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中国皇帝全传 >

第138章

中国皇帝全传-第138章

小说: 中国皇帝全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人都是当时的名臣,睿宗在他们的辅佐下,整修纲纪,拨乱反正,使朝政呈现出一派振兴气象。

恢复选官制度。唐初规定,官员都由尚书省拟定,文官由吏部拟定,武官由兵部拟定,尚书和侍郎合起来叫做三选。唐中宗即位以后,由于韦皇后专权,这种选官制度遭到破坏。睿宗上台后,立即下诏恢复了这种选官制度,并任命姚崇和宋璟分别兼任兵部和吏部尚书,负责文武官员的选拔。

裁减冗官。中宗在位时期,韦皇后与安乐公主专权朝政,公开卖官鬻爵。到中宗后期,靠花钱上来的官员多达几千人。睿宗即位以后,下诏将斜封官全部罢免,并罢免了各公主府官。

昭雪冤案。睿宗即位以后,对中宗在位时期的一些冤案进行了平反和昭雪,如追复被韦氏集团的党羽武三思杀死的汉阳王张柬之、南阳王袁恕已等五王以及驸马都尉王同皎等人的官爵。其他一些被韦氏集团冤杀的人也都被恢复或追赠了官爵。

但是,睿宗初期的好景并没有持续很久,李旦即位的第二年,就失去了刚即位时的进取精神,做出了一些昏庸无道的事情,使朝政出现了腐败和混乱的现象。他开始重用奸臣,任命窦怀贞、肖至忠、岑羲、崔湜四人为宰相。

窦怀贞无才无德无功。中宗在位时,他担任御史大夫,靠阿谀逢迎得到了中宗、韦后的宠爱。韦氏集团被消灭后,他又投靠了新主子太平公主,当上了宰相。

肖至忠这个人本来还比较正派,威信也比较高。但是,为了升官发财,他也卖身投靠了太平公主。

岑羲和韦氏集团的关系很密切。韦氏集团毒死中宗,韦后临朝称制时,立刻任命他当了宰相。睿宗即位初年将他罢相,他又投靠了太平公主,得以恢复宰相职务。

崔湜原来只是一个考功员外郎的小官,由于和上官婉儿私通,由上官婉儿说项,中宗任命他当了宰相,但不久即因选官受贿被罢相。韦后临朝摄政后,他官复原职。睿宗即位初期又将他罢免。但由于他得到了太平公主的垂青,太平公主请求睿宗任命他做宰相。

景云二年二月,在太平公主等人建议下,李旦下诏将过去被罢免的斜封官全部恢复。景云二年五月,李旦的两个女儿西城、隆昌公主出家当女道士。李旦不听劝阻,下诏征发了数万民工,拆毁许多民房,用钱100多万缗,建造了金仙、玉真两座道观。

同是一个睿宗,之所以前后判若两人,关键在用人。睿宗即位的第一年,主要是听太子李隆基的话,任命名臣姚崇、宋璟等人为宰相,因此使朝政出现了振兴气象。第二年,主要是听太平公主的话,任用奸臣窦怀贞、肖至忠、岑羲等人为宰相,结果导致了朝政的腐败和混乱。

睿宗本人是一个不喜欢掌权管事、一心只想清静无为的人。触目惊心的宫廷斗争已使他对皇帝的至尊地位感到心灰意懒。二次即位后,他被夹在了儿子李隆基和妹妹太平公主两大政治势力之间,因此,他总是力图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搞政治平衡。一开始睿宗是比较偏向李隆基的,所以,睿宗上台的第一年,太子派占了上风。

对此,太平公主不肯罢休。她利用自己的地位和睿宗对她的信任与尊重,极力扩张自己的权势。她时刻梦想做母亲武则天那样的女皇帝,因此反对立精明强干的李隆基当太子,主张立性格温顺的李成器当太子,以便将来她可以控制皇帝。为了夺权,她一方面散布流言蜚语,说“太子不是长子,当太子不合适”,另一方面又积极扩充自己的政治势力,组成一个势力庞大的宗派集团。从李隆基被立为太子开始,双方就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经过一年的争斗,太平公主取得了胜利:李隆基辞去了政事;他的左右手姚崇、宋璟被罢了相;太平公主的党羽窦怀贞、肖至忠、岑羲、崔浞被任命为宰相,文武官员中也大多数依附太平公主。这样,在睿宗执政的第二年,公主派在朝廷中占了上风。

睿宗既对做皇帝没有兴趣,又无法调和太子和公主之间的矛盾,因此想及早禅位,做一个安逸宁静的太上皇。景云二年二月,李旦下诏令皇太子李隆基监国。四月,李旦又召集三品以上的大臣,宣布想传位给太子,太子一派不敢表态,太平公主的私党则极力劝阻,李旦便采取了折中方法:“凡是政事都由太子负责处理。军事、死刑和五品以上官吏的任免,都先和太子商量,然后再上奏我。”这使太平公主对李隆基更加痛恨,必欲除掉而后快。先天元年(公元712年)七月,天空中出现了一颗彗星,太平公主趁机叫术士对睿宗说:“皇太子想要当皇帝了。”想以此激起睿宗对太子的忌恨。没想到这么一来反而促使睿宗下决心传位给李隆基。太平公主弄巧成拙,劝阻又不成,不得已而求其次,劝睿宗虽然传位,但是大权还要自己掌握。睿宗只好同意。

先天元年八月,李旦传位给太子李隆基,自己称太上皇,自称为“朕”,下达的诏书叫做“诰”,五天一次在太极殿处理政事。太子李隆基自称为“予”,下达的诏书叫做“制”或“敕”,每天在武德殿处理政事。三品以上官吏的任免和大案件大政事,都由太上皇李旦亲自处理,其他的都由李隆基处理。

李隆基虽然正式做了皇帝,但是太平公主在中央的权力依然很大。当时的7个宰相中,有四个是她的党羽,文武百官也多为公主一党的人,这些人对李隆基阳奉阴违。先天二年六月,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的斗争白热化,双方都在聚集力量,准备发动政变。最后,李隆基先发制人,派兵镇压太平公主一党,将窦怀贞等人诛杀,太平公主赐死于家,迅速扑灭了公主党的势力,完全控制了中央政权。睿宗便下诏宣布正式禅位,只做清闲安静的太上皇,迁居百福殿颐养天年。

睿宗前后两次称帝,但真正在位的时间只有两年,禅位后为太上皇约4年,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16年)驾崩,终年55岁。庙号“睿宗”,谥号为“玄真大圣大兴皇帝”,被安葬在桥陵(今陕西蒲城县丰山)。

第一百九十八章 武周圣神皇帝武则天

一、两度入宫一朝为后

“女主临天下”,这一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现象,由1200多年前的卓越人物武则天所创造。武则天,武曌,这一富有历史魅力的名字,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的谜语,经受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褒贬。李唐王朝290年的历史,近半个世纪是由武则天这位女性皇帝导演的。

唐高祖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正月二十三日,武则天诞生在长安城的一个官宦之家。父亲武士彟,祖藉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贞观年间官拜工部尚书(正三品)、荆州都督,封应国公。母亲杨氏,为隋朝宗室宰相杨达之女。武则天的家庭出身对她日后的发迹和一生的政治性格有着深刻的影响。

武则天的身世并不显要。隋炀帝大业年间到处大兴土木,武士彟借机做木材生意发了家,也因此获得与上层人物结交的机会,并取得了鹰扬府队正(府兵制军府的下等军官)的军职。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李渊晋阳起兵,武士彟当时为军需官,随之克平京师长安,以功拜光禄大夫,封太原郡公,跻身于14名开国功臣之列。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武士彟原配夫人去世,唐高祖做媒,他娶了隋朝宗室宰相杨达之女、年逾40的老姑娘杨氏之续弦,生下三女,武则天排行第二。

像武则天这样暴发户出身的人,在隋唐时代讲究门当第的社会风气下,是没有什么政治前途可言的。因出身寒门而受到世人鄙夷的经历反而刺激了武则天,促使她形成了一种追逐权力和冷酷不择手段地报复一切的心理性格。

武则天的少女时代,是随父亲在利州(今四川广元)度过的。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武士彟死在荆州都督任上,前妻相里氏生下的两个儿子武元庆、武元爽和他们的堂兄弟武惟良、武怀运等待杨氏母女刻薄无礼,武则天孤女寡母四人在长安过了一段很不舒心的生活。

贞观十年,唐太宗的长孙皇后去世。次年,太宗听说武则天貌美色丽,遂召入宫立为才人,当时她才14岁。入宫以后,太宗赐她号武媚,人称媚娘。媚娘的确妩媚动人,但性格却阴狠刚烈。武则天进宫12年没有生育,并且当才人十几年没有晋升,可见她并不受太宗宠爱。十几年的半幽禁生活尽管使她虚度了最好的一段青春,但毕竟是她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步,而且是关键的一步。正是这时候,武则天与太子李治发生了恋爱关系。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五月,唐太宗驾崩,武则天被迫削发为尼,送进感业寺。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太宗周年忌日,唐高宗李治来到感业寺进香,与武则天重逢,昔日的爱恋之情复萌,于是高宗摈弃佛规礼教,把她接入宫中。

这次入宫后,年届28岁,思想业已成熟的武则天就在权力之争中大显身手了。

武则天这次入宫还得力于王皇后。当时王皇后与萧淑妃争宠,为离间皇帝与淑妃的关系,王皇后积极主张接纳武则天入宫,并自作主张让武则天蓄发等待。入宫后,武则天对王皇后毕恭毕敬,尽心侍奉,得到皇帝和王皇后的喜欢,很快晋升为昭仪(正二品),位于九嫔之首,仅次于皇后和四妃。然而,天真的王皇后低估了武则天,她对武则天的拉拢和利用不但除掉了萧淑妃,最后还毁灭了自己。

唐高宗总共有12个子女,后面6个全是武则天所生的,武则天对高宗的独占欲略见一斑。她得到了高宗的无比宠爱之后,当然不甘屈居人下,她要取王皇后而代之。于是在后宫大肆活动,笼络人心,发现与皇后、萧淑妃关系不好的人,就竭力拉拢,施以小恩小惠,将其安插于皇后和萧淑妃周围。武则天利用王皇后与萧淑妃的争宠,联合王皇后攻击萧淑妃,使之被废为庶民。接着便把矛头指向了王皇后。

大约在永徽五年初,武则天第二胎生下位公主,很讨人喜欢。王皇后也不禁前去看望,逗弄一番,知道皇帝要来就先走了。武则天趁机残忍地掐死亲生女儿,然后轻轻盖好被子。一会儿,皇帝来看女儿,武则天佯装欢笑,带皇帝来到床前,掀开被子,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皇帝见此情景,十分震惊,赶忙追查是怎么回事。侍女告诉他王皇后刚才来过,武则天又趁机进馋言,使王皇后有口难辩。再加上王皇后久未生育,高宗就此下定废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皇后的决心。武则天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竟然罔顾伦常,对亲生女儿下这般毒手。

围绕皇后废立问题,宫中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王皇后失宠,她的娘舅、中书令柳姡紫缺槐嶷亓鞣拧9艘⑻境に镂藜珊驮紫囫宜炝嫉裙嗣厦茄杆僮槌煞炊允屏Γ笸甲柚刮湓蛱烊胫骱蠊3家卜⑸朔只惺樯崛死钜甯⑽牢厩湫砭醋凇⒂反蠓虼抟逍⒅胸┰さ热私杌蔽湓蛱斓男母梗笸几约赫跞≌巫时尽N湓蛱斓玫秸庑┏嫉挠荡鳎鲆庥氤に镂藜杉耪龈叩汀

永徽五年九月间,唐高宗把长孙无忌、李责力、于志宁、褚遂良等几位宰相召到内殿,讨论皇后废立之事。武则天坐在帘后监视。长孙无忌等拼死谏诤。认为王皇后出身名门,忠厚贤淑,又没有过错,不应轻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