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百年往事 >

第2章

百年往事-第2章

小说: 百年往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这首词准确地表现了作者的悲怆与真情,可能是徽宗所有文学作品中最好的一首词: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

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和南唐李煜一样,宋徽宗在艺术上是有作为的,他对于宋代画院的建设和院体画的发展,对于书画艺术的提倡和创作,以及对于古代艺术的整理与保存,是有突出贡献的。他称得上是一个“不爱江山爱丹青”的皇帝。他对绘画的爱好十分真挚,并利用皇权推进绘画,使宋代的绘画艺术有了空前的发展。他广泛搜求古今名画1500余件,分列14门,编为《宣和睿览集》,又敕令编纂《宣和书谱》、《宣和画谱》,为美术史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三、瘦金体和风格特异的花押(签名)

徽宗的书法,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号“瘦金体”。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像游丝行空,已近行书。其用笔源于褚、薛,写得更瘦劲;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

徽宗与众不同的落笔花押,天下一人,被他巧妙的组合串成一个字。而给后世的仿造者设置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门槛”。

四、徽宗真迹所藏博物馆名单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祥龙石图》、《芙蓉锦鸡图》、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翠竹双雀图》、藏于辽宁博物馆的《瑞鹤图》和藏于上海博物馆的《柳鸦图》与《四禽图》,在花鸟画上,宋徽宗的作品称得上是炉火纯青的大师级佳作。

综合以上几点,如要签别宋徽宗真伪。我以为首先要对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生前经历、师承、作画的材料有相当的了解和研究,再对与现存各地博物馆的真迹进行比对才有可能作出真伪判断。而徽宗真迹,即便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一般也很难见到。更别说普通爱好者了。

五、写生禽图显身

《写生珍禽图》在2002年中国嘉德春拍会上现身。

《写生珍禽图》为水墨纸本手卷,是徽宗写生花鸟画的典范,笔调朴质简逸,全用水墨,对景写生,无论禽鸟、花草均形神兼备。卷高 27。5厘米、全长521。5厘米,共分12段,每段接缝处有宋徽宗的双螭印,共十一方。

图中鸟之羽毛,用淡墨轻擦出形,又以较浓墨覆染,再以浓墨点染重点的头尾,羽梢等部位,层迭描绘,反映鸟羽松软的质感,丰富的厚度以及斑斓的色彩。

枝叶的画法也是类似。尤其竹叶的画法与史籍记载完全一致。

《写生珍禽图》被一位二十多岁神秘青年买走。这位青年开出的2300万元人民币的竞拍天价创造了当时中国书画拍卖史的最高记录。 据业内的专家透露此人是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代表。流传近千年的宋徽宗遗墨再次与我们失之交臂。

百年往事:“醉狂”怀素大和尚

都梁新作《百年往事》中怀素的《西陵圣母帖》及宋徽宗《柳鸽图》贯穿全书始终,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在许多重要关头,甚至左右了松鹤斋(荣宝斋)的命运。恭亲王奕忻对管家王鹤年说“你要是能把怀素的真迹找来,我就把这座王府赏你”。恭亲王在当时可谓是富可敌国。那怀素和尚的一副书法到底价值几何,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重大的悬念。

周末去楼下散步,恰逢邻居给自己的小孩补语文课。课文是江苏省小学语文第一册,开篇是《怀素写字》。这情形令我大为惊诧。现将课文节录如下:

古时候有个叫怀素的和尚,他从小就喜爱写字,是个好学上进的孩子。怀素写字非常认真。他总是先看清字的形状,记住字的笔顺,再一笔一画照着写。这样,怀素的字进步很快。传说当时纸贵,怀素就找来一块木板当纸用。他写呀写呀,日子一长,木板竟被写穿了。怀素长大以后,成了有名的书法家。

看来怀素和尚的影响力能穿越千年史历时空辐射到今天,那可真是一位“有历史文化超级影响力的和尚”。有这样成就和影响,也就有了下面我对怀素和尚的“外调”。

怀素(公元737年~799年),字藏真,俗姓钱,湖南零陵人,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卒于德宗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怀素的曾祖父钱岳,唐高宗时做过纬州曲沃县令,祖父钱徽任延州广武县令,父亲钱强做过左卫长史。怀素的伯祖父释惠融也是一个书法家,他学欧阳询的书法几乎可以乱真,所以乡中称他祖孙为大钱师、小钱师。以上是他们钱氏祖孙三代“政审”情况。

在“书法业务”上怀素被定位为我国书法史上领一代风骚的草书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学术委员会”对他的评价是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其知名度与唐代另一草书家张旭齐名,被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

据说怀素童年时就显得超常。七岁时,怀素忽然生出了出身当和尚的念头要求出家,父母都劝阻不住。于是他就到了零陵县城河西20里外的“书堂寺”为憎,后来又转到东门外的“绿天庵”。因无银买纸练字,在寺旁空地种芭蕉,以蕉叶代纸。练出了独步天下的狂草。

《百年往事》中所提到的《西陵圣母帖》当为怀素传世的宋拓《圣母帖》。此帖为一手卷。绢本,无年款。(纵29。5厘米,横239厘米)为八大山人所藏,八大山人将原拓和八大山人手书的圣母帖释文裱在一处。拓本上有八大山人钤印三方:蒍艾、可得神仙、(屐形)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在释文后写了一段短跋,深有见地,现引叙如下:“绿天庵(即怀素)《自序》、《千文》等帖醉书。一本於张有道之玄;唯《圣母帖》醒书,得索幼安与张有道之整。因想见汉二家书法,皆生长酒泉州郡,一去而为属国,绿天庵书,那得不珍重之?戊寅小春。八大山人题於在芙山房。”

怀素对当时的名僧先师道宣、法砺等人的“古疏”多有批评,他的疏称为“新疏”。新疏一出,反响很大,引起很大的震动。他生前讲新疏五十余遍,所写著作,除了《四分律开宗记》外,还有《四分僧羯磨》、《四分尼羯磨》存世。佚失的有《遗教经疏》及《钞》、《俱舍论疏》、《开四分宗拾遗钞》、《四分比丘戒本》、《四分比丘尼戒本》。自此以后,新旧两家并立,各有所传。唐代宗时,相国元载上奏,要求在成都宝园寺置戒坛,传播怀素新疏。

据载为了学习书法,怀素在漆盘上练字,竟把盘子都磨穿了。他不辞辛劳,千里求教,可见其专学之毅力,其草书风格,为历代书法家所钦羡。此说可证小学课文中《怀素写字》里怀素将木板写穿的说法,只是漆盘明显比木材贵多了。看来今人在此有误导之嫌。

怀素的草书用笔圆劲,“使转如环”,所学对象不拘一格——大自然、长辈、再传弟子,甚至在公孙大娘的舞剑中也能颖悟笔法,此种精神,是这位大书法家成大器的奥秘之所在。怀素也能做诗,与李白、杜甫、苏涣等诗人都有交往。怀素晚年在四川成都宝园寺度过。晚年患有风痹病,于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圆寂,享年六十二岁。

百年往事:漫谈我国的蛐蛐文化

都梁新作《百年往事》里少东家少年时期与其叔张山林雅号养蛐蛐:“蟹壳青”原产地在昌平十三陵,当年咸丰皇上派太监去十三陵一带收购“蟹壳青”,后来就成了规矩,历任的昌平县令都把“蟹壳青”当做贡品送到宫里;“白头青背”产地是扬州,是有名的“浙虫儿”,也是上好的贡品……

这蛐蛐也叫蟋蟀,再早几百年则叫促织。这就不由的让人想起了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中落魄秀才孔乙己向人卖弄茴香豆的四种写法,这里之所以提出这一细节无非是想证明,斗蛐蛐这一不登大雅的民间传统爱好。是很有些历史的。这里估且说它为“爱好”,而在1990年8月12日至12月2日的《中国体育报·星期刊》连载了题为《京都蟋蟀故事》共八篇向读者介绍。看来《中国体育报》是将其归入竞技类民间体育活动了。

而令蛐蛐知名度在老百姓中普及广为提高的当数清代的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中的《促织》一篇,此文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被选入中学课本,从而使斗蛐蛐之传奇在全国广为流传。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促织》早在1937年被美国女作家Frances Carpenter(弗朗西斯。卡彭特1890……1972)盗用抄袭发表在《中国姥姥讲故事》及《少男少女丛书》第三卷《童话和民间政故事卷》中、其中还顺带抄袭了另外两篇《种梨》、《凤仙》。此事被邱勋先生发现,特撰文发表在《时代文学》2007年6期上。如此说来我们蛐蛐文化已是早就走出国门了,只是比起美国人对我们施加的反盗版压力来,美国人还是违约在先了。

闲话了半天,言归正传。“收”、“养”、“斗”是玩蛐蛐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蛐蛐还有一书面上的称谓叫“秋虫”,京城“大玩家、大收藏家、学者”王世襄先生在其自选集《锦灰堆》中专有一章讲“秋虫”,其文共有六忆。曰捉、曰买、曰养、曰斗、曰器、曰友。以我看来此文应是自清末拙园老人《虫鱼雅集》以来最权威的著述了。

余生也晚。只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上小学期间热衷过抓、斗蛐蛐。当年正值上山下乡运动风起云涌,大一点的孩子都应主席的号召,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去了。我们几个还在上小学的孩子跟了一个高中毕业赋闲在家的叫老毕孩子头,从北师大附小附近远征到土城、黄亭子一带去抓蛐蛐。说起老毕没去插队赋闲在家,其原因也是出在玩上,这事说来还有些浪漫。那年夏末,老毕去放风筝玩,别人多是选一块开阔地放而他偏独出心裁跑到五层楼顶放(六、七十年代的居民楼多是前苏联图纸设计的样式盖的。楼高多为五至六层平顶楼。)他将风筝升起来后,边放线边倒退着跑,没成想这搂顶面积有限,这一退就退到楼低下去了,老毕同学福大命大,楼下正好有一沙坑,他损失了一个肾命却保住了。也算是因祸得福吧,他因伤免去了上山下乡。

记得当时我们带了用玻璃丝缠成的抓蟋蟀的三角罩,半长的竹竿、笆蕉扇和很多张烟盒内衬包装用锡纸和水壶就出发了,到了土城下的荒草坡三个人分散开,用耳朵去听蟋蟀振翘的呜声,确定位置后,三个人包抄过去,如果是藏在草丛中的用芭蕉扇扇出来,然后用罩子罩住,要是藏在洞中,可以用竹竿探入洞中赶出来,或者用水灌出来。用罩子扣住后用空心握拳的方式抓在手里,然后用锡纸卷成圆桶状用嘴对准入口将蟋蟀吹进纸桶中。

每次出征我们都能收获一、二十只蟋蟀、剩下的近一周的时间里都是用大小不一的罐头盒、广口玻璃瓶装了蟋蟀去约战。直至斗的只剩下一两只“大将军”或只剩下一只独腿青麻头的败将。就再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