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易中天中华史卷7:秦并天下 >

第17章

易中天中华史卷7:秦并天下-第17章

小说: 易中天中华史卷7:秦并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这绝不意味着之前的邦国时代是没有意义的。恰恰相反,正因为有这八百年的预备阶段,中华帝国虽然不是世界上最早的帝国,却是最典型也最成熟的帝国。
  不过这一点,要到汉武帝之后才能看出。
  现在让我们回到秦。很显然,秦能够兼并天下创立帝国,一定是因为他们的制度和文化顺应了历史的潮流。换句话说,秦人不过充当了历史要求的执行者,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使命。这是他们的荣幸,也是他们的荣耀。23
  既然如此,秦又为什么会二世而亡?
  秦亡之鉴
  一般地说,一个新生的政权如果迅速灭亡,多半只有三种原因:要么是制度有问题,要么是政治有问题,要么是制度和政治都有问题。
  秦,是哪一种?
  柳宗元认为是第二种:政治有问题。柳宗元说,秦亡和周亡是不同的。周亡在制度,政治没问题。秦亡在政治,制度没问题。秦失于政,周失于制,都很清楚。24
  这当然可以讨论。
  实际上,周和秦,并不能相提并论。周是八百年而亡,秦是二世而亡,岂可同日而语?因此,也许周的制度和政治都没问题,只是老了。周,怕是衰竭而死吧?
  秦,就不该这样。
  没错,秦是少年壮志,新做人家,应该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开创出一片新气象来。
  这也是大家的愿望。
  事实上,大秦帝国建立之初,不但统治者意气风发踌躇满志,被统治者也额手称庆欢欣鼓舞。不管怎么说,一个盼望已久的最高权威总算出现了,人们当然不吝以最大的善意,希望他能把幸福洒满人间。25
  结果却是失望。秦始皇并没有带来阳光和雨露。他施加于人民的,是暴力,是血腥,是苛政。
  秦政即苛政,正如秦制即帝制,这是已被反复证明过的。秦制与秦政,也都是秦主义的现实化。但,帝制和苛政并不画等号,正如专制未必都独裁。有开明专制,有集体专制。西汉初年就是开明专制,唐宋两代就是集体专制。既专制又独裁,要到朱元璋以后。
  那么,秦为什么是帝制加苛政呢?
  也许,天然如此。
  前面说过,秦,是华夏化的戎狄。他们原本是游牧民族,靠着强弓劲弩和铁马金戈,为自己打下一片天地。因此他们崇尚武力,信仰强权,相信重赏之下出勇夫,高压之下出良民,战马兵车出政权。
  从秦孝公到秦始皇,都这样。
  不难想象,这样一个集团,一个以武力获取权力的军事集团,当他们小鱼吃大鱼,骤然吞并天下,需要巩固政权保卫成果时,能想到的办法又会是什么呢?
  也只有军事管制加严刑峻法。
  这就是苛政的来历。
  没错,作为帝国制度的创造者,秦人对于如何治理和统治新国家,其实一无所知,只能照搬王国时代的成功经验。他们没有想到,也不可能想到,这是死路一条。
  秦人的错误不难理解。因为就连刘邦,也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刘邦称帝以后,有一位名叫陆贾的人常常在他耳边讲诗书。刘邦竟大爆粗口骂道:你老子我的天下,是骑在马上得来的,讲他娘的什么诗书?
  陆贾却反问:在马上得来的,也能在马上治理吗?26
  这话后来成了名言。
  问题是,为什么天下能在马上得,不能在马上治?
  因为得天下靠武力,治天下靠权力。
  的确,权力和武力是不一样的。武力是暴力,权力则不是,所以权力社会一定会取代武力社会。也因此,即便帝国的权力是靠武力获得和维持的,也只能表现为“非典型暴力”。然而秦始皇他们,却把非典型暴力(权力)当作典型暴力(武力)来使用,岂有不亡之理?
  秦之亡,确实在政治。
  换句话说,他们还没学会正确和娴熟地使用权力。他们的灭亡,跟亚述帝国如出一辙。27
  但,秦制就没问题吗?
  也有。
  前面说过,秦帝国的大厦是由两根支柱来支撑的:中央集权和官员代理。这两根支柱互为因果。要集权于中央,就必须消灭世袭的领主和封建的邦国。留下的空白,则由官员和郡县来填补。官员既然只是皇权的代理人,至高权力当然仍在皇帝那里。两根支柱,其实是一根。
  独木难支,帝国大厦轰然倒塌。
  显然,秦之亡既在政治,也在制度。政治上的补救办法,是把苛政变成仁政,至少看起来像仁政。制度上的补救办法,则是在中央集权和官员代理之外,再立一根支柱。只有这样,帝国才真能立于不败之地。
  所以,秦政必须转变为汉政,秦制也必须转变为汉制。这当然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也需要探索和实践。但毕其功于一役的,则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
  这个人,就是汉武帝。

  后记 我们有选择吗
  
  从这一卷开始,本中华史进入第二部。
  第二部叫“第一帝国”。1
  帝国在中华文明史中占据的分量很重。它历时长达两千一百三十二年,是三千七百年的大约十分之六。之前的战国,是邦国向帝国的转变阶段。战国之前,西周、东周、春秋,是邦国时代。西周之前,是早期国家时代,其中商是部落国家联盟,夏是部落国家。再往前追溯,所谓“三皇五帝”是在史前史,不在文明史。
  因此,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可以统称为“前帝国时代”。夏以前,则是“前国家时代”。
  前帝国时代和前国家时代的故事,构成了本中华史的第一部“中华根”。这是一段艰难而迷人的旅行。《祖先》是破冰之旅,《国家》是巡航之旅,《奠基者》是寻根之旅,《青春志》是心灵之旅,《从春秋到战国》是高手过招,《百家争鸣》是头脑风暴。百家争鸣之后,秦并天下。
  进入帝国时代,海面便变得开阔。
  是的。本中华史第二部六卷将要展现的,是八百年的历史。这里面,有两个短命的王朝(秦和晋),一个或两个长命的王朝(西汉和东汉),还有天下三分(三国)和南北对峙(南北朝),内容足够丰富,视野足够开阔。
  但,开阔未必是好事,因为容易迷失方向。
  把握方向的唯一办法是看清目标。目标是什么呢?三千七百年以来,我们的命运和选择。因此,当我们走到秦并天下的历史关头时,不禁要问:有选择吗?
  好像没有。
  没错,我们确实选择过,也探索过,实践过,西周创立的封建制度或邦国制度就是。是啊,三级所有,层层分权,各自为政,包产到户,处处都与帝国制度相反。这种制度如果试验成功,岂非可以走上另一条路?
  可惜,并无可能。
  为什么没有可能,本卷已经作了解释:通过战争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大帝国,是世界历史的大势所趋。不同的是,我们民族在帝国之前还有过邦国。
  邦国制度是中国人的独创,正如城邦制度是希腊人的发明。邦国与城邦的明显区别,也包括东周列国与印度列国的区别,以及与西亚的区别,就在于各邦国之上,还有一个“天下共主”,这就是周王国和周天子。
  这样一个“莫非王土”的天下,以及“奉天承运”的天子,是世界其他民族在“前帝国时代”所没有的,更是城邦制度的希腊没有的,堪称独一无二。
  结果是什么呢?
  与亚述帝国、波斯帝国、孔雀帝国等等相比,中华帝国更具有法理上和心理上的正当性。是的,天子原本就有,也必须有。战国无天子,天下就争战不休,乱作一团。帝国的诞生,无非是把天子从周天子变成了秦始皇,或者汉高祖,有什么不可以呢?
  于是,看起来处处相反的邦国制度,反倒成了帝国的奠基石和铺路石。中华帝国,也因此而比世界上其他所有帝国都要成熟,都要更像帝国。
  这是幸呢,还是不幸?
  这是命运,还是选择?
  也许,只有驶进开阔的海面,回过头才能看清楚。此前,却不妨回忆一下刘邦与英布的阵前对话。
  刘邦问:你何苦要造反?
  英布答:老子想当皇帝!
  呵呵!

  附录

  本卷大事年表

  前770年,周平王封秦襄公为诸侯,许以岐山西面之地,秦建国。
  前750年,秦文公攻西戎,收复周之失地,岐山以东归周,以西归秦。
  前714年,秦宁公迁都平阳。
  前677年,秦德公迁都雍。
  前359年,商鞅变法。
  前350年,秦孝公迁都咸阳。
  前343年,周显王封秦孝公为西伯。
  前325年,秦惠王称王。
  前278年,秦将白起攻陷楚都郢,楚迁都陈。
  前276年,楚顷襄王收复失地十五城。
  前256年,楚考烈王灭鲁。
  前253年,楚迁都钜阳。
  前247年,秦庄襄王卒,嬴政继位,年十三,国事皆决于文信侯吕不韦。
  前246年,嬴政元年,凿郑国渠,秦益富。
  前243年,秦蝗灾,令民纳粟千石拜爵一级,中国历史上买卖官爵从此开始。
  前241年,楚、赵、魏、韩、卫五国联军合纵攻秦,秦人开函谷关迎敌,联军不战而走。楚迁都寿春。
  前240年,《吕氏春秋》问世。
  前237年,吕不韦罢相,秦下逐客令,李斯上书后收回成命。
  前235年,吕不韦自杀。
  前233年,韩非入秦,被杀。
  前230年,秦灭韩。
  前228年,秦灭赵。
  前225年,秦灭魏。
  前223年,秦灭楚。
  前222年,秦灭燕。
  前221年,秦灭齐。秦始皇称帝,大秦帝国建立,帝国时代开始。
  前219年,秦始皇遣徐福入海求长生不死之药。
  前218年,张良刺秦未遂。
  前214年,任李斯为丞相。
  前213年,焚书。
  前212年,坑儒。
  前210年,秦始皇卒,秦二世继位,杀扶苏、蒙恬。
  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群雄纷纷响应。刘邦起兵于沛县,项梁起兵于吴县。
  前208年,秦二世诬杀李斯,任赵高为相。陈胜被杀。项梁立楚怀王心。秦将章邯攻楚,杀项梁。楚怀王心令刘邦攻秦关中。
  前207年,巨鹿之战,项羽大破秦军,章邯降楚。赵高杀秦二世,立子婴,去帝号,称秦王。
  前206年,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亡。项羽坑秦降卒二十万人,屠咸阳,自称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刘邦拜韩信为将,叛西楚。
  前203年,刘项中分天下,以鸿沟为界。
  前202年,刘邦越界与项羽战于垓下,项羽兵败自杀,刘邦称帝,大汉帝国建立。
  前201年,韩信被贬为淮阴侯。韩王信反。
  前200年,叔孙通制朝仪。
  前199年,汉朝廷令商人不得衣锦骑马。
  前196年,刘邦杀陈豨。吕后杀韩信。刘邦杀彭越。淮南王英布反。
  前195年,刘邦杀英布。刘邦卒,刘盈继位,是为汉惠帝。
  前193年,相国萧何卒。
  前189年,留侯张良卒。
  前188年,吕后临朝。
  前187年,诸吕封王。
  前180年,吕后卒。太尉周勃灭诸吕,立刘恒,是为汉文帝。
  前157年,汉文帝卒,汉景帝立。
  前154年,七国之乱。

  注释

  第一章
  
  1。见《史记·秦始皇本纪》。本章所引凡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