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教书匠-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做机械重复的事,做出灵气来。有位青年教师教两个班级,教下来发现,一个班学得快乐却扎实,一个班学得热闹却浮躁,原因在哪里呢?原来前一个班,班风比较沉稳,内敛,这位青年教师的教风比较活泼,于是学生激活了,学得开心有效。另一个班的班风比较活跃,再加上老师又很开朗,整个课上热闹成一团,学生忘了自己是学生,必要的尊重老师,尊重课堂,尊重纪律,全丢了,热闹成浮躁,学习怎么可能扎实?教师应该是善变的,不同的班级有着不同的班风,不同的班级有着不同的学习基础,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性格,总之,教师面对的每一天的生活,每一个学生都是新的,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因此,教师要想“以不变应万变”,教师要想“以一当十当百”,不仅不可能,而且会使自己陷入机械重复的困境,陷入没有灵气的平庸里。
●不做不动脑子的事,做出思想来。比如备课,照着别人的抄一抄;比如上课,从来是一个模子,一个路子,没上过三招,学生都知道下一个环节是什么;比如教育学生,从来是采取最直接的、不经大脑思考的法子,至于这样做有没有成效,又会有怎样的负面效应,是从来不去思考的;比如这段时间教学下来,优点在哪里,缺点在哪里,是否需要回顾总结一下,是没有的。要命的是,他们以为这样做教育很安全,得心应手,却不知正是这样的安全感,扼杀着他们的聪明才智,扼杀着他们的教育创新,一生过着教书匠的平庸与昏聩的日子。如此做教师,怎么会有“思想”?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时常听到“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的时代呼唤。而在这个时代之声的呼唤的背后,我相信,一定蕴藏着一场风雨,每一个青年教师,都应该为这呼唤后面的暴风雨做好积极的准备。
●不做人云亦云的事,做出个性来。要让学生有个性,教师必须有个性。我认为,教师的个性首先体现在他的教育教学上,在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交往,不是一般的交往,而是存在着教育教学的意义,这种意义可以是显性的(比如课堂交往),也可以是隐性的(比如日常交往)。在我看来,教师存在的特征,首先是教育性,这种教育性无处不在,只不过是“显”与“隐”之分,有效与无效之分,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之分,但它确实存在,不管你是否承认它,注意它。一个教师要做出属于自己的风格与特质来,不做人云亦云的事,不做“大路货”的事,每一个教育教学的活动,都尽可能地策划出自己的个性的影子,让学生感觉新鲜,感觉这个老师身上有许多的意想不到,许多的出乎意料而又合乎清理。这种教育个性是充满活力的,是张扬着一种智慧的,一个教师,就应该朝着这样的方向去努力。
●不做应付检查的事,做出实效来。不做应付检查的事,首要的意义当然是拒绝做这些事。如果你觉得真的没必要做,那就勇敢地拒绝,而不是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到无用的、无效的工作中去。但是,另外我也相信,绝大多数的行政资料检查,如果真照此去做,也一定有点成效,最大的矛盾在于,上级强调的资料检查,到实践者手里,全简化成资料,把教育过程给简化掉了,也把学生活生生的“人”给简化掉了。从我的经验来看,“不做应付检查的事”的底线是,不要让学生成为一起做假资料的人,成为做假资料的帮凶。原国务院总理朱熔基绝少题词,但在视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时,绝少题词的总理亲笔为该校题写了“不做假账”几个字。可见总理对造假问题的高度重视。每个孩子的心灵就像荷叶上晶莹剔透的露珠,年轻的你要尽一切可能,想办法呵护她、保护她,把一些原以为是检查的、应付的事,做出教育的味道来,这样做一不伤害学生,二使行政领导满意。起初这样做或许比较累,但正是这累,使你与众不同,使你积累越来越多的教育经验。
五、做一名有学力感的教师(一)
美国有一个规定,凡是“师”字级的工作,例如医师、会计师、律师、教师等职业,每年都必须再进修一定时间的课程。如果没有进修,该年执照就会暂时被冻结,修完课程才能再开始执业。这是很有道理的。今天的中国,教师也有进修课时的要求,遗憾的是,大都是走个过场。教师职业进修与培训没搞扎实,很多教师教了十年二十年的书,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技能还停留在当年的那个层次和水平,用当年的技术和思想做现在的要求与质量,难怪很多教师总是抱怨教育忙、教育累。
有个伐木工人在一家木材厂找到份工作,报酬不错,工作条件也好,他很珍惜,下决心好好干。第一天,老板给他一把利斧,并给他划定了伐木范围。这一天,工人砍了18棵树。老板说:“不错,就这么干!”工人很受鼓舞,第二天他干得更加起劲,但是他只砍了15棵树;第三天,他加倍努力,可是只砍了10棵。工人觉得很惭愧,跑到老板那儿道歉,说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了,好像力气越来越小了。老板问他:“你上一次磨斧子是什么时候?”“磨斧了?”工人诧异地说:“我天天忙着砍树,哪里有工夫磨斧子!”那个工人感觉砍树吃力的时候,该想到去磨斧子,同样,当我们做教育觉得吃力时,就该想到要充电,而不是一味抱怨教育要求高。教师充电、磨刀,读书是最好方式。
教育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都认为自己不缺理念,他们知道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知道平等民主与尊重,知道个性化解读,他们以为知道这些就是有了先进理念,至于课堂上为何走老路,至于处理各种事务为何依然如故,说是缺操作方法。果真如此吗?让我们举例来看一看,一个教师产生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流程。
以一个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老师为例。他首先要把二年级的语文书和相关课程标准明白,但这对一个语文老师来说是不够的,这样教学,他既不了解学生一年级语文教学所达到的要求,又不了解今后学生语文学习的情况,因此,一个真正的语文老师,他至少要把小学12册语文书——之所以说是“至少”,是因为最好能对中学的教材也略知一二——通读一遍。这个读,不是知道教材大概讲了什么,而是了解每一册教材的相关内容,及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这种读,是作为一名教师的专业的读。读过之后,想过之后,心中就有了底,知道二年级语文教学该做什么了。但是还不能到此为止,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还需要去了解相关学科的情况,以求在教学中加以整合。二年级语文教师,需要了解二年级学生音乐、数学、科学等学科的教学内容。知道学生的这些知识背景,再去组织语文教学,那就更进了一层。在这一系列的阅读过程中,教师都只是囿于本位知识,他还需要开阔眼界,把眼光伸向理论学习,阅读相关的方法论、教学论著作,读着读着,就会一种豁然开朗的、醍醐灌顶的感觉,眼前仿佛出现一条属于自己的教育教学的光明大道。这个时候,我们就可能说,这个二年级语文教师是一个真正拥有自己理念的教师了。
因此,如果你抱怨自己缺少把理念化为行动的方法,那么你就必须问自己,是否像以上的那位二年级语文老师那样系统地阅读过?如果是“否”,那么就应该抓紧时间,系统地读书。你拥有的所谓的理念,其实是别人外加给你的,是别人灌输给你的,并不是你从心底深处长出来的。就像换了器官的人,一生都要服药,因为换到体内的器官不是自己身体上长出来的,就必然产生冲突,这个冲突需要靠服药来解决。如果你的理念是别人给你的,你的行为就不会被那个外加的理念自然指挥,你的教育教学行为是被那个外加的理念给约束着,别扭着。这就是为什么你们怀疑“观念指导行动”、“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的由来。凭良心说,这两话是正确的,问题出在你的观念和理念是别人给的。
作为一名有学力感的教师,还要多读文学作品,特别是要读一些当代的有关儿童、青少年的文学作品。你读肖复兴的《早恋》,张之路的《第三军团》,秦文君的《男生贾里》《女生贾梅》等等,你就能通过作家特有的、细腻的心灵感触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入当代青少年的心灵世界。这对一个教师来说,有着重要的帮助。《早恋》中的钟老师之所以受同学欢迎,容老师之所以被同学们炒鱿鱼,不就是因为钟老师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世界吗?严格地说,一个教师应该始终保持着丰富细腻的情感。但是,人的感情就像皮肤,随着年龄的增长,付出的多了,用得多了,也就逐渐地起了老茧,不敏锐了。而学生们呢,刚好是睁大情感的眼睛的时候,他们是敏感的、丰富的、细腻的,一个教师,用长了老茧的情感之手去握孩子细嫩的情感之手,往往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是帮助我们保持心灵敏感不长老茧的最为重要和有效的方式。语文教师更要多看文学作品。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在文学作品中找到阅读感,找到语言灵性的注解,找到语言特质的诠释,清晰把握阅读与人性、与表达之间隐蔽的通道。
除了文学作品,也要读杂书。读杂书就像吃杂粮,使人强健。魏书生坚持订阅科技类报刊,并且读给学生听。农业上优良的品种大都是杂交而成,这个现象有着普遍性,适合于各个行业。当年李斯特创立消毒外科学,是受一本生物学杂志的启迪。那本杂志上有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的探讨生命起源的论文,巴斯德通过大量实验证明:生命不是无中生有,是空气中的生命孢子进入的结果,有机物的腐败和发酵也是微生物进入的结果。这篇表面看起来和手术没有直接关系的文章,却使李斯特想到,病人术后伤口感染化脓,不也是一种有机物的腐败现象吗?根据这个思想,李斯特于术前严格洗手,将手术器械严格煮沸,伤口也用煮沸的纱布包扎。后来又寻找到一种杀灭细菌的药剂。一本不太相关的杂志,却诞生了一门科学,造福了人类。
总之,一个教师如果不读书,就不可能和学生有更深的交流。《和教师的谈话》中有一位女教师这么说:“我以前对那些科普杂志是连看也不看的,而现在却要经常阅读,否则就无法回答孩子们的问题。我甚至开始研究天文学,因为我的学生们对观察星空很感兴趣。”如果你的一群男学生特别喜欢篮球,那么你就必须读一些篮球方面的书,了解篮球界的一些人和事,你才能走进他们的身边,走进他们的心灵。
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人的身体的发育有年龄限制,人的精神发育却是一辈子的事,没有到哪个年龄,精神就停止成长的事。教师应该走了一辈子精神发育的路,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未来的学生抛在后面,才不会被未来的学生称为“老古董”。读书,是精神一辈子修炼的需要;读书,是教师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
年轻的时候看过不少武侠小说,我知道真正的武林高手随手而来的就是致命的绝招,因为他的内功已修炼到了最高境界。没练好内功,一心想出绝招,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