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长空英豪 >

第17章

长空英豪-第17章

小说: 长空英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来说,都是一个严重的考验,而且有可能是生死的考验。
一列火车在华北平原上由北向南急驶,从外表看,这是一列货车,黑黑的车厢,每节车厢都有一个大大的铁门,长长的车厢上没有窗户或只有一两个小窗户。每节车厢的铁门都半开着,门口横挂着粗粗的铁链子,门口不时有人影晃动。他们统一的草绿色上衣、草绿色裤子,上衣领子上红色的领章鲜艳夺目。火车在不停的前进,除了加水,车上的人吃饭外,到了车站也不停车,即使停车,也不停在靠站台的轨道,而是停在其他的轨道。有时为了给其他的车让道,在一个小站可以停几个小时。这是一列军用列车,车上乘坐的就是空军预备学校六大队的学员,他们要到江西去执行艰巨的“支左”任务,为了掩盖他们飞行学员身份和保密的需要,他们这次执行任务,统一换上了陆军的衣服。
车厢内,地板上面铺着草席子,草席子上面铺着军用行李,年轻的学员们有的躺着有的坐着,好动的则挤到门口,手扶铁链子看外面的景物。
辽阔无垠的大平原上,麦浪翻滚,勤劳的农民们正在田间辛勤的耕作。一队队徒步“串联”的红卫兵打着红旗在小路上行进,虽然天气还不是很热,但可以看出他们走得很是辛苦,不时擦着头上的汗水。全国的学校都停课闹革命,大学也停止了招生,所有的学生都走出去到各地互相“串联”。他们要学习老红军的长征精神,走遍全国各地。
军列到一个车站临时停车,旁边的轨道上停着一列客车,车上的乘客挤得水泄不通,三个人的座位上挤坐着四个到五个人,车厢过道上人头攒动,摩肩擦背,靠车窗的小桌上也坐着人,两条腿吊在窗外,使人看了不免为他们担心,火车在行进时会不会掉下来。虽然到了车站,但车门紧闭,乘务员根本无法打开车门,上、下车的乘客只好从车窗爬出爬进。好在都是年轻人,手脚比较灵活,在同伴的帮助下,靠体力往里往外挤。车站的工作人员,也是毫无办法,只好任其自然,他们的责任就是检查安全,发开车、停车信号。自从大“串联”开始,坐车不要钱以来,铁路运输每天都是如此,每辆车都是如此。
“解放军叔叔,有没有水,给我点喝,我已经一天没有喝水了,都快渴死了。”对面客车上有一个小姑娘看到军列上有解放军,发出了求救信号。小姑娘十六、七岁,和军列上军人的年龄相差无几,嘴唇干裂,一脸疲惫的表情,看样子是在校的学生。
听到有人叫“叔叔”,军列上的小伙子都觉得不好意思。几个月前和他们一样是天真烂漫的学生,现在穿上了军装,就升为“叔叔”了。
“有人找‘叔叔’要水喝,快看看吧。”陈大壮起身走到车门口。
“别瞎说,‘解放军叔叔’是通用语,你才多大啊,叫你叔叔,看你美的。”张志宏制止陈大壮瞎吵吵。
大家都挤到了车门口,想看个究竟。
“同学们,你们到哪儿去啊?”陈大壮向对面车厢喊起来。
“我们到北京去。”对面车厢的学生也齐声喊起来。
“真辛苦。谁要水,把你们的水杯递过来,我们给你们倒水。”陈大壮拿出自己的水壶。
两列车停靠的较近,双方一伸手就能相互够到。对面车厢的学生从窗户里把自己的水壶、水杯递过来,大家把自己水壶里的水分别倒在他们的水壶、水杯里,再递过去。水壶、水杯在两车之间传来传去,很快,军人水壶里的水全倒给了学生,客车上的水壶、水杯还在往来递。
“好了,我们的水壶里也没有水了,你们就互相匀着喝点吧,对不起了。”陈大壮摇晃着空水壶,没有****他们的要求,觉得有点歉意。
“这已经够不错的了,谢谢你们,解放军叔叔!”开始要水的小姑娘喝下了水,精神了很多,连声道谢。
“不用谢,不用谢,军民是一家嘛。”
整个军列的每个车厢都开展了送水活动,大家水壶里的水都给了学生,还不知道要到那个兵站才能补充上水,看来自己得克服克服了。不过大家心里都很高兴,这体现了军民的鱼水关系。
客车开走了,吊在每个车窗外两条腿随着火车的前进晃来晃去,裤管被风吹得哗哗直响,好像挂在旗杆上的旗子。路上行走的人看了这种状况,都为他们的安全担忧。
“你说这些红卫兵出来这么辛苦,到底是为了什么?”陈大壮有些不可理解。
“为了什么,为了对******忠,为了响应******的号召,到大风大浪里去锻炼。你没听他们讲吗,‘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虽然辛苦,但他们觉得很快乐。更何况他们还可以游山玩水,饱揽祖国的大好河山。”程志回答陈大壮的疑问,说出自己的看法。
“老表,这次到你们家乡去,有什么想法?”林超问来自江西的邱繁荣。
“真想回家看看,但听说这次去的地方离我家还很远呢,恐怕是回不去的。”邱繁荣回答林超的问话,对离家远未免有些遗憾。
“你们家乡人民欢迎我们吗?”王明海有些不放心。
“当然欢迎,我们江西是革命老区,老百姓对红军的后代有深厚的感情。”
“但愿如此。”
火车在前进,在向着需要他们的地方前进。车上年轻的战士在谈论着,设想着到达后的各种情况。
 16K  电脑访问:http://wwW。。Cn
第二十八章:深入一线(二)
           军用列车像一匹永不疲倦的骏马,不停的在漫长的铁轨上奔驰,越过了茫茫的华北大平原,跨过了雄伟壮观的武汉长江大桥,驶过了风景秀丽的江南水乡,来到了广东省的一个小站。空军预备学校的学员们要在这里换乘汽车,继续向目的地进发。在兵站吃过了午饭,他们便分别坐上了广州军区为他们准备的几十辆军用卡车,向江西出发。每台车坐20多人,按照编组,两个班一台车,每个中队五台车。车队从前到后分别编上序号,第一辆为一号车,乘坐大队部的人员,依次往后分别为一中队、二中队、三中队……最后为八中队。末尾几辆车为后勤保障车和备份车,一但前面的车出现故障,可以用备份车换下来,以保证所有人员能准时到达。首车和尾车上都配备无线电对讲机,以保证通信联络。还有三台北京吉普车,两台供大队领导乘坐,一台用作前后的指挥联络车。
浩浩荡荡的车队在赣南的山区公路上蜿蜒行进,首尾连绵几公里,甚为壮观。车轮滚过,公路上尘土飞扬,经久不散。车上的战士们,有的站在车厢四周,观看沿途的光,有的用随身携带的背包当坐垫,坐在车厢中间,闭目养神,汽车颠簸着,摇晃着前进。站累了的同志把车厢边沿的位置让给坐着的同志,坐着的同志把车厢中间的位置让给他们坐,如此相互交换,使大家都有观景的机会和休息的机会。长时间的长途跋涉,不管是坐着的还是站着的,都感到有些疲劳。为了调节大家的情绪,指挥车上的领导让大家唱唱歌,于是,各辆车上便响起了嘹亮的歌声。三中队一班和二班乘坐在一辆车上,他们唱起了******的《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各辆车上的歌声此起彼伏,回荡山河。雄壮激昂的歌声惊动了村庄里的老百姓,纷纷到路边来观望。
每辆车各自唱完了,又把矛头指向相临的车,相互展开了挑战。
“三号车来一个!”
“五号车来一个!”
……
你来我往,各不相让,长长的车对掀起一路风尘一路歌。
中午时分,车队停靠一个村庄旁,全体休息就餐。这是一个依山傍水的村庄,山上长满了各种树木和竹林,一片郁郁葱葱,村前有一条小河,水清见底,潺潺流淌。近百户的人家,家家都是简陋的木石住房。
没有现成的饭菜,也没有可容纳上千人的饭店,午饭只有一班为单位,分散到农户家中,借用农户的炊具自己动手现做。好在打前站的同志已经提前联系好了农户,为军人准备好了粮食和蔬菜。
张志宏他们所在的三中队一班被带到一户农户家,男人们都下田劳动了,农民大嫂把他们领进屋,大嫂对解放军的到了很高兴,说自从解放以后就没有看到解放军了,热情的搬来大大小小的竹编椅让他们坐。就餐时间比较短,他们来不及打量屋内的摆设,便开始七手八脚的帮助农民大嫂做饭。有的淘米,有的择菜,有的挑水,有的烧火。很快饭菜就做好了,粗糙的米饭,辣椒丝炒空心菜,冬瓜汤。虽然比不上学员灶的伙食,两菜一汤,也比不上沿途兵站的伙食,但这是江南农家的饭菜,别有一番风味,赵贺勋、程志等北方的同志对辣椒的辣味受不了边吃边吸溜嘴,张志宏、陈大壮、邱繁荣等吃惯辣椒的同志觉得很带劲,到部队好长时间没有吃到辣椒了。他们很快吃完了饭,帮助大嫂收拾完餐具,扫干净院子,挑满水缸的水,做完这些军人每到一地必做的工作,告别大嫂又回到车上,继续乘车出发。每户农民的伙食费由大队部后勤保障人员统一去结算。
车队继续前进,车上,大家在兴致勃勃的谈论着老区人民的热情好客,谈论着江西人的生活习性。
“邱繁荣,你们老表真好,对解放军这么热情。我看到她家米缸里的米也不多了,还煮那么多米饭给我们吃。”林超感慨地说。
“那当然了,当年的红军战士就是他们用红米饭南瓜汤养大送走的,我们是红军的后代,现在又回来了,他们当然热情了。”邱繁荣显得很自豪。
“就是菜太辣了,简直受不了,你们老表是怎么吃的?”程志还在为菜的辣味而叹息。
“这算什么,我们江西跟四川、湖南一样也是无辣不成菜。伟大领袖******不是说过,不辣不革命嘛。”邱繁荣解释道,他还找出了理论根据。
“好啊,多过瘾,我好久都没有吃到辣子了,真想。”陈大壮对能吃到辣椒很是沾沾自喜。
太阳渐渐西斜,经过近一天的长途跋涉,距离目的地还有50多公里的路程了。这时,尾车上的人员忽然发现,有一个骑摩托车的年轻人始终跟在车队后面100多米,头上戴着安全帽,背上背着一台类似电影《英雄儿女》里王成背的无线电对讲机,有时还在对外讲着什么。车队行进速度快,他也快,车队速度放慢,他的车速也减慢,不即不离。尾车上的人员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大队的领导同志,领导同志也判断不出到底是什么情况,只叫尾车上的人员继续监视,不要惊动他。同时通过指挥车同志车队的每台车,叫大家作好战斗准备。
听到指挥车下达了作好战斗准备的命令后,车上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大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同时也感到有些茫然,出发前一再强调“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纪律,现在让作好战斗准备,是改变了这条纪律了呢还是发现了敌情,每个人的心里都在猜测。站在车箱两侧的人在警惕地向外观察,试图发现什么异常现象,可是公路两侧异常平静,并没有什么特殊情况发生。
公路两侧的房子逐渐多了起来,往远看,有高高的楼房出现在视野里,快要进城里。这时,骑摩托车的年轻人加快速度,超越车队,向城里的方向疾驶而去。
 16K  电脑访问:http://w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