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金手指 >

第139章

大宋金手指-第139章

小说: 大宋金手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着人前地时候,韩妤对赵与莒的称呼是极正式地殿下,可只有二人相处时,她便如同还在郁樟山庄时一般了。她这点小女儿心思,赵与莒自然不会计较,相反,赵与莒也觉得这样叫得更加亲切,比起那个冷冰冰的殿下要好听得多了。
    “不是节日,外头为何一片爆仗之声?”赵与莒微微沉吟,然后摇头不再理会。
    马灯自然是没有电灯明亮,但照得赵与莒的脸,还是一片亮堂。韩妤一边做着针线活儿,一边凝视着他的脸,看着他神情专注的模样,韩妤心中便是极为满足。只有在这种时候,韩妤才觉得,这个给了她第二次生命、教她读书习字甚至梳妆打扮的男子,才属于她。
    而且是只属于她。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了匆匆地脚步声,龙十二的喝声响起:“谁!”
    “喜报,喜报,后宫诞下一位皇子,身体康健!”那人声音尖细,显然是个内铛,他喊了一声,赵与莒放下笔来,凝神想忖了会儿。
    这是他意料之中的事情,他熟读史书,但这个细节他也曾注意到。当今天子诞生了一位皇子,若是这位皇子能长在**,无论是赵还是他,都只有靠边的份儿吧。
    这个时候,他没有考虑自己能否顺利登位的事情,相反,他考虑的是那喜报中所说,皇子身体康健,却没有提皇子的母亲,那位婕妤产后如何。赵与莒忽然有些悲哀,那个可怜地女人自己恐怕也知道,这个孩子诞生之时,便是离开她这生母之日吧。
    在皇宫之中,杨皇后凝神看着这个熟睡的婴儿。
    婴儿刚出世,自然谈不上好看,不过杨皇后还是觉得,自己在这个婴儿脸上,看到了他母亲的影子。
    那额头,那鼻子,甚至那嘴唇,都象是他母亲。
    这让杨皇后非常不满。
    这个皇子的诞生,最初她也是极欢喜的,天子无后,不仅仅是天子的遗憾,也是她的遗憾,只是欢喜过后,她又不安起来。这个儿子,是天子地儿子,也应该是她地儿子才对!
    “从今日起,坻皇子便是本宫之子,将他送至本宫,由本宫教养。”她淡淡地说道,看也没有看那婕妤一眼。
    (修改加入:夺嫡的大幕快要展开了,紧张地时刻就要到来了。)
    注1:北宋曾公亮之《武经总要》、康誉之《昨梦录》中,都有猛火油用于军事用途的记载。沈括也在《梦溪笔谈》中提到以此制墨。
    第一卷、朝为田舍郎 一二六、岂意周公害成王
     更新时间:2009…4…17 9:51:00 本章字数:4882
    春寒料峭,将年节的喜庆气氛一扫而空,这场突如其来的寒潮,吹得人自骨子里发颤。
    富贵人家,身上穿上了产自流求的棉袄,比起塞着芦花的麻衣,可要暖和多了。但即使是如此,每个人面色仍然是极阴沉的,因为宫中传来的消息比起来自极北之地的寒流更冻彻人骨。
    才一个月大的小皇子赵坻,还是象他的七个兄长一样夭亡了。
    消息传到史弥远耳中时,他正在进食,手中的筷子自指尖脱落下来,他还茫然不觉。
    虽然未曾见过这位小皇子,但是史弥远安插在宫中的人手早晚都有消息传来,这位小皇子身体强健,皇后娘娘对他也非常疼爱,每日都有御医为他把脉,可谓照管得无微不至。昨日得到的最后消息,还说小皇子一切安好,怎么一夜之后便变了?
    “进宫,进宫!”史弥远站起身来,先是低声,然后大声咆哮道。
    他才离了相府,宣缯、薛极等人便纷纷来到相府拜谒,闻说他已经入宫之后,这些人便未离开,而是有些惶然地留在相府等候。足足过了两个时辰,史弥远才阴沉着脸自内宫中出来。
    “相公,那坻皇子……”宣缯地位最高,故此在众人一番眼色之后,他出面相询。
    “薨了。”史弥远冷涩地道。
    “可是,可是……”在座的各自有门路,因此都知道那皇子赵坻身体很康健,突然便死了,这其中必有疑窦。
    史弥远扫视众人一眼,微微叹息了声。摇头道:“说是病薨。”
    众人心头立刻雪亮,史弥远并不直接说“病薨”,而是“说是病薨”,这证明小皇子之死,果然藏有疑窦。才一个月大的小皇子,若不是碍着某些人,如何会死于非命?
    “相公,此事似乎可以利用?”薛极这时跳了出来,他长着一双让人看着就觉得可怕的双角眼。略有些发黄的眼珠闪着冷冷的光芒:“是不是皇子赵所为?”
    他说话同样藏了一半,事实上是不是皇子赵所为不重要,重要地是是不是可以利用此事攻击皇子赵。若是能借着这机会,扳倒赵。那么他们作为史弥远一党便除去了心头大患。
    “此事休提。”史弥远面色又沉了下来。
    在宫中,当皇子赵坻出现不适症状之时。皇子赵便去了宗庙,为赵坻祈福。那祈文文辞哀切,甚至有“若皇子坻受责于天,请以代某之身”之语,在史弥远赶入宫中时。天子正与皇子赵抱头痛哭。
    必须承认,皇子赵这一手极是漂亮。无论皇子坻是死是活,他都能凭着这一手,巩固在天子心中的地位。天子仁懦,原本就是重情义的人,经这一番事,原本最有嫌疑的赵,反而最无嫌疑起来。
    史弥远坚信皇子坻之死。必然与赵有关系。只是赵做得太过漂亮,在史弥远看来。以赵一向的急躁脾气,很难有如此之智,那么究竟是谁在背后指点赵,这是一个问题。
    还有此前给皇子赵指点,使得自己在天子面前进言总不被信的那件事情,也必然是这位高人指点的……
    必须把此人找出来除掉!
    每当想起这种事情时,史弥远的心思便动得特别快,他也再没有垂垂老朽的感觉,相反,他能体会到自己地心脏仍然强健有力的跳动着。
    他喜欢这种感觉,发现一个政敌,然后想办法除去他,自从他十六岁踏入仕途以来,这种感觉便始终伴随着他,但数十年过去,他仍然毫不厌恶这种感觉。
    “相公?”进言未被史弥远采纳,薛极多少有些不安,他扶住史弥远,将他扶入座位,这原本不应是他做的事情,可是他却做得极自然,丝毫没有羞愧之感。史弥远入座之后半晌不曾说话,薛极不知道他正在寻思那个指点皇子赵的人是谁,只道他因为这突如其来地事情而有些惊慌,因此忍不住出言探问道。
    在他的心中,也有一丝动摇,自己倚为长城地史相公,莫非真的老了,这点意外之事,便能将他击倒?
    “天子追赠皇子坻为邳王,要本相拟一个谥号。”史弥远抬起眼,没有将自己心中的猜疑说出来…………能指点皇子赵之人,必然是极为奸滑之辈,甚至有可能就是在座中的一个,这些人对自己的相位,可也都是颇有兴趣呢。
    听他突然说起这无关紧要之事,众人都是一愣。
    “相公,此事易办,原用不着相公多耗心力。”宣缯有些焦急,他说道:“以相公所言,坻皇子之薨,背后并无疑窦么?”
    “本相知道你们意思,只是……坻皇子之薨,与皇子赵确实……至少没有任何凭据可以指责于他。”史弥远捻须眯眼,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希望能自众人面上发现点什么来。但众人神情都如他所料,只是失望罢了,史弥远低低咳嗽了一声,然后振作精神道:“尔等勿须担心,我们手中还有沂王嗣子,坻王子薨了,不过是又返回从前罢了!”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史弥远为何会突然如此信心百倍,那位沂王嗣子,并不招受天子喜爱,他与皇子赵相争,明显处于下风。
    史弥远淡淡地扫了众人一眼,然后挥了挥手:“都各自回府吧,此事容后再议。”
    听得他打发众人回去,众人不得不散了。待人全部离开后,史弥远又皱起了眉,把秦天锡唤了来。
    “天锡,你去见绿绮父母,让他们再催促那女子,一定要探出赵地谋主是谁。”他目光中露出凶芒:“赵此人愚顽。明知绿绮为我所赠,却仍然宠爱有加,此乃天助我成事。”
    秦天锡垂首应了声是,然后便离去了,在他走后,史弥远又命人道:“去将郑清之请来,只说我有要事相商!”
    临安城中风云涌动,赵与莒却是一律不管,他只是高坐钓鱼台。坐看云起云灭。但若是以为他没有丝毫动作,那就错了。
    有时水面波澜不兴,水下却是暗潮汹涌。
    “我又要离开行在了,霍广梁。以我之见,你也离开临安吧。”霍重城仍然在“群英会”里当他的东家。只是这天上午,苏穗遣人送来一纸书信,信中只有这般一句话,霍重城看了之后苦笑。
    这两年来,他算是总结出规律来。只要临安一有风吹草动,这位三元楼地女当家。便会撒腿离开,在庆元府或者镇江府住上一些时日,待得临安平静下来,她才会回到临安。表面上,她似乎是去其余州府查看分号,实际上,她是出去避开临安府的暗潮。
    这位苏家娘子极是谨慎。也极是敏感。她怕的便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神仙打架小鬼遭难。三元楼在临安城中算是有得数地大酒楼。若是临安城中起了乱子,这必是泼皮游手垂涎的对象,她父老弟幼,只能避去外地。
    “若是能象你这般来去自由那倒也好了。”霍重城叹息了一声,然后收敛起面上的情感。
    这一刻,他严肃得象是太学里的老夫子。
    一封封密信在他地桌子上,他拿出五本产自流求地书籍,将密信一一打开,这些信件上面都是一些数字,旁人看了只会以为是小孩的涂鸦,可他将这些数字与那五本书籍一一对照,便能串起一句句完整地话语来。
    这密信中,有龙十二传来的赵与莒地秘密指令,赵与莒秘令流求送二十个可靠人员,暂时住到秦大石处,以备使用。还命令流求囤聚甲械粮草,不可尽数卖光,护卫队进入战备状态,等候他的指令。另外对霍重城的密令是广泛结交太学生,务必与他们中的几个领袖人物结好。
    秦大石皱了皱眉,这封密信上留有标记,是要他也看,否则按着规矩,他是不能查看地。
    第二封密信来自金国,确切的说来自石抹广彦,这几年来,他周游于胡人、金国之间,撒下无数金钱,如今又有了结果,赵与莒此前传至石抹广彦处地一份名单上面列出的人物,他已经寻着大半了。在石抹广彦的信中,这些人将抵达京东东路,要求红袄军处做好接应。
    虽然如今李全已经位高权重,但大宋对他的钱粮还是卡得甚紧,凭着与红袄军向来的合作关系,加上大量地粮食和少量的甲械支持,双方仍然保持着比较紧地联系。霍重城看了这封信后摇头,近来李全极为狂妄,对流求的要求也越来越多,颇有些将流求当作自家后院的意思。这批人自京东东路入海之后,便得想个法子给李全一些教训,反正现在李全也收刮不出什么人口,他对于流求的作用已经小了。
    第三封密信则是来自流求,这封密信是给霍重城与秦大石的,无须译看,霍重城便能猜出上面写的是什么,无非便是些对赵与莒情形的询问。
    将三封密信都烧掉之后,霍重城想了想,开始对着那五本书写信。赵与莒地密信,必须再用暗语写给流求,石抹广彦地要求,必须转给孟希声,而流求的信件,只需在赵与莒地密信后附上回复便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