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清朝欢迎你 >

第7章

清朝欢迎你-第7章

小说: 清朝欢迎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书需要支持,求收藏、推荐!!!

正文 第十三章 守岁

吃完年夜饭后就是守岁,李洵带着李卫、李纪、李欢在外屋守岁,顺便考考李纪和李欢的学问,跟李卫谈谈人情往来的规矩,张氏带着李姨娘、霍姨娘、赵姨娘和李伊水、李汶水、李沉水在内室守岁,顺便拉一些家常。

屋里灯火通明,各个角落都点着火盆,温暖异常。

外面房檐上吊着气死风灯,灯下崭新的对联清晰可见,渐渐的外面鞭炮声零星响起。

忽然,赵姨娘想起了一件事,“太太,汶水她们过年后就七岁了,也该学一些女红,府里虽然有丫鬟会刺绣,毕竟不是专门做针线活的,教起来不是那么方便,是不是从绣坊借来一位绣娘。”赵姨娘所说的绣坊是金织坊,李家的一个绣品裁缝铺子,因金织坊的绣娘手艺好,在徐州地面上生意很红火,连对穿戴很讲究的满族官员的家眷所穿的衣服都是这家裁剪做出来的。

霍姨娘只有一个儿子,对于这个话题没有什么兴趣,一向沉默寡言的李姨娘这时开口了,“听说金织坊最好的绣娘惠娘已经不再动针线了,所有的活计都交给她的徒弟们做,她徒弟中手艺最好的就是那个秦秋雨,才十七岁,手艺那叫一个好啊。”李姨娘啧啧了两声,“就连知府大人家的太夫人见了秦秋雨的绣品都赞不绝口呢。”

惠娘就是杭州的名绣卢惠,是李家花大价钱聘请到金织坊坐镇的,这些年也为李家挣了不少钱,金织坊的名声打响出去,惠娘功不可没。因此,李家也不会轻易使唤她的,赵姨娘想让她教自己女儿刺绣,也必须通过当家主母,去请惠娘才行。因李姨娘的女儿李惠水出嫁前曾经跟慧娘学过刺绣,对她的情况较为了解。

张氏一听,笑着对赵姨娘道:“既然惠娘不再动针线了,我们就从她的徒弟中挑一个来叫汶丫头和沉丫头如何,过了年就让嬷嬷去绣坊看看,重点看那个秦秋雨的手艺,可行的话,就叫她进府来。”说到这里,瞥了一眼旁边的女儿伊水,心中思量到伊水也五岁了,过年跟着学会不会太早。

赵姨娘虽然没有请到惠娘教自己的女儿,但也知道惠娘在金织坊的地位相当于供奉,如果她自己不愿意,就是张氏也勉强不了她,对于从惠娘的徒弟中挑一个最好的来教女儿的安排还是满意的,因此谢过了张氏。

又谈了一会儿话,见李汶水小姐妹三个都打起哈欠,困倦的不行,“这般守夜,就是大人都受不了,更何况这些孩子,都散了吧,先让她们安置睡觉,愿意守夜的在自己房里,是这个意思就行了。”赵姨娘听了欢喜的抱起一个女儿,丫鬟抱起另一个,先退了出去。李姨娘霍姨娘也都离开了。

张氏将困的几乎睁不开眼睛的伊水抱到床上,脱去外面的大衣服后,盖上被子,吩咐翡翠好好照看。

迷迷蒙蒙中,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将伊水惊醒。

望着头顶戳纱绣寿山福海纹帷帐,盖着捧寿团形平金绣被子,闻着飘荡在房中的淡淡的熏香,伊水的神思有一丝恍惚,渐渐才回想起现在是在清朝。

外面的鞭炮又急又响,应该是新年到来,往年这个时候应该和家人一起守在电视机前,吃着团圆饭,到零点时刻,狂发短信,争取第一个向朋友们拜年。

伊水的眼睛渐渐湿润了,她将头埋在被子里,第一次明白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滋味,就算是到异乡求学期间,因为通讯发达,每天都往家里打电话,并没有真正明白孤独的滋味。如今在这清朝,别说父母了,连一个说说心里话的人都没有,伊水想着另一个世界的父母亲人好友,眼泪止不住的向下流。

渐渐的鞭炮声稀了下来。

沉浸在思念中的伊水并没有留意这些,直到窗外响起了说话声。

“……孙姨娘的事情我也事先不清楚,出事前我还狠狠的处置了两个传闲话、嚼舌头的婆子,我一直认为孙姨娘是冤枉的,才劝说你悄悄查看,还孙姨娘一个清白,也省得你在心里咯应。怎么成为我成心鼓动了。”说话越来越激动的是张氏。

窗外又模模糊糊传来说话声。伊水没有听清楚。

过了一会儿,张氏的声音又大了起来,声音中夹杂着一些哭腔:“我嫁给老爷快二十年了,老爷还不了解我吗?我可是一个吃醋捻酸的人吗?当初生卫哥儿,大夫说我以后恐怕不能在生育了,卫哥出了百天,我就张罗着给老爷纳妾,老爷说我嫉恨孙姨娘生有两个儿子,生儿子的姨娘有不是她一个,霍妹妹也有儿子,赵妹妹还有两个女儿呢,我又不是没有儿子,嫉妒她干什么,她的儿子再多也越不过卫哥儿去,我这些年没少吃斋念佛,老天爷见我心诚,才又给了我一个女儿,我一心只扑在卫哥儿伊水身上,哪有心情嫉妒这个嫉妒那个,我这些年怎样对待老爷的妾室老爷难道不知道吗?”

张氏刚刚嫁给李洵时,也有一段时间夫妻和睦,双宿**的日子,那个时候李洵也是极其宠爱她,只是后来添了侧室后,感情才淡了下来,加上李家的生意越做越大,李洵呆在家里的时间越来越少,才渐渐形成了夫妻相敬如宾的情况。回想起以前,张氏更加伤心,拿着手绢擦着怎么也止不住的眼泪。

李洵叹了一口气,看到张氏低头时,发梢上闪过一丝银光,想起成亲十八年来妻子的任劳任怨,心中的愧疚越来越深,终于走过去,从张氏手中拿过手绢,替她擦起泪来。

窗外,张氏在丈夫的劝慰下渐渐止住了眼泪,窗内,原本止住眼泪的伊水却忍不住再次留下了眼泪。

正文 第十四章 新年

新年一大早,翡翠就叫醒了伊水。转 载自 我 看書 齋

伊水原本想守夜,怎奈自己的小身体熬不住夜,早早的就睡着了,直到子夜的鞭炮声将她惊醒,并且听到了父亲和母亲的谈话,特别是母亲的哭诉,使得伊水翻来覆去睡不着,直到天快亮才朦朦胧胧的睡过去,不一会儿,翡翠就喊醒她了。

翡翠服侍着睁不开眼睛的伊水穿上衣衫、小袄,比甲等,等小丫鬟打上水来帮伊水洗过脸后,伊水才有点精神开始打量自己身上的新衣服。

看到伊水的动作慢,翡翠不敢耽搁的把伊水的头梳起来,害怕耽搁了祭祀的时辰,急忙带她到隔壁正房。

伊水对这里的习俗一窍不通,梳头时,翡翠指点了她不少该做的事。

正房里,姨娘们已经在等待了,每个人都换上了新衣服,显得喜气洋洋,就连居丧的李纪也换了一身素色新衣,人显得精神多了。

不一会儿,李洵夫妇出来了。

李老爷穿着一件元青色对襟马褂,下穿灰色行袍,黑色长靴,与之相比,张氏的打扮就俏丽多了,头上梳着平髻,用玉钗簪起,再插上一枝金步摇,耳挂一对碧玉飞燕坠,大红色对襟大袄,装有低领,配着同色的大红月华裙,那领口处和腰带上,绣着几粒黄豆大小通透滚圆的珍珠,雪白的珠子一粒粒点缀在大红的锦缎上,更衬托出珠圆玉润,一双小脚虽然藏在裙后,但行动之间袅袅婷婷,又不失端庄。

与母亲一比,伊水的蝶戏牡丹袄显得差了一些。

伊水却无一丝嫉妒,看到母亲脸上神采飞扬,心中也有些高兴。

阖家齐聚,便由李洵夫妇带头到供奉着祖宗灵位的西房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

上供进香后,众人跟在李洵后面齐刷刷的跪下。

祭祀完,众人回到正房,李洵夫妇两个重新落座,众人才开始叩头拜年。

随即,张氏笑着一一发了压岁的荷包。

平辈之间,不用跪礼,但荷包是少不了的,伊水年纪最小,只有她不用给别人,只是往里收。

家里人拜完年,管家就来传报:“大姑爷来给老爷拜年!”

管家口中的大姑爷就是李洵长女李惠水的丈夫林至磊,林家也是徐州有名的商户,主要经营木材生意,林老爷和李洵相识十几年,双方都是知根知底的,李惠水及钗后,就由父亲做主许配给了林家次子林至磊。

不一会儿,林至磊进来,先跪下给岳父岳母拜年。

收到荷包后,林至磊笑着向妻弟妻妹们发荷包。

李伊水第一次见这个姐夫,白皙皮肤,相貌堂堂,有一股书卷气,如是陌生人见了,恐怕会认作是清贵的士子,根本想不到会是商贾出身。伊水听说林家花大价钱送这位次子去书院念书,指望着他走科举道路,光宗耀祖。

李伊水想到这里,看了旁边李纪一眼,李家也是长子从商,继承祖上产业,次子准备科举入仕,也许这也是父亲将大姐姐嫁给林至磊的一个原因吧。

林至磊离开后,李卫就带着弟弟李欢去舅舅姑父家拜年。

李洵也出门向族人、官员、同行们拜年。

李纪并没有随父兄外出拜年,直接回到自己的院子中。

不一会儿,又有家丁通报,孙家来人向老爷太太诸位少爷小姐以及李纪少爷拜年。

因李洵已经出门,张氏一个女眷不方便单独接见男客,便让家丁直接将孙家客人带到李纪的院子里。

孙家人还未离去,门房又通报梁家表少爷梁少绍来拜年。

梁家表少爷就是李洵的妹妹李筝嫁给奉天府丞梁清标后生的儿子。

对于大姑奶奶一家,张氏不敢怠慢,急忙请进内厅。

虽说男女有别,但是彼此是至亲,倒也没有太多忌讳。

之后的来人,张氏根据远近亲疏或者请入内厅,或者让管家在外厅款待。

李伊水也在这一天见了自己家的不少亲戚,也在这一天才知道,爷爷辈是堂兄弟的同族兄弟都算得上近亲,是本家。一天下来,虽说请到内厅与女眷相见的亲戚是占少数,但李伊水已经头晕脑胀,记不清谁是谁了。

晚上,李洵回来,外面天寒地冻的,李洵一进屋就带进了一股冷空气。

张氏忙帮丈夫脱掉外面的大衣服换上舒适暖和的细绒小袄,并吩咐丫鬟将熬好的姜汤送上来,有打发人给李卫李欢送过去了一些。

待李洵喝完姜汤,便和妻子说起外面的事情。

原来,从秋天开始,徐州地面上的山匪就陆陆续续开始抢劫绑票,储备过冬,一般人家遇到这种事情宁可大事化小,出一笔钱保家人平安,根本不惊动官府,官府自然秉着民不告官不究的原则,乐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谁知这伙山匪踩点没有踩好,在十月份的时候绑架了芙蓉镇一户土财主家的独子,原以为能够勒索一大票,谁知这一家土财主表面上看着光鲜,实质上早已是丁吃卯粮,自然凑不出山匪索要的赎金。被山匪一气之下撕票了,痛失独子的土财主誓不罢休,一状告到顺天府尹衙门处。

到十一月份有名捕快发现了这伙山匪的踪迹,跟踪下去,联系了绿营兵的长官,在山匪下山采买补给是一举擒获,立下大功一件。

这原本是安定地方的好事,不过顺天府尹和绿营处的参将却为了功劳打破了头。两方分别隶属于太子的势力和八阿哥的势力,自是僵持不下,双方便各具一奏折陈述自己功劳,八百里快马送往京城,谁知奏折送上,皇上却是留中不发,这一下不但顺天府尹和参将摸不到头脑,连远在京城的太子和八阿哥也慌了神,不断联络己方人马,想在这件事情上把对手压下去。虽说是过年,徐州的两个衙门也没有停止对这件事的掐架。

双方争斗的事情李洵并不关心,只是李洵的妹夫梁清标在顺天府尹手下做事,李洵只关心如果顺天府尹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