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庶女攻略 >

第572章

庶女攻略-第572章

小说: 庶女攻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嗣诫点了点头,红着脸走了。
    英娘看着”突然觉得自己说话太苛刻了些,忙喊徐嗣诫:“四哥,我在家里口无遮拦惯了,你别把我的胡言luàn语放在心上。”
    “不是!”,徐嗣诫道,“大表妹这话很有道理。我要回去仔细想想,看做什么好。”说着,想到那些事件件都喜欢,样样都舍不得放弃,语气一顿,道”“至少要分个主次,一件一件都做好。”,语气很真恳。
    英娘笑起来,觉得徐嗣诫挺好玩的。她扬了扬手中的绷子:“谢谢五表哥了!”,一扭身跑进了正屋。
    徐嗣诫想到以后可能再也见不到这个常常笑口长开的大表妹,心里突然有些怅然起来。
    ……
    十一娘隔着马车的绿纱看着大船缓缓地驶离了通州河的码头,一直强忍着的眼泪落了下来。
    “有庞师傅跟着”那些护卫又都是jīng挑细选的,手上还有我的名帖,不会有什么事的。”徐令揽了妻子的肩膀安慰她,“谨哥儿过年的时候就回来了。七个月,一眨眼就过去了。”,十一娘点了点头,擦干了眼泪”红着眼睛道:“我们回去吧!”鼻子不通”说话还有点嗡声嗡气的”语气却很坚定。
    既然做了决定,就不再犹豫、迟疑了。
    徐令宜感觉到了她的变化,眼底闪过一丝欣慰,温声道:“昨天在客栈和谨哥儿说了大半宿的话”你靠着我睡一会吧!”
    十一娘也的确有些累了,她闭上了眼睛”在单调的车轮声中,很快睡着了。
    不知道过了多久,她突然醒来。
    马车停了下来,她还在马车里,四周没有什么声响,大红灯笼的烛光透过马车的窗户shè进来,徐令宜静静地坐在那时帮她打着扇。
    “醒了!”,他笑道,“饿了吧!我们下去用晚膳去。”说着,丢下扇子撩了车马的帘子,“这里是东升客栈,我们在这里歇一天,明天一早赶路,黄昏时分就能进燕京城了。”,一面说,一面朝她伸手。
    十一娘握着他的手下了马车,这才发现马车停在一个xiǎoxiǎo的院落里,院落没有一个人,静悄悄的。
    “谨哥儿和诫哥儿呢?”两个孩子和他们一起来送谨哥儿。
    “我让他们先回去歇了!”徐令宜领着她往正房去,“看着你睡得熟,就没有叫醒你。”
    十一娘抬头望天。
    天空灰蓝灰蓝的,没有月亮,只有几xiǎo星星。
    “现在什么时辰了?”
    “戌初了。”徐令宜掏出怀表借着屋檐下的灯光看了半天。
    谆哥儿离岸的时候是末初,那她岂不睡了三个多时辰。他们又不赶路,昨天听管事说,应该会在百初的时候投店……,那他岂不是在马车里给自己打了一个多时辰的扇?
    “侯爷怎么不把我叫醒?”,十一娘嗔道。
    “看你睡得香,就没有叫醒你。”,徐令宜牵着她的手进了屋。
    秋雨正等,看见他们进来,忙吩咐摆了午膳。
    刚吃了两口,外面传来一阵嘈杂声。
    徐令宜看了秋雨一眼,秋雨立刻快步走了出去,又很快折了回来。
    “侯爷,夫人,是二少爷!”,她满脸的惊喜,“二少爷回燕京,也歇在这间客栈里。要不是墨竹到厨房去给二少爷要洗脚水看到了护院,还不知道我们也歇在这里。”,“快请他进来!”夫妻俩异口同声地道,秋雨已撩了帘子,瘦瘦高高的徐嗣谕走了进来。
    “父亲,母亲!”,他也不管地上放没有放团圃,就那样跪在了两人的面前。
    “快起来!”徐令宜道,“你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不是说要到六月底、七月初才回来的吗?”
第六百九十三章 遂心(上)
    徐嗣谕恭敬地道:……岳父写信给先生,问我什么时候启程,如果能早些到燕京”让我去他的好友五岳先生那里拜访拜访。先生听了,就让我提前回来了……”
    “五岳先生?…”徐令宜思索道,“什么人?”,“此人姓洪,是永清县教谕。虽然只是个举人,却和顺天府尹,礼部侍郎王子信大人是至交好友……”徐嗣谕到这里,停了下来。
    徐令宜也不再问,点头道:“这件事,的确不好书信来往……”然后转移了话题,“你住哪里?用了晚膳没有?要不就搬过来吧!这边也方便一些……
    他们包了一个院子,又是护卫,又是小厮、丫鬟、婆子的,西边的厢房还空着,不仅有地方,方便,而且也安全。
    “您和母亲吃吧,我已经用过了。”徐嗣谕笑道,让小丫鬟去给墨竹传话,搬了行李过来。
    十一娘和徐嗣谕说了几句“莹莹现在很可爱,都会自己走路了…。之类的话,行李送了过来,徐嗣谕看着天色不早,起身告辞了。
    “五岳先生的事,是不是有什么我不懂的蹊跷啊?…”十一娘低声问徐令宜。
    徐令宜没有做声。
    十一娘以为他不想回答。
    谁知道晚上睡在一个被窝里“他却低声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主考官的喜欢”直接会影响乡试的结果。项大人让谕哥儿去拜访那位五岳先生,多半是想通过五岳先生知道主考官的喜好。这种事,却只能意会不能明言……
    十一娘微微颌首,道:“我记得,王子信王大人,好像是谆哥儿媳妇的媒人…………”,而且姜松也是科举出身,对项大人的言下之意恐怕早就了然如心了。
    “这就好比你想安安顿顿地当总兵。不把那些功勋世家安顿好。只怕会麻烦不断。科举考试能得到家里长辈的指点,就会比一般的人多些机会。…”徐令宜笑着俯身吹了灯,“明天还要坐一天的马车,你多睡会。养养精神……
    十一娘“嗯…”了一声,闭上了眼睛。
    只是睡了一下午,哪里还有睡意。数着小绵羊,心飞到了刚刚分手的谨哥儿身上。
    第一次离开父亲,不知道他会不会害怕?这个时候,他在做什么呢?是已经酣然入睡,还是像她似的惦记着渐行渐远的亲人?
    这么一想,她更加没有了睡意。
    身边是谗长而均匀的吸呼。
    十一娘轻轻地翻了个身。
    徐令宜被惊醒。
    “想着谨哥儿?……
    十一娘微愣:“侯爷也没有睡吗?”,徐令宜没才做声”半晌才道:,“他们今天晚上应该停泊在张家湾,明天就可以到天津了。…”
    黑暗中,十一娘微微拖笑,握了徐令宜的手。
    ……。”,第二天,兄弟见面,又有一番契阔,然后十一娘坐车,徐令宜父亲子骑马”一同回到了荷huā里。
    太夫人正为谨哥儿离去不痛快,闻言也不由露出几分笑容来。当天晚上在太夫人那里席开三桌,热热闹闹地吃了顿饭。
    亲戚间行个礼,朋友间聚一聚,徐氏兄弟间还私下小酌了一番。等到徐嗣谕去拜访五岳先生的时候,已是七、八天以后的事了。
    十一娘接到了谨哥儿的信。
    “怎样?怎样?快读给我听听!…”太夫人嫌自己眼睛不好使,没待杜妈妈把装眼镜的匣子打开。已迫不及待地催着十一娘念给她听。
    “祖母膝下敬禀者:我和大舅舅现已行至沧州,大姐夫闻言带大姐并两个侄儿前来。安景活泼可爱,安旭聪慧伶俐,上次见时,一个还是天真烂谩,一个还不会说话………”
    他还写了封一模一样的信给徐令宜和十一娘,不过是开头换成了,“父母亲膝下敬禀者…”。
    “哎哟。你捡了要紧的念!…,太夫人打断了十一娘的话。
    十一娘笑着概述着谨哥儿的来信:“……说见到了贞姐儿和大姑爷,去了邵家拜访”见到了邵老太爷,大姑爷还带他去沧州最有名的武馆。他们在沧州留停了两天。现已启程前往德州……
    太夫人听了”长舒了口气:“这就好,这就好……说着,露出沉思的表情。
    十一娘不知其意,静静地等着。
    过了好一会,太夫人才突然道:“我记起来了,我记起来了。…”老人家高声喊着杜妈妈,“你不是有个侄女,嫁到了德州,是个吏目的?。”显得很〖兴〗奋。
    “太夫人记性真好……”杜妈妈笑道,“还是因为侯爷的恩典,这才得了这样的好差事。今年过年的时候也来给您和夫人拜年了。因家里的人多,就随着她娘在院子里给您和夫人磕了个头……”,“我不是说这些!…”太夫人有些不耐烦地道,“我是说,你给他写封信,就说是我的意思,让他上船去看看谨哥儿。这一咱坐船的,也不知道瘦了没有?吃的好不好?…”
    杜妈妈笑着应“是…”。
    十一娘忙拦了她,对太夫人笑道:“娘,这信是三天前的,等送信的人到,只怕谨哥儿早就离开了德州。
    太夫人听着泄了劲。
    杜妈妈忙道:“不要紧,不要紧。我写封信差人送去,他知道六少爷路过德州”一定会上船去瞌个头的人……
    太夫人又打起精神来:“你快去写。我让回事处的给你送信……,杜妈妈应声而去。
    太夫人问起徐胡谕来:“他说要到什么先生那里听讲做文章的,去了没有?那先生收他没有?…,一面问,一面从炕几的小抽屉里拿出个雕红漆海棠huā的盒子把信装了进去。
    “去了!…”十一娘笑道,“那先生听说是项大人介绍的,又是姜先生的学生,十分客气,当天晚上就留了谕哥儿在家里。墨竹几个都没有想到,忙着给谕哥儿置当铺盖行李。又差了小厮回来拿衣裳。谕哥儿媳妇刚刚把人送走……”
    太夫人道:“五岳先生那里,只怕还要谢一谢才好!…”
    十一娘笑道:“我让常学智,就是给我照看庄子的常九河的幼子,他如今已是回事处的一个小管事了,他和谕哥儿的小厮一起去的永清县。还带去了一幅前朝李迪的《雪树寒禽图》……
    太夫人直点头。
    二夫人过来:“听说谕哥儿歇在了永清?…”
    十一娘把情景说了说。
    “既然是屡试不第的举人做的教谕,我看”不如送些前朝名家的字画去做表礼……”二夫人道,“这样也显得清贵些……”
    “十一娘已经差人带过去了……太夫人笑着,拍了拍身边的坐垫,示意坐到身边”“谨哥儿给我写信了!。,然后把信拿了出来”“你看!…”
    像小孩子得了好吃的糖果似的”不仅喜欢,而且还带着点炫耀的味道。
    二夫人有些惊讶,笑着接了。
    太夫人凑过去:“你读读!…”一副还想再听的模样。
    二夫人笑着读了一遍。
    太夫人如吃了人参果似的,剥青显得很舒畅:“你说,他现在都走到哪里了?”,把信重新收到了匣子里。
    “应该到了临清。…”二夫人沉吟道,“不过也难说。如果在临清没才多做停留,也许到了聊城!…”
    太夫人很相信二夫人的判断,每天和二夫人讨论谨哥儿走到了哪里”然后盼着谨哥儿的来信。
    十一娘看着,吩咐回来送信的人:“……每到一处都给太夫人写封信。”。
    原先只是留停在临清、聊城这样的拖方写信回来,渐渐的,只要有船停泊的地方就会写信回来。别的不说,信到是越写越好。送信的小厮笑道:“……舅爷每天都督促六少爷写信。还要练三页大字,读一页书……”
    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收获。
    太夫人呵呵直笑:“我们舅爷,可是庶吉士。
    旁边坐的也都笑了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