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377章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377章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曹进来,兆佳氏挤出一份笑,道:“哥儿回来了?这大腊月里的,也怪遭罪的!”
    曹上前两步,躬身道:“侄儿给二婶请安,二婶近日身子可安好?”
    兆佳氏吸了口烟,道:“难为你每次往家写信都记起,我这都好。侄儿媳妇又有了,这却是咱们曹家的大喜事!”
    曹道:“都是侄儿应当的,只要二婶过得舒心就好!”
    兆佳氏面上有些僵,了宝蝶母子两个,想起一事来,对曹说道:“侄儿媳妇身子渐重。家务繁杂,可不好累着。二婶这边,有几个经年的老人,最是妥帖的,去帮衬一把最是便宜不过……”
    她话音未落,就听曹颂嘟囔道:“母亲。就是嫂子不舒坦,府里还有紫晶姐姐呢,哪里缺人手?”
    兆佳氏被中途打断,已经带了几分恼,听到曹颂后半拉话,立时横眉竖目,怒道:“哪儿来的姐姐?竟摆出这个谱,敢跟主子应承做姐姐。眼里还有没有尊卑?”说到这里,对曹道:“哥儿,这些话我本不当说,但就算是抬举下人,也没有这个抬举法的!这若是传出去,咱们曹家主不主、奴不奴的,不是成了笑话?先前府里人少。侄儿媳妇面嫩,不好管教也是有的。如今这上下主子十来位,哪里轮得到她一个奴婢管家?就算是看在老太太面上,待她客气些,也不必如此!”
    兆佳氏这一番唱作,曹哪里还有听不明白地?在他心中,紫晶实比这位二婶更像亲人。虽然他心中着恼,但是面上只是浅笑着,没有言语。到底要看在曹颂的面上,还需给兆佳氏留几分脸面。
    兆佳氏因曹待她恭敬。初瑜又有了身孕,便动了管家的念头。这才瞧着紫晶不顺眼,借题发挥罢了。
    见曹不言声,兆佳氏越发得意,苦口婆心道:“哥儿,虽说紫晶是老太太用过的旧人,过去也照看过你,但也没有一直留在内宅的道理。就是宫女儿,到了年岁还要往外放人,何况咱们这样的人家?虽说紫晶年岁大了。但是咱们做主子地,帮衬着准备份好嫁妆就是……”说到这里,就听张嬷嬷“咳”了一声。
    兆佳氏想起张嬷嬷午间所说的话,笑着对曹道:“我倒是忘记了,就是咱们府里。也有份好姻缘呢!张嬷嬷家的老儿子。今年三十五,前两年死了婆娘。如今正想着寻个填房。紫晶嫁过去,往后还在府里当差也使的……”
    兆佳氏若是唠叨两句,曹也就忍了。毕竟人上了年纪,都爱唠叨,兆佳氏也是四十多岁的人。不过现在连紫晶都算计上,他不禁有些恼。
    虽然现在初瑜管家,但是顾忌兆佳氏的颜面,打南边带来的那些人鲜少管教。如今,兆佳氏倒是反过来,要“操心”大房这边的人。
    曹止了笑,看着小杌子上地张嬷嬷,面色有些寒。
    张嬷嬷原是仗着兆佳氏的势,故意拿大,才故意不起身的。如今,见曹看她的脸色不对,心下一颤,讪笑着起身。
    曹沉声道:“嬷嬷莫非是老糊涂了?爷们与姨娘都站着,你倒是尊贵了?”
    张嬷嬷没想到曹要发作她,忙看向兆佳氏。
    兆佳氏见曹教训自己的乳母,放下烟袋锅子,脸色有些不好看,看了曹一眼道:“是我叫她坐的,嬷嬷是我的奶妈妈,在颂儿面前怎么不能有个坐?莫非,老大要教教婶子新规矩么?”
    曹看着兆佳氏,正色道:“紫晶,是我叫她管家地。她是老太太身边的旧人,怎么当不起一声姐姐?二婶既晓得敬着张嬷嬷,想必也能体恤侄儿敬紫晶之心!”
    他这却是原话奉还了,兆佳氏被噎得没话,咬了咬嘴唇。她想要瞪一眼曹,但是见他一本正经的,心里也有几分畏惧,便横了宝蝶一眼道:“既是爷生前将老四交给你管教,你倒也上上心,别整日里想着串门子。这今天,为了两本破书,他巴巴地追到我这院子里来,眼里还有我这个嫡母没有?”说到最后,已经声色俱厉。宝蝶连忙拉着曹项跪下,道:“太太请息怒,都是项哥儿不对,他还是孩子,您别跟他置气?”说着,又对曹项道:“还不快给太太磕头赔罪!”
    曹项的面上强压抑着愤愤,扫了炕边站着的张嬷嬷一眼,给兆佳氏磕头。
    兆佳氏本就恼着,将曹项身子直梆梆的,嘴里也没个动静,心里“腾”地升起一股邪火。
    她撂下烟袋锅子,拿起炕沿边上放着的两本书,用手从中一撕。往曹项面前一摔,道:“不就是两本烂书,竟还引起你的心气来?你这是给谁甩脸子?我看在老爷的情分上,何曾委屈你们娘俩儿半分,这如今倒是惯出个白眼狼来?”
    这话越说越难听,曹看着地上的书皮。一本是《孟子集注》,另外一本看不真切,都是应试做学问地书。除了书页,还有散落地几张花样子。
    宝蝶低声饮泣着,曹项没应声。
    曹站在起身,上前将曹项扶起,温言道:“不过是两本书罢了,今日的事就过去吧。明日哥哥叫人带你去买!”
    曹项红了眼圈,道:“大哥,这是上次同三哥一道买的!”
    兆佳氏见他们哥俩说话,冷笑道:“怎么,老大还要插手我管教儿子不成?”
    曹皱着眉,还没有应声,就听曹颂怒道:“母亲。够了!长兄如父,大哥不管教弟弟们,还要由母亲这内宅妇人操心不成?”说到这里,他指着张嬷嬷,骂道:“你这搅事的老不死,四弟是你的主子,他的书房是你随便进地?你倒还有脸在母亲眼前告状,满嘴喷粪的东西,忘记爷的拳头了!”
    张嬷嬷见这些爷们,一个个都死望着她。心里发憷,嘟囔道:“是太太叫老奴寻两本闲书夹花样子!”
    曹颂道:“狗屁,这是四弟做学问用地书,是你娘的闲书!”
    原来,今日下午张嬷嬷去曹项院子里,在书房拿了两本书。当时曹项正同曹硕一起,在前院听庄先生讲八股应试的章程。等回到院子,听到丫鬟说,张嬷嬷来找书,他便在书房看了。拿走的正是两本正用得着的书。因此他便来寻张嬷嬷。
    张嬷嬷仗着兆佳氏地势,平日里就不把曹项这个庶出公子放在眼中,言语便有些不恭敬。
    曹项并没有同她计较,只是想寻回那两本书。张嬷嬷叫他不依不饶地,心下着恼。便在兆佳氏面前添油加醋地告状。
    兆佳氏使人将宝蝶与曹项母子叫来。用言语敲打一番。刚好曹颂在这边,看着庶母庶弟挨呲打。便在旁劝解几句,却是引得兆佳氏越发恼。
    却说张嬷嬷被曹颂骂得没脸,一**坐到地上,一边拍着大腿,一边嚎道:“哎呀,太太,您瞧瞧,老奴哪里还有半分体面?这别人都是好的,只有老奴是臭地,您还是撵了老奴出去吧……”
    兆佳氏本就有些抹不开,见自己的亲生儿子也跟自己作对,差点背过气去。
    曹实不耐烦跟她纠缠,也不看地上的张嬷嬷,对兆佳氏道:“侄儿赶了一天路,也乏了,二婶这边既没事,那侄儿先退下了!”说着对宝蝶与曹项道:“姨娘同四弟既已经给二婶赔了不是,也早点回去吧!”
    兆佳氏气得身子发抖,伸手一划落,高声道:“滚,统统给我滚!”
    曹与曹颂他们都打屋子里出来,曹心里算着兆佳氏的年纪。早些年兆佳氏虽然也泼辣,但是面上光鲜,鲜少有当众歪缠地时候。
    兆佳氏比李氏还大半岁,今年四十三、四了,是不是到了更年期?
    曹颂的面上讪讪的,带着几分不好意思,对宝蝶道:“姨娘,太太这半年心火大,脾气冲些,我替她给您陪个不是,您别往心里去!”说着,又拍了拍曹项的肩膀道:“明儿哥哥领你买书去,想要什么,就买什么!”
    宝蝶忙道不敢当,曹项则满是感激瞧了瞧两位哥哥,然后红着眼睛、带着几分愧疚对曹颂道:“二哥,都是弟弟不好,引得太太生气,连累二哥也挨骂!”
    曹颂笑笑道:“你我兄弟说这些做什么?那个张嬷嬷不是个好东西,往后四弟不必惯着她,要是太太有话说,只管来找哥哥就是!”
    曹在旁,见他们手足和睦,心里甚是宽慰。众人在芍院门说了两句话,便散了,曹自己个儿回了梧桐苑。
    初瑜已经得了信儿,在廊下等了半晌。曹见了,忙快步上前,拉她进了屋子。
    因初瑜的手冰冷,曹不禁嗔怪道:“怎么在屋子外头等,这可是三九天呢!”
    初瑜笑道:“晓得额驸回来去了芍院,还以为不过是到二太太那边打个转,马上回呢,没想到会耽搁这许久!”
    曹想着方才的一场闹剧,对初瑜道:“二太太实在太闲了,得给她寻个上心的消遣才好。要不然,她折腾完这个、折腾那个,乱糟糟的,大家难受!”
    初瑜正帮曹更衣,听了这话,像是有典故的,问道:“怎么了?二太太又想起发作哪个?”
    曹将撕书的事说了,又将兆佳氏替手下人讨差事、寻思打发紫晶地那些话讲了。
    初瑜听了,不禁愕然,不解地问道:“二太太不是守孝礼佛么,怎么想起这些来?”
    曹换好了衣裳,洗了把脸,回道:“许是冬天整日猫在屋子里闷的,就琢磨这些没用的。虽说看在小二面上,不用太驳她的脸儿,却也不好一直纵下去。要不然,开了先例,往后指手画脚的地方就更多了。”
    初瑜犹豫了一下,道:“二太太荐的那几个媳妇子中,确实有两个能干的。”
    曹笑道:“都是府里的人,有能力的就用,只是规矩要交代清楚,别挑什么乱七八糟的事端来!”说到这里,他顿了顿道:“二太太那边,咱们两个分分工,一个红脸、一个白脸,看在小二面上,只当是老小孩,哄着罢了……”了
第三百六十三章 大鱼
    圣驾到京次日,腊月二十,小朝会。
    曹仍是同每次一样,半夜起身,丑正(凌晨两点)前从西直门出城。西直门内,已经停了不少车马轿子。
    曹骑在马背上,吹着夜风,只觉得寒气刺骨,不由得打了个寒战。今天立春,往年都赶在正月里,今年因闰月的缘故,立春赶在年前。
    好不容易,等着城门开了,宫里的水车进城后,这边等着的文武官员依次出城。
    曹过去不久,隔了几顶轿子后,就是李煦的马车。他是打什刹海李家外宅那边过来的,坐在马车里,神情莫测,不晓得在想些什么。
    按照品级,他身上带着户部侍郎的衔,能直接参加小朝会。但是他身上本职是苏州织造与两淮炎武的差事,使得他还是外臣的身份。
    外臣想要求见康熙,需要递牌子请求陛见。
    曹没有看到李煦,跟着文武官员进了园子,到了小朝会所在箭厅。
    太仆寺这边冬天的差事甚是清闲,整日里就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等熬过了年,明年三、四月份去躺牧场,五月份随扈,一年的差事就差不多了。
    这活计实是清闲了些,曹心中思量着。不过应不止太仆寺如此,依照曹所看,就是六部的堂官也当是清闲的,忙得是面便各司其职的那些司官。
    康熙上朝后,先是礼部官员呈进春天宝座,其后是顺天府衙呈进春牛图。
    或许是康熙这两个月接连发作了几位尚书侍郎,或许是因到年底没什么差事,六部堂官多是眼观鼻、鼻观心的,规矩站着,没有奏本。只有户部尚书出列,奏得是甘肃会宁四县卫今年旱灾减赋之事。
    康熙仔细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