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龙者无敌 >

第162章

龙者无敌-第162章

小说: 龙者无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今天的晚宴上,孟翔明显说得多了点,这让他后悔得一晚上没睡好。
1939奶奶初,这又是一个多事之秋。首先就是在一月中旬,著名的楚汉名城长沙突然间在五天五夜的大火中付之一炬,积累千年的三湘精华彻底毁于一旦,全城五万多栋房屋被焚烧殆尽,两万余长沙居民惨死大火。这座千年古城、抗战后方的核心大城市成为抗战以来被毁坏得最严重的城市。惊天惨剧震惊了全国,国民党副总裁、国民参议会议长汪精卫旗帜鲜明地发表了演讲,强烈反对所谓的“焦土抗战”,声称“如果焦土抗战就是像长沙那样毁灭自己,还不如不抗战”。半个月后的二月初,本来就对抗战深感胜利希望渺茫并且深受长沙大火刺激的汪精卫携带夫人和一干心腹幕僚,包租了一架运输机从重庆出逃,私自飞往了法属越南的河内。
抗战虽然已经进入战略僵持阶段,但中国的苦难并没有减轻。
除夕前几天,孟翔接到了张中将的命令。武汉会战参战部队所有师长以上的高级军官立刻前往陪都重庆,参加最高统帅召开的会议。孟翔明白,图穷匕首间的时候来了。
二月十日,孟翔跟着张中将、于上将、孙中将以及三级集团军的部分军长师长们分批乘坐两架苏联制小型运输机,前往重庆参加军委会组织的这项相当于武汉会战事后总结大会的军事会议。
尽管孟翔不是第一次去“面圣”了,但还是感觉气氛明显有种不妙的味道。飞机刚刚抵达重庆沙坪坝机场,张中将、于上将、孙中将以及孟翔四人就单单被早在机场边“恭候着”的一队卫兵给“护送”上了小轿车,并且车子没有前往市区的军委会大楼,而是驶向了南郊。这顿时让孟翔一阵心慌慌,因为他感觉眼前这个场景很熟悉;自己该不会像渣滓洞里那些革命先烈一样被拉倒荒郊野岭处决吧?孟翔再想想。想到长沙大火后,委员长亲笔给几十个原本只是被法庭判处有期徒刑的火灾主要负责人批下了“渎职殃民,一律枪决”,从而导致几十颗脑袋落地的前车之鉴,孟翔顿时更加心惊肉跳、毛骨悚然。
“军座,我们去哪?”孟翔心虚地看了看应该是胸有成竹从而神色古井不波的张中将。
“黄山。”张中将平静的道。
此黄山当然不是海内外闻名的安徽黄山,而是重庆附近一座气候凉爽、风景宜人的山岭。重庆黄山位于嘉陵江南岸,海拔八百多米,遍山都是郁郁葱葱的松柏林野,风景极佳。自从国府搬到这陪都重庆后,这座山岭便成了国府众高层要员们避暑防空的胜地。而委员长搬到重庆后的住宅也在这里。
“几位将军,请随我来。”在几个笑容可掬但在孟翔看来是笑里藏刀的侍从室军官的引领下,张中将和孟翔四人被带到了委员长官邸所在的云岫楼二层的一间书房里。
在书房里接见孟翔一行的,除了委员长本人外,还有冯上将。
看到冯上将也在场后,孟翔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冯上将既然是西北军的老主公,自然不会坐视第33集团军被中央削弱打压而无动于衷,肯定会和委员长据理力争的,孟翔暗暗欣喜的同时,忍不住看了一下神情古板严肃的张中将,心里暗笑:原来张中将早就搬救兵了。有冯上将的面子,委员长应该不会对第33集团军怎么样。
“荩忱,孝侯、荫亭,你们看看这个。”冯上将用一种意味深长的神情递过来几分国府发行的官方报纸。
孟翔站在张中将后面偷偷伸长脖子瞄了一眼,看到那几张报纸都是国府的喉舌报纸《大公报》、《扫荡报》、《中央日报》等,心里暗暗明白了几分。再看看那几张报纸上的大幅照片,基本都是战后信阳城满目疮痍、一片废墟的惨样,相配应的肯定也是连篇累牍、催人泪下的关于信阳战役结束后信阳城巨大毁坏的报道。孟翔心里忍不住一阵不服气,信阳只是近半城区被摧毁了,并且毁城的目的是为了消灭日寇、保家卫国,而长沙城则是被毁坏殆尽,并且毁城的原因是国民政府官僚机构的无能导致的。国府此时不去追究长沙城,反而咬住信阳城不放,分明是本末倒置、居心叵测。孟翔猜得出:报道信阳城惨状的都是国府的官方报纸,而这几家官方报纸都有着浓厚的政治烙印,报道新闻也是为了国府而服务,根本谈不上公平不公平,在立场上也是完全受控于国府,受控于委员长本人。换句话说,这几家报纸肯定都是得到了国府的暗中信号,故意夸大信阳城的损失情况和当地老百姓流离失所的惨状,从而为国府乘机削弱第33集团军、第5集团军、第3集团军等地方军找好借口。
虽然心知肚明,并且“罪魁祸首”就在自己眼前,可孟翔却无法喊冤叫屈。毕竟,此时的中国可不是民主社会,眼前这个委员长的权利跟皇帝差不多,当着皇帝的面纠正皇帝的错误和不良用心,这和找死没什么区别。因此,孟翔只能和张中将等人一起,来个周瑜打黄盖。
“职等知错。”张中将用很难得的服软口气主动认错,“职等确实愧对信阳的黎民百姓,但职等迫不得己毁坏城市,也是为了抵御日寇、捍卫国土,还请委员长明鉴。”
“这次,豫南战役中,第33集团军、第5集团军、第3集团军等部队众志成城、奋勇作战,力挫日寇之锋芒,捍豫南国土于倒悬之中,诸位还是有功于党国地。这个,中央是晓得地,我本人也是晓得地。”委员长不仅不忙的开口了。
就在孟翔松口气的时候,委员长突然话锋一转:“党国素来国发军纪分明,功过是不能混淆的。你们虽有功,但是,此次信阳战役对信阳的伤害是很大地,焦土抗战虽是国策,但祸国殃民之举则是万万不行地。此次信阳近半城区毁于战火,导致豫南民怨载道,国府肯定是要给民众一个交代地。”
孟翔头皮一麻,不知道会是什么交代,该不会是“挥泪斩马谡”吧?张中将三人则泰然自若地道:“职等相信委座明察秋毫,一定会权衡利弊,给豫南人民一个交代。”
孟翔偷偷看了看旁边的冯上将。冯上将嘴角若有若无地挂着一丝冷笑,然后不咸不淡地开口道:“委员长当然会明察秋毫、秉公执法,你们大可放心。第十七军团的那位胡军团长虽然是黄埔一期生,又是委员长的得意门生,但这次他擅自放弃信阳后方重镇,违抗军令并擅自撤到豫西,委员长也已经铁面无私地公事公办地撤消了他的军长职务,让他暂时率部在西安休整和闭门思过。所以说,委员长做事,一定是公平公正。”
孟翔暗暗想笑,他知道了,冯上将是故意拿委员长心腹学生这次不争气的表现来刺激委员长,同时给他间接施压,迫使他不会对第33集团军真的大动干戈。果然,听完冯上将这番绵里藏针的话,委员长的神色有点不自然地拿起桌子上的水杯,喝了一口白开水,然后递过来一份文件:“这是军委会拟定的文件,你们自己看看吧。“
张中将三人急忙接过来认真浏览,孟翔也顾不上礼节了,急忙伸脖子偷看。
果然,委员长对张中将和第33集团军的处罚只能是算隔靴搔痒,张中将被免去第五战区第三兵团代理司令一职,仍然去做第33集团军的司令,另外,第33集团军以及第5第5集团军此次虽然守住了信阳,但没有任何嘉奖,原本该发放给这三个部队的奖金都用以信阳民生重建事务。这样一来,委员长可谓是一举两得,既然间接地打压了第33集团军,又获得了“处事公正,爱惜人民“的口碑。因为中央要是不给一支刚刚惨胜的部队补充嘉奖,这支部队基本上就落个自生自灭的结局了。在此时现成借口的情况下,委员长没有乘胜追击削减第33集团军的番号编制或者撤除张中将、孟翔等人的职务,已经算是高抬贵手了。
孟翔也松了了一口气,因为这份命令上根本没有提到他的名字。看来,有时候做个小人物也是有好处的。
但命令的下半部分,则让张中将、于上将、孙中将一起脸色大变,三人的脸色都是阴沉而惊愕。因为命令上说,“有鉴于第3集团军和第5集团军俱已在豫南战役中损失惨重,短期内难以恢复战斗力,特此裁决,第3集团军撤销第55军以及其下辖的第29师、第22师、第81师,三师的编制俱为二旅四团制;第五集团军撤销第51军番号,该军下辖之第113师和114师撤销番号,富哦有官兵并入该集团军下辖的第57军内,第5集团军缩编为第57军,下辖原第57军所下辖的第111师、第112师。第5集团军撤销番号,第三集团军保留番号,第12军和第57军编入第3集团军内,由于学忠上将担任集团军司令,孙桐萱中将担任集团军副司令。”

第一百三十节 重庆之行(2)

屋子内的气氛顿时僵住了。张中将神色悲悯而不忍,于上将和孙上将则一脸抑制不住的震惊和悲凉。事情已经很明朗了:第33集团军保住了,而第3集团军和第5集团军则没有保住,两个集团军合并为了第3集团军,第5集团军原先下辖2个军、4个师,但如今,进团军的番号被撤销,同时又被撤消了1个军、2个师的番号,原先集团军的实力完全被压缩了一半;第3集团军原先下辖2个军、5个师,但也被撤销了1个军、2个师的番号,还剩下1个军、3个师,并且这两个集团军还合并成了一个集团军。通过这一手,委员长轻易地把于上将和孙中将手里的兵权收回了近一半,一下子消灭了东北军和鲁军共2个军、4个师的实力。
孟翔在心里也忍不住一阵同情和悲伤。第5集团军是东北军的余脉部队,第3集团军是鲁军余脉部队,和身为西北军的第33集团军一样都是地方杂牌军,冯上将可能也希望能在保住第33集团军的同时保住第3、第5集团军,但毕竟,他的面子也是有限的,委员长顶多让他三分,而不可能对他言听计从,因此,冯上将也只能全力保住属于自家西北军余脉的第33集团军,实在没有能力再抗拒中央对东北军和鲁军的瓦解。
尽管满腹悲伤和愤怒,但于上将和孙中将知道在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别无选择。张少帅正在软禁中,韩主席早已经被枪决,东北和山东的地盘已经不复存在,东北军和鲁军这两个没娘的孩子肯定是没人疼的。努力忍住心头的悲凉和眼中的泪水,于上将和孙中将一起“领旨谢恩”。
四人向委员长敬礼告别后,准备离开,冯上将突然开口:“孟师长,留步。”
孟翔吃了一惊,看了看张中将,得到后者一丝安慰和鼓励的目光。张中将三人走出房间并关上门后,孟翔急忙力争并向委员长和冯上将敬礼:“委员长、副委员长,不知有何训斥?”
冯上将用欣赏的目光看了看孟翔,然后对委员长道:“委员长,广州战役爆发前,除了粤籍的极少数军政官员外,他是唯一的一个能看出日军会在广州展开登陆的局外人,这可真是了不起哪!”
委员长轻轻点点头,也用有几分欣赏的目光看着孟翔:“当初你来武汉,曾向我预测日寇会在广州展开大规模登陆,如今已成事实。能够料敌预先,看来,你确实是一个很有战略眼光的青年将领,是国军很难得的新秀人才。”
孟翔顿时心里有些得意:看吧!当初我说武汉肯定会丢,鬼子极有可能会在广州登陆,您还不相信,搞得心情很不悦,现在才知道“忠言逆耳”了吧?尽管心里得意,但孟翔还是要毕恭毕敬地客气一番的:“委员长真是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