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超级能源强国 >

第290章

超级能源强国-第290章

小说: 超级能源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他们相对的另一边,也有两名检查员跳下了月台,漫不经心的工作。不管是苏联还是俄罗斯,数十年来,他们的工作就是如此。不似苏联的欧洲部分,西伯利亚的人口非常少,相当于20个法国的面积,人口还比不上巴黎。就业问题在西伯利亚就不是问题,几乎每个人都能找到工作,生活方式与莫斯科完全不同。
    大约十几分钟后,他们才给火车加满水,拍拍车厢,各自回房间休息去了。
    “今天好累。”加夫里将沉重的身体小心的放置在躺椅上,面朝阳光,准备趁着天还暖和,睡一个好觉。在他的经验里,每天的工作量就应该这么多。
    “呜呜——”火车的鸣笛声分外恼人。
    加夫里用手使劲的在脸前面扇一扇,似乎想要把声音驱逐出去似的。
    “兹拉……”火车的刹闸声,伴随着队长的吼声:“加夫里,把水管拿来。”
    “又怎么了。”加夫里被吓醒来了,声音也大的很。
    队长指指前方,道:“远东来的列车,快点,必须要在15分钟内干完。”
    “这么急做什么?”加夫里嘟囔着,但还是爬了起来。
    队长抓起工具袋的同时,道:“因为后面还有火车。”
    “还有……怎么可能?”加夫里的印象里,车站30分钟能来一班车就不少了,轮到他们的,2个小时也不一定。所以有充裕的时间睡午觉。
    “听说增加了列车。”队长摇摇头,拉着他就走。
    加夫里无奈的跟在后面,再将适才的工作来了一遍,人困马乏的回到自己的躺椅上,昏昏欲睡的道:“不知运的什么东西,竟然有这么多。”
    “谁知道呢,以前只有阿富汗战争的时候,才会有这么密集的列车。你知道的,西伯利亚地区就那么些列车,要密集发车,还得从别的地方调运,十分麻烦。”他说的阿富汗战争,是苏联70年代发起的战争,持续10年,伤亡三万,也是武装直升机和毒刺导弹大放异彩的战场。
    加夫里打了一个激灵,裹住躺椅上早就准备好的毯子,皱眉道:“不会又要打仗了吧。”
    队长不能确定的摇头道:“应该不会吧。”
    但他也说不准,苏联都解体了,现在要是有人说,月亮会从天上掉下来,他也有可能躲到通古斯去。
    列车没有留给他们多长时间去疑惑,“呜呜”的汽笛声再次响起,加夫里也不睡了,闷闷的起身。
    令他惊讶的是,火车并没有停在月台上,而是缓慢的开向了秋明车站的货场,远远的能够看到一群人等在那里,准备卸货的样子。
    “看来不是打仗了,否则不会卸货在秋明市。”队长松了一口气。
    “去看看?”加夫里这下来了精神,不等队长回答,收紧领口就往货场而去。
    卸车的只是几节车厢,加夫里眼尖的发现了几台地震仪。秋明市因石油而起,因石油而生,每个人都免不了要和石油工业打交道,地震仪之类的东西,加夫里在中学时就曾参观过。
    “看来是要开发油田了……”加夫里嘀咕着,脚步向前,又想靠近些。
    “在此止步。”一个工人模样的俄罗斯人拦住了他,指指后面道:“我们要卸车了。”
    加夫里这才注意到,早先一辆货运列车,竟也停靠在了火车站内,而且厢门打开。
    一辆涂成绿色的吉普车,在牵引车的帮助下,缓缓的倒了出来。后面的工人等位置腾出来以后,一拥而上,将无数的纸箱搬了出来。
    “是罐头。”加夫里不自觉的舔了一下嘴唇。西伯利亚不太缺乏谷物,罐头等轻工产品一样匮乏。
    俄罗斯工人点点头,道:“油田偏僻缺少食物。”
    “哎,兄弟,能不能给我弄一箱。”
    加夫里搜遍裤兜,就找出来半包烟,全塞给了对方。
    本地生产的烟草,有特别的香味和冲味,在苏联的铁路系统内也有一点知名度。
    俄罗斯工人拈起一根点燃,点点头道:“我帮你去问一下,肯定是要花钱的。估计还不便宜,是中国货。”
    “麻烦你了,我带着钱呢。”加夫里作为铁路工人,经常能够见到南来北往的产品,若有机会就买下来。自己家里用不上的,也可以分给亲戚朋友。像是罐头这种稀缺品,肯定有人愿意要。
    那俄罗斯工人爬到车厢上询问去了。一会儿,有黄皮肤的中国人伸出头来,看了看加夫里,然后又缩回头去。
    不大一阵子,俄罗斯工人又出来,道:“老总同意了,一盒罐头1000卢布,最多卖你一箱12罐,你要多少?”
    “就12罐。”加夫里没有挑剔的意思,从靴筒内掏出钱来,数给对方。在苏联兴盛的时候,1万卢布可以买一辆东德或捷克产的私人汽车。现在只能买12罐罐头,大家没什么选择,只能尽可能且尽快的把每月的工资花完。
    等交易结束,加夫里将罐头箱满意的放在地上,然后问:“其他人能来买罐头吗?”
    这个问题早就有了答案,俄罗斯工人点头道:“可以卖50箱。这一次。”
    “这一次?”
    “对的。”
    “这是哪个公司的车?”
    “大华实业。”
    “没听说过,俄罗斯的公司吗?”
    “中国。”
    “中国!”加夫里重复了一遍。
    就在此时,“呜呜”的火车汽笛声又鸣响了,他只好匆匆赶回月台工作。
    与前几辆车不同,这次是一辆客车。
    加夫里惊讶的看着一队又一队黄皮肤的中国人,走下火车,在月台上排成整齐的队伍,然后喊出嘹亮的口号。
    加夫里的脚步不禁慢了下来。
    此情此景,让他想到了很多很多。当他还是少先队员的时候,秋明市的石油工人,每天都要排着队出发。一些大型工厂的工人,也经常举行准军事训练。最近10年,这种事情就再难见到了。
    “他们来秋明市做什么?”加夫里来到队长身边,下意识的问。
    “开采石油。”队长的语气沉闷,用手指了一下。
    加夫里走过来的地方,已经卸下来的汽车,正组成车队,顺着旧铁道颠簸的开过来。
    这些车辆,有些是苏联产的,有些是外国产的,但大部分都是中国产的。大华实业租赁来的各种装备中,就包括了车辆和车辆上携带的仪器。
    “列队上车。”
    “列队上车!”加夫里不熟悉的中国话,在月台前后响起。
    汽车一辆辆的停在站前,搭载满乘客,就向着城外的方向开去,竟是一点停歇的意思都没有。
    有的工人队伍静悄悄的上车,有的工人队伍喊着口号上车,有的工人队伍唱着歌上车……唯一相同的,是一种加夫里熟悉又陌生的力量。
    那力量,默默的澎湃,涌动……
    那力量,令加夫里想要快步奔跑……
    那力量,仿佛可以让人触摸到幸福。
    (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四章 物探队
    4月16日。
    两支全副武装的中国物探队,经过车辆碾压出来的颠簸路段,默默的驶入了库瓦克地区,没有仪式,也没有欢迎,更没有鲜花和掌声。但是,坐在车里的物探队员的心,却是热情滚烫的。
    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这个口号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广为传播,并不是因为体育运动本身,而是因为中国人的情感需要。近三百年来,中国无时无刻的不在受到外国列强的凌辱,因此,当人民终于看到了希望,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公民的时候,渴望被认可的心态,自然而然的就萌生了。
    如今,中国的物探队,走出了国门,竟而踏上了前苏联西伯利亚的土地。这种情感稍作宣传,就会变的浓烈而炙热的。
    当物探队员们看到前苏联的铁路工人,为了50箱罐头的名额争抢的时候,当物探队员们看到俄罗斯边防警察因为听说中国工人的目的地而神情扭捏的时候,用不着“为国争光”的条幅和丰厚的薪酬体系,每个人都已做好了贡献全部能力的准备。
    中国工人,向来是最容易感动也最容易奉献的群体。五六十年代援助亚非拉国家的中国工人,是为了国家政治。90年代以后,出国工作的中国工人,是为了国家经济……最终,无论结果如何,他们所做的只是奉献再奉献。
    苏城和每一位物探队员握手,然后拍着他们的肩膀,目送车队深入未经开发的库瓦克地区。
    他所在的位置,是阿里克塞准备的临时营地,也是整个库瓦克地区最后的补给点。这里原本有一个伐木工人的队伍,自80年代以来,就不明不白的取消了,倒是留下了一块空地,一些能够使用的木头和工具,以及最重要的水源地。
    和城市比起来,这样的营地条件自然艰苦。不过,即使是如此艰苦的条件,物探队员也享受不上,他们一旦深入到库瓦克地区深处,基本就只能依靠自己。直升飞机只有在生死攸关的情况下才能呼叫,为了节省燃油,帐篷内也不会有任何加热装置,除此以外,随车携带的食物就是他们全部的补给品,每人依靠数十公斤的物资,要在野外生存两个月左右,若是勘探的情况好的话,持续工作三个月乃至四个月也不奇怪,所以连食物都得精打细算……物探队员所谓的生存,也并非是简简单单的活下来就行了。他们还需要完成最重要的勘探工作,城市里讲究的8小时工作制,或者三倍加班工资,对勘探队员毫无意义。他们首先要顺应自然,其次要顺应设备,第三要顺应技术,争分夺秒根本就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若是天气晴朗的时候不抢着干,一旦遇到雷雨或风暴,就会拖延进度。
    若是没有雷雨和风暴——这么好的天气还不努力工作,队员们自己也看不过去。
    苏城目送车队消失在山丘后方,才转身回来。
    同在营地的李政夫笑容满面,道:“新马公司的勘探队,已经使用直升飞机运输到了目的地,你们晚了一个星期了。”
    “哦?是吗?”苏城说着无意义的语气助词。他计划要运载数万人进行大规模的勘探,自然不能使用直升飞机。事实上,光是搬场涉及到的设备和后勤物资,就重达3。5万吨。刚刚通过的两支物探队,还属于先遣队的性质。
    李政夫仿佛已经取得了胜利似的道:“再过一周,伊藤商社的物探队也要抵达了,按照规则,双方各勘探6000平方公里,你们再不抓紧,就只能等着认输了。”
    6000平方公里听起来不小,但要算起来,也就是长100公里,宽60公里的狭窄区域罢了。三支勘探队数百人洒出去,1个月就能走一遍,要得到细致的结论,至多也就是两三个月的时间。当然,假如地形复杂的话,也许需要钻井确定,即使如此,这么小的勘探区域,总不会用掉太多时间。
    语气间,李政夫洋洋得意,并用眼神斜瞄着苏城,看起来有点小人得志的意思。
    当然,他是故意摆出这副模样的。这次竞速勘探的结果实在是太重要了,赢家不光能够得到更多的合同,而且能够得到合理的勘探费用。而输家,不仅输掉了合同,且不能得到勘探补偿,这是他们三方签订的合约里说明的。
    之所以签订这样的合约,是为了从阿里克塞手上得到更好的分成合同。毕竟,与阿里克塞签订什么样的合同,很有可能会影响到以后的诸多合同。因此,他们宁愿放弃失败的补偿,也希望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