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第2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写于一八六三年至一八六九年。
〔9〕指吴稚晖。参看《而已集。革命文学》。〔10〕陈Y明(1875—1*梗常常∽志捍妫愣7崛耍愣А一九二五年所部被广东革命军消灭。鲁迅的学生李秉中等曾参加讨伐陈Y明的战争。鲁迅在一九二六年六月十七日致李秉中信中说:*罢庖年来,不闻消息,我可是历来没有忘记,但常有两种推测,一是在东江负伤或战死了,一是你已经变了一个武人,不再写字,因为去年你从梅县给我的信,内中已很有几个空白及没有写全的字了。“〔11〕革命的势力到了徐州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仍打着”北伐革命“的旗帜,于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十六日占领徐州。
〔12〕孙传芳(1885—1935)字馨远,山东历城人。北洋直系军阀。一九二五年盘踞东南五省,一九二六年冬,其主力在江西南昌、九江一带被北伐军击溃。
〔13〕叶遂宁(‘。_。cIMUJU,1895—1925)通译叶赛宁,苏联诗人。他以描写宗法制度下田园生活的抒情诗著称。十月革命时曾向往革命,写过一些赞美革命的诗,如《天上的鼓手》等。但革命后陷入苦闷,最后自杀。著有长诗《四旬祭》、《苏维埃俄罗斯》等。梭波里(_。‘。TdTL,1888—1926),苏联作家。十月革命后曾接近革命,但终因不满于现实生活而自杀。著有长篇小说《尘土》,短篇小说集《樱桃开花的时候》。
我来说“持中”的真相
风闻有我的老同学玄同〔2〕其人者,往往背地里褒贬我,褒固无妨,而又有贬,则岂不可气呢?今天寻出漏洞,虽然与我无干,但也就来回敬一箭罢:报仇雪恨,《春秋》之义〔3〕也。
他在《语丝》第二期上说,有某人挖苦叶名琛的对联“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大概可以作为中国人“持中”的真相之说明。
〔4〕我以为这是不对的。
夫近乎“持中”的态度大概有二:一者“非彼即此”,二者“可彼可此”也。
前者是无主意,不盲从,不附势,或者别有独特的见解;但境遇是很危险的,所以叶名琛终至于败亡,虽然他不过是无主意。
后者则是“骑墙”,或是极巧妙的“随风倒”了,然而在中国最得法,所以中国人的“持中”大概是这个。
倘改篡了旧对联来说明,就该是:
“似战,似和,似守;似死,似降,似走。”
于是玄同即应据精神文明法律第九万三千八百九十四条,治以“误解真相,惑世诬民”之罪了。
但因为文中用有“大概”二字,可以酌给末减〔5〕:这两个字是我也很喜欢用的。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十五日《语丝》周刊第五期。
〔2〕玄同钱玄同。
一九○八年,他在日本东京和鲁迅一同听过章太炎讲授《说文解字》。
〔3〕《春秋》之义《春秋》中有不少地方赞美报仇雪恨,如《春秋。公羊传》庄公四年称:“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又定公四年:“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
〔4〕叶名琛(1807—1859)字昆臣,湖北汉阳人,清朝大臣。
一八五二年(咸丰二年)任两广总督。
一八五七年英法联军侵略广州时,他不作战争准备,在家设长春仙馆,供奉所谓吕洞宾和李太白二仙的牌位,扶乩以占吉凶。
广州失陷后被俘,送往香港,后又转囚印度加尔各答镇海楼,一八五九年病死。
当时人们讽刺他的对联全文是:“不战不和不守,相臣度量,疆臣抱负;不死不降不走,古之所无,今之罕有。”钱玄同在《语丝》周刊第二期(一九二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发表的《随感录。“持中”底真相之说明》中,引用了这副对联,说:“我觉得这大概可以作为‘持中’底真相之说明了。”〔5〕末减减轻罪罚的意思。
《左传》昭公十四年:“三数叔鱼之恶,不为末减。”晋代杜预注:“末,薄也;减;轻也。”
无题(大野多钩棘)
几家春袅袅,万籁静爸爸。
下土惟秦醉,中流辍越吟。
〔2〕风波一浩荡,花树已萧森。
三月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一年八月十日《文艺新闻》第二十二号。
参看本卷第143页注〔1〕。
据《鲁迅日记》一九三一年三月五日,本诗是书赠日本友人片山松藻(内山嘉吉夫人)的。
〔2〕秦醉汉代张衡《西京赋》:“昔者大帝说(悦)秦穆公而觐之,飨以钧天广乐,帝有醉焉。
乃为金策,锡(赐)用此土,而剪诸鹑首。“按鹑首,星次名,我国古代将星宿分为十二次,配属于各国,鹑首指秦国疆土。
越吟,《史记。张仪列传》:“陈轸适至,秦惠王曰:”子去寡人之楚,亦思寡人不?‘陈轸对曰:“王闻夫越人庄舄乎?’王曰:”不闻。
‘曰:“越人庄舄仕楚执,有顷而病。
楚王曰:“舄故越之鄙细人也,今仕楚执,贵富矣,亦思越不?‘中谢对曰:”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
彼思越则越声,不思越则楚声。
‘使人往听之,犹尚越声也。
今臣虽弃逐之楚,岂能无秦声哉。
‘“王粲《登楼赋》:
“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无题(洞庭木落楚天高)
泽畔有人吟不得,秋波渺渺失离骚。〔3〕十二月
〔1〕本篇在收入本书前未在报刊上发表过。据《鲁迅日记》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本诗是书赠郁达夫的;诗中“木落”作“浩荡”,“猩红”作“心红”,“吟不得”作“吟亦险”。〔2〕洞庭木落《楚辞。九歌。湘夫人》:“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3〕泽畔湖边。《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离骚,屈原被放逐后所作的长诗。
湘灵歌
昔闻湘水碧如染,今闻湘水胭脂痕。
湘灵妆成照湘水,皎如皓月窥彤云。
高丘寂寞竦中夜,芳荃零落无余春。
〔2〕鼓完瑶瑟人不闻,太平成象盈秋门。
〔3〕三月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一年八月十日《文艺新闻》第二十二号。
据《鲁迅日记》一九三一年三月五日,本诗是书赠日本友人松元三郎的;诗中“如染”作“于染”,“皎如皓月”作“皓如素月”,“零落”作“苓落”。
湘灵,湘水之神。
《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后汉书。马融传》唐代李贤注:“湘灵,舜妃,溺于湘水,为湘夫人也。”
〔2〕高丘楚国山名。
《楚辞。离骚》:“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
〔3〕太平成象从“太平无象”变化而来。
《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六年:
“上御延英,谓宰相曰:”天下何时当太平,卿等亦有意于此乎!‘僧孺对曰:
‘太平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虽非至理,亦谓小康,陛下若别求太平,非臣等所及。
‘“秋门,唐代李贺《自昌谷到洛后门》:”九月大野白,苍岑竦秋门。“明代曾益注:”《洛阳故宫纪》云:洛阳有宜秋门千秋门“。
洛阳是唐朝的东都,这里借指南京。
241鲁迅全集。集外集
序言
在日本时与绍兴籍同学合影(1904)斯巴达之魂、怀旧书影《哀范君三章》
《自嘲》
Ⅺ目录
集外集
本书是作者一九三三年以前出版的杂文集中未曾编入的诗文的合集,一九三五年五月由上海群众图书公司初版。
这次只抽去已编入《三闲集》的《〈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和译文《PetoCfiSa′ndor的诗》两篇。
《咬嚼之余》、《咬轿词*“乏味”》、《田园思想》三篇的“备考”,系本书出版后由作者亲自抄出,原拟印入《集外集拾遗》的,现都移置本集各有关正文之后;《通讯(复霉江)》的来信则系这次抄补的;《〈奔流〉编校后记》初版时遗漏最后一则,现亦补入;所收旧体诗按写作时间的先后,在顺序上作了调整。
序言〔1〕
听说:中国的好作家是大抵“悔其少作”〔2〕的,他在自定集子的时候,就将少年时代的作品尽力删除,或者简直全部烧掉。
我想,这大约和现在的老成的少年,看见他婴儿时代的出屁股,衔手指的照相一样,自愧其幼稚,因而觉得有损于他现在的尊严,——于是以为倘使可以隐蔽,总还是隐蔽的好。
但我对于自己的“少作”,愧则有之,悔却从来没有过。
出屁股,衔手指的照相,当然是惹人发笑的,但自有婴年的天真,决非少年以至老年所能有。
况且如果少时不作,到老恐怕也未必就能作,又怎么还知道悔呢?
先前自己编了一本《坟》,还留存着许多文言文,就是这意思;这意思和方法,也一直至今没有变。
但是,也有漏落的:是因为没有留存着底子,忘记了。
也有故意删掉的:是或者因为看去好像抄译,却又年远失记,连自己也怀疑;或者因为不过对于一人,一时的事,和大局无关,情随事迁,无须再录;或者因为本不过开些玩笑,或是出于暂时的误解,几天之后,便无意义,不必留存了。
但使我吃惊的是霁云〔3〕先生竟抄下了这么一大堆,连三十多年前的时文,十多年前的新诗,也全在那里面。
这真好像将我五十多年前的出屁股,衔手指的照相,装潢起来,并且给我自己和别人来赏鉴。
连我自己也诧异那时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识羞。
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这的确是我的影像,——由它去罢。
不过看起来也引起我一点回忆。
例如最先的两篇,就是我故意删掉的。
一篇是“雷锭”的最初的绍介,一篇是斯巴达的尚武精神的描写,但我记得自己那时的化学和历史的程度并没有这样高,所以大概总是从什么地方偷来的,不过后来无论怎么记,也再也记不起它们的老家;而且我那时初学日文,文法并未了然,就急于看书,看书并不很懂,就急于翻译,所以那内容也就可疑得很。
而且文章又多么古怪,尤其是那一篇《斯巴达之魂》,现在看起来,自己也不免耳朵发热。
但这是当时的风气,要激昂慷慨,顿挫抑扬,才能被称为好文章,我还记得“被发大叫,抱书独行,无泪可挥,大风灭烛”〔4〕是大家传诵的警句。
但我的文章里,也有受着严又陵〔5〕的影响的,例如“涅伏”,就是“神经”的腊丁语的音译,这是现在恐怕只有我自己懂得的了。
以后又受了章太炎〔6〕先生的影响,古了起来,但这集子里却一篇也没有。
以后回到中国来,还给日报之类做了些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