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世明皇-第4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先的一个人穿着明朝的官服已经站了出来,朝着他拱手道:“多尔衮贝勒一路远来辛苦了!”
多尔衮举目看去,知道是一位从二品的大官,此人面目黑瘦却有一副统军千万的气势,身后的人也多为将官,各个都笔直的站着。多尔衮心中一动,已然猜出来者何人,同时也不禁佩服明人皇帝的手腕。他忙下马回礼道:
“有劳袁将军出来迎接,在下不过一降将之身,委实惶恐!”
袁崇焕笑道:“贝勒高瞻远瞩,皇上甚是推许,若两军对抗下去,最终伤的还是百姓,贝勒能顾全大局,袁某前来迎接也是应该的。”
多尔衮道:“袁将军谬赞了!”
寒暄过后,袁崇焕让出身后的路道:“请贝勒进城吧,袁某已备下酒席为贝勒接风洗尘。”
“请!”
入了城,多尔衮左右观望,此时已经看不到战后的痕迹。各家各巷反而打扫得很干净,街上少有人影来往,可能是看到多尔衮来了,巷子里头一些女真妇人纷纷探出头来观望,只是碍于明军在场,不敢出来询问。
在旁的袁崇焕解释道:“如今到了耕种的时节,不管汉人女真都要餐饮度日,皇上仁慈,已让汉人按照旧制到城外。。。。。。
屯粮,未免出现荒田。城内的女真孤寡会按人分粮供养,贝勒不必忧心!”
多尔衮点点头没有说什么,一行人陆续来到了靠近内宫的一个客栈,多尔衮就被安排在这。因为接二连三的攻城战,让沈阳原有的建筑损坏了不少,之前用来迎接蒙古人的宾馆已经倒塌,内宫附近剩余的客栈都被征用了。多尔衮对此倒没有什么意见,袁崇焕这位重量级的礼官却很是尽责,在客栈作东道招呼多尔衮。
两人原本是对手,之前战场上还接过战,想不到此刻竟坐在一起把酒言欢。两人都不说旧年战事,只说一些***之言,到最后也尽兴而散。临走前,袁崇焕还好生嘱咐多尔衮休息,明日将要讨论和谈事宜。
但多尔衮哪里睡得着,一晚上竟是一夜难眠,快天亮了才合了一阵眼。
第七卷 辽东攻略 第二百四十三章 协议
更新时间:2008…11…9 16:13:16 本章字数:3146
多尔衮翻来覆去想了一夜,第二天强打精神起身。刚刚用过早餐,袁崇焕就登门而来了。多尔衮虽然对明朝了解不多,但袁崇焕怎么都是手握数十万人马的督师,居然要作迎接自己的礼官,这让多尔衮多少有些慨然。是明朝皇帝想用古人例子来使自己感动投降嘛?!多尔衮摇了摇头,这些年他一直掩饰得很好,自己在明人眼里估计就是一个旗主贝勒而已,为何明人皇帝要对自己如此礼遇?!
多尔衮想不明白!
但不管怎么样,他都打定主意不会为了个人荣辱而放弃整个部族的利益。盛京被攻破后,大金国算是完了,他们女真只能算得上是一个部族。
不过多尔衮想不到的是,袁崇焕被调出来作礼官是因为人手短缺。辽东巡抚邱嘉禾虽然来沈阳见驾了,可他带的人完全不够,而辽东地广人稀,又被女真统治了几十年,大明要在这里重新建立郡县也非一朝一夕能够办成的,他的人包括邱嘉禾他自己全部下去地方实地考察去了。剩下的文官中只有孙阁老,傅宗龙,袁崇焕三位重臣,其他人要么是武将,要么不够格,最后袁崇焕自告奋勇作了礼官。
寒暄后,袁崇焕带着多尔衮去了内宫,明人的皇帝是在崇政殿,多尔衮正想着如何措辞,袁崇焕却带着他拐进了崇政殿前面的飞龙阁,一个穿着锦鸡补子绯袍的官员已在那等着了。
看出多尔衮的疑惑,袁崇焕笑着介绍道:“这一位是兵部尚书傅宗龙大人,傅大人将主持这次和谈事宜。”
多尔衮一愣之下忙道:“多尔衮见过傅大人!”
傅宗龙站起身拱手回礼道:“贝勒不必客气,坐!”
以大明兵部尚书的规格来跟多尔衮会谈已经是豪华过头了,多尔衮他们是战败之将,按理应该是受降才是,而且派一个兵部侍郎就足够了。多尔衮是大金国汗王之子,又是正白旗贝勒,对于兵部尚书来和谈倒没有什么感觉,很自然的坐在了下首。傅宗龙则受皇上的影响,但求务实做事,再者皇上亲自指派,他也要完成为君分忧,对于官威面子倒没那么计较。
和约经过皇上口述,他们几个臣子润色填补后完稿。一式两份,傅宗龙将其中一份递给了多尔衮道:“贝勒先看看盟约,皇上有意于两族和解,贝勒此来自是为和谈着想,不妨看看,如有什么意见咱们再斟酌。”
多尔衮表面镇定心下却翻腾,从袁崇焕带路,到这个兵部尚书的温和言谈,无不显示着明人会谈的诚心。只是让多尔衮没搞明白的是,明人为何要花如此功夫来和谈呢?他们女真剩余的万来人对明人有什么特别的作用吗?答案就在这份纸上,他伸手接过,缓缓打开后逐条看了下去。
一、女真为大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皇上语),女真需承认为大明一员,女真族人将作为大明百姓一视同仁。
二、合议达成后,女真族人悉数迁往前屯卫所,独立设郡县自治,皇太极遗孀布木布泰为第一任建州指挥使,统领族内事务,此后继任指挥使需朝廷认可。
三、保留正白旗五千人建制,多尔衮为第一任贝勒旗主,正白旗听命于大明兵部调遣,士兵待遇与明军一致。
四、鉴于女真人丁不足,五年内朝廷补给粮食。
。。。。。。。。
后边还有些细节,多尔衮一一看了过去。可以说,这些条款除了第一条让多尔衮心里有些难受,其它都还算中肯,至少没有什么过分的条款来压榨女真。只是一个月前他们还是明人的死对头,大金国尊崇的贝勒,转眼他们就成了大明的臣民,这让多尔衮内心。。。。。。
一时没有转变过来。他强压着心中的郁闷,指着第三条道:“傅大人,这里虽然说保留了我正白旗,可这正白旗以后便是明。。。朝廷的人马了,你们兵部要是一个命令下来,让我率人去把朵颜部干掉,那我又如何是好?”
“呵呵,贝勒过虑了。如今在我大明军队里头,不单会有你们女真人,还同样有其他族的士兵,比如蒙古人、乌斯藏人、广西狼兵,兵部断不会下无根据的调令。”
多尔衮不以为然道:“傅大人是明白事理的,但难保下头的人也如此。这关系到我几千女真勇士的性命,自然要问个明白。”
“那贝勒的意思是?”
“只做辅兵协助!”
“哦!”傅宗龙沉吟了下,跟旁边的袁崇焕交换了个眼神才道:“此事本官可以代为向皇上禀奏,需由皇上决定!”
多尔衮点点头又道:“五年的粮食补给太少了,如今城中的女真族人都是孤儿寡母的,什么时候能够种粮填饱肚子都难说,我看最起码要十年之期才是!”
傅宗龙道:“这点我倒可以答复你,皇上已经说了,这五年之数只是预期而已,到了五年后若女真仍旧无法自给,朝廷自然会拨粮食。这点皇上已经跟新任的建州指挥使说明了。”
建州指挥使是明朝册封建州女真头领的官职,合约中将这职务给了大玉儿,等于将头领的位置也给了她。不过多尔衮此时却对这个官职没有太大的兴趣,显然担任此职的话,肯定要跟着一群女真老幼回前屯卫所,重新建立聚居地。相对于繁忙琐细的内务,多尔衮更满意明廷保留的旗主位置。至于头领的位置,他们才是爱新觉罗的子孙,最终还是会回到他们手中的。
多尔衮对这份合约也挑不出其它的问题,他自然不会傻到去说第一条的不是,能够放到第一位自然是明廷的底线,所以他接下来说了个最重要的问题。
“傅大人,这份合约里头最重要的是,我凭什么相信你们是真的和谈,而不是想要诱杀我正白旗呢?让我赫图阿拉的人走出来进你们的包围圈,总比你们去大肆搜索我们要强得多。”
这个切中要点问题让傅宗龙一愣,事实上,傅宗龙曾经揣测皇上的心思,之前他也以为皇上是要诱降多尔衮,但后来发现不是这么一回事。傅宗龙笑着道:
“贝勒能这么想也不出奇,但大明是不会拿朝廷的信用来开玩笑的。再者,皇上给你的那份公文已然说明白,皇上金口玉言,贝勒还有何不相信?!”
“皇上会与我盟誓?”
“嗯,我们商议完,皇上就会召见你的!这些合约中的条款琐事自然要先谈妥,你有其它意见的可以到面圣时再提。”
多尔衮听到这番话心里顿时明白,感情这些大臣都不大想跟自己和谈。只是他看得出,不管是这兵部尚书还是袁蛮子,都是看在皇命的份上才跟自己接触。对于他们而言,直接挥兵灭了女真才是完功,偏偏皇帝要和谈。
多尔衮估摸着从他们嘴里也掏不出什么东西,不如先把合约的细则看完才是。他又将合约后面关于民生诉讼赋税征兵等一干事宜全部看了一遍,倒也颇为公正。多尔衮瞧了两遍找不出什么问题,也就算是认可了。
接下来等召见的日子过得很轻松,明人也不大看管他,除了内宫外,活动基本自由出入。多尔衮本想去拜祭皇太极的,虽然他跟八哥不对路,但怎么说也是女真前任大汗,如今身死国灭,以往的恩怨只能化作尘烟,但皇太极的棺椁还在清宁宫停柩,他一时间进不去,只能是去了郊外的陵墓。皇太极的陵。。。。。。
墓是明人征用了原先老汗努尔哈赤的旧址,天聪三年女真入关京师失败后,皇太极恐辽东军一路袭击盛京,故意先将努尔哈赤的陵墓迁回赫图阿拉,以盛京作为决战点。只是想不到,皇太极的战略意图达到了,却给明人的京军插了一脚以致功败垂成。皇太极的墓碑已经刻好了,上头已经不是大金国的汗王,而是明朝昔年封的旧称建州指挥使。多尔衮呆了半响,感叹一声才离去。
第七卷 辽东攻略 第二百四十四章 誓约
更新时间:2008…11…14 1:33:54 本章字数:3499
多尔衮去过皇太极的陵墓后,又去参观了一下京军的操练。因为他没有参加盛京的决战,对于京军的战斗力很好奇,同时他也想比较下京军跟正白旗,看下京军到底厉害到什么程度。京军的人知道来人是多尔衮,有意在他面前展示军力,特地来了个四段击,这让多尔衮打开眼界,他已经看出这种火枪的攻击模式将对骑兵造成巨大伤害,特别是京军火枪明显优于辽东军,射得更快,打得更远。如果几十年前是这样的队伍驻守在盛京,他们大金国能否兴起还是一个未知之数。这些年明军的变化真的相当大,以往女真八旗敢吹嘘以一敌十的对抗明军,如今只怕是不相上下了。
让多尔衮有点失望的是,因为只是一般的晨练而已,京军的素质可以比得上辽东军,但热气球却没有看到。多尔衮看了一会知道见不着只好回到客栈,刚进门就看到一个明军侍卫站在厅堂等他。
那侍卫见到他,上前一步道:“贝勒,皇上有旨宣你觐见!”
侍卫说得不卑不亢,既没有大内侍卫的骄横,也没有大肆勒索的行径,这让多尔衮不禁刮目相看。且不说以往明官的腐化,就是他八哥皇太极的亲卫到各旗传旨的时候,都少不得拿点好处,把鼻孔拱上了天高人一等似的。知微见著,侍卫如此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