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激情电子书 > 我的多情玩伴 >

第2章

我的多情玩伴-第2章

小说: 我的多情玩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我没有了这些玩伴,往后的日子还怎么过。
  枯燥,乏味,无聊,它们象一堆生活垃圾填满了我的每一个日子。时间在我面前已无足轻重了,以前视为最宝贵的东西现在却成了负担。什么一寸光阴一寸金,这话一定是哪位古人在忙得不可开交时说的。一旦不忙了,就会迅速贬值。你会觉得时间真是个怪物,你恨它,爱它,需要它,嫌弃它,却一辈子也摆脱不了它。象个多面体的女妖,美丽、残忍,而可怕。天气是越来越热了。我的全部诗兴都被高温蒸发了,再臭的诗也写不出来了。我发现世界上原本就不存在什么诗意,所谓的诗意只是诗人们的奇思妙想而已。
  我从作协朋友那里借来了一些光碟,全是海外名片。欧阳一虹小姐陪着我看。她是经济报记者,是一年前在跟文友聚会的时候认识的。因为她是女孩,我们谈不上是什么好朋友,但朋友还是算得上的。她家在上海,跟父母住在家里不方便,就租房住到外面了。这是一个追求个性自由的时代,作记者的欧阳一虹更是如此。女孩大了,管不住了。她就住在我楼下。我住604室,她住503室。电话一打她就上来了。我们一边喝茶,一边坐在沙发上看《钢琴课》。她看哭了。这是个多愁善感的女孩,感情一碰就变形的那种。剧情动人处,她泪水就涮涮地往下滴。刚才喝下去的茶全从眼睛里冒出来了。这使我明白了一点道理,哭是笑的另一种形式,眼泪是稀释了的欢乐和笑声。我开玩笑说:“水再缺,南水北调工程也不缺你这点水资源。留着自己用吧。”欧阳一虹一甩秀发,冲我一笑,擦干眼泪,准备回去了。她要赶写一国有企业改制的长篇专访,过几天要见报。所以得“赶”。从某种意义上讲,记者跟诗人干着同样的活,都是手工业者。又都属于热衷于感受现实生活的一类人。不同的是,他们用啰索的语言反映精彩的生活过程,我们用精炼的语言描写啰索的生活片断。出门时,欧阳一虹说:“张大哥,以后这类伤感的片子别让我看。给你浇了地,你还不说声谢谢。”
  欧阳一虹踏着清脆的脚步声走了,声音随着楼梯往下滑去。我开始做饭。懒洋洋的,象一个消极怠工的三流厨师。正在准备切菜时,突然觉得一个人吃饭是件极其无聊的事。太没劲了。干脆不做了。准备下午在外面混一顿算了。于是我重新回到电视机前,一边看碟子,一边剔牙。我牙缝很大,虫蛀的。这成为我丑陋的一部分。我生长在西北农村,15岁那年才知道牙刷是什么东西,16岁时才刷牙。当我开始学会刷牙时,牙齿已经坏得差不多了,甚至可以不刷牙了。上大学时牙缝就已经很宽了,别人跟我说话时,首先看到我的是牙缝,然后才看到牙齿。就跟我们看盲人,首先是看见他的眼睛,其次才是看到他的脸一样。特征的东西总是最先映入眼帘。我通常饭后一段时间牙不舒服。有同学开玩笑说,往后建议老师每天给我开一节必修课,让我专门清理牙齿,打扫口腔卫生。
  我的玩伴小胖子刘小巴是比较关心我的状况的。他在繁忙的警务工作之余打来电话,问我在干什么。我告诉他,我正在剔牙,中午吃的瘦肉炒青菜,全卡在牙缝里了。我不喜欢用牙签,容易伤及牙根。直接用小指头在嘴里寻找。这样不文明,但却方便。我终于从牙缝里抠出了一点卡牙的东西,以为是瘦肉,拉出来却是青菜。小胖子就笑,又问:“还干什么了?”我说,还有上周吃饭的碗还没洗,得先在水里泡一下才行。小胖子以一个上进者的高昂姿态说:“张大哥,你应当找点事情干干,哪怕找几个朋友玩玩也好,不要一个人呆在屋子里,闷得太久,那是要出人命的。”
  我说:“你们他妈的都忙,我找谁玩去?”
  小胖子说:“你去找赵德发玩。赵德发也是一个人。他一下班就没事了。”
  说起赵德发我就想那个脸长得圆圆胖胖的年轻人,戴着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我怀疑他跟某个电视节目主持人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只是比主持人长得高一点,更好看一点。他是浦东电脑城的老板。电脑城里最大的楼面就是他租的。他曾经创造过一天赚钱30万元的辉煌记录。赵德发是南京人,37岁。以前是搞建筑的,手下有个挂靠在别人旗下的建筑公司,其实是个包工头。在建筑行业赚足了钱,觉得干那活太辛苦,便转向电脑了。再说,他作为一个包工头,手头就只几百万,真正要进入房地产是不行的,钱太少了,太容易被大公司挤垮。既然成不了大器,不如知足一点,趁早改行了,进军东上海电脑市场。在我厨艺兴趣浓厚时,每天跟烧菜节目主持人学做一个家常菜,赵德发经常和小胖子一道来我家品尝。他看见电视上的漂亮女孩就希望镜头永远不要移动,镜片后面的眼珠子象是怒目圆睁,发出那种叫人不安的火光。他是个好人,毛病就是太喜欢女孩子了。如果退回到改革开放之前,这小子就该枪毙三回。不过这不怪他,近十多年来,我们的伟大时代培养了一大批象他这种雄心勃勃的男人。


  2、妻子在赵德发身边安装了一台监视器
  赵德发的小姨子被老婆周雪冰安排在他的公司掌管财权,赵德发身边等于安装了一台监视器。赵德发感叹道:被一个不是老婆的人管着钱,这日子还怎么开销!
  我马上给赵德发打了电话。赵德发自从当了电脑公司老板后,一接电话开口就是“你好”,他总是那么热情洋溢,把打电话的每一个人都当成他的客户。当他听出是我的声音时,说:“妈的,你是张大哥。我还以为是哪个妹子呢。”
  我说:“好几天没联系了。你还活着?”
  赵德发说:“还算健在吧。有什么事?”
  我说:“你还没吃饭吧?”
  赵德发故意说:“你要请客?”
  我说:“不是。我要找地方吃饭。”
  赵德发说:“那你就过来。我没空来接你。车停在地下车库里,开出来太麻烦了。”
  这小子什么都怕麻烦,就是看小姐不怕麻烦。他不来接我,看来只有我自己坐车去了。掏两块坐公交车,去吃一顿价值十来元的廉价家常饭。
  我到赵德发那里已是下午六点,这时候我肚子已经空了。东上海电脑城的一些公司开始打烊了。赵德发刚从外面累呼呼地进屋。他见我来了,就对他的员工们说:“你们可以走了。”然后坐下来陪我,给我念苦难经。赵德发说他前几天才送走老婆。老婆一来他就烦。他老婆周雪冰在南京,是一周前来的,带着他六岁的儿子毛毛。她每月在上海住几天,以照顾赵德发在上海的生活。老婆一走,赵德发就成了一只自由飞翔的小鸟,到处觅食。
  赵德发的情绪比我要好,但好中也有一些长得象烦恼的东西,比如来自外界的管束。他向我诉苦说,这次老婆来上海跟他玩了一招,做得很绝,把她妹妹周雪梅带来了,安排在他公司。周雪梅前年就从财经学校毕业了,已经在南京有了工作。在一家公司做财务。赵德发发现了周雪冰的阴谋伎俩,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让周雪梅现在辞职到上海,目的不是找个工作,是奉姐姐周雪冰之命来监视姐夫在上海的行动。赵德发是个花花肠子,加上夫妻两地分居,周雪冰在南京鞭长莫及,提心吊胆。自己没法管他,就委托妹妹来管姐夫。管男人首先要管钱,其次才是管人。钱是男人行走的第三条腿,钱管住了,人就管住了。因此,周雪梅就管着赵德发公司的财务。她现在房子已经租好了,并且上班了。赵德发痛苦地说:“一个男人,被一个不是妻子的女人把钱管着,你说这日子还怎么开销!”
  说罢,款款走进一个女孩,笑眯眯的,一副向往未来的生动表情。赵德发向我介绍说:这是我小姨子,谓之妻妹。我问叫什么,小姨子说:“叫周雪梅。”
  我说:“好名字,一听就是傲视风雪的样子。”
  周雪梅说:“我爸爸起名字时,就是这么想的。还有一点就是,我是腊月生的。正是腊梅盛开的时节。”
  我说:“你爸爸跟我是同行。”
  周雪梅说:“什么意思?”
  我说:“是诗人。他居然这么富有诗意。”
  “哦,难怪胡子八岔的。”周雪梅盯着我,提出了一个荒唐的问题,说:“什么是诗人?”
  我说:“所谓诗人,就是最懒堕的文人。从来没把稿纸写满过。总是留着大片空白。”
  周雪梅点点头,恍然大悟地说:“李白就干那种活。”然后一甩头发,冲赵德发一笑:“赵德发,我回去做饭!”
  赵德发说:“多加半碗米!张大哥是来讨饭的。”
  赵德发说的是我。我是玩伴中的老大,他们都叫我张大哥。这是我唯一感到尊贵的地方。玩伴们都是我的小弟妹。周雪梅哎了一声,身轻如燕地从若干电脑的缝隙中穿过,飘然而去。我知道了,周雪梅不把赵德发叫姐夫,而是直呼其名。
  一小时后我们来到赵德发住处,这间一室一厅的小房子比我上次来时要干净得多。显然是他老婆来了之后才收拾好的,平时他很随意。他老婆来一次搞一次大扫除。当过兵的赵德发是很讲卫生的,可他老婆有洁癖,喜欢把屋子搞得一尘不染。赵德发告诉我,小姨子周雪梅的房子就在楼下那层,是便于监视他才租得这么近的。我们说话时,周雪梅正在炒菜,锅碗瓢盆的声音时尖时钝。因为是一室一厅、厅厨合一的住房,我们在卧室里的聊天,油烟来不及往外去,便回身到处乱窜,满屋飞飘。它使我们的鼻子变得聪明起来,只需闻到气味儿,就知道今天的菜谱。据此,我一直怀疑人类的嗅觉是否真是比狗类要差。我曾经非常羡慕狗的嗅觉,但我从不鄙视自己的鼻子。
  赵德发讨厌炒菜的味道,给人一种家就是厨房的感觉。吃饭时,赵德发对周雪梅说:“以后,把那些灶具搬到你房间去做饭好了。免得你每天上来做饭,不方便。”
  周雪梅说:“有那个必要吗?我看就在你这里做饭很好的。没什么不方便。”
  赵德发见小姨子不同意,便说:“现在我以老板的名义,命令你把灶具搬走。”
  周雪梅调皮地一笑:“可现在我以小姨子的名义回答你,这是行不通的。你是嫌油烟太重吧。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知道吗?”
  赵德发失望地笑笑,不再强求。看来他奈何不了小姨子。赵德发说:“你这种不听话的女孩,就应当找个男人管管你!”
  周雪梅说:“他能管我什么?”

()好看的txt电子书
  赵德发说:“管你身子,管你人。”
  周雪梅嬉皮笑脸地说:“告诉你吧,那是管不住的。你不要关心我。你还是关心一下你自己吧。”
  吃饭的时候,赵德发给我拿出了一瓶鹿鞭酒。鹿鞭只有半截,是他上次回家带来的。是别人送给父亲的。赵德发父亲是才伍出身,退休的师级干部。赵德发从小在部队长大。父亲的部下去西藏出差,回来后送给老首长一条鹿鞭。赵德发回家给父亲带了两千多块钱的补品,见了父亲的鹿鞭,就嘻嘻直笑。父亲说,你想要就拿去吧。赵德发也不全拿,就用刀剁了一半,说要尝尝味道。我说:“你小子也太不象话了,跟你父亲争补品。”赵德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