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脸知-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下极直下的部位,古代医家称为“鼻柱”,相家称为“年寿”。鼻柱应当平而直,不宜起节、偏斜、歪曲。鼻柱年寿区的对应内脏是肝脏。肝和胆互为脏腑表里,所以年寿的左右区域,是胆的反应区;年寿的下方,是鼻尖区,古代医家将这一区域称之为〃面王〃和〃明堂〃。相家则将它称为“准头”、“土星”和“中岳”。准头的位置处于整个面部的中央,它的五行属性为土,对应于内脏则是脾。准头左右两侧是鼻翼,古代医家称为“方上”,相家则将它们称之为“兰台”和“廷尉”,脾和胃这一对脏腑互为里表,脾居内而胃处外,所以它们是胃腑的外反对应区。鼻翼的外侧即相家所说的“法令纹”内侧,这一区域有针灸所用的迎香||穴,这个区域是大肠的对应区,在横断面上仍然处于面部的中央,所以医经里还是把它称为“中央”。肺、心、肝、脾四个内脏在腹部内,都处于腹膜之中,它们的外部反应区,都居于面部中线上的鼻区。唯独肾脏,由于它在解剖学上居于腹膜后位的脊柱两侧,所以它在面部的对应区也远离于中线,分布于法令纹外侧的大肠区水平线上。此即〃挟大肠者,肾也〃。肾脏与脐相对,脐在面部的对应区位于两颊肾区的下方。鼻准头水平线的上方,胆区的外下方,所对应的是小肠。此即〃面王以上者,小肠也〃。准头中线之下是“人中”区,对应于膀胱和繁衍后代的生殖器区。此即〃面王以下者,膀胱子处也〃。子处,指男女内外生殖器。相家也指出〃
人中平浅而且不生胡须者,多主无子。妇人也以人中深长者,善于产育。〃
望面部诊病法
父母每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通过面部观察来测知孩子的健康状况是极为方便的一种方法。有素称望面识病的说法,主要是观察面部的气色,中医说:“看病必察色,察色必观面。”正常人的面色微黄,略红润而有光泽。患病时色泽异常,即是疾病变化的表现,称为病色。望诊对观察孩子健康状况有一定意义。中医理论中,将面部颜色分为青、赤、黄、白、黑五色。每种颜色又主不同病症。
(1)面色青紫:一般来说,面部青紫为缺氧的表现。中医认为是气血不通,经脉阻滞。多见于寒证、疼痛、惊风。当小儿高热时,面部出现青色,以鼻柱与两眉及口唇四周较易察见,此是惊风的预兆。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缺氧,如窒息、先天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都可能出现面色青紫。当胃部或肠痉挛性疼痛、胆道疾病引起的绞痛发作时,亦可使面色青紫。
(2)面色红:为血液充盈皮肤脉络而致。血得热则行,用脉络充盈,所以热证多见赤色。但有实热、虚热的不同,实证红色,常满面通红;虚证面红,多在久病后再现出现,如肺结核午后两颧发红。赤色见于面颊及腮上,是心脏有病的表现。煤气中毒时,面部也会泛出樱桃红色。如面色通红、伴有口渴舌燥甚至抽搐,常见于急性感染所引起的高热性疾病。
(3)面色发黄:面色黄有面色萎黄和面色鲜黄之分。对于面色发黄的儿童首先要区别是因为进食不当引起发黄还是由疾病引起发黄。如食胡萝卜过量,或小孩子吃桔子汁时,鼻旁会发黄,停食后即消退。如果不是进食引起发黄,面色萎黄,多是脾胃虚弱。面黄还多见于黄疸病。如巩膜及全身都为黄|色,多为黄疸型肝炎、胆道结石等。此外,新生儿出生后2…5天,皮肤可有发黄的现象,一周内消退,叫生理黄疸。如果一周后黄疸仍不消退或是消退后再重新出现黄疸,这就是疾病现象。
(4)面色白:健康儿童的皮肤是白里透红而且细嫩。如果面如白蜡无红润之色,多为贫血之病态。如面色苍白可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失血、剧烈腹痛、外寒的恶寒战栗,寄生虫病、血液病、休克等。中医认为,面色苍白属于虚证和寒证。苍白枯槁、唇淡为血虚。
(5)面色发黑:面色暗黑多是慢性病的征兆,患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慢性心肺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肝硬化者可出现面色变黑的现象。此外,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砷剂等,亦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面色变黑,但停药后又恢复正常。中医认为,面色黑多是寒重或血瘀的表现。
望面色要注意区别正常颜色的客色与病色,中医所说的客色即是健康儿童的面部随着季节、气候的变化,或由运动、情绪变化、日晒、情绪激动、哭闹时都能引起暂时的面部潮红;寒冷、惊恐等刺激引起的毛细血管强烈收缩,则可使面色变得苍白。
应当说明,望诊所见是身体或疾病变化在外在现象,只能把这些现象作为诊断的向导,还必须结合其他诊法,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
大家发表的互动观点(4人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