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那时汉朝 >

第331章

那时汉朝-第331章

小说: 那时汉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幌氯チ耍浩鹪旆矗醒肱苫矢嫒フ蜓梗蝗ゾ桶咽虑榘谄搅耍ㄎ攘山�

但是,在汉朝中央眼里,包括士大夫们在内,皇甫规是名将,而不是名士。皇甫规则不这么认为,他跟宦官向来是对着干的,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所以他把自己归到宦官的敌人,即士大夫们阵营中去了。

正是如此,此次刘志打击士大夫朋党,皇甫规榜上无名,他就很郁闷。他就要大声告诉刘志,我在前线奋斗多年,向来自以为不是特别成功,但也算是个成功人士,你竟然不把我当名士来看,太不厚道了。

皇甫规自认为名士,自认为跟李膺他们是一伙的,怎么偏刘志认为不是一回事呢?

这话要说起来,有点长。

刘志当皇帝多年,权术这东西,不算特别精,也还算熟悉了。他知道自己什么人是可以杀的,什么人是不可以动的。皇甫规属于后者,可这家伙却从来不安心工作,总是找各种借口辞职,想一走了之。

刘志更知道,为此皇甫规还绞尽脑汁,费尽心机跟他玩政治游戏。首先,他上书推荐中郎将张奂,认为张奂完全有能力胜任度辽将军之职。报告打了很多次,中央无法躲避,只好从了,拜张奂为度辽将军,迁皇甫规为中郎将。皇甫规以为可以歇口气了,可没多久,中央又下了命令,把他调回老岗位,把张奂挪到大司农去了。

皇甫规干回老本行,心里怎么都觉得不踏实,认为长期待在这个高位上,那是一件很危险的体育运动。于是他又打报告,说我病了,不能工作了,请中央批准我辞职。

报告又打了很多次,刘志就是不理他。

皇甫规很无奈,又打起了歪主意。他突然想到,如果要走人,只能采取下策,干点无关痛痒的错事,让别人来弹劾他了。

这时,他有一个当太守的朋友死了,他闻风而动,越界前往参加吊丧。然后,他又派心腹去向并州刺史告密,说这个皇甫规太不像话了,竟然擅自离职,离开军营参加朋友的葬礼,您应该向上面打报告,弹劾他才行。

你猜这位并州刺史怎么回答的?他很明白地告诉皇甫规的人道:“皇甫规是不想当官,才故意出此烂招,我告诉你们,我才不上他这个当。”

真的没招了。直到李膺出事的这一天,皇甫规认为他的机会来了。

这次,皇甫规的奏书好像不是闹着玩的,而是说得有声有色,有根有据,把自己扮成了真正的乱党。

为此,他列出两条理由:我曾经向中央推荐大司农张奂,而张奂也是乱党之一,我这是阿附乱党,这是罪一;想当年,我曾经被宦官整倒,是洛阳的一帮太学生到皇宫上书,把我救出来的,又是乱党阿附我,这是罪二。

最后,他给自己下了一个结论:总之,我就是名副其实的乱党,罪无可恕,请陛下赶紧派人来抓我吧。

见过这等政治顽童吗?没有,想见的,估计都是千年等一回。很幸运的是,这等事竟然被刘志撞上了。撞上就罢了,他还没招对付,只好继续装聋作哑,不理睬。

真是同人不同命哪,在监狱的围墙外,皇甫规想进去,里面的人却想出来。就这样,尽管皇甫规闹得欢,自己还是没被关进去,李膺也没被放出来。

这时,有一个沉默良久的高手出现了。只见他轻轻地叹息一声,说道:“这场大祸,看来只能由我出面化解了。”

何方神圣,竟然有这等神力,要救出天下二百余位名士?

三 大逆转

刘志的确是抓了不少名士入狱,但仍然有不少名士逍遥于江湖之外。比如,洛阳太学生领袖郭泰。此时此刻,我相信李膺于狱中,其内心深处已经无数次在遥喊:“林宗兄,赶快来救我啊。”

如果李膺真这样喊的话,肯定就有人跳出来打断他了:“算了吧,靠他来救你,那都要天荒地老了,还是我来吧。”

说这话的人,不是吹牛兄,而是贾彪兄。

前面说过,贾彪和郭泰一样,都是洛阳太学生的领袖,在汉朝那帮太学生心目中,他排名仅次于郭泰。此时,郭泰去哪里了呢,竟然让二号人物救场了?有人说,他母亲死了,正在家里守丧,有人还说,他精得很,关键时刻闭门不出,潜心教书育人去了。

总之,指望他来救人,是绝对不靠谱的。不得已,贾彪只好上场了。

我们知道,贾彪当官不大,只是个县长级别,他有什么能力来救二百位名士呢?这话说出去,怎么都没人相信。

然而不久,我们不得不信,贾彪干得实在太漂亮了。

不得不说,以搞学术著称的贾彪,还没有被学术搞成书呆子,他从地方到洛阳后,不是发动学生去游行示威,更不是跑到皇宫门前长跪请求皇恩浩荡,而是直接冲进了两个人的家里。

找人办事,找对了人,自然就办成了事。贾彪真找对了人,他上门去找的这两个,一个是城门校尉窦武,一个是尚书霍谞。

窦武,字游平,扶风平陵(今陕西省咸阳西北)人,出身于东汉六大家族之一的窦家,其老祖宗就是东汉开国元勋窦融。早年,窦武就以经学著称,并到处收徒,不理时事,一心教书,久而久之,就在关西一带混出了名声。

窦武术业有专攻,养儿育女也有一套。他把长女送入宫中,不久就被桓帝刘志看中,封为贵人。在窦贵人之前,刘志已经有了两个皇后,一个是梁皇后,一个是邓皇后。梁皇后是自然死的,可邓皇后就很不幸,因为刘志宠幸另外一个叫郭贵人的,就跟人家争风吃醋,被刘志废了,抑郁而死。

邓皇后死后,刘志就考虑另立皇后,他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最佳人选,名字就叫田圣。然而,正当刘志准备要封她为皇后时,有人就出来搅局了。来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批人,且个个都是大腕级人物。

第一个出来搅事的,是司隶校尉应奉。

应奉这个人我们是知道的,刘志第一次把李膺扔到牢里关起来时,正是他出面营救的。应奉是这样对刘志说的:自古以来,皇后地位高贵,对国家是否昌盛,起到相当关键的作用。西汉赵飞燕出身卑微,搞得西汉王朝政权易人。所以,封皇后这事,你要想好哪。

有点脑袋的都能看出来,应奉这话有点胡吹了。赵飞燕歌伎出身,并以妖精之身乱了汉朝是真,但也别忘了,西汉王朝皇后出身卑微的人,可多着呢,比如孝文帝刘恒的老婆薄皇后,地位就很低;还有汉武大帝刘彻的皇后卫子夫。以赵飞燕来说事,摆明就想一叶障目,昧着良心说话。

应奉退下去后,那时太尉陈蕃也跑过来插了一句,说田圣出身卑微,窦姓家庭书香门第,家族显赫,窦贵人才是理想皇后人选。

于是,在应奉的配合下,在陈蕃的鼓吹下,刘志还是封了窦贵人为皇后。

我认为,刘志不是傻子,应奉那番话忽悠不了他。不过他接受窦贵人,的确出于门第考虑。东汉六大家族,自东汉开国以来,除了阎皇后是个例外,其他的皇后,基本都被这六大家族垄断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不得不遵守这个早已定好的游戏规则。

当然,应奉和陈蕃也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他们也是冲着政治利益而去的。前面说过,窦武是关西出了名的学术大师,说得明白一点,这窦家跟士大夫们可是水乳相交,好得很呢。

陈蕃也清楚地看到,士大夫长年斗不过宦官,主要是缺了一个内应,如果他帮窦贵人封了皇后,窦武就成了外戚,外戚与士大夫里应外合,天下还有他们办不到的事吗?

妙!实在太妙了。

果然,窦贵人摇身一变成了皇后,窦武也水涨船高,先是封侯五千户,接着又被封为城门校尉。更关键的还在后头,窦武当官后,仍然是读书人的脾气,用人只用名士,跟士大夫集团打得极为热乎,宦官们只能在一边干着急跺脚。

霍谞,字叔智,魏郡邺(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邺镇)人。读书出身,举孝廉,迁为金城太守,后入为尚书仆射。梁冀当权时,满朝公卿,无人敢多说话,≮我们备用网址:≯这家伙却不怕死,联合尚书令一道屡屡上奏,揭梁冀伤疤。梁冀死后,桓帝刘志嘉奖霍谞气节,封他为邺都亭侯。

贾彪略施舌技,就说服了窦武与霍谞,由他们出面营救李膺。不久,窦武第一个上书,扔出了一颗重磅炸弹,直指后宫的宦官。

窦武的奏书写得很长,犹如架起了机关枪,子弹连绵而出,划过了冰冷的长夜。他这样警告刘志:自从陛下登基以来,我从来没听说过你行过善政,却只听你提拔了不少宦官,这些人还非法取得封侯爵位。你可别忘了,西汉王朝正是丧失在一帮奸邪小人手里的,如果你再执迷不悟,赵高再现,胡亥灭亡的故事,将不再是传说。

真不愧是重量级炸弹,竟然连赵高、嬴胡亥的事情都搬出来了。没想到,更猛的还在后头,窦武把奏书递上去后,即刻宣称有病辞职,并且把官印及侯印,都一起打包交上去了。

一波未平,又来一波,这时尚书霍谞来了。

刘志对霍谞很有好感,所以霍尚书说了半天,他基本上都听进去了,火气好像消化了不少。于是,他把中常侍王甫招来,让他去审问李膺等人。

刘志没说审问后要干吗,王甫耳朵极灵,他已经听出来了,刘志不想玩了,想息事宁人了。于是王甫就走了一个过场,一个个问了一遍,就准备结案,控制事态进一步发展。

这时,天上恰好来了日食,王甫主动请求皇帝,以日食的名义赦免李膺等人。

公元一六七年,六月八日。

刘志下诏,赦天下,所谓乱党二百号人全部遣送回老家。然后把他们全部登记在册,分送三府,剥夺政治权力终身。

刘志的意思很明显,我不陪你们玩了,如果你们还想跟我玩,我让你门儿都找不到。

士大夫和宦官们的火并,到此就算暂告一个段落。直到有一天,终于彻底全面爆发了。

冬天,十二月。这个冬天,有点冷,就在这个月,桓帝刘志,于前殿驾崩,时年三十六岁。多美好的年华哪,怎么就走人了呢?要知道,他还留下一个乱摊子,谁来替他收拾呢?

十二月二十九日,窦皇后升级为窦太后,临朝听政。仿佛做梦一样,多年之后,窦家又出了一个管事的窦太后。

窦太后现在要管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个皇帝。国家不可一日无皇帝哪,不然她这个太后屁股也坐不稳。她把汉朝众卿都招来开会,确定皇帝人选。有人认为,渎亭侯刘宏,最有贤才。

窦太后一看,中。窦武一听,点头微笑,中。

他们之所以喜欢这个提名,不是刘宏是什么贤才,主要这个候选人刘宏,不过是个十二岁的孩子。十二岁,懂什么呢,还挂名贤才,简直是胡扯。可窦家就喜欢这样的胡扯,至于为什么,相信大家心知肚明,不说也罢。

公元一六八年,春天,正月三日。

窦武被封为大将军,陈蕃复出了,被封为太傅。安顿好了自己人,正月二十日,窦太后才下诏迎刘宏进城,第二天,正式登基,改年号。

由上可见,陈蕃享受了与窦武同时升官的待遇,实在能量不小。为什么会这样,相信群众的眼睛也是雪亮的。

如果没有陈蕃,当初的窦贵人,不可能那么顺利地变身为窦皇后。所以,现在窦太后一权在手,对陈蕃当然要感恩戴德,朝廷大小之事,都交给陈蕃打理。

天下那么大,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