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小农民-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着将揉成绵韧状的糯米粉搓成长条形并切成块,放在蒸屉里,笼屉上铺着干净的细纱布,然后将蒸屉端放在盛水的大铁锅里,盖上锅盖,架上劈柴慢慢蒸熟。
不一会儿,小院里到处飘满了桂花的香味,仿佛进入了一个人间仙境。
半个小时后,就可以闻到蒸屉口飘出桂花糕的清香。
孙妈一拿出锅,孙刚迫不及待捻一块,就大口大口地吃起来,也没来的及看看样子。
起笼后的桂花糕,幽香扑鼻,甜而不腻,咬上一口,吃起来软软的,糯糯的,齿颊留香,一直甜到心里。
孙妈着急地说:“慢慢吃,小心烫着。”
在堂屋看电视的爸爸也被这香味引出洞来,大声叫道:“可以吃了吧怎么不叫上我啊”
他到厨房一见桌子上热气腾腾的桂花糕,拿起一块连忙塞进嘴里,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嘴里发出模糊的声音:“好吃好吃”
看着他那馋样,孙妈又忍不住笑骂道:“你们爷儿俩一个德性,见到吃的就这样。”
孙刚和爸爸相视一笑。
这时候,孙刚才有心情去观看刚出笼的桂花糕。
刚出笼的桂花糕略呈玉色微透明,晶莹剔透,宛如白玉。周围洒满金黄色的桂花,有时拿在手上,竟不忍心马上将它吃掉。
拿起一块塞进嘴里。咬上一口,糯糯的、软软的,满嘴都是桂花的清香。这时孙刚觉得,这是人间最美味的糕点。
“刚娃,别光顾着吃了,给你爷爷奶奶,还有外公外婆送点儿过去尝尝,趁热。”孙妈对着狼吞虎咽的儿子说道。
“好嘞,”孙刚咽下去最后一口桂花糕,拿着瓷钵装了一些。
这次孙刚捋下来不少桂花,都晒干收藏起来了,以后想吃就可以直接做。
孙刚给老人送去之后,就连不怎么吃甜食的爷爷都吃了好几块,直夸孙**手艺不错。
看着外婆细细的品味着桂花糕,孙刚的思绪回到了小时候。
印象中,儿时外婆家门口有两棵桂花树最为茂密,听外婆说,这是丹桂,两棵树整体树形茂密,像两把巨大的绿伞。
一到八月,树上的丹桂悄悄地开花了,它们细细碎碎、轻轻柔柔的样子很招人喜欢,远看,如同满天的繁星,布满桂树每一处的枝头,它们的芳香飘得很远很远。
于是,心灵手巧的外婆,做起了桂花糕。她先是将桂花采摘回来,经沸水稍烫一下,捞起来晾干,加入白糖,密封于玻璃瓶中待用,名之曰收藏桂花。别小看这一道工序,这是一种原汁原味的桂花保鲜小技。这样一来,无论是做成桂花藕粉还是桂花蜜枣茶,还有桂花糖都可以恰到好处地用得上它。
作为小孩子的孙刚,还有一些表哥表姐,也特别喜欢吃外婆做的桂花糕。
糯米粉和粳米粉都是事先磨好了的,将这些糕粉混合之后,进行细筛,加入白砂糖,用清水搅拌均匀,再加上搅拌好了的糕粉放到笼上蒸一刻钟,然后取出来,将糕粉用湿纱布包住,不断地揉捏,直到表面光滑,糕粉细腻为止。
接下来,把糕粉拉成长条,抹上植物油,轻柔地撒上一层桂花,点点缀缀,桂花之美很养眼,幽幽的香飘满一屋,最后切成任意块形,入口芳香。
还清楚地记得童年的时候,孙刚常常被表哥表姐带着围着外婆,看她做桂花糕。看她粗糙的大手在层层的桂花瓣和面团间灵活地滑动,然后用勺子从盘中沾上磨碎的芝麻往面团间送,最后用糖丝在金黄色的桂花糕身子上点上美丽的蝴蝶花纹。
每当外婆把金黄的桂花糕往大蒸锅里一放的时候,孙刚就仿佛听到了它们在蒸锅里“咕嘟咕嘟”喧闹的声音,鼻子间就立刻浮起了一缕缕从桂花瓣里流露出来的花香。
孙刚和哥哥姐姐们总眨着水灵灵的大眼睛,耸着小肩膀,双手趴在锅盖上,小心翼翼地贴在灶台边上,细细地聆听着里面的动静,静静而耐心地等待着外婆打开锅盖的那一刻。
每当铁锅中那“咕嘟”的声音又一次响起的时候,他们总把“外婆”两个字叫得清脆而响亮。
最开心的当然要数开锅的时候了。孙刚这群小鬼早已把灶台围得严严实实了,眼睛早已笑成了一条缝。
随着外婆一声:“开锅……”顿时,整个灶房都飘散着浓郁的桂花糕清香,大伙们的笑容便立刻浮在了腾腾的蒸气中。
金黄的桂花糕仿佛在锅里浮动,连同他们的心一起跳动。
伴随着他们“哗哗”的谗嘴声,外婆便用大手极其娴熟地从滚烫的热水中,把桂花糕连同托盘一起拿起来,然后轻轻地放在孙刚他们面前的大圆竹桌上。
桂花糕中散发出来的清香又一次浓浓地浮了起来。他们眯着小眼睛,张开大嘴儿,贪婪地呼吸着这一层层散也散不开的香气,试图不放过它们任何一丝溜走的味儿。
轻轻咬一口,里面的桂花和糖汁便悄悄滑了出来。细细地嚼几下,浓香与思想便一起融化。
老屋、老人、孩童、桂花糕在无形中组成了一幅恬静的乡村水墨画。那时侯,孙刚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亲情的温馨,更是一种对淳朴乡情的遐想,一种对天真无邪童年的回忆。
桂花糕和年糕的口味是绝然不能相比的,年糕也是甜食,吃起来总有一种黏糊糊的感觉,桂花糕最大的特色是,温润玉软,口感细腻。
它朴实、馨香、细腻,最重要的是在这些桂花糕里都沉淀着一缕浓浓的乡村味儿。这缕乡味儿中融合着外婆家中的桂花,田野间的水稻米香,还有村子里清醇的井水。
吃桂花糕,总是能找到那种陈年细软的感觉,最要紧的是,那股芳香四溢的桂花香,在一张口时就直朝鼻子袭来,桂香是沁人心脾的,孙刚只能说,用桂花做成的糕,真能引人入胜。
月下桂子太寂寞太孤独,但我们人间一切与桂花有关的美食,如桂花糕、桂花酒、桂花莲藕汤、桂花粟子鱼都是热闹非凡、回味无穷的,吃了与桂花有关的美食,身上便有了一股桂花般的淡淡清幽。
只可惜,后来外婆家盖房子的时候,被石灰烧伤了,慢慢就都枯死了,外公只好把它们给刨了,为此**岁的孙刚还哭了好几次。
从那以后,直到今天,孙刚才再次吃到这么好吃的桂花糕。
164。农忙
164。农忙
金秋的时节,又是农忙的时候,农村的孩子都是要帮忙干活的。但几何时,在孙刚读高中,读大学的时候,农忙似乎已不再和他有关了。
而今,毕业了,也在外面工作了几年,现在又回到了,所以农忙就又开始了。'搜索最新更新尽在。'
秋收之前的庄稼,是乡间醉人的风景。
一大片一大片的yu米,把山坡染成一派焦黄。yu米的叶子已经开始干枯。
暗红sè的yu米须软软的,从yu米
āng子顶端流出来,像
o斯人的大胡子。
田野上的稻田层层叠叠,成熟的稻子在灿烂的阳光下,泛滥着耀眼的金黄,散发出清醇的稻香。
还有那些站立在田边地头的高粱,瘦瘦高高的,撑着一团通红的脸,跟害羞的少nv似的。
夕阳西下的时候,走在田埂路上,烈焰般的晚霞在天边燃烧,暮sè跟身边的稻谷融为一体。
耳畔是鼓鼓囊囊的蛙鸣,此起彼伏,声东击西。
庄稼毕竟不是景sè,而农忙确实很忙。成熟的庄稼要抢收,掰yu米,割谷子,薅huā生,砍高粱,收黄豆,等等。
还要抢种,得赶紧把收干净的庄稼地整理出来,种上冬小麦。
抢收抢种,抢的就是个时间。每天天不亮就出工,天黑了才收工。干活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天上日头毒,地上热气蒸,这是一年到头最辛苦最劳累的时节。
每次农村人忙完这段时间,都要累的休息好几天才能缓过来。
孙刚家里的田地也不算少了,大田里的田地平整,又是连着一块儿的,所以就请了收割机,养鱼的田里还是得按传统的方式自己收割了。
先是huā了两天时间把养鱼的田里稻谷收割回来,没有拉到稻场里,放在院子里,等收割机来了顺便脱粒。
半天时间,几块大田里的稻谷就全收回家了,院子里的稻谷也脱粒了,只等着晒稻谷了。
晒稻谷,怕是农家孩子都不喜欢干的活,为什么要晒稻谷,当然也只有农家人知道了。为了更好地储存,不使辛辛苦苦耕种出来的粮食变质,变坏,就要晒稻谷,所以晒稻谷就成了农忙中必不可少的工序了。也在没一个农村孩子的人生中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回忆。
其实晒稻谷也不用太早,早了会有lu水。
等lu水都散去的时候,孙刚和爸爸把稻谷搬出来,扛到房顶上,铺散在平房顶上,并不是很均匀的,而是呈
olàng形的,当然这也是有讲究的,也是祖父辈传下来的经验,增加表面积,更有利于吸收阳光嘛。
铺稻完后,孙刚颇有成就感,看着满地的金黄,不禁回想起儿时的小事情来,不时宛然。
也是农忙的时候,大人们多干活去了,留小孩在家,看晒在场地上的稻谷,防止被ji和鸟吃到。
那时候的孙刚,以得到一项任务而自豪,并争气要把这项任务做好。
拿张小板凳,坐在稻谷场边,手里拿根小竹竿,就等着小ji们来,这样孙刚就可以“建功”了。
有晒稻谷的,就会有小ji来吃,不一会儿就有小ji过来了,孙刚挥舞着小竹竿,还没走过去,小ji们就跑掉了,心里颇为洋洋得意,像打了一个大胜仗一样。几翻较量之后,小ji是不敢来了。
可公ji,母ji就不一样了,一只大公ji带了几只母ji过来了,孙刚像以前一样,拿着小竹竿,就冲过去了,颇有唐吉诃德战风车的气势,毕竟“敌人”强大了嘛。
可没有想到的是,大公ji没有跑走,反而全无惧sè,拍着翅膀也向孙刚冲过来了……这回大败而回的就是他了,后来的事就记不大清了,反正大公ji“哦哦”高叫,孙刚“哇哇”大哭是有的。
想起这些事来,总还有着一丝幸福,现在是虽有稻谷晒,但要想赶ji就不能了,因为现在村里面基本上家家都是平房,楼梯口一拦,ji子就上不去了,只是会有一些鸽子、麻雀之类的鸟儿。
而且现在农村养ji子的不多了,经常生病,被yào死,或者被偷。
说起来,现在村里面不光是养ji的少,也很少有人养鸭、养鹅、养狗什么的了,有的连稻子都不种了,孙刚还真为现在农村的孩子担心,不知道他们的记忆中还有几分与农村有关。
目前,年轻的村民都外出打工了,村里的年轻壮劳力越来越少了,像孙刚一样在家秋收的家庭并不太多,孙刚已经算是呆在村里种地村民中的最年轻的了,不少家庭都是留守老人或是留守funv秋收。
每次到了农忙的季节,村子里的壮劳力显得不足,一些村民们就自发的组成联合体,大家互相帮助,共同完成秋收。村里也有些老人担心,到城里打工的年轻人不回来,长此以往下去,村里的耕地没人耕种,这些耕地就荒废了。
来到田间地头,一阵阵机械的轰鸣声传入耳中,只见几辆收割机在田间穿梭。
一排排稻子相继被吞噬,被吞噬的草秆则被打碎洒在田间当做来年的féi料,一群大雁盘旋在收割机的上空,捕食着被收割机惊扰起的昆虫。
当收割机一侧的装谷子的笼盛满时,村民便会将手扶拖拉机行驶到收割机的一侧,将稻谷倒入袋子里,扎好口子,然后将稻谷运送回家中。
这一系列的机械化作业非常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