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言-第2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夫人前儿个不是还说二少在信里都写了?说是又长高了半截小指头。”
“也对。”楼夫人笑了,“言儿是个会照顾人的。”
楼夫人走下楼,司机和随车的副官都已经在等在院子里了。
“开车吧。”
坐进车里,楼夫人不再说话。
十五时四十二分,楼少帅的专列进站。
火车的汽笛声让守候在此的人全部精神一振。站台的警察再次聚拢,一天下来,他们的样子也不比被记者踩掉鞋的年轻科员好多少。
火车停下,车门打开,一列兵哥鱼贯而下,浅褐色的军装,扎紧的武装带,乌黑的枪管和头顶的钢盔,即便在阳光下,也能让对面的人感到一阵寒意。
兵哥们一直保持沉默,十分自然的接替了警察的工作,看着这些不声不响却一身杀气的大兵,对比一下自己的小身板,记者们即便想往前“冲”,也是有心无力。
北六省大兵同其他部队的表现完全不同,那些大兵身上或许还带着些许和善,这些大兵,只要扫一眼,额头就得冒冷汗。
百战之师,铁血之师,不外如此吧?
又一节车厢门打开,楼少帅抱着楼二少走了下来,站定之后,白老才从车上下来。
人群再次炸开了锅,镜头全部对准了楼少帅和他怀里的楼二少。
楼氏兄弟单个出现,就不是一般的吸引眼球,摆出这个“造型”,简直就是为了谋杀菲林。
楼少帅表情不变,抱着楼二少,在兵哥们“开辟”的道路中前进,白老步态悠然,记者们为了自身“安全”,始终和他们保持相当距离。
比起其他部队到时的人荒马乱,楼少帅一行,简直可以用秩序井然来形容。
总统府的车子停在路边,见到从车站中走出来的一行人,楼夫人推开门走下车,迎上前几步,轻扶住白老的手臂,笑着说道:“爹,路上可还好?”
楼少帅把楼二少放下,兄弟俩向楼夫人问好。
眼见穿着相似,神态动作也越来越相似的兄弟俩,楼夫人先是一愣,随即忍不住想乐。
这一身,肯定是言儿的主意。难为他怎么想出来的?
楼五和戴建声夫妇也坐在同一列火车上,却是等到人群大多散去才下车。小胖墩也换了一身军装,同样是李谨言送的,下了火车,不要爹娘抱,四周张望,没见着楼二少的影子,拉着楼五的手就往站台外边冲,“气势”十足。
“娘,快点!去找小舅舅。”
楼五一边笑,一边弯腰顺着小胖墩的力道往前走,戴建声无奈,护在母子俩身侧,随行的还有几个兵哥。记者们有认出戴建声的,却基本没人上前,比起辞去了军政职务的戴建声,还有更多的“大鱼”等着他们去抓。
小胖墩一家走出车站,总统府的车子还没离开,车窗摇下,楼二少朝小胖墩招手,“云儿,在这里。”
“小舅舅。”小胖墩刚要抬脚,貌似想起什么,抬头望向楼五,“娘。”
“去吧。”楼五拍拍小胖墩的脸蛋,直起身,将他送上车,自己和戴建声坐上了戴家派来接人的车。
按理,这不和规矩,小胖墩该先回戴家,可无论是戴建声夫妇俩还是来接人的戴家管家,都没提出异议。
楼家七个女儿,生了儿子的不只有楼五,偏偏只有小胖墩得了青眼,这样的事旁人怕是求都求不来,戴国饶自然也是乐见其成。
总统府内,楼大总统,白宝琦和展长青都推开公务,亲自迎接白老。
白宝琦尚好,白家的两个女婿,甭管是楼大总统还是展部长,见到白老绝对是个顶个的恭敬。老爷子高兴了,指点两句,不高兴了,两个女婿一起提心吊胆。
白老没急着休息,也没过问“军国大事”,而是详细询问关于京城博物馆的相关事宜。
“东西两馆已经建成,主馆的工程也接近收尾。”白宝琦也对此也十分关注,任午初被留在京城,抓了壮丁,白总办隔三差五给自己放假,晃悠到建筑工地去查看工程进度,闹得孟工程师丈二和尚摸不着脑袋,国家银行的总办总到建筑工地来干什么?建博物馆也不归银行管吧?
“此馆建成,是为华夏文明之传承,必慎之重之。”
“是。”
父子翁婿在客厅叙话,楼夫人则带着楼二少和小胖墩到去见了白夫人和展夫人,楼少帅在和长辈问安之后,就起身去了驻地军营,不只是为了阅兵准备一事,从关北带来的那批军装物资,还有宋家和廖家的事,都必须尽快处理。
白夫人和展夫人见到楼二少两人,反应和楼夫人一般无二。
“这身穿着可真精神。”白夫人把楼二少揽到身前,“快让大舅妈看看,睿儿又长高了。”
“可不是。”展夫人抱起小胖墩,“沉了不少,也结实了。”
小胖墩被展夫人抱着“傻乐“,楼二少却坚决不让抱,还说外祖父教的,他七岁了,不能抱。听得三位夫人又笑了。任谁看到这么一个娃娃,板着小脸说出这番话,除了笑,再不会有别的反应。
楼二少咬定了不让抱就是不让抱,结果楼夫人问了一句,“怎么让你大哥和言哥抱?”
“大哥和言哥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
“就是不一样。”
楼二少拧着眉头,一板一眼答得认真,小胖墩在一边附和:”小舅舅说得对!”
三位夫人笑得更厉害了。
248、第二百四十八章
十月八日;李谨言和约翰进行了一次谈话;谈话中提及的购船计划;引起了美国籍犹太商人莫大的兴趣。
“美国海军只对日本的战列舰和巡洋舰感兴趣;但日本的潜艇;驱逐舰;以及部分运输舰,经过改装同样可以有大用处。”
李谨言不讳言;他想用更低的价格;从美国人手里购买日本战舰。不是主力战舰,而是一些美国人并不看在眼里的驱逐舰和运输舰。
例如鞍马;筑波;金刚比睿等战列舰;就算出高价,美国人也不会松口,尤其是大正初年建成下水的比睿号战列舰,无论性能还是火力,在当时都是一流的。
比睿号下水时,日本还没没穷成现在这样,明治时期积累的老底子还在,“六六”,“八八”舰队计划接连提出,无一不在昭示这个民族的野心。
如果按照另一个时空的历史进程,这艘比睿号会经过几次改装,成为日本“最强”战列舰大和号的测试舰,然后在祥瑞雪风的的护航下,被己方鱼雷击沉。
如果护航的舰队中没有这艘“不死鸟”雪风号,作为旗舰的比睿号是否不会沉得这么“窝囊”?
天知道。
比起武藏号,比睿号还算是“幸运”的,它只遭遇了一艘“祥瑞”,武藏号却是被“雪风”和“野分”左右夹击,堪称史上最倒霉战列舰,没有之一。就算是后来的大和号,也只能望其项背。
在和约翰商定计划之前,情报局给李谨言送来了一份日本海军舰队的名录,上面列出了日本海军两支舰队的详细编制,包括八个战队和一个附属舰队。
李谨言要做的,就是排除战列舰以及美国人看重的巡洋舰,从余下的战舰中挑拣出符合要求的舰船,再通过美国人的手,把这些船划拉到自己手里。
当然,好处是不能少的。不过,只要运作得当,付出的价钱肯定比自建或是从他国购买要少得多。
更重要的是,节省时间。
“李,这个计划很好。不只是你需要船,我也需要,应该说我们的船运公司需要。”约翰并不意外李谨言能得到日本海军舰队的详细名录,他拿起笔,在名录上又划出了几艘船,“我该感谢你的提醒,这样比买新船要节省许多,无论是哪个方面。”
李谨言看着约翰动笔,眉头跳了一下,这个美国佬比他还狠。照这样,未来二十年内,日本人出海恐怕只能坐渔船,还是木质的那种。
“另外,李,你给的价格太高了。”约翰摇头,“这些都是旧船,根本不值这么多钱,加上购回后的维修费用,又是一大笔支出,价格完全可以再压低五成,或者六成,七成就更好了。”
约翰一边说,一边提醒李谨言,美国大西洋舰队得到这些船,根本不用花一分钱。
他们付出的钞票,与其说是船价,不如说是给对方的好处和封口费。隐瞒上级做这样的“生意”,是要承担一定风险的。
李谨言点头受教,老祖宗说得对,学海无涯,在做生意一途上,他还是不够黑。
同时,李谨言还担心一点,就算他和约翰现在商量好了,万一对方不上钩,那该怎么办?
“这点完全不需要担心。”约翰拿起纸笔,把划定的舰船抄录好,脸上露出得意的笑:“有钱,就能敲开天堂的大门。”
对于撬美利坚墙角,向合众国军人行贿一事,约翰没有任何负罪感,哪怕他是个不折不扣的美国人。
送走约翰,李谨言叫来豹子,和约翰这样的人合伙做生意总要留一手。
十月十一日,约翰给李谨言发来电报,计划有了初步进展,就是在相关的“费用”上,还没能和对方达成一致。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停留在日本的这支分舰队对这笔生意相当有兴趣。
有兴趣就好。
李谨言将电报纸折起来,只要有兴趣,讨价还价还不容易?这笔生意对美国人来说,相当于空手套白狼,他们要做的,不过是在“恶人”的基础上,再凶恶一点,反正他们到日本的目的也是接收战舰,完成任务之余轻松赚些外快,何乐而不为?
约翰给出合适的价码后,日本人的拖延计策终于不再奏效,美国人下了最后通牒,在十一月十五日之前,日本必须按照条约规定交出战舰,不只是战列舰和巡洋舰,还有相当数目的驱逐舰和作为补给和运输用途的舰船。
“这和条约中规定的不符!”
“我并没看出有任何不对。”美国领事和舰队指挥官都得到了相当的好处,自然不会将日本人的抗议放在心上,“这些战舰必须在规定期限内交付,否则,后果全部由贵国承担。”
强硬的态度,不容置疑的语气,原敬内阁遭遇了组阁以来的最大危机。
答应还是不答应?
不答应的话,日本很可能会遭到美国的报复,何况,还有华夏在一旁虎视眈眈。
原敬对条约的处理意见,是和辞呈一起上交的。作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平民首相,他的从政生涯提前走到了尽头。
十月十三日,日本政府最终同意执行《凡尔赛合约》中向美国移交战舰的要求。日本海军部对此的反应相当激烈,陆军部难得站在了海军一边,大量的日本水兵在军港集结,高呼着口号,即便凿沉战舰,也不交给美国人。
没等他们动手,停泊海上的美国军舰已经调转炮口,天空中也出现了战斗机的身影。日本人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视为骄傲的舰队,成为美国人的“战利品”。其中一部分会直接开到大连,以低到离谱的价格卖给华夏人。
卖船的钱,分舰队的全体官兵加上参与进来的美国领事,都会分得一份。
开到华夏的日本战舰则会被送进大连造船厂和约翰船公司,在那里换个国籍,开始它们的“第二春”。
生意敲定的当天,李谨言就给京城发去了电报,电报直接送到楼少帅的手里,看过之后,楼少帅连眉头都没动一下。
显然,对于李三少时常出现的“惊人之举”,楼少帅已经麻木了。
249、第二百四十九章
十月二十日;李谨言乘火车抵达京城。
距离阅兵式还有五天;各省部队和军政要员已陆续抵达;聚集在车站的记者大多转移了阵地。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