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激情电子书 > 溯源 >

第13章

溯源-第13章

小说: 溯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不起这样的朵颐消费。我要是不及时修理修理你,保不准以后,你会给我惹下什么祸端。

  想到这里,我直言相告:龙隐,虽然在尘世间行走和在时空间穿越是一样的,每一思、一念、一言、一行都在不断地消耗,更需要不断地汲取能量,但是两者间存在很大不同。在尘世间行走,除了严重败德的情况,就算消耗了一定的能量,于生命安危也无大碍;在宇宙间穿越,如果消耗了过多的能量,其结果关乎的是整个人类的安危。所以,在穿越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让心情保持平静,尽可能地用念力向我传递信息,以减少能量的损耗。

  龙隐倒是乖巧,马上从嘟嘟哝哝改成了意念相传。他兴致勃勃地意念道:师傅,您真是海阔不怕风劲,天高不怕云塞。谁说在尘世间行走,就算消耗了一定的能量,于生命安危也无大碍?世间人能量极低,究其全部也不过是一滴水的模样,少丝毫而差千里,哪个消耗得起?

  虽然,这小子被突增的能量冲击得一时间难以平稳,以致脾性都有所变异,但他所说的话字句在理,却也让我内省几分。

  不等我对龙隐称道一二,他又兴致勃勃地意念道:师傅,《五福经》中说,修得圆满之人将被凤凰接引到齐天国。您无须凤凰接引就能够在宇宙间飞行穿越,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您是比经书中说的圆满之人还要圆满的人呢?

  哎,真是头大。自从七岁入五福院以来,我最怕的一件事就是为了《五福经》中的概念而自我辩证、自我博弈。记得十来岁时,师傅每天督促我潜心诵读《五福经》,并时常出题考我,让我针对经书中的一些概念阐明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有一次,我实在忍无可忍了,端着一大一小两个钵去见师傅。师傅问我何意,我举着钵理直气壮地说,经书中的那些概念,今天是这个小钵,明天就变成了这个大钵。这一刻我刚刚装满了这个小钵,下一刻捧在手里的,却是这个空空如也的大钵。修持呢,只要由心就好,整天在那些概念上纠结,有什么意义呢?

  师傅从我的手中接过两个钵,静静地看着我,轻轻地问:如果,小钵始终是空的,你能得到这个大点的钵吗?没错,概念是相对存在的,圆满也是相对存在的。可是,我们能因此而放弃求索和努力,并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已经超脱了追求圆满的相吗?

  见我不语,龙隐追问道:师傅,经书中说“圆满者如如”,您不但没有如如不动,反而带着我风风火火地穿越时空。是经书有误,还是您并未圆满?如果您并未圆满,又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能量?如果您已经圆满了,为什么还有个人喜好?为什么还有悲欢?在这茫茫的宇宙中,谁是最大的权威?谁来评判是否圆满?


()免费电子书下载
  龙隐这一连串的问题,有曾经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有至今让我如鲠在喉的。世人常言“德师出醒徒”;现在看来,德徒也是可以逼出醒师。我且细细考虑一番,在开解自己的同时,也开解龙隐。

  
  “龙隐,你提的这些问题,为师也没有全解,我就试着解答一下。如果你有不同意见,不妨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我说,“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个事实:世间没有任何事物能绝对的恒久不变。经文中提到的‘如如’,自然也是相对的,是相对于世间的种种状况而言的,并且,我们要明白‘如如’有时间的如如,空间的如如,精神的如如,操守的如如。经文中所说的如如,是说断了分别心,消除了彼此念,容融无量,故而无风、故而如如。简而言之,是追求‘五福’的如如,是修持的如如,是一成不变的五福性,并不是了无生气、毫无生机、死寂般的如如。如果,五福法教人修持的结果,是归于死寂,它的存在就违背了自然,我们按照违背自然的‘法’来修持,其结果定然是毁灭。如果,五福们修持的结果是没有喜恶,没有了悲欢,那肯定是不以个人的喜恶而行止,不以个人的喜恶而强加于他人,不以个人的喜恶而悲欢,不以个人的喜恶而引他人悲欢。并有,逐渐将自性归于五福性,与五福性一致,绝不是像木头一样毫无感知,对世事麻木不仁。如果真地麻木不仁了,还怎么引渡世人?又把世人引向何方?”

  见龙隐若有所思,我继续说:“至于‘在这茫茫的宇宙中,谁是最大的权威?谁来评判是否圆满?’的问题,非常简单,答案是自然。也只有自然才能够具有如此相对绝对的‘如如’,它囊括了时间、空间、自性等等各个方面的如如,也就是最高境界的如如。自然的如如,可以说是类似俗常人所理解的如如,但事实上,它也不是绝对的如如。因为,它也是以自性为准绳,并因此衡量、评判、奖惩众生众物。所以,我觉得,在学习经书的内容时,要尽可能地放低自己,让自己站在有血有肉的人的立场上,再去除自性中的瑕疵,去除自身的狭隘,让自己融性自然,化身自然。切不可兀自拔高,更不可把自己当作了自然的化身。那样的话,不但偏离了五福法的教诲,更偏离了人的自性。如果让一个不是人的人成为了世人的领袖,那才是世间最大的悲剧。”

  听了我的话,龙隐忽地虚弱,随即昏昏欲睡,毫无思辨的能力。书包网  想看书来书包网
龙之所隐(三)
(三)

  当固有的观点、理念或信仰遭遇冲击而瞬间坍塌的时候,很多人和龙隐一样,会有意无意地将自己遗失在废墟当中,再费尽心力地挣扎着爬起来,重新辨别前行的方向。其实,人们都明白,世上没有任何事物可以一成不变,即使有“永恒”也是相对之下的永恒。可是,人们常常画地为牢,用所谓的“忠于”之名来掩饰自己狭隘的固守。

  生命是流动的,与生命相关联的很多问题都不可以凝固在一个点上,不论这个点是多少时间与空间的交汇处,也不论这个点是多少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我从七八岁入五福院至今,从来没有怀疑过五福法,但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五福经》的思辨。也正因为能够不断地通过思辨来收获新知,我才更加信仰五福法,并立志为弘扬五福法而努力一生。很多人,包括老者师傅,包括龙隐的祖父,他们认为我一直没有离开五福院,是对五福院的坚守,是对五福法的坚持。于我而言,坚守与坚持都是极为陌生的概念,我之所以能够几十年如一日,不论荣辱也不论顺逆地留在五福院里,只是因为每一次读《五福经》时,都会有新的收获,都会步入更为广阔的天地。

  说起来,我与人们对福祖的敬仰有着本质的不同。大多数信徒对福祖的信仰来自《五福经》中关于“福报”的记述、来自万能的福祖赐予世人的五福;我对福祖的敬仰则来自《五福经》中每一字句所蕴涵的深度和广度、来自福祖在经文中没有抵达的高远和缜密。

  比如,福祖在《五福经》的最后一段文字中说:“我即将先于你们远离尘世,抵达齐天国度。愿五福保佑你们,让你们在《五福经》的引领下,走过尘世,步入齐天国。那个时候,周身的花纹呈现出‘德’、‘义’、‘礼’、‘仁’、‘信’的凤凰将载歌载舞。”

  千百年来,五福全和五福们时常忽略《五福经》中其它的内容,只掂量这最后一段话的份量。经过辈复一辈的演绎之后,这段话被翻译成了:“我即将先于你们远离尘世,抵达齐天国度。愿五福保佑你们,只要你们遵照《五福经》所说的去做,就能够走过尘世,步入齐天国。那个时候,周身的花纹呈现出‘德’、‘义’、‘礼’、‘仁’、‘信’的凤凰将把你们接引到齐天国。”

  而我对这段话的理解,却是:“我即将先于你们远离尘世,抵达齐天国度。愿五福保佑你们,让你们在《五福经》的引领下,走过尘世间的浅薄与狭隘、步入德高仁厚的齐天国。那个时候,你们将和周身的花纹呈现出‘德’、‘义’、‘礼’、‘仁’、‘信’的凤凰一样,载歌载舞地庆祝圆满。”

  “我还真就没看错你。”我正冥想着,忽地收到老者的意念,“不论多么智慧的人,一旦固守陈念、停滞不前,他的世界就会越来越狭小,他的前途就会越来越黯然。《五福经》原本就是不断延展的宇宙的地标和草图,绝不是锁定人心的河界和枷锁。”

  “既然如此,福祖何不直接在《五福经》中说明一下呢?那样的话,五福们肯定会开动大脑、开发智慧,不断超越、不断创新。”我想都没想地如此回应老者。

  老者叹息一声,说道:“如果我当初在《五福经》中如你所说的那样落笔,后人会因此而演绎出无数个版本的《五福经》,却未必有一本符合原意。《五福经》中,不限不定不否,内敛与外延全凭智者一念,这也是无法之法。”

  “咦?老者师傅,如此说来,您就是福祖了?”老者的话一下子转移了我的思维方向,忍不住问道。

  “这就是世人共有的死||穴。一旦遇有足以诱惑你的问题,瞬间就能忘了大局转入小局。”刚刚收到老者的信息,我们已经着陆,站在了老者的面前。老者继续说,“所以说,不论对于五福还是世间众生来说,定性是生命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如果没有定性,所有的修持都达不到圆满。”

  “死||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将灵性与定性有机地结合,更为可怕的是,自作主张地把自己当作福祖的代言人。”不知道龙隐何时恢复了清醒,见缝插针地说道。

  福祖哈哈大笑,举着拐杖说:“小龙,你能悟得此法,也就悟得了自然之法。且带你师傅在这地球上漫游一圈,待出发之前再来见我。”

  龙隐盯着拐杖,盯着老者,好久好久才轻轻地呼道:“鸿钧老祖,孩儿终于又回到您的身边了。”

  “鸿钧老祖?”龙隐的声音刚落,我又惊呼道,“到底是福祖还是鸿钧老祖?”

  龙隐咋咋呼呼地说:“福祖就是鸿钧老祖,就像小龙就是龙隐,五福全师傅就是德弘师傅。”

  我瞄了龙隐一眼,心里想:你小子这个时候明白了?希望你能保持明白。否则,在未来的行程中,有你好瞧的。

  龙隐也不示弱,用意念回应我道:师傅,徒儿年轻无知,如果他日在行程中偶有冒犯,还望师傅多多海涵。

  老者师傅轻轻地咳了一声,留下一句“这一对冤家”之后,转身就消失了。书包网 
龙之所隐(四)
(四)

  “冤家?我和龙隐真的是冤家吗?”思量着老者的话,我暗中疑问,“‘冤家’的本意是两个情趣相投却又各持己见的好朋友,多用来形容有才华又比较固执的两个人。我和龙隐怎么会是冤家呢?难道我们还有所固执吗?如果是这样,我可要先行检讨,以省爱徒。”


()
  与此同时,龙隐也在疑虑:“我和师傅,怎么会是冤家?老祖向来比较苛求师徒间的“长幼”和“礼仪”。在他看来,师徒间的缘分要比父子、母子间的缘分更为重要。父子或母子间的缘分,其使命主要是传递生命;师徒间的缘分,其使命主要是传递精神。难道,我与师傅间的调侃,已是大不敬、大不德了吗?”想到这里,龙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