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次第花开 >

第9章

次第花开-第9章

小说: 次第花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有整体的生存环境和氛围祥和了,人们才能有更平等的发展机会,通过自己诚实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生活。这一点对于包括灾区人在内的所有弱势群体来说,尤为重要。

身体的行为主要由心决定,我们如果能够调伏内心的负面情绪和思想,外在行为自然会随之改变。负面情绪是指会给自他带来痛苦的内心活动,如愤怒、仇恨、嫉妒、贪婪以及焦虑、抑郁、恐惧等等。

我没用大家熟悉的“烦恼”一词是因为:首先,烦恼涵盖的范围更广,它包括未圆满觉悟的众生因无明而起的所有行为;其次,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无论是“五毒”、“三毒”还是其他烦恼,我希望大家都能把它们看成是情绪、感受,而非心的本性。说“烦恼”,大家也许不自觉地就往本性上靠,觉得心本身是烦恼的;说“情绪”,不用提醒,大家也知道是表面的、波动的,只不过有些情绪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能量也很大,不容易克制。如果愤怒是我们的本性,我们就不可能有高兴的时候,但事实不是这样。我们不仅能高兴,而且在生气的时候还能知道自己在生气,这说明意识与情绪不完全是一回事。我们是有可能有意识地去控制和调整负面情绪的。

自律的第一步是觉察。留心观察自己身、语、意的活动,观察负面情绪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它的破坏性、欺骗性何在。即使像愤怒这样狂暴的负面情绪,也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也需要各种条件才能产生和壮大。如果我们能了解这些,就有办法克制、削弱、化解愤怒的情绪。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会显现很多负面的东西,对此保持敏感、警醒,是我们一辈子都要去做的事。然而,大多数人对待负面情绪的态度都是听之任之,反正迟早会过去,那就等它自己过去好了,何必那么认真地对治。这主要是因为没有认识到负面情绪的破坏性,它使我们失去对整体局面的判断力而愚蠢地陷入愤怒、嫉妒或惶恐中。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很难做出明智的决定和行动,很难照顾到自他的利益,甚至会使自己和他人处于危险的境地。

负面情绪的一个特点是,如果你不对治它,下次它再出现时能量会更大,如果你一直不加以对治,它就会慢慢挤走其他的情绪,使你的情感世界成为它的天下。不论你遇到什么情况,你都会习惯性地诉诸一两种负面情绪,比如一个爱生气的人,即使遇到本该高兴的事,他也能找出让人生气的理由。我们往往会认为这种人本性如此,其实他只是每次在恼怒的情绪生起时,没有认真加以对治。他的心本身并不是一颗愤怒的心。

负面情绪会破坏我们内心的安宁,有些是短暂的,有些更持久,而这种更持久的破坏往往也来自我们自己对负面情绪的看法。比如说,当我们身陷危险中,恐惧可能让我们更加警觉、灵敏,做出一些在平常状态下无法做到的事。这种恐惧对我们的身心不会造成很大的伤害,有时甚至能化险为夷,但是如果我们左思右想,抓住恐惧感不放,还不断添加丰富的想象,心里只能越来越害怕,最后完全被自己制造的恐怖情绪淹没。仇恨、悲伤、焦虑等等也都是这样。

人们常说凡事要想开一点。想开一点就是不强化对事件和情绪的负面认知,不在心里编故事夸大、加重感受。自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不让自己沉浸在对人对事的无益的想象中。

我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可以知道,情绪具有传染性。当一个人情绪不好的时候,周围的人都会受到影响,大家先是感到心里不痛快,接着不知不觉中传染上坏情绪,继而又把坏情绪传给别人。久而久之,大家就会共同形成一种惯常的氛围,可以是家庭氛围、工作氛围,也可以是更广泛的社会氛围。

比如你早上出门坐出租车,下车时司机找零找给你一张假币。你后来才发现,心情一下就变得很糟,到公司脸色还没缓过来,跟你打招呼的同事就会想是不是你对他有意见。他心里有气,转身就把气撒在正好进门的快递员头上。快递员没头没脑地被人训斥,很不服气,骑着摩托车在路上也就没那么礼貌了,拐弯时抢行一步。一辆轿车躲避不及撞上前面的车,两位轿车司机开始互相指责……再说你收到假币,很自然的反应就是想办法把它花出去。那位出租车司机也是从前面的乘客那里收到的假币,他也是被骗了,他又接着骗你,你被骗了,转过头来又想着骗别人。你们平时都是和气、诚实的好人,可是在坏情绪的传染、影响下,却侵犯性十足地生气、迁怒、互不相让,甚至骗人。如果大部分人都这样,就会形成一个焦虑、不信任、自私、粗暴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里生活,大概没有人会感到幸福。

负面情绪具有欺骗性,它让我们相信可以从中得到保护和满足。很多时候,我们发怒是因为觉得这样我们会更强大,可是你看辩论中,往往是理屈词穷、眼看败局已定的那一方先失去耐心甚至开始攻击谩骂。同样的,傲慢恰恰暴露的是一个人性格的不成熟和内涵的不够丰厚。没有什么比贪婪更具欺骗性,我们总以为自己不快乐的原因是拥有的太少或想要的没得到。虽然正当合理的需求与过度奢求之间的区别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如果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得到某种东西或实现某种状态,而不是这个东西、这种状态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我们就该小心,不要被贪婪牵着鼻子走。比如我们要生存就必须吃东西,但是如果我们关注的是吃而不是吃饱,就很容易吃过头。过度饮食的结果不是强壮身体,反而给身体带来损害。

对负面情绪进行仔细观察,我们会慢慢发现,负面情绪的存在直接意味着幸福感的缺失。没有自律,无论是建设自己的幸福生活,还是建设大家共同的幸福生活,都不会有太大的效果。

然而,自律不是压抑情感,不是遵循强制的规定,也不是要做出一副道德楷模的样子给人看。自律的动机是考虑他人的感受,不想因为自己的不当行为给他人带来伤害,让他人痛苦。作为佛教徒,我们远离十恶业,守持居士戒、别解脱戒,都是出于这个目的:不伤害。

五、慈悲

幸福感源自内心的安宁,而仅仅克制负面情绪尚不足以建立强大、平和的内心世界,我们还需要主动去培养正面、积极的心态和情感。

像前面讲到地震过后,大家慷慨地向灾区伸出援手,与灾区的人们共渡难关。其实,大家克服的不仅是外在的自然灾难,也是自己内心的消极面;建设的不仅是外在的家园,也是自己的精神家园。

有一位五岁的小朋友回到家不好意思地对爸爸说,她今天不够坚强,在幼儿园哭了。爸爸问为什么。她说,因为想到了灾区的小朋友。这位父亲后来说:“女儿的善良让我感到骄傲、幸福。”

地震带来了巨大的苦难,但人类美好善良的情感却能够化解心中的苦难,仅仅是一念同情也是一股净化人心的力量,它让我们的人格不断成熟完善。

每个人都有善良的一面,关键是我们要知道怎样去激发和培养这些会给自己和其他人带来幸福感的品质。

布施是突破自我局限性的有效方法。有人把布施比作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布施中,受者、施者双方都会获得利益:受者免受匮乏之苦,施者也从中收获了喜悦和自尊。布施有很多种,像大家给灾区捐款捐物就是财物布施。这不是只在灾难中才能去做的事,日常生活里,我们照样可以布施,比如去资助贫穷的人和其他处境不利的人,去帮助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让他们有机会受教育。

不要觉得非得有多大的财力才能去布施,关键不在财物多少,而在发心是否真诚。布施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的,所以它甚至都不必与所谓慈善行为挂钩。你可以特意绕道去关照小区门口那家快餐店的生意,也可以为了创造一个就业机会而请保姆来家里帮忙。很多人都生活在匮乏之中,需要改善生活,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接受施舍。给别人一个自食其力挣钱的机会,从广义上来说,也是一种布施。

我们不仅可以捐助财物,还可以贡献时间和精力去帮助有需要的人。我知道,很多人去灾区做志愿者,照顾伤员,协助沟通。灾难过后,我们的社会继续需要这种志愿服务,帮助孤儿、残疾人、孤寡老人、流浪者。这个世界的问题不仅是贫穷和饥饿,还有孤独和冷漠。

佛教中有法布施,就是为人讲解佛法,让人获得利益。其实我们可以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理解法布施。就思想而言,凡是符合四法印(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的思想都可以纳入佛教思想的范畴;就行为而言,凡是弃恶扬善的行为都是佛教倡导的行为。

所以,劝人行善,在别人困难的时候给予安慰、鼓励,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使他们成为更有爱心和责任感、人格更完整的人,这些都是法布施。

布施让我们学会放松,不再把一切都紧紧抓在手中,也不再只关注自己。我们惊奇地发现:原来给予是会让人感到丰足而不是贫乏的。

布施的目的是学习放下对自我的执著,从而更好地帮助别人,所以布施的发心很重要。如果是为了做秀或者竞争,那么布施反而强化了对自我的执著,并且施者从中得到的快乐和自尊也会极其有限。

我们一直以来都有很强烈的贫乏感,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够令人满意。这种情况在现代社会表现得更为突出,尤其是在大城市,人们或多或少都被一股莫名的焦虑、不满困扰。

这背后的原因很复杂,不过我想一些看上去简单的方法也许会有所帮助,比如学习欣赏自己生活中的亮点。情绪低落的时候想一想其实自己还不是很惨,至少还有一个人关心我,还有一个地方栖身,还有一份工作,自己也不是一无是处,唱歌不错,还会修电脑,也曾经做过好事,比如在公交车上给人让座……多想想自己的优点,心情会开朗一些。

乐观、知足是现代人很需要去培养的心态,否则,面对竞争的压力、各种各样的选择和诱惑,生活很容易便会失去平衡并笼罩在焦虑的阴影中。调整心态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为了自己和其他人的幸福,我们应该努力去做。

有时,我们的悲惨处境可能完全是自己想象出来的,实际情况远没那么糟,但即使是真的陷入困境,也要学会忍辱。

忍辱指不畏艰难,能够忍耐并有勇气克服困难,同时对一切,即使对有可能伤害自己的人,也不失去慈悲心。

讲到不畏艰难,人们总认为那主要与意志力有关。的确,有人仅凭坚强的毅力就可以挺过难关,但这不是我所说的忍辱。忍辱是因为了知事情的缘起、因果,而坦然接受自己的处境,这与怯懦完全不同。忍辱中的勇气也不是来自意志力,而是来自内心的柔软和开放。在生活困难的打击下,努力不让内心变得僵硬麻木,就算在最难的时刻,也要努力保持心中的善意。

地震中有一个女孩子在废墟下压了十几个小时,被救出来的那一刻,她对营救队员说:“打扰你们了,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你们。”很多人被女孩子的话深深打动,也有人说她只是汉语表达能力不好,情绪激动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8 9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