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金手指 >

第123章

大宋金手指-第123章

小说: 大宋金手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他的人,故此他始终无法跻身流求高层,可如今却是一个好机会。自耽罗来淡水地十余日里,他在船上无事,整日便在琢磨着如何利用这个机会。::Junzitang.com?首?…?发?君*子*堂::
    “快说!”杨妙真道。
    “高丽人生计困苦,便是富庶之家,一月也难得见一次肉,能吃着狗肉,便是了不得的喜事。”陈昭华道:“他们心慕大宋,虽说这些年一直向金国称臣,却总是仰慕大宋繁华。咱们流求繁华富庶更胜过大宋,俗语云,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咱们便是华夏正宗,那高丽人若得入籍流求,更远胜为大宋之民了。”
    陈昭华地位不高不低,一方面他有在流求高层面前表现的机会,另一方面他还不能接触到流求最核心的机密,辟如说赵与莒的身份。他只知道岛主为大宋人士。只道有了这般基业。日后必将开朝立国的,故此才会有此之语。只是他一边说一边盯着杨妙真看,虽然他不敢对杨妙真起何等心思,只这般争切功利的目光还是让杨妙真不喜。
    这目光,她曾经在李全眼中见到过。
    “有何计策便直说!”
    若不是关系到赵与莒的大计,杨妙真哪里会有这般好耐性!她喝了一声,脸上浮起薄怒,陈昭华心一凛。正色直言道:“主母,章程照搬咱们流求律典便可,只是赏轻一倍罚重一倍。平日好吃好喝,隔三岔五供以酒肉,再允诺他们,建成道路之日便许他们入籍流求,子弟可入学堂就学,他们必然喜出望外。这修路之路,也事半功倍了!”
    这算不得什么妙计,不过也只有他这般深研了高丽人心思地才想得出来,若是依着李邺地念头。只须老长的皮鞭备着,这些高丽人便是不敢反抗,只怕也少不得怠工躲懒。
    “此为好计。不唯高丽人,日后异族番人,尽数如此处置!”杨妙真心中灵光一闪,脱口说道:“这流求土人也是如此,原先阿茅他们,不是入了归化局么?高丽人也放至归化局,先由土人督管,你们看如何?”
    “正是如此。宜兰那边也是一样。秋风清在时那些土人部族都敬他若神灵,如今他虽随船远航。土人部落亲近向往之心却日渐增长,不少土人已经也想与移民一般。”李云睿也是大喜:“自此以后,我们当改归化之策,非流求之人,需得为我流求工作,完成一定份额之后,便可归化。归化之后,子女可入初等学堂,三年之间,供给衣食住宿……若是如此,十年之后,这流求岛上,便无移民与土人之分了!”
    众人细细思索,都道这是好计。陈昭华得了称赞,更是满面红光,杨妙真也破例给了他一个好脸色:“陈耀夏,你这主意不错。”
    只是让谁来管这摊子事情又成了问题,方有财原本是最合适的,但他随着年纪渐长,又在流求有了田宅,开始有些倚老卖老,这般辛苦地活儿,他未必肯去了。其余人又各有职司,修路不是一日两日的,未必能分开身。杨妙真有些丧气,赵与莒在时无论什么事情,他总能找到最合适之人去做,义学前六期的少年,随便拿出一个似乎就是最合适地人选。可如今她来想人,想来想去还是想不出来,最后实在不行,她甚至试探着道:“要不俺去?”
    众人都大笑起来,便是杨妙真自家,也忍俊不禁。让她去拆路倒是没有问题,去修路恐怕就差了些。
    “这个……小人……呃,成不?”
    见众人迟迟拿不定主意,陈昭华鼓足勇气道。
    众人的视线都集中在他身上,他挺立着身躯,想到被胡人屠尽地亲族,又将胸膛挺了起来。
    “耀夏倒是个合适之人。”李云睿是陈昭华的直接上司,最为了解他,因此说了一句。
    一直不曾作声的陈子诚皱了皱眉,回忆陈昭华在学堂夜校的成绩,修路是需要计算的,若是算学不行,便会造成极大浪费。他心中一动,淡水初等学堂的这一批学生正要毕业,他们正好可以派些送到这修路工地上去,也好好训练一番。
    耽罗岛之战,流求护卫因为王启年与李一挝有些纸上谈兵地缘故,才会胜得那般狼狈,他二人还是官人亲自培养出来地尚且如此,淡水初等学堂里义学少年培养出来地毕业生,只怕更要纸上谈兵些,派到工地之上训练,打磨个一年,才好安置于更为重要地岗位之上。
    这条沟通流求三座移民聚居点的道路,严格意义上说一半是水道一半是道路。首先是自淡水河上溯,按着当初欧大牛寻煤矿时的水路,抵达锡口部族对岸,为了方便收煤,经与锡口部族交易,他们对岸地土地也已经尽数归移民所有,淡水在此建了座坞堡和河港,常驻约三百名护卫队员。自此开始沿着河谷向东北修路,通往基隆途中倒没有什么山,只是自基隆至宜兰,则很是花费了一番力气。不过有火药开石,又有近万劳力,推进速度还是极快。
    这些高丽人果然如陈昭华所言,在淡水过了十五天的好日子,直说回去便是给个有品秩的官衔都不干,听得说只需努力修完这条路,便可入籍,更是嗷嗷叫唤。前去管理地初等学堂毕业生,又使出各种刺激的手段,高丽人做起事来几乎不要性命,倒让陈昭华很是得意了一番。
    “只要是陆地,我可以让这些高丽人将路修到中都去!”他一次醉后如此吹嘘道。
    这些高丽人事后果然尽数加入了流求籍,只不过他们与宋金移民言语颇有不通之处,故此还是受些歧视,无论是工场还是作坊,需要的是能写会算的工匠,便是基建队,也是能测量的占了便宜,他们只能做些卖力气的活儿,赵子曰在基隆的矿场,便极欢迎这些肯吃苦的高丽人。不过对于他们中绝大多数而言,已经是比在高丽要好上许多地日子,故此也算心满意足,他们所娶妻子,也多是土人女子,或者是后来自倭国来地倭国女子。
    众人商议好如何安置这些高丽人之后,杨妙真有些不耐烦地看了看刻钟,已经是下午四点,她起身道:“我要出去遛马,你们还要商量什么便自己说吧!”
    自然还有许多事情要商量,方有财当了甩手掌柜,他们这些义学少年却不成。因为初等学堂学生毕业的缘故,部分最优秀者,按着赵与莒当初地设想,应当进入中等学堂继续学习。中等学堂的老师主要是萧伯朗与欧八马,耿婉、陈子诚、司马重等也可兼些课程,所学主要是后世的物理、化学以及数学中的解析几何、立体几何。
    杨妙真遛马回来,还听得他们在讨论如何应付来年春季的雨水问题,只觉得心中发闷,不由得暗暗叹了口气。赵与莒要她帮看着流求这基业,她也极努力地使自己呆在这里,可她的心,却早跟着赵与莒一起留在陆上。
    正思念意,忽然听得外头马蹄声响,淡水城中,非有公务,原本不得随意骑马,便是杨妙真,也只能在城外遛马,故此杨妙真心中一动,只觉得心上上下下跳得不停。她经过无数次生死之战,原本不会如此沉不住气,只是这一次却觉得,来人带的消息,定然是与赵与莒有关。
    进来的是孟希声,他满脸喜色,手中挥着一封信件:“官人终于送信来了!”
    (修改加入:今天一天,只看到月票涨了一张,不知是哪位看官大大做了这安抚小可的好事。下周金手指没有推荐,即将裸奔,故此能排在历史分类前十五位,对于此书极有意义。如今月票榜竞争惨烈,虽然现在暂时还排在第十四位,但第十五与之相距甚近,而十五名以后还有众多强书未曾发力,比如区区现在追看的乱臣贼子与篡清,他们若是发力,这十四、五的位置便保不住了……唠叨半晌,还是三个字:求月票)
    注:文中关于华夏的说法,所谓华夏,《尚书正义》说“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左传?定公十年》说“中国有礼仪之大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
    第一卷、朝为田舍郎 一一二、孰堪身负天下望
     更新时间:2009…4…12 9:55:50 本章字数:5464
    赵与莒能送出这封信,实为不易。
    他是个极谨慎的性子,自知一步走错满盘皆输,故此在长达一年的时间内,仅通过简单的方式与流求保持联系,例如秦大石有时会在他上朝或下朝的路上,看着他做出某个手式。这种简单的传递信息,只能将自己平安与否的消息传出。
    在新年之前,史弥远终于为他找来了老师,正如他所知的历史,这位老师便是郑清之。
    郑清之得史弥远信任,本人又深谙儒理,他是吕祖谦再传弟子,故此通读史书,对于赵与莒的教导,也是理学、史学并重。赵与莒初时觉得自己自后世而来,脑子里又记得一大堆的东西,故此多少有些应付之心,只是他掩藏极深,丝毫未表露出来。可跟着郑清之学了不过一月,便觉得此人学问果然高深,言事也是极明事理,兼之郑清之为人胸怀广阔,言语颇为不俗,故此渐渐赵与莒对他真的佩服起来。
    郑清之颇好美食,而如今临安城中美食最佳者,便是“三元楼”与“群英会”。赵与莒猜想,他隐于绍兴时将霍重城推上台前,加之霍重城又没少往史府管家、门客处送理,想来他之大名早入了史弥远耳的。以史弥远之能,自然能查出霍重城与自己颇有交情,故此无须过于做作,免得反而引起疑心。借着孝敬师长的名义,他时常遣人去“群英会”,借用厨师来沂王府,而霍重城自然免不了要因此登府求见叙旧。
    在霍重城第三次登府求见之后,龙十二悄悄将赵与莒的秘信交与他。这才将赵与莒的信件送了出来。
    “也不知那信到了流求没有……”
    端坐书桌之前。赵与莒捧着书,心却随着那信一起飘至流求去了。
    一年时间,他都没有怎么得到流求的消息。他知道自己培养了一些这个时代了不起的少年,他将自己能在短短数年时间里教与他们的知识,已经是毫无保留地传授出去。他在春天种下一粒种籽,只是不知这种籽是否能如他所愿,长成参天大树。
    “殿下!”韩妤轻轻地在后面推了他一把。郑清之撇着嘴,正用恼怒的眼睛瞪着他。
    赵与莒觉得自己象是在后世读书之时,上课看小说情不自禁露出笑容结果被老师抓住地感觉。他有些赧然地垂首向郑清之行礼:“先生。”
    见他知错,郑清之脸上地怒意消失了。他颔首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嗣子身负天下之望,不可不谨慎小心。”
    他这话语之中含有深意,赵与莒却面不改色。只作未曾听出来,目光再度转在那书本之上。
    郑清之微微一笑,对于自己的这个弟子,他极为满意。虽然反应稍稍慢了些,但极是好学,每日捧书苦读不倦。对于自己的尊敬,也是发自内心,全然没有一般宗室子弟那种傲慢。
    这或许与他生长于民间有关。更有可能是他的天性,这般性子的人……如同当今天子一样,是能容得下臣下的。若是太过聪慧,太有主见,对于史相公与自家来说,未必是什么好事。
    过了会儿之后,他考校赵与莒近日所学,觉得颇有长进。又勉强了几句。然后告辞离去。才出沂王府,便被一顶小轿拦住。那小轿之前立着的人虽是眼生,可是他一句话便让郑清之依言上轿。
    “相公请郑先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