大宋金手指-第229章

小说: 大宋金手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渐渐建立了。
    但是,若真给这些人弄成事,流求银行立刻会被挥舞着金元券与楮币前来兑换制钱地人挤爆来,每当灾荒年岁,米价腾贵之下,便是制钱都未必可靠,何况只是白纸一张的楮币与在大宋通行时间尚短的金元券!
    更可怕的是,黄绍斌言语中还有一层并未直说的意思,那就是乘机哄抬米价,至少临安城的粮店不再收金元券与楮币的情形下,市面上原本就极不足的铜钱更加稀缺,百姓要想买得米,就必须花费较之正常情形下更高昂的价格。
    虽然对于黄绍斌一伙具体地操作,张兴培还是一头雾水,但他已经可以看见结果:流求银行信誉破产,米价腾贵,百姓怨声载道,接下来地便是天子新政的信誉破产,乃至天子本人声望扫地。
    百姓是极实在地,边境远国的一次胜仗,固然可以令百姓欢欣鼓舞,但若是因此而致百姓生计受困,那么他们立刻便会将此前的荣耀忘掉。毕竟赵与莒此时的威望虽高,却还不能算是稳固,至少不会比百姓吃饭之事更重要。
    只不过,这些商人如此胆大妄为,便不怕官府追究么?
    他想提问。但又想起谭厚之语,便抿嘴不语。待得这次集会之后,他再拿这个问题问谭厚也不迟。
    “只是此次行事,准备还稍嫌不足些,如今我担心一事,便是流求银行中所存制钱超过我所计算……张老弟。”黄绍斌说着说着。突然转向张兴培,笑眯眯地道:“闻说张老弟有数张流求存折。可随时自流求银行中提取款项,张老弟可愿为去流求银行试探一番。只说要取个一百万缗制钱,若是流求银行制钱储备充足。张老弟这提款之举必然顺利,有了这一百万缗制钱,张老弟在今后数日必可大赚一笔。若是流求银行制钱不足,必会请张老弟转取楮币与金元券,无论张老弟取出多少楮币与金元券。我等都愿在事成之后以制钱双倍回报,不知张老弟意下如何?”
    张兴培巡视众人,看着谭厚意味深长地笑容,他心中明白,若是自家不允,只怕极难生出此门了。
    他慨然应诺道:“既有如此发财良机,我张某如何肯甘人后!”
    听得他答应了此事,原先目光灼灼的众人都神色和缓起来,张兴培眼光转了转。却觉得那戴着斗笠之人似乎动了动。他敏锐地觉察到,那戴斗笠之人仿佛准备说话。他又道:“只是张某有一事不解,我等如此行事,若是官府知晓了当如何是好?”
    “官府你只管放心,这东西便是官府里拿出来的,国家新闻司已经报备,算是合法的了,朝堂之上有我们的人。”黄绍斌指了指自己方才看的东西:“当今天子最是妇人之仁,上回《京华秘闻》之事,他也只是关之了事,太学诸生屡屡忤逆,他也不曾追究。他最信功利之说,我们不就是为功利而行事么?”
    众商人都是会心一笑,黄绍斌话语间显然对于天子并无多大尊敬,这让张兴培心中又是一凛。
    做出这等行径,背后只怕不仅仅是朝堂中有人那么简单了。
    他张兴培自是不信黄绍斌地鬼话,此事朝廷若不追究,也不会查出兑取制钱数量最大也最为频繁的几个富商,然后让他张兴培假作茶商前来调查了。他又看了那戴斗笠人一眼,这人最为关键,若是能知晓这人身份,那才是十全十美。
    “这位张大官人便不必回去了,想来那存折张大官人是随身携带地,黄绍斌,你遣人随张大官人去流求银行取钱吧。”
    他正盘算着如何掀开斗笠人身份之谜,却听得斗笠人用故意掩饰过的嘶哑声音说道。这话让他耸然动然,霍地便要站起来,但立刻被身后地两只手按住。
    立刻,张兴培明白了,他有意打进这群人当中探听虚实,可这群人却也在等着一个引发这起事端之人。若说淮北蝗灾是乘机撩起百姓对米价担忧的事件引子,那么他这个来自蜀地在临安无甚根基地人便是发起事端之人。事情过后,官府追究起来,他少不得要被当作替罪羊抛出。
    他面色惨白…………这并不是装出来的,只有他自家才知道,自己身上那些流求银行的存折却是假的。
    流求银行的制度,每张折子上都有数个半印,要与流求银行留地底印相当,而且签名相符,才可进行办理,办理之时还要报知秘码,这是由十位数字与二十二天干地支连组而成,若说印章尚可造假,这秘码却是存者牢记在心无法造假的。对方遣人挟持他去流求银行取钱,免不了以刀剑相逼,取得出钱来,他还可多活些时日,若是取不出来,定是当场被杀灭口的结果。
    “谭兄!”他看向谭厚。
    谭厚却是满面贪婪,再无此前与他相处时的友善模样,只是点了点头:“放心放心,张贤弟尽管放心,事成之后你少不得有份丰厚回利,别的不说,单是那铜器之利,便不指五倍!”
    张兴培跌坐在椅子当中,额间汗如泉涌,饶是他在流求专门受过训练,可在这生死攸头之际,却还是难以自制。
    若是此时曝露他自家身份,那会死得更快些。
    一只手伸入他怀中摸索,片刻间便将那叠子存抵摸了出来,他为了取信于人,总将这叠子存折放在身上。看着这存折自这些人手中传出去,他咽了口口水,强笑道:“此事虽好,只是……只是有一事我尚不解。”
    “说吧,说吧。”黄绍斌笑眯眯地道。
    “天子迎贵妃入宫的时候,你们都见过那堆积如山的金银与铜锭吧,流求银行资本充足,若是手中有足够铜钱当如何是好?”
    “那是铜锭,不是制钱!”斗笠人冷哼了一声。
    他意思很简单,铜锭便是熔铸为钱,也需要一些时日,而这钱进入市场流转起来又需要一些时日,他们打的便是这个时间差,即使流求银行有充足的铜储备,他们也能在那些铜变成制钱之前获利远遁。
    张兴培点点头,站起身来道:“哪位陪我去流求银行一趟?”
    “我地这几个手下最是身强力壮,又极忠心地,自可保你和那钱毫无闪失。”黄绍斌看着那存折上的数字,眼中贪意一闪然后笑道:“若是张老弟信得过我,便将秘码告诉我,我替你跑这一趟也成。”
    张兴培闻言抿嘴,好一会儿才问道:“今日按着星期来算是期期几?”
    “星期四,如何?”
    “我入临安之后,将秘码重新置过,为防万一,周一至周日所用秘码各不相同,故此要问上一问。”张兴培笑道:“事关重大,黄行老为临安业内前辈,我自是信得过地,还请附耳过来。”
    “你写在纸上便成。”黄绍斌命人拿来纸笔,就是不接近张兴培一步,张兴培暗暗道了声狡猾,然后在纸上写了一连串的数字下来。黄绍斌仔细看了一遍,然后便将纸收起。
    “诸位在此少歇,我去去便来。”黄绍斌出去了一会儿,那斗笠人也随他一起出去,没多久,他又转了回来,但斗笠人却不见了。
    张兴培已经抹去额头上的汗水,开始与众人套近乎,众人都当他是死人一般,只是一昧敷衍,他们相互间倒是谈得极热切。张兴培无法,最后扯着谭厚道:“谭兄,你害苦了我。”
    “不是你自家要寻个生钱的门路么?”谭厚此时神情比之以往要傲慢得多,他爱理不理地道:“我将你引来,你若是不愿,自可离去,谁人会留你?”
    “谭兄此言又是欺我,若是方才我不同意,还能活着出去么?”张兴培毫不保留地道:“我只带了三个随从,在这郊外山庄,被杀了往沟中一埋,便是过上三五年也找不着吧。”
    谭厚看着他笑笑,却不曾答话。张兴培看看周围人不注意,压低声音道:“谭兄救我一命,我愿以家财献兄!”
    谭厚面皮一紧,显然是动心了,但过了片刻之后,他又叹了声道:“张老弟,我救你倒不难,但有钱赚钱没命去花啊!”
    第一卷、朝为田舍郎 二零七、只因多情赐金鞭
     更新时间:2009…5…21 9:28:23 本章字数:4783
    “张兴培已经失去联系三日了。”
    皇家用于避暑的“清暑楼”,在所有内宫建筑中算是比较特殊的,就象黄绍斌在临安郊外的庄院一样,巧妙利用了水力,用水来给建筑降温,进而达到清谅解暑的目的。
    “先尝点冰糕吧。”赵与莒没有表露出急躁的模样,而是很随意地指了一下桌子上谢道清刚呈来的冰糕。
    霍重城也不客气,拿起冰糕用小勺舀了一勺,在天子面前自然不能象当初一般大口吃嚼,他小口小口地抿着,抬眼等待赵与莒发话。
    “最后一次得到张兴培消息是在流求银行吧?”赵与莒问道。
    “是,臣用呈条上报与陛下,有人执张兴培所书密码字纸和伪造存折,到了流求银行,提取一百万贯制钱。”
    赵与莒缓缓点了点头,流求银行人员都是经过初等学堂出来的,也经过一定的密码训练。张兴培所谓的存折密码,实际上是一组报警求援密码,翻译过来便是“钱荒、粮价、受困、求救”八字。他那存折为伪制,旁人不知流求银行之人却是能分辨得出来,按照制度,提取大额现款者须得预定提款时间,以这个借口稳住提款人之后,银行之人便悄悄上报,消息便传到了霍重城处。霍重城又紧急报给赵与莒,赵与莒拍板,与他一百万贯,不过是二十万贯制钱和八十万贯金元券。
    张兴培传出的八个字已经让经过后世金融动荡的赵与莒明白,这伙人暗中在搞什么。这些日子他密切关注市场上粮价动态与纸钞市场变化,已经出现了屯粮的兆头,而临安城一些不怕死的报纸,又开始大肆渲染淮北的蝗情,不过这次他们的手段要巧妙些,经过国家新闻司拿得材料,再将历代蝗情自故纸堆中翻出来。事实上,淮北蝗灾消息才刚刚传到临安。真正情形,除了赵与莒这个天子外,便只有崔与之等少数重臣才知道。他们所渲染的,只是根据历年蝗灾进行夸大罢了。
    淮北蝗灾,自然会引起米价上涨。临安粮店的行老们已经开始提价,比起张兴培失去联络地前大约涨了百分之十,因为是分三日涨的。虽然有百姓开始抱怨,但大体上还不算什么。
    而临安城及附近州府的钱荒。却是越发地明显起来,不仅是临安附近,其余各地,象是扬州,也有消息传来出现钱荒。赵与莒将霍重城召来。便是布置解决之道地。
    “估计便是这两天了……”赵与莒沉吟了会儿,然后振作道:“你遣人放出风声,只说自鄱阳运了一纲新制钱来了。”
    在流求纳土之前,大宋最主要的产铜之地在江南西路,朝廷铸钱也在江南西路饶州永平监,永平监有运铜船二百八十艘,以四十艘为一纲,这一纲制钱,便有数十万贯。虽然数额并不算太多。但对于平息如今临安钱荒。至少能起到缓解作用。
    “宣传战……这个年代之中,莫非还有人能比我玩得更好么?”赵与莒冷笑着想。
    “是。”霍重城应声欲退。但又想起一件事:“陛下,楚州那边传来消息,楚州的儒生颇有狂悖之语,真德秀虽然屡次申斥,却仍无法禁止,是否需要……”
    说到此处,霍重城顿了一下,没有继续说下去。
    真德秀这人影响太大,故此虽然把他弄到了楚州,赵与莒还是在他身边安插了眼线,同时也让霍重城遣人注意楚州那些理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