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人生-第3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那咱们走吧!……”
…………
晚上,楚琛回到家中,和家人聊了会天,就带着今天拍卖会上拍得的东西,返回了自己的房间。
关好了房门,楚琛就有些迫不及待的,把那座“福在眼前”木雕像拿了出来。
之前楚琛还觉得挺诧异,为什么好好的黄杨木雕还要在底台上刷一层薄漆,他原本以为是因为底台的木质有瑕疵,后来使用了灵宝眼,他才明白过来,原来这底台里面居然藏着东西,刷漆的是为了掩饰机关。
这里的机关正是楚琛已经遇到过两次的“肚中堂”,对于这种机关,他已经很熟悉了,而且之前他还用灵宝眼看过了。因此,他直接就拿起工具,在底部刮了起来,直到那个缝隙和钥匙孔都露出来时,他就换上了针。
先前楚琛已经看到里面的情况,知道这是最简单的一种肚中堂,只要是细针就能开。当他手上的针触及锁头时,只听“啪”的一声,盒子就被弹了出来,里面赫然放着一张折叠起来的纸,还有一些像之前看到过的防潮粉末。
楚琛把纸拿出来,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张画着山水的草图,上面寥寥几笔,形象的画了山和水,另外山上还有一座寺庙。
一眼看到这张草图,楚琛就想起了当初那张从唐三彩马里面取出来的草图,两份草图应该都是出自张火泥之手,要说没联系,他还真不相信。
于是楚琛连忙从他放置重要物品的收纳盒中,把之前的那张草图拿出来,一番对比才发现,原来原先的那张草图,画的是现在这张草图中的后山,这样一来,藏宝地的位置无疑更加清楚了一些。
不过国内这种地方多了去了,而且草图这么潦草,又不知道那座寺庙到底是什么名字,再说这么多年下来,那座寺庙也不知道还在不在,因此虽然多了一幅图,其实还是和先前一样,想要找到藏宝的地点根本就像大海里捞针差不多。
再说了,万一这上面画的不是国内,而是国外呢?
不过今天找到了这张图,也让楚琛有了个想法,会不会除了这两张之外,另外还有这样的草图,或者还有一张说明?
民国年间,有位大人物买到了张火泥制作的赝品,怒气冲天之下,使得张火泥的作品被销毁了许多,因此现在流传下来的并没多少。再说谁又知道张火泥把草图放在哪个里面,想要找到的希望,比凭借现在的线索找到宝藏更加的不靠谱。
想了一会,楚琛就摇了摇头,不再多想,就算想要得到民国时期张火泥的作品都不容易,何况是里面还有这种草图?
因此,对于接下来的线索,楚琛只是抱着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想法,如果东西注定是他的,那谁也抢不走,如果东西不是他的,那他再怎么强求也是枉然。……
第二天一早,一家人吃过早饭,整理好了仪容之后,楚琛就驾车带着他们,向京城西北郊的一处别墅区驶去。
经过将近三十多分钟的车程,楚琛就驶入了一条车辆很少的道路,没一会就驱车来到了一处风景秀丽的别墅区门口。
别墅区的位置就在大名鼎鼎的颐和园隔壁,这里在清朝时就是著名皇家园林之一的静明园所在地,清朝以后一直是历届政府管辖的别墅禁地。
解放之后,这里一时是国家领导人的重要居所,许多党政要员,多少都与这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连,现在很多国家领导人退休之后,都喜欢在这里静养。
门口的战士看到有车辆过来,拦停之后,就开始一丝不苟的检查起来,可以说比楚琛以往看到的任何检查都严格。当然,这里检查很严格也是正常的事情,按官方的资料说,这里可是驻扎着一个警卫营负责保卫。
检查完成后,楚琛就在父亲的指挥下,驱车来到了一栋小楼的院子门口,此时,在院子门口,已经停了三辆车,应该是其他人都已经早早的到了。
下车之前,赵芸琳就柔声地对楚琛说道:“阿琛,一会你可要控制点自己的情绪,好不好?”
“妈,您放心好了,关键时候,我不会掉链子的。”说着,楚琛微笑着给了母亲一个放心的表情。
四人下了车,楚琛就看到一位和父亲长得颇为相似,看上去已经是满头白发面容苍老,实际年龄却并不比父亲年长多少的男子,从院门口急匆匆的走了过来,此人正是楚琛的大伯,楚永强。
楚永强走到众人跟前,上下把楚琛仔细打量了一遍,才上前拉着楚琛的手,激动的说道:“阿琛,真是对不起啊!要不是我当年犯了错,你也不用受这么多年的苦了!”
想起父亲跟自己说起过,大伯这些年因为这件事情一直过得挺苦闷,现在又看到大伯苍老的相貌,和并不作伪的表情,楚琛就算以前心中有再大的不满,此时也已经化为了乌有。
再怎么样,都已经是年过半百的老人了,而且经过这么多年的煎熬,他也已经得到应有的惩罚,自己又何必不近人情的再来记恨他呢!
楚琛微笑着说道:“大伯,事情都已经过去了,而且这些年我也没觉得有些苦的,以前的事情,咱们就随他去吧!”
楚永宁也接过话道:“大哥,阿琛说的对,既然事情都已经过去那么长时间了,咱们就别再管以前的事情了。”
听到父子俩这么说,楚永强激动的眼泛热泪,十几年了,因为自己当初犯下的错误,让二弟一家人不得团聚的同时,自己也倍受煎熬,现在一切都过去了,而且还得到了对方的原谅,一时间,他都哽咽的说不出话来。(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二章 家人
楚永宁轻轻拍了拍楚永强的肩膀道:“大哥,咱们还是进去吧,不要让大家等急了!”
楚永强呵呵一笑道:“对,咱们进去吧!”
说完,楚永强就紧紧拉着楚琛的手,转过身带着他就向院子里走去。
楚琛跟着走了进去,却看到大伯转头时悄悄的拭了一下眼角,这让他心里觉得很不是滋味。
人这一生,永远在对与错之间徘徊,好与坏之间纠结,有些事情我们只知道当时对自己的益处,却没有考虑到之后带来的影响,等到再想补救的时候,却已经来不及了,从而留下了一生的遗憾。
大伯当初没有抑制住心中的贪念,影响了他一生的同时,也让他受了这么多年的煎熬,这既是对大伯当初错误选择的惩罚,又何尝不是自己的经验教训!
由此楚琛就想到,将来自己在重大事情的决定时,一定要对因此而产生的后果考虑清楚,千万不能被一时的利益所迷惑,不然大伯这些年受到的良心上的煎熬,也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
“妈,您怎么出来了?”
楚琛跟着走进了院门,就听到楚永强惊讶的说了一声,而后他就被楚永强快步的拉到了一位老太太面前。
此时老太太正被一位三十七八岁的妇女搀扶着,她一头稀疏的银发白得透亮,并被整整齐齐的梳到了脑后,脸上布满了皱纹,气色看起来到还不错。不过最引人注意的,却是她那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
老太太看到楚琛前来。连忙快步走到楚琛跟着,看得周围人一阵心惊胆战的。
“没事。我又不是小孩子,腿脚灵活着呢!”
老太太执意不要别人搀扶,而后就拉着楚琛的手一阵猛看,边看边喃喃自语道:“我的小宝总算回来了,可想死奶奶了!”
说着,老太太的眼中就不禁流下泪来。
楚琛连忙劝解道:“奶奶不哭,以后我再也不会离开了!”
说着,他就想起记忆中当初和奶奶一起玩耍的画面,虽然画面已经有些模糊。但画面中的奶奶看起来却并没有如此苍老,想起这些来,他的眼中也不禁泛起一些泪花。
老太太拭了下眼泪,笑着点头道:“好!咱们都不哭,小宝啊,你这些年过得好不好啊!”
“奶奶,我过的很好,不然我哪能长得到这么高啊!”楚琛呵呵一笑道。
其实,当初楚琛来京城的时候。身高也才一米六十多,长得也比较消瘦,这一方面是因为养父去世的影响,最主要还是山区的营养跟不上所致的。
后来到了京城。刚开始一段时间,吴叔一直让吴婶给他做好吃的,后来营养跟上了。个头就开始疯长,不然他如果一直在山区。虽说不至于太矮,不过一米八肯定是长不到的。
听楚琛这么说。老太太觉得也有道理,于是对其他人说道:“有道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小宝的养父虽然已经不在了,不过你们一定要尽快抽空去祭拜下他,咱们其它的做不到,尽尽心意那是应该的。”
“奶奶,那边现在还在筑路呢,还是等到完工了再去吧!”楚琛连忙说道。
老太太摇头道:“又不是深山老林,筑路又有什么关系。”
“妈,楚琛养父家就是在燕省山区。”楚永宁接过话道。
“啊!”老太太闻言大吃了一惊,而后满脸心疼的拉着楚琛的手道:“那边的情况我也知道,一天吃两餐就很好了,你还说没吃什么苦?”
楚琛和颜悦色的说道:“奶奶,我小时候真得没吃什么苦,家里有什么好东西,全都先让我吃的。”
老太太满脸不信的说道:“你呀,别安慰我,难道你养父家就你一个孩子啊?”
“还真就我一个……”说到这里,楚琛连忙把养父家的情况简单的说了一遍。
听完了楚琛的述说,老太太长叹了一声道:“都是苦命人啊!”
此时,楚永强开口说道:“妈,咱们先回去吧,别让爸久等了!”
老太太毕竟年纪大了,而且平常身体也不太好,站了这么长的时间,周围人都有些担心了。
“哼!让他多等等,当年……”老太太说到这里,想起宝贝孙子还在身旁,怕万一说的多了,引起他的反感,于是连忙闭口不说了。不过看她脸上忿忿不平的神色,估计是对当初的事情,心里还是耿耿于怀。
楚琛宽慰道:“奶奶,当年的事情都过去这么长时间了,咱们就别再去想了,反正事情都已经那样了,想这些不开心的事情,对身体也不好,我还想您长命百岁呢!”
“对对对!咱今后就不去想他了!”老太太开心的连连点头道:“我还想抱我家小宝的孩子呢!”
见此情形,大家全都会心一笑,楚琛挠了挠头,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在楚琛的搀扶下,老太太和其他人一起走进了屋内,在此期间,楚永强把刚才站在老太太身边的一男一女介绍给了楚琛,正是他的二叔楚永平和小姑楚永丽。
恭敬的打过招呼,楚琛注意到,二叔和小姑的相貌,虽然和大伯、父亲有些相像,不过总体来说更像奶奶一些,都是大眼睛,高鼻梁,年轻时候都是十足的俊男美女。
二叔保养的很好,四十来岁的人了,看起来还只有三十七八的模样,小姑就差了许多,虽然打扮的光彩靓丽,不过眼角却已经有了许多皱纹,并且黑发之中已经夹杂着一些银丝,才三十六岁的人,看上去却已经像是步入中年了。
见此情形,楚琛心里不由轻轻一叹,俗话说爱之深责之切,爷爷和大伯与小姑家的关系搞的这么僵,其实又何尝不是爱护小姑的一种表现呢!
走进客厅,楚琛看到伯母、婶婶还有小一辈,众多人都坐在沙发上,主座上则坐着一位身材微微有些发福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