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变天 >

第126章

变天-第126章

小说: 变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从云冷笑道:“我要的是变天,不是变法。没事给自己的头上安个皇帝老子做啥?”

此言一出,全场肃静!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一种复杂的表情,但又有点本该如此的意思。这些年只要对沈从云所作所为有足够的了解的人,都知道沈从云一直以来是奔什么去的。

“好了,我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了。现在,请总参的克泽先生介绍一下接下来的兵力部署和运动方向。”

克泽站起来,来到地图前的时候,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激动的表情,如果沈从云真的要自己当皇帝的话,他们就都是开国元勋了。

“诸位请看,南洋水师从德国定购的六艘新式巡洋舰已经正式归建,北洋水师目前不过定远、镇远一些旧船,还有四艘新买进的巡洋舰,士兵的训练和军官严重缺乏,所以一旦有事,我南洋水师可以轻易封锁海湾,配合地面部队,攻占威海。”

“各位再看这里!越南方面,目前以越南警备部队的名义组建的三个师,加上留守的一个师,总兵力已经达到6万多。根绝甲午战争时的经验,我轮船公司庞大的运输力,可以在十天之内,将两个师的兵力和装备运送到山东半岛登陆。届时,可让两个步兵师兵出广西,威逼广州,进而威胁湖广侧后。山东方面,我军北上,可提前运动三个步兵师隐蔽运动到德州一线,然后对小站新军发起突然袭击。以新军目前的装备和训练情况,根本无法抵抗我军的进攻。最可能成为我军北上障碍是从辽东调回的武毅军、甘军。不过这两军人数有限,火力配备也不足,也很难阻挡我军的推进。我军围歼小站新军的同时,越南两个师可以在南洋舰队的配合下进行登陆作战,从地面上攻取威海,进而全歼北洋舰队。一旦得手,可以快速在山海关一线登陆,进逼北京,呈南北夹击之势。”

克泽说完,沈从云站了起来,对众人道:“大家是不是都在想,为什么不现在动手?又为什么不在当初撤军时动手?我要说的是,时机不成熟!准确的说,我要等到全国人对满清政权彻底的失去信心后动手,而这个机会,就是即将到来的维新。今年是戌戌年,就叫戌戌变法好了。大家肯定又会想,变法了为什么是机会?我想说的是,各位去看看世界历史书,西方世界在完成制度变更的时候,哪一个国家是和平过度的?英国革命、法国革命,那一次不是赤裸裸的用武装夺权的办法完成变革的?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以北京那些读书人闹腾的结果,只能是被保守派用无力无情的镇压下去,而我要等的就是,到时候以支持维新,支持光绪皇帝、勤王的名义北上!”

北京!光绪皇帝把庆亲王奕劻请到了南书房,说了一句让奕劻左右为难的话,维新,呼之欲出了!

第四部

第二十五章 … 起兵!

庆王爷,麻烦您去颐和园给太后捎个话,就说太后若权,朕愿意退位,不做这亡国之君也罢。”

光绪说这番话的时候,脖子上青筋一跳一跳的,一阵疾风吹来时,单薄的身子微微的在颤抖,仿佛一阵风就能吹走似的。

君命不可为,奕劻硬着头皮来到颐和园,递了牌子后,在门外来回的徘徊着。

“砰!”慈禧拿起面前的茶杯,狠狠的砸在地上。

“好啊,他不想做这个皇帝,我也早就不想让他做了,正好,让他写退位诏书吧。”慈禧阴冷的话语,仿佛在阳光明媚的温暖的午后,突然袭来的一股寒流,瞬间屋子里空气凝固结冰了一般,冷森森的。

“太后,息怒!奕劻有话要说。”奕劻见势不妙,赶紧跪下大声道。

“起来吧,你是我信得过的人,有话直说便是。”慈禧勉强收起了怒容,脸上依旧带着冷笑。

“太后,如今这朝野上下,新党声势好大,国人皆有求变法而图强国之意。臣以为,此风不可轻视之。康有为上的折子微臣也看过了,没有再提立宪法、开国会一事,微臣以为变法好处颇多,即可以堵了天下悠悠之口,又能冷眼旁观朝中人心相背,万一真的变法搞的好,这岂不也是太后您的恩政乎?再者,那东瀛小国,凭什么敢和大清叫板?不就是变法之后国力增强么?”奕劻小心的看着慈禧地脸色,低声慢慢的说着。

慈禧的脸上回复了一片平静。露出慵懒的表情,哼了哼道:“好吧,就让皇上去办,办的不好再说。”

“太后圣明!”奕劻心内狂喜,说实话奕劻也是主张要变法的,此人虽然草包,但是眼光还是有的。

出了颐和园,奕劻的轿子简直是在飞奔了。

“快!再快点!”已经在小跑地轿夫。被奕劻这么一催。脚下地步伐又加快了几分。不过轿子依旧平稳地,放碗水在上面都未必会撒一滴。

进了宫,光绪身边的太监已经等在那了,见了奕劻立刻就上前迎着,领着奕劻直奔南书房。南书房里的光绪,此刻正心绪不宁的在来回的走动,身边的太监一个没当心。碍了他的眼,光绪抬起一脚踹了过去道:“狗奴才,出去,别在这碍事。”

“皇上!你应该冷静点!”翁同龢地声音适时的响了起来,其实这时候翁同龢有何尝不紧张,只不过没有放在脸上罢了。

“皇上!大喜!大喜啊!”奕劻连滚带爬的进了南书房,光绪听清楚以后,浑身的血瞬间往上涌。悬着的心瞬间重重的落了下去。浑身的力气好像瞬间被抽空了一般。一屁股往后一坐,落在了龙椅上,脸上激动的潮红爬满了消瘦地脸颊。

这时候地翁同龢也按捺不住兴奋了。对维新变法充满了信心的翁同龢,上前对光绪微微的一个弯腰,老泪瞬间滑落,哽咽着说道:“皇上!您励精图治地机会来了!”

……………………

窗外风雨又起了,沈从云在上海的总部大门外,一个身影撑着一把雨伞,又一次顽强的出现在了大门外。

整整一个月了,谭嗣同每天都会出现在这里,不过今天是最后一天了,北京的康有为已经发来电报,皇帝已经获得慈禧的首肯,终于要变法了。

这个消息,谭嗣同听了虽然高兴,但是却又非常的不安。官宦世家出身的谭嗣同,是明白保守势力的强大的,皇上的维新一旦触及到了一些底线,产生的反弹将士巨大的。谭嗣同没有康有为那么乐观,所以谭嗣同要做最后的一次尝试,一定要见到沈从云,明确得到沈从云这个手握重兵的一方封疆对光绪皇帝的支持。

“老爷!那人又来了,外头还下着雨呢?”三十出头正是丰满时光的阮孝贞,捧着茶杯轻轻的放在闭着眼睛躺在靠椅上的沈从云身边的茶几上,口中轻轻的说道。女人的心还是软了,沈从云的心何尝又不软呢?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谭嗣同让梁启超逃跑以为将来,自己则选择了酬圣主的道路。史书上的一幕一幕出现在沈从云的脑海中,令沈从云心痛的眉头一次一次的皱了起来。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起!谭嗣同啊谭嗣同!流血是必须的,但不该流你的血啊!”沈从云蓦然坐起,睁开眼睛走到窗前,外面风雨更著,谭嗣同单薄的身子撑着雨伞在风雨中微微的颤抖着。

“欧阳先生,去请谭先生进来吧!”沈从云一声轻叹,扭头对正在桌子前起草一份文稿的欧阳全说道。

“大人,您这个时候见

怕……。”欧阳全放下笔,走到沈从云跟前低声道。

“无所谓了,就算我不见他,人家照样还是防着我。哼哼!刘坤一、袁世凯最近扩军的速度很快啊!两个镇啊!小三万人呢。”沈从云冷笑道,欧阳全楞了一下,无奈的轻轻一声叹息,慢慢的走到外面去,交代了门口的卫兵几声。

卫兵一溜小跑,来到大门口,沉重的大门咣当咣当的打开了,卫兵对谭嗣同道:“进来吧!军座要见你。”

风雨中冻的脸色已经有点发青的谭嗣同,脸上瞬间绽放出彩霞般的红润。

“阿乞!阿乞!”谭嗣同连打几个喷嚏,哆嗦着走进书房,看见沈从云正用目光审视自己时,不慌不忙的正了正衣衫,朝沈从云遥遥拱手道:“谭嗣同。见过沈大人。”

“坐吧!”沈从云淡淡地笑了笑,指了指对面的座位。谭嗣同拱手坐下后,接连又打了几个喷嚏,这时候阮孝贞捧着一碗沈从云吩咐做的姜汤进来。

“复生,喝碗姜汤暖和一下再说话。”

谭嗣同接过姜汤,朝沈从云笑了笑,吹了吹热气,一口一口的喝完后。阮孝贞接过碗。回头招呼两个丫鬟进来。

“沈大人!我……。”谭嗣同正欲说话。沈从云抬手打断道:“衣服都湿了,换了再说,免得寒气出不来。”

小丫鬟伺候着谭嗣同换了外衣,姜汤发汗后的谭嗣同脸上冒出一层汗珠,一条热毛巾及时的递了上来,谭嗣同也不客气,擦了擦还给丫鬟后。郑重的在沈从云面前坐下。

“沈大人,嗣同的来意,您已经猜到了。其实沈大人不肯见我,答案已经很明显了,可是嗣同还是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见大人您。”

沈从云轻轻地一声叹息,苦笑着说道:“中国是要变,可是你们这种变法,只能是无谓地流血和牺牲地结局!”

“可是沈大人。您手上有十万雄兵啊!只要您出来振臂一呼。表明态度,皇上变法的成算将大大的增加啊!”谭嗣同急切的大声道。

沈从云笑了笑道:“还记得当年那个孙文么?在天津的时候,你、康有为、孙文三人同时到我家求见。孙文的那个同伴叫陆皓东。他已经在广州起义中牺牲了。当时孙文鼓动我发动兵变,推翻朝廷!他们选择的是一条激烈地道路!我对他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今天我把这话转赠给你。你我始终不是一条道上的车。我唯一能承诺你的是,一旦变法失败,我的人会尽力保证你的安全。复生啊!来日方长啊!中国的道路到底该怎么走,要留着大好透露,试目以待啊!。”

“沈大人,……。”谭嗣同还想说,沈从云站起抬手道:“好了,就说到这吧。最后我再说一句,历史是最公正的!是非功过,留待后人评述!”

北京!1898年6月11日!

光绪皇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诏》,揭开了戌戌变法的序幕!

“变法古今皆有之!五帝三皇,不相沿袭,譬之冬裘夏葛,势不两存!……”

615,戊变法地第四天!

慈禧派人把光绪叫到了颐和园。

“哀家拟了份诏书,皇上看一看,觉得成就招办吧。”慈禧说完,看也不看光绪,转身就走了。

“诏书是皇帝才有权利下发地,眼下慈禧已经拟好了,才给光绪看。光绪还不能不接受,这样的皇帝当着,还寻思着变法,还是先寻思着保住小命吧。”沈从云在上海说的这番话,光绪没有听见,更看不见沈从云脸上地冷笑。

翁同龢革职,逐回原籍!是革职!帝党的领袖人物,在维新之初让慈禧一脚踹回老家去了,断了光绪的一条胳膊。凡授三品以上官员,一律到太后面前谢恩!刑部尚书崇礼属步兵统领,礼部尚书怀塔布管理颐和园八旗、包衣、三旗官兵及鸟枪营事务;刚毅管理健锐营事务。与此同时,户部总算是在慈禧的干涉下,还清了欠下的沈从云的军饷。另外还拨款一百万两,作为甲午战功的嘉奖。甲午战争已经结束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