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金手指 >

第210章

大宋金手指-第210章

小说: 大宋金手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还不包括双方混战中死去的裹挟而来地平民百姓。
    他虽然年老了,但看远方还看得很清楚,被突破了壁垒与铁丝网的宋人并没有动摇,在铁丝网后面,一辆辆大车又组成了新的阵地。
    “伎俩倒是不少,不过……”他冷哼了一声,
    “你们怎么了,你们不会打仗了么?”他扫视着自己地万夫长们,他们当中有些人已经年迈,但也有象史天泽这样年轻的。他有些轻蔑地指着台庄:“宋蛮倚仗的就是火炮和那些小把戏,你们征服过几十个国家,无数的武士,难道说要被这些小孩子的把戏挡住吗?”
    “不!”万夫长们呐喊。
    “那还待什么!”铁木真一连点了三个万夫长的名字:“去吧,给我拿下宋蛮子皇帝的头颅,还有他的皇后,我正需要一个妇人为我暖脚!”
    李全混杂在人群之中,听得铁木真这话,突然有种极奇怪的想法。
    大宋天子地皇后若是杨妙真地话……铁木真只怕不可能抓她来暖脚,吃她一枪才有可能吧。
    三个万人队轰然而出,这一次是决战的序端。
    李邺脸色铁青,骂了一声“狡猾”。
    他不怕蒙胡人多,他甚至巴不得铁木真一次性将所有人都派出最好。虽然他只有不到两万人,铁木真得到地密报中,这一不到两万人中大半还是忠义军改编来的辅兵。但实际上他早就用船将来自流求的援军调了过来,替换走部分忠义军,他如今手中有护卫队战兵超过一万,这么多流求战兵聚于流求之外,这还是第一次。
    他不是不能调动更多的士兵,虽然流求军力有限,但忠义军、真德秀的两淮军,都已经到了他指定的地方,但是他不愿聚集太多兵力。若是聚集的兵力过多,铁木真觉得野战吃掉他很困难,便会采用草原强盗惯用的骚扰伎俩,甚至将他围住不攻,主力去清扫京东的忠义军,再渡河与真德秀的两淮军交战。那样的话,即使他这里能胜,大宋所受的损失也会极大,京东、淮北、淮南,都将为战火所蹂躏。
    现在他就是饵,让铁木真觉得,只要加把力气,就可以一口吞下。只有这样,铁木真才会抛弃草原强盗最拿手的战术,在他选择好的地方,与他进行决战。
    可是即使是这种情形之下,铁木真仍然不肯一次性投入全部兵力,而是选择让李邺最为痛苦的磨磨战术,一点一点地磨损流求军的实力。李邺心中明白,虽然现在为止,流求军所造成的伤亡数量远大于自己的战损,但这是因为壁垒、铁丝网、大炮等诸多方面的结果。随着战斗持续时间的增加,他兵力不足的弱点会越发的明显,医务兵再强大,却无法回复在剧烈战斗中损耗的体力。
    累也能将他们累死。
    徐州,屯田使府邸。
    “再探!”
    刘全捏着拳头,断然下令道,他面前的斥候脸上尽是汗水,看上去极疲惫,闻言之后行礼,默默退了出去。
    就在李邺被“包围”在台庄之时,一支金国军队突然出现在徐州面的龙城,原本此处流求有驻军防守,为了对会蒙胡的缘故,李邺将此地的军队尽数调回,故此金国军队进驻龙城时,没有遇到任何抵抗。
    虽然此时龙城几乎是一座空城,不过这也意味着徐州的西方已经没了任何屏障,只需一日功夫,金国的这支军队便可兵临徐州城下。
    刘全得到这个消息时,心中一冷,这才猛然想起,虽然金宋已经有盟约,但两国之间,背盟弃信之事三番屡次,再多这一回,也算不得什么。宋国失了徐州,不过是失了北窥中原的跳板罢了,对金国而言,这徐州更是保护中原腹地的门户。如今蒙胡大举来犯,金人若不举兵前来夺徐州,那才真正奇了。
    金兵已经推至距徐州城不足十五里处,斥候去了几回,目前探得的消息是,率领这支金兵前锋之人为紫徽军都统完颜彝,军力不多,一万五千余人。其后大部为金国平章完颜合达,有军八万人。
    若是放在往日,这不足十万人,根本不放在刘全心上,但如今徐州城中剩余的是战力不足的忠义军部,数量也不过万人,金人若是大举来攻,凭这不足万人,如何守得住徐州!而且战端一起,徐州这半年的建设便尽数化为乌有,天子官家与真德秀的赌约,已经无须三年便有结果了。“当如何是好?”他心中想道。
    第一卷、朝为田舍郎 一九零、十里寒光映血衣
     更新时间:2009…5…12 20:17:01 本章字数:5838
    “这雨倒越发地大了。”
    赵与莒看着天空,滚滚的雷声象是万马奔腾,电光象是兵刃上的反射,而卷地风则似乎夹杂着杀戮中的惨叫。
    他的心情非常烦闷,所以才会撑着伞在雨中暴走,但是那个小丫头以她特有的固执,迫得他不得不缩回屋子里。
    算时间,此刻徐州那儿应该开始大战了吧。李邺要凭着两万人,死守台庄,吸住蒙胡的主力,消耗其锐气,他能做到么?
    虽然他有火炮,有铁丝网,还有其余的精良器械,但他面对的却是横扫亚欧的战争狂人。尽管鄙夷蒙胡对人类文明的破坏,但赵与莒从不否认,此时的蒙胡正是良将倍出之时,无论是身为一代天骄的铁木真,还是他帐下那些勇将,甚至就连孛鲁、史天泽这样的后起之秀,都是有着丰富战斗经验的老手。
    李邺的战斗经验与临场指挥,能与他们抗衡么?
    “阿莒。”
    身后传来了熟悉的脚步声,又是这般与他说话的,不用回头,他就知道是杨妙真。
    “四娘子。”只有二人在的时候,两人的称呼是非常随意的。
    “莫非还在担忧徐州?”杨妙真站在他身后,从侧后方看着他的脸,很明显,天子神情疲惫,那是因为担忧而无法休息好的缘故造成的。这些日子,喜悦与忧虑交杂着煎熬赵与莒,虽然他在人前永远是淡定从容,但身为他的贵妃。杨妙真还是能察觉到他心底深处的不安。
    杨妙真很想为天子做些什么。
    她从背后环抱住赵与莒。感受到她身体的柔软,感受到她传来地温暖。赵与莒轻轻拍了一下她地手。
    “勿须过虑,流求护卫队可是你我心血结晶,你那操训之法很妥当,我在流求时常与他们在一起,战力……勿须担心。”杨妙真笑道。
    “我担忧的倒不是护卫队地战力,四娘子,蒙胡之长在于速度与凶残,在我们选择的战场上做战。其速度便被限制了,预先疏散了百姓,其凶残也受限制了。若是兵力相当,甚至兵力上我大宋处劣势,我也深信。胜利必属于我们。”
    赵与莒慢慢说着,微微闭上眼,身体稍稍有些颤抖:“我是担心两件事。一是汉藩未曾指挥过如此关键的战斗,他能否撑下来,二来……会不会有我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
    “不必为这已经在发生的事情烦恼了。”杨妙真的身体突然变得热了,她的手在赵与莒身上摩挲,轻轻咬了一下赵与莒的耳朵:“我要一个孩儿!”
    赵与莒回头看着她,然后就迷失在她那会滴水一般地眼睛中了。
    临安国子监太学诸生宿舍。
    天子在建皇家初等学堂的同时,也不曾忘记国子监的太学诸生们。太学诸生的宿舍,换成了砖石水泥结构,用上了钢筋。@@还有那种让太学诸生觉得很是新奇的冲水公厕。当然还有玻璃窗。对于要用眼看书地太学诸生而言,一间光亮的屋子真是幸事。
    玻璃的价格已经跌落下来。从最初地天价,到现在连国子监都能用上,这是流求产能增加和大宋对流求完全开放市场的结果。不过因为海运的缘故,运送时的损耗还是很大,据说流求已经在考虑,于临安建造新的玻璃工厂。
    这一年来,随着早期移民中的部分回到陆上,流求的一些简单产业开始向陆上转移,但在流求又多了新的产业,比如说为这些转移后的产业提供机械设备。因为流求工人地良好素质,在这产业提升过程中,并未有多少人受到影响。
    赵景云放下谢岳地信,微微笑了。
    “赵曼卿,有何事好笑?”
    与他在一起的是陈安平、石良和李石三人,这三人在上回临安地骚乱中与意欲外出的太学诸生打了一架,虽然于事并无大益,但至少稍稍延迟了太学生上街的时间,让邓若水等人及时赶到。故此事后他们被国子监祭酒乔行简狠狠夸奖了一番,还说要寻机将他们举荐给天子。而他们也在此事之中,与赵景云交情更深了。
    不过对于那个向《京华秘闻》投书的神秘人,赵景云与这三人一般,都觉得如此鬼祟小人不除,迟早还要惹出祸端来。
    “上回我那篇文,实是见事不全,若是早得了谢安仁的信,哪里会这般!”
    赵景云将谢岳的信指给他们看,然后赞了一声:“流求官府绸缪极远,如此疏导,便永不虞百姓因为新变故而失去生计。”
    “哈,如今国子监里谈论最多的是徐州战局,也只有你赵曼卿还在管此事。事有轻重缓急,最重的便是徐州,若是徐州不保,则京东两淮尽危。”李石噗笑了一声:“赵曼卿,你太迂了。”
    “徐州之事,我却不担忧。”赵景云放下信,淡淡一笑。
    “哦?”
    “我在流求见过流求军之操训…………你们若是有机会,定要去流求看看为好。”赵景云背手站起,推开玻璃窗,夹着雨丝的风迎面而来,他回首笑道:“我对天子,对流求近卫军,有十足的信心!”
    “杀!”
    因为屡次喊杀的缘故,宋思乙的嗓子都有些哑了,他脸上已经没有战斗最初时那种紧张,取而代之的是麻木与机械。他不知道自己已经刺出多少次长矛,唯一知道的是,他原本在方阵中处于第三排,而如今已经是第一排了。在他前边的战友,不是重伤,便是阵亡。就是他。身上也被蒙胡的箭矢钻出两个口子。
    幸好只是皮肉外伤,上轮战斗间隙。他撤回后做了紧急处理,如今伤口已经不流血了。
    一个蒙胡千夫长杀将过来,他皮帽下的眼睛里闪烁着凶残地光芒,即使地上还遍布残破地铁丝网,但他骑术高明,跨下战马也极灵活。他看准了宋思乙这个方向,大呼小叫着冲了过来。
    嘈杂的战场中,宋思乙听不清他呼叫什么。即使听得清,他也不会懂这个蒙胡地胡语。但宋思乙仿佛嗅到从他大张的嘴中喷出的臭气,这臭让他恶心欲吐,恨不得用自己的长矛堵住那张还流着口涎的嘴。
    他计算着距离,然后大喊了一声“刺”。
    随着他的喊声。他这一队齐齐将长矛刺出,没有一个面对着敌人骏马而闪避的。那个千夫长面前瞬间多了一个小小的枪林,无论他在马背上如何灵活。也无法闪避这个密集地枪林:按照平日里他们的训练,对待这种骑兵时,宋思乙这小队中的十一名枪兵中,有二人刺其左,二人刺其右,三人刺其中,正面五人则刺马。
    高速冲来的战马本能地要躲避这枪林,但为时已晚,四米长的长枪被马沉重地身体和冲击力撞得枪尾深深插入地下。而马惨嘶着冲过来。险些将这个密集的枪阵撞散。
    那个蒙胡千夫长被宋思乙的长矛自马背上捅了下来,长矛地另一端杵在地上。几乎被这个蒙胡骑手身体压入土中半尺。宋思乙没有看这个对手,而是迅速拔出矛来,调换目标,将矛捅向下一个在马上的敌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