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左宗棠收新疆 >

第1章

左宗棠收新疆-第1章

小说: 左宗棠收新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全书约20余万字,历经三年完成,再现的是晚清时期发生在新疆的那段让人荡气回肠的反侵略战争。
本书既有争权夺利的官场描写,又有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
本书资料翔实,脉络清晰,有张有弛,扣人心弦。
本书好看、耐读,又不失历史的本来面目,颇能吸人眼球。
这是一段不该忘记的历史。
这是一场应该永远牢记的战争。
…………………………………………………………………………………………………………………………………………………………【由。。【】整理,】



引言
  稍涉历史的人都知道,“禁烟”是引发近代中国与西欧列强兵戎相见的导火索。

  为了使鸦片能够在东方这个老大帝国畅销无阻,英国出动兵舰四十八艘,士兵四千余人,悍然侵入中国洋面。占厦门陷定海进宁波,又纵横长江,切断运河,将乍浦上海攻破。整整两年时间,英舰队横行大江南北气焰嚣张,清王朝损兵折将连连败北。在无可奈何的情形之下,清廷被迫与侵略者达成了割地赔款的城下之盟。

  这次战争的失败,直接导致清帝国由一个闭关自守的封建王朝,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但外强的贪婪是无休止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刚刚过去十几年,西欧列强又迫不及待地发动了历时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这次战争不仅让咸丰皇帝逃往热河避难,英法联军还攻破北京,大肆抢掠杀戮,火烧圆明园,让清帝国蒙受了更大的耻辱。

  在以后的岁月中,列强稍有不满,便通过手中的利炮坚船,或联手,或单打独斗,把大清一次次地抛投进巨大的屈辱伤痛之中。

  时间到了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随着太平天国的衰败,陕甘一带爆发了大规模的回民起义。受其影响,新疆不久也义旗纷举,并很快成立了几个脱离清政府统治的互不统属的封建政权。

  在这特定的背景下,浩罕汗国的帕夏(军事长官)阿古柏,抓住新疆割据王思的克借兵的有利时机,率虎狼之师侵入喀什噶尔地区。

  阿古柏匪帮在很短的时间内先将南疆全部据为己有,在公然成立“哲德莎尔”国不久,又兵发北疆。

  觊觎新疆许久的俄国见有机可凑,竟飞速出兵,先阿古柏一步,将北疆重要军事要地伊犁占领。

  面对阿古柏与俄国的公然侵略,经年用兵的清政府因恐惧外强的船坚炮利,加之国库干涸,负债累累,根本没有能力也不敢动用武力收复失地,只能通过外交途径向侵略者提出严正交涉强烈抗议。

  阿古柏无视中国的外交抗议,依旧骑在新疆各族人民的头上作威作福;俄国则反复延宕,找出各种不能交还伊犁的理由;英国不仅继续承认阿古柏的伪汗国是新疆唯一的合法政府,还明目张胆地在阿古柏的占领区设立了长驻机构。

  侵略者的嚣张和朝廷的无能激怒了一大批有见识的爱国人士。以左宗棠为代表的边关大臣们纷纷站出来上折献言,坚决主张动用武力收复失地,顺应民心舆情,把侵略者赶出国门。

  面对爱国人士和强大的舆论压力,清政府论证再三,反复权衡,终于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作出了武力收复失地的重大决策。

  让人想不到的是,清政府武力收复新疆的工作刚刚拉开序幕,岛国日本却出动军舰,采取突然袭击的手段将台湾占领。

  日本侵台使清廷把目光转移到了东南海防上。他打乱了大清国西征的部署,同时也动摇了清政府武力收复新疆的信心和决心。

  值此关键时刻,陕甘总督左宗棠再次站了出来,他从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角度出发,高瞻远瞩地提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的建议;湖南巡抚王文韶也表明自己的观点:“目前之计,尚宜以全力注重西北。”“但使俄人不能逞志于西北,则各国必不致构衅于东南。”

  左宗棠等人的呼吁,再次打消了清政府武力收复新疆的疑虑。

  为了尽快收复失地,清廷经过慎重考虑,决定赋予左宗棠更大的权力:以大学士陕甘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统筹西征粮饷兵各事。

  已到垂暮之年的左宗棠临危授命,果断地挑起重担。

  他针对新疆的实际地理条件,一改前钦差大臣景廉制定的进军方案,认为“北可制南,南不能制北”,决定先收复阿古柏占领的北疆地区,使俄国交还伊犁时“无所藉口”。然后“下兵南路”,“则南路大局亦可速定。”

  随后,左宗棠又组织了庞大的军粮采运机构,还在上海成立了西征转运局。

  同时,左宗棠又通过“举外债借商款”等办法,更换了出关各路人马的武器装备。

  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经过近三年的筹备,左宗棠正式移节嘉峪关附近的肃州坐镇指挥,并奏明朝廷,“其前路进止机宜,悉委总统湘军刘锦棠相机酌度。”

  刘锦棠当时年届而立,是三品京卿衔的老湘军统领,实际职务仅仅是四品西宁兵备道。左宗棠把前敌统帅的大权交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兵备道,此举不仅在清军内部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响,也让侵略者疑惑。

  刘锦棠重任在肩,很快便统率西征主力出关了。

  近代的中国因为有太多的外患和诸多的失败记载,清政府此次出战,自然而然便成了全世界的看点。

  事实证明,此次打击侵略者,清政府选对了督办钦差,左宗棠选对了前敌统帅。

  刘锦棠出关之后,针对突变的敌情,在来不及请示的情况下,他果断更改了大军出征前左宗棠所定的作战方案。致使清军在十日之内连下多城,迭创奇迹。不仅大大缩短了收复北路的战期,西征军威也一时大振。

  总理衙门得知阿古柏北路的势力被全部拔除后,当即按照俄国“俟关内外肃清,乌鲁木齐玛纳斯各城克复之后,即当交还”的承诺,派员向俄国索要伊犁。

  但俄国不相信堂堂的浩汗国帕夏阿古柏会败给年少的刘锦棠。他们一面给阿古柏打气壮胆,一面假惺惺地对清政府表示:南路克复之日,便是俄国交还伊犁之期。

  英国则为了阻止清军进规南路,一面指使驻华公使威妥玛约见中国驻英公使郭嵩焘,劝说清政府停止收复南路,一面却又向英国驻上海的多家银行发出密令,无限期地延缓兑付西征借款。

  就在西征面临功亏一篑的紧要时期,不仅各省督抚爱国商绅伸出了援手,连对左宗棠心怀不满的曾国荃对武力收复新疆持反对态度的李鸿章,也力排众议,给了西征最大的支持。

  戎机正顺的清政府不为英国的“斡旋”所动,下定决心把收复新疆之战进行到底。

  左宗棠则反复函告刘锦棠,务必按照“缓进急战”的原定方针办理,决不可冒进。刘锦棠却因南北两路气候的差异,再次果断地更改了向南疆进兵的时间。

  事实再一次展现了刘锦棠卓越的军事才华和超凡的临机判断能力。

  “南大门“按刘锦棠的设想如期克复后,各路人马不及休整即“整旆西征”,再次创造了“于冰霜凛冽弥望戈壁之中,一月驰骤三千余里”的战争奇迹。

  “飞将军”成了刘锦棠在南疆的代名词。

  伪汗国很快便土崩瓦解了。

  对阿古柏之战所取得的全面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大清国的斗志。当崇厚不经请旨,擅自与俄国签订丧权辱国出卖伊犁的《里瓦基亚条约》后,清政府当机立断给予否决,另改派驻英法两国公使曾纪泽赴俄重订条约。

  “鸦片战争”以来,在外交上,清政府第一次昂起了头颅。

  一贯以强国自居的俄国愤怒了,沙皇一面派员气势汹汹地到总理衙门进行外交讹诈,一面向中俄边境大量派兵。

  值此危急关头,刘锦棠及时地作出兵分三路收复伊犁的战略部署;重病缠身的左宗棠更是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抬着棺材,出关亲临哈密督军。

  外交讹诈没有成功,军事试探惨遭失败,沙皇极不情愿地同意了与大清国就交收伊犁问题重新举行会谈。

  左宗棠离开新疆后,俄国突然单方面中止了谈判,坚持按已成之约办理。

  接替左宗棠出任钦差大臣的刘锦棠一得到消息,立即统带亲兵大队赶往伊犁附近的金顺大营,并频频在伊犁周边出现。

  俄国再次退缩了,中俄谈判代表又重新坐在了一起,并很快签订了首个让大清国扬眉吐气的条约:《中俄改订条约》。该条约不仅如期全部收回伊犁,还从崇厚所签的原约中,为国家挽回了不少的权益。

  不可否认,是清政府对新疆发起的这场反侵略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左宗棠一代名臣的地位,成就了少帅刘锦棠“飞将军”的美名,同时也促成了《中俄改订条约》的顺利签订。

  历数晚清历次的对外战争我们发现,发生在新疆的这场反侵略战争,是晚清帝国君臣将相配合最为默契的一次战争,是一次从未有过的取得全面胜利的战争。这场战争不仅雪洗了“鸦片战争”以来国家蒙受的种种耻辱,还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这场战争毫无争议地竟成了奄奄落日中晚清帝国透出云层绝无仅有的一抹最耀眼最绚烂的辉煌。

  斯人已逝,往事如烟。

  走进新疆,放眼广袤的原野,仰望湛蓝的天空,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一百三十余年前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那场惊心动魄的反侵略战争,就会由衷地想起一代名臣左宗棠少帅“飞将军”刘锦棠,以及长眠在这块国土上的那些为国捐躯的大批将士。

  曾几何时,为了把这块美丽的土地略为己有,阿古柏毒辣凶狠,立国称汗;俄沙皇侵占伊犁,虎视天山;英女王心怀叵测,诡计连环。

  为了收复这块列强垂涎的国土,左宗棠力排众议,勇挑重担;刘锦棠临机决断,智勇双全;金和甫揽功推过,物议喧阗。

  那究竟是怎样的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呢?

  揭开层层迷雾,让我们把目光重新锁定在一百三十年前……

  毫无疑问,如果没有新疆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仅凭清军的那点人马,在那么短的时间内便把阿古柏侵略军赶出国门,几乎是不可能的。与其说以阿古柏为首的侵略者是败在了清军之手,不如说是败在了新疆各族人民之手。

  作者题记

背景
  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因不满清政府的统治,广东花县落第秀才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聚众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声势极其浩大。

  清廷紧急调派大量人马进行镇压。

  在以后的十几年当中,大清国的黎民百姓在遭受官府横征暴敛的同时,还要饱尝连绵不断的战火,生存愈加艰难。

  大清国的这场时间跨度很长的内战,给觊觎大清国许久的夷邦邻国造成了一次又一次入侵机会。

  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俄沙皇尼古拉一世下令趁乱侵占大清国的库页岛。

  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沙俄东西伯力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率军闯入大清国的黑龙江一带建立村屯炮台兵站,意欲据为己有。经大清国反复交涉后退出。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