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鲁迅 >

第110章

鲁迅-第110章

小说: 鲁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⑾,新一点的有绥拉菲摩维支的《铁流》,法捷耶夫的《毁灭》,里面都没有这样
的“青年团”,所以他们都实在打了仗。


         ※        ※         ※

  ①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日《北斗》第二卷第一期,署名不堂。


  ②西万提斯(M.deCervantes,1547~1616)通译塞万提斯,欧洲文艺复兴时
期的西班牙作家。
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堂吉诃德》共两部,第一部发表于一六○
五年;第二部发表于一六一五年。
③武当山在湖北均县北,我国著名的道教胜地。

旧小说中常把它描写成剑侠修炼的地方。

  ④“青年援马团”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主义,日军在很短时
间内几乎侵占了我国东北的全部领土。
十一月间日军进攻龙江等地时,黑龙江省代
理主席马占山进行过抵抗,曾得到各阶层爱国人民的支持。
当时上海的一些青年组
织了一个“青年援马团”,要求参加东北的抗日军队,对日作战,但由于缺少坚决
的斗争精神和切实的办法,特别是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阻挠破坏,这个团体不久就
涣散了。

  ⑤国联“国际联盟”的简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于一九二○年成立的国际政府
间组织。
它标榜以“促进国际合作、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为目的,实际上是英、
法等帝国主义国家控制并为其侵略政策服务的工具。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无形瓦
解,一九四六年四月正式宣告解散。
九一八事变后,它袒护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
侵略,九月二十二日,蒋介石在南京市国民党党员大会上宣称:“此刻必须上下一
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辱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
理之判决。

  ⑥“舆榇”在车子上载着空棺材,表示敢死的决心。
“截指”,把手指砍下,
也是表示坚决的意思。
据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二十二日《申报》报导,
“青年援马团”曾抬棺游行,并有人断指书写血书。

  ⑦“哭秦庭”春秋时楚国臣子申包胥的故事,见《史记·伍子胥列传》:当伍
子胥率领昊国军队攻破楚国都城的时候,申包胥“走秦告急,求救于秦。
秦不许,
包胥立于秦庭,昼夜哭,七日七夜不绝其声。
秦哀公怜之,……乃遣车五百乘救楚
击吴”。

  ⑧孙陵孙中山陵墓,位于南京紫金山。

  ⑨“不用古典”胡适在《新青年》第二卷第五期(一九一七年一月)发表《文
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出文学改良八事,其中第六事为“不用典”。

  ⑩雷马克(E.M.Remarque,1898~1970)德国小说家。
《西线无战事》是他
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小说,一九二九年出版。

  ⑾棱通译雷恩(L.Renn),德国小说家。
《战争》是他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小说,一九二二年出版。




                         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①

  从去年以来一年半之间,凡有对于我们的所谓批评文字中,最使我觉得气闷的
滑稽的,是常燕生先生在一种月刊叫作《长夜》的上面,摆出公正脸孔,说我的作
品至少还有十年生命的话②。
记得前几年,《狂飙》停刊时,同时这位常燕生先生
也曾有文章③发表,大意说《狂飙》攻击鲁迅,现在书店不愿出版了,安知(!)
不是鲁迅运动了书店老板,加以迫害?于是接着大大地颂扬北洋军阀度量之宽宏。

我还有些记性,所以在这回的公正脸孔上,仍然隐隐看见刺着那一篇锻炼文字;一
面又想起陈源教授的批评法④:先举一些美点,以显示其公平,然而接着是许多大
罪状——由公平的衡量而得的大罪状。
将功折罪,归根结蒂,终于是“学匪”,理
应枭首挂在“正人君子”的旗下示众。
所以我的经验是:毁或无妨,誉倒可怕,有
时候是极其“汲汲乎殆哉”⑤的。
更何况这位常燕生先生满身五色旗⑥气味,即令
真心许我以作品的不灭,在我也好像宣统皇帝忽然龙心大悦,钦许我死后谥为“文
忠”一般。
于满肚气闷中的滑稽之余,仍只好诚惶诚恐,特别脱帽鞠躬,敬谢不敏
之至了。

  但在同是《长夜》的另一本上,有一篇刘大杰先生的文章⑦——这些文章,似
乎《中国的文艺论战》上都未收载——我却很感激的读毕了,这或者就因为正如作
者所说,和我素不相知,并无私人恩怨,夹杂其间的缘故。
然而尤使我觉得有益的,
是作者替我设法,以为在这样四面围剿之中,不如放下刀笔,暂且出洋;并且给我
忠告,说是在一个人的生活史上留下几张白纸,也并无什么紧要。
在仅仅一个人的
生活史上,有了几张白纸,或者全本都是白纸,或者竟全本涂成黑纸,地球也决不
会因此炸裂,我是早知道的。
这回意外地所得的益处,是三十年来,若有所悟,而
还是说不出简明扼要的纲领的做古文和做好人的方法,因此恍然抓住了辔头了。

  其口诀曰:要做古文,做好人,必须做了一通,仍旧等于一张的白纸。

  从前教我们作文的先生,并不传授什么《马氏文通》,《文章作法》⑧之流,
一天到晚,只是读,做,读,做;做得不好,又读,又做。
他却决不说坏处在那里,
作文要怎样。
一条暗胡同,一任你自己去摸索,走得通与否,大家听天由命。
但偶
然之间,也会不知怎么一来——真是“偶然之间”而且“不知怎么一来”,——卷
子上的文章,居然被涂改的少下去,留下的,而且有密圈的处所多起来了。
于是学
生满心欢喜,就照这样——真是自己也莫名其妙,不过是“照这样”——做下去,
年深月久之后,先生就不再删改你的文章了,只在篇末批些“有书有笔,不蔓不枝”
之类,到这时候,即可以算作“通”。
——自然,请高等批评家梁实秋先生来说,
恐怕是不通的,但我是就世俗一般而言,所以也姑且从俗。

  这一类文章,立意当然要清楚的,什么意见,倒在其次。
譬如说,做《工欲善
其事,必先利其器论》罢,从正面说,发挥“其器不利,则工事不善”固可,即从
反面说,偏以为“工以技为先,技不纯,则器虽利,而事亦不善”也无不可。
就是
关于皇帝的事,说“天皇圣明,臣罪当诛”固可,即说皇帝不好,一刀杀掉也无不
可的,因为我们的孟夫子有言在先,“闻诛独夫纣矣,未闻弑君也”⑨,现在我们
圣人之徒,也正是这一个意思儿。
但总之,要从头到底,一层一层说下去,弄得明
明白白,还是天皇圣明呢,还是一刀杀掉,或者如果都不赞成,那也可以临末声明:
“虽穷淫虐之威,而究有君臣之分,君子不为已甚,窃以为放诸四裔可矣”的。

样的做法,大概先生也未必不以为然,因为“中庸”⑩也是我们古圣贤的教训。

  然而,以上是清朝末年的话,如果在清朝初年,倘有什么人去一告密,那可会
“灭族”也说不定的,连主张“放诸四裔”也不行,这时他不和你来谈什么孟子孔
子了。
现在革命方才成功,情形大概也和清朝开国之初相仿。
(不完)
  这是“夜记”之五的小半篇。
“夜记”这东西,是我于一九二七年起,想将偶
然的感想,在灯下记出,留为一集的,那年就发表了两篇⑾。
到得上海,有感于屠
戮之凶,又做了一篇半,题为《虐杀》,先讲些日本幕府的磔杀耶教徒⑿,俄国皇
帝的酷待革命党之类的事。
但不久就遇到了大骂人道主义的风潮⒀,我也就借此偷
懒,不再写下去,现在连稿子也不见了。

  到得前年,柔石要到一个书店⒁去做杂志的编辑,来托我做点随随便便,看起
来不大头痛的文章。
这一夜我就又想到做“夜记”,立了这样的题目。
大意是想说,
中国的作文和做人,都要古已有之,但不可直钞整篇,而须东拉西扯,补缀得看不
出缝,这才算是上上大吉。
所以做了一大通,还是等于没有做,而批评者则谓之好
文章或好人。
社会上的一切,什么也没有进步的病根就在此。
当夜没有做完,睡觉
去了。
第二天柔石来访,将写下来的给他看,他皱皱眉头,以为说得太噜苏一点,
且怕过占了篇幅。
于是我就约他另译一篇短文,将这放下了。

  现在去柔石的遇害,已经一年有余了,偶然从乱纸里检出这稿子来,真不胜其
悲痛。
我想将全文补完,而终于做不到,刚要下笔,又立刻想到别的事情上去了。

所谓“人琴俱亡”⒂者,大约也就是这模样的罢。
现在只将这半篇附录在这里,以
作柔石的记念。


  一九三二年四月二十六日之夜,记。


         ※        ※         ※

  ①本篇在收入本书前未在报刊上发表过。

  ②常燕生参看本卷第58页注⑥。
他是《长夜》的经常撰稿人,在该刊第三期
(一九二八年五月)发表的《越过了阿Q的时代以后》中说:“鲁迅及其追随者,都
是思想已经落后的人。
”又说:“鲁迅及其追随者在此后十年之中自然还应该有他
相当的位置。
”《长夜》,文艺半月刊,国家主义派分子左舜生等主办,一九二八
年四月在上海创刊,同年五月停刊,共出四期。

  ③指常燕生的《挽狂飙》一文。
参看《三闲集·吊与贺》。

  ④陈源的批评法参看本卷第113页注⑧。
⑤“汲汲乎殆哉”语出《孟子·万章上》:
“天下殆哉,岌岌乎!”
  ⑥五色旗参看本卷第58页注④。

  ⑦刘大杰的文章题为《呐喊与彷徨与野草》,刊于《长夜》第四期(一九二八
年五月)。
其中说:“鲁迅的发表《野草》,看去似乎是到了创作的老年了。
作者
若不想法变换变换生活,以后恐怕再难有较大的作品罢。
我诚恳地希望作者,放下
呆板的生活,(不要开书店,也不要作教授)提起皮包,走上国外的旅途去,好在
自己的生活史上,留下几页空白的地方。
”刘大杰(1904~1977),湖南岳阳人,
文学史家。
当时是《长夜》的主要撰稿人之一。

  ⑧《马氏文通》清代马建忠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较有系统的研究汉语语法的
书。
《文章作法》,夏丐尊、刘薰宇合编,一九二六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

  ⑨“闻诛独夫纣矣,未闻弑君也”语见《孟子·梁惠王》,“独夫”原作“一
夫”。

  ⑩“中庸”语见《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据宋代朱熹
注:“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
……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
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
  ⑾指收入《三闲集》中的《怎么写》和《在钟楼上》二文。

  ⑿日本幕府的磔杀耶教徒十六世纪天主教传入日本后,迅速传布全国。
当时统
治日本的江户幕府(1603~1867)害怕教徒联合反抗,于一六一一年下令禁教,并
用酷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