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会2004-2012-第15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了这话之后,胖姑娘说:“她如果是自行车车轮,那也是扁的,没有气。”
瘦姑娘反驳说:“你看她像自行车轮胎吗?分明就是拖拉机轮胎嘛!”
(胡科)
=End=
远见 等
1985年,牛津大学发生了一件“学校大事”。
校方在工程检查后发现,有350年历史的学校大礼堂的安全性已经出了问题,20根由巨大橡木制成的横梁已经风干朽化,失去了支撑力,必须更换才行。
校方请人估算了更换横梁的价格。由于那么巨大的橡木已经很稀少了,预计每根横梁要花25万美元,但也没把握能找到那么大的橡树。
巨额预算一出来,校方焦头烂额。若不募款,恐怕没有办法进行修缮。这时,一个天降的好消息化解了危机。园艺所负责人前来报告:在350年前,设计大礼堂的建筑师已经想到后代将要面临的困境,所以,早早请园艺工人在学校的土地上种植了一片橡树林。现在,每一棵橡树都能满足要求。
不知名的建筑师墓园已荒芜,但在350年后,他的用心让人肃然起敬。这才是真正的远见。
(推荐者:吴本慧)
很久以前;一位挪威青年男子漂洋过海到了法国;他要报考著名的巴黎音乐学院。考试的时候;尽管他竭力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到最佳状态;但主考官还是没能录取他。
身无分文的青年男子来到学院外不远处一条繁华的街道;勒紧裤带在一棵树下拉响了手中的琴。他拉了一曲又一曲;吸引了无数人驻足聆听。饥饿的青年男子最终捧起了自己的琴盒;围观的人们;纷纷掏出钱来;放在了琴盒里。一个无赖鄙夷地将钱扔在青年男子的脚下。青年男子看了看无赖;弯下腰拾起地上的钱;递给无赖说:“先生,您的钱丢在了地上。”无赖接过钱;重新扔在青年男子的脚下,傲慢地说:“这钱已经是你的了,你必须收下!”青年男子看了看无赖;再次深深地对他鞠了个躬说:“先生,谢谢您的资助!刚才您掉了钱;我弯腰为您捡起来。现在我的钱掉在了地上,麻烦您也为我捡起!”无赖被青年出乎意料的举动震住了;最终捡起地上的钱放入青年男子的琴盒;然后灰溜溜地走了。
围观的人群中有双眼睛一直默默关注着青年男子;他就是刚才的那位主考官。他将青年男子带回学院;最终录取了他。这位青年男子叫比尔撒丁;后来成为了挪威小有名气的音乐家;他的代表作是《挺起你的胸膛》。
有的时候;弯下的是腰;但拾起来的;却是你无价的尊严!
(推荐者:张礼梦)
原来,人们来店里购物时,看到又是摄像头监控,又是员工警惕的眼神,立刻产生了一种不被信任的感觉。许多人来了几次后就不愿再光顾了,店里的生意也因此大幅下滑。
另一家店的老板则不同。在看过员工交上来的商品损耗单后,老板发现有些商品频繁地被偷,而有的却很少。他灵机一动:既然小偷如此喜欢偷这些商品,不正好说明这些商品比较受欢迎吗?于是,他加大了这些被偷商品的进货量,并把它们都放在店里非常显眼的位置。如此一来,不仅商品好卖了,小偷也再难有下手的机会。经过改进后,店里的人气和销售额很快有了大幅提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危机往往孕育着机会,打破常规思维,说不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再者,信任是处世的基本要素,没有了信任就等于失去了一切。
(推荐者:丁强)
=End=
你也有舞台
我是区团委书记,平时工作挺忙。一年前,我和丈夫离婚,独自带着上幼儿园的儿子生活。
这天傍晚,我接儿子放学,发现前面也有一对母子,似乎也是从幼儿园出来的。那个儿子嚷嚷着要吃冰激凌,还将母亲往旁边的小店里拉。母亲却不为所动,说:“天都已经这么凉快了,还吃什么冰激凌啊,要节省一点,还是回去吃饭吧。”
说着,母亲强行把眼泪汪汪的儿子拉走了。这时我发现,那个母亲就是区政府机关大楼里的保洁员阿珍。阿珍是负责走廊清扫的,我经常能在走廓里看到她,但阿珍却好像从不看人,总是低着头默默地工作。第二天在走廊里看到阿珍,我说:“昨天你儿子想吃冰激凌干吗不给他买?三元钱,随便哪里一省就省下来了。”
阿珍还是没抬头,说:“三元钱是不算多,但我不能让孩子养成吃零食的习惯。我们农民工收入不高,开支却不少,要付房租,孩子上幼儿园还要赞助费,能省一点都是好的。”我知道了农民工生活的不易,很同情他们。
转眼到了年底,按照惯例,机关里都要发一些福利,但这些福利是要正式编制的人员才有的,农民工是无权享受的。于是,我就找到分管这档事的副区长,要求在发福利时将农民工也考虑进去,东西少点没关系,至少也体现一下对他们的关怀。那位副区长也是十分赞同,决定给每个农民工发一袋米和一桶油。
到了发福利的这天,我也去帮忙了,也看到了阿珍。原来阿珍的丈夫也在大楼里做保安,这样他们就能分到两袋米和两桶油。我对阿珍说:“东西虽然不多,但毕竟也能省下一些买米买油的钱,最好能给孩子买些他喜欢的东西,可不能苦了孩子。”
阿珍说:“我知道,谢谢,谢谢你。”她仍然低着头。在以后的日子里,阿珍仍旧像往常一样低着头默默地清扫着走廊,无论谁从她身边走过,她都不会抬起头来。我开始明白,这些农民工给自己筑起了一道防火墙,我走不进阿珍的内心世界,阿珍的生活轨迹也不会因为那两袋米和两桶油而改变。
冬去春来,每年五月,区政府机关都要举办一个艺术节。今年和往年一样,这项任务又当仁不让地落到了我的头上。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艺术节终于在五月四号这天开幕了,内容有文艺表演、游乐活动和有奖问答等,历时两天。第一天的文艺表演在顶楼的大会堂里举行。看得出各部门准备都很充分,表演的节目个个都很精彩。这时我突然注意到,有不少农民工也站在会堂的后面观看,他们都用一种羡慕的眼神盯着舞台上的表演,而且神情都很投入,看到精彩的地方,也会情不自禁地和在座的其他观众一起鼓掌叫好。
就在这一刻,我突然产生了一个极大的冲动,想让这些农民工也来参加单位的艺术节。我觉得艺术节既然旨在丰富大家的精神生活,那么就不应该把农民工排除在外。于是我立刻就对活动的安排作出了调整,将原定一天时间的游乐活动和有奖问答合并在半天内进行,多出的半天,临时安排了一项“达人才艺秀”活动,并声明凡是在大楼里工作的人,不论什么性质的员工都可以报名参加。
我认为,像这种“达人才艺秀”,农民工不一定有勇气报名,所以要开这个先河。他们也许不大可能有什么好的才艺,主要是想让他们知道,这个舞台也是平等地向他们开放的,他们也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但出乎我意料的是,农民工的报名竟然非常踊跃,以至于我不得不压缩编制内人员的名额。
第二天下午,“达人才艺秀”开场了,更使我没有想到的是,这些农民工还真的称得上是多才多艺,唱歌、弹琴、画画的居然都有,有的甚至还展现出了不错的水平。最后一个出场的是夫妻组合,他们将表演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秀的是戏曲唱腔。当这对夫妇站在台边准备上场时,我发现,原来就是阿珍和她的丈夫。阿珍的花鼓戏唱得很标准,嗓音也好,尤其是她在回答“刘海”时的那声“哎”,清脆而又动情,简直能把人的魂都勾走。比赛结果,他们夫妇竟获得了才艺秀的第一名。
接下来就是颁奖了。虽然奖品不过是意思意思的,像阿珍那样得第一名的,也不过是一条价值二十多元的毛巾,但她却笑得非常灿烂,似乎比上次分到两袋米和两桶油还高兴。
第二天我来上班时,突然听到有人对我说:“书记早啊。”我扭头一看,惊奇地发现,和我打招呼的竟然是阿珍。从此,阿珍像是变了一个人,头不再总是低着了,还和经过身边的每一个人热情地打着招呼。
我这才明白,对待农民工,不但要物质关怀,更要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让他们知道自己和别人是平等的,给他们一个平等的精神舞台。我想到了自己,因为工作忙,个性强,以为自己了不起,却忽略了丈夫的感受。这些都不是物质上能解决的,正如阿珍和她的丈夫不富裕,但却那么恩爱。通过这些,我感悟到很多,也知道该怎么做了。
=End=
无巧不成书 等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很多精辟又生动的民间俗语流传了下来,这些俗语有着极高的实用性和艺术价值。
相传,施耐庵在写景阳岗武松打虎这回书时,横也写不好,竖也写不好,总觉得肤浅,没有神气,真是伤透了脑筋。 正当施耐庵十分苦闷的时候,书房外传来一阵吵闹声。
施耐庵放下笔,站起身来,信步到门口,往外一看,只见邻居阿巧正和一条狗在恶斗。阿巧喝醉了酒,袒着胸,露着背,向那条狗拳打脚踢。狗也不示弱,一会儿扑,一会儿掀,一会儿剪,冲着阿巧乱叫乱咬。忽然,狗朝阿巧一扑,阿巧闪身一让,顺势骑在狗背上一阵狠打,那条狗顿时动弹不得。 施耐庵不禁看呆了,眼前似乎都是武松与虎搏斗的身影。
刹那间,文如泉涌,施而庵赶紧回到书房,一口气写下了名传千古的武松打虎。他把这件事告诉妻子,妻子笑着说:“真是无巧(阿巧)不成书啊!”
以前,有个财主姓丁,他有一个儿子,都十多岁了,还什么都不懂,请了好几个先生,就是教不会他一个字。丁财主心里可急坏了,一天他出榜文,声称谁要是教会丁少爷一个字,赏银十两。
一位老秀才见了,心想:这孩子再笨,也不至于不知道自己的姓吧?况且,这个“丁”字笔画简单,又好写,又好认,我怎么会教不会他一个“丁”字呢?于是,他便揭了榜。
到了财主家后,老秀才每天都叫丁少爷学习“丁”字,一晃就过了九天,丁财主要考丁少爷。老秀才怕丁少爷忘了,特意准备了一个钉子,让少爷拿着,说:“万一忘了,看看手里的东西,就想起来了,懂吗?”少爷点了点头。
秀才领着少爷去见丁财主,写了一个“丁”字说:“小少爷,这个字怎么念?”
谁知少爷看了半晌,还是想不起这是个啥字。秀才赶紧提醒他:“你手上拿的是什么东西?”
少爷低头一看,说:“一根铁棒棒。”
秀才一听,气得直跺脚:“真是朽木不可雕也!你目不识‘丁’不要紧,我的十两银子可完了。”
从此,“目不识丁”这个词便传开了。
据说从前有一家大户,户主名叫李元。有一年,李元雇了一个五大三粗的长工给他家干活。那长工初到时,李元对老婆说:“你每天管他三顿干的吧!免得稀的吃多了,他老是借上茅房的机会偷懒。”他老婆照办了,那长工每顿三碗干饭,干起活来一个能顶两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