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锦衣杀明 >

第243章

锦衣杀明-第243章

小说: 锦衣杀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为什么阿朱姑娘懂得玻璃的配方,而大明朝自己却又不生产玻璃,全部的玻璃都要依靠进口,徐兴夏的解释,绝对是理直气壮的:“爹,别人什么身份?怎么会在乎这么一点小钱?你看别人随手给春兰、秋兰就是数千两的银子,别人根本不缺钱的再说了,要是她们家自己生产玻璃,岂不是与民争利?这是要遭受言官的攻击的,他们不想惹别人口舌,当然要小心谨慎了”

被自己的大儿子一阵忽悠,半真半假,徐福庆就完全释疑了。想想也是,卖玻璃能赚几个钱啊?阿朱姑娘什么身份,怎么会在乎这么一点小钱?至于什么与民争利,什么言官攻击,老人家是不懂的,但是听自己的儿子这么说,似乎也的确是那么一回事。看来,这玻璃的配方,的确是阿朱姑娘给自己大儿子的。

不过,阿朱姑娘居然舍得将玻璃的配方交给徐兴夏,这说明什么呢?徐福庆忍不住有点胡思乱想起来。他是本分人,最清楚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阿朱姑娘和自己的大儿子,只不过是萍水相逢,偶尔遇见而已,玻璃这么珍贵的配方,不可能就这样白送给自己的大儿子吧?这里面……

老实说,对于大儿子的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徐福庆觉得是不太现实的。毕竟,双方的身份,都摆在那里,简直是天与地的差别啊哪怕是徐兴夏做到总兵官,也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只是徐兴夏坚持自己的婚姻自己做主,他两个也不好怎么干涉。反正,就让他自己折腾去吧。万一碰壁了,或许就回心转意了。

可是,他这个做父亲的,对于大儿子的婚事,总不能不管不顾啊就算徐兴夏真的喜欢阿朱姑娘,那也得加快进度才行啊如果这件事办不成,那就赶紧换一个相亲的对象啊千万不能拖别年过二十,还没有成家立业,那就不太好看了。

当时的年轻人,只要是有条件的,有哪个是二十岁以后才结婚的?除非是家里穷得实在是没有人愿意下嫁的。好些二十岁的年轻人,都已经有两三个孩子了。徐福庆忍不住闷闷的说道:“夏儿,阿朱姑娘回去了京城这么久……”

徐兴夏适时的打断自己老爹的说话,错开话题说道:“爹,玻璃工场就交给你了。最好是在明年正月就有样品出来。我可是和很多大商家都说好了,明年年初,将会有大量的玻璃交给他们。我要是做不到,可是会被人背后说闲话的。”

徐福庆的思维顿时被拉了回来,跃跃欲试的说道:“只要你的配方没有问题,我这里肯定没有问题。”

徐兴夏就放心了,含笑说道:“那就谢谢爹爹了。”

如果自己的老爹也不能胜任这样的差事,他也没有话说。做儿子的,总不能说自己的父亲无能吧?那也太不孝了,会让自己的父亲伤心欲绝的。唉,做人儿子,有时候也挺不容易的。要赚钱养家,要孝敬父母,要恩爱妻子,要养育孩子……

徐福庆又忍不住问道:“阿朱姑娘回去京城……”

话还没有说完呢,徐兴夏已经跑开了。徐福庆只好苦笑一番,收拾心情,忙碌玻璃工场去了。自己的大儿子是在故意回避阿朱姑娘的话题,他当然看得出来。可是,自己的大儿子,如此的执拗,他还真是没有什么办法,只好走一步看一步了。

徐兴夏的确是在故意避开这个话题。没办法,他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说谎话来忽悠自己的父亲,太对不起老人家了。与其说谎,还不如什么都不说呢。朱蘅芷回去了京城,那就是一如侯门深似海,从此徐郎是路人了。按照惯例,她的婚姻命运,不是掌握在她本人的手里,而是掌握在她身边的人手里。

他要将她从那高高的围墙里面拉出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在的他,甚至连和她身边的人平等对话的机会都没有。朱蘅芷可以和他平等的说话,她身边的人却绝对不可能的。他必须努力,努力争取到这个机会。如果他有本事,能够居高临下的和他们说话,那就更好了。不过,这些都不现实。

居高临下的和她身边的人说话,那得是什么样的身份呢?嗯,身份已经没有用了。到那个份上,双方看重的,已经不是各自的身份,而是各自背后的实力。这的确是很现实,很残酷的问题。可是,现实就是这样的残酷。他必须拥有强大的力量,才有资格和他们平等对话。这个力量要大到什么样的程度呢?保守的估计,要大到让她身边的,都感觉到颤栗的地步

在以往的朝代,每每都有游牧民族的首领,强行向汉家天子求亲,要娶汉家王朝的公主。他们凭借的是什么?当然不是他们的身份,而是他们的实力。他们都拥有可以让汉家天子忌惮的实力。为了讨好他们,汉家天子只有答应他们的要求。

“努力你行的”徐兴夏暗暗的鼓励自己。

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不仅仅是为了将她从深宫内院里面拉出来,更重要的是,他可以自由的掌控自己的命运。无论是婚姻方面的,还是其他方面的命运,他都要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

徐福庆的失落,只有很短暂的时间。因为,他很快就忙碌起来了,阿朱姑娘的事情,也就抛之脑后了。根据徐兴夏给出的配方,徐福庆要做的事情,还真是不少。首先,要找到合适的瓷窑,专门烧制玻璃。其次,要找到信得过的工匠,能保守玻璃配方的秘密。再次,是要能够就地取材,收集原材料。整个过程,越少人知道越好。知道玻璃的人越好,保密的效果就越好。

对于大儿子的千叮嘱万嘱咐,徐福庆当然不敢大意。这是一件大事,他必须做好。做儿子的不能让父亲失望,做父亲的又岂能让自己的儿子失望?自己的儿子如此的出色,做父亲的当然不能落后啊他带着尚未痊愈的双腿,在贺兰山的山脚,到处寻找合适的地方。起早摸黑的,无论多么艰苦,他都默默的承受。

最终,徐福庆在镇朔堡的西北边,在贺兰山的某个隐藏的山谷里面,带人开挖了一座瓦窑。经过精心的处理以后,这座瓦窑,成了融化玻璃原材料,凝结玻璃粗坯的主要场所。至于如何打磨玻璃,如何分割玻璃,这都是以后的事情了。徐福庆现在要做的,就是先将第一块玻璃凝结出来。

……

正文 【第279章】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279章】山雨欲来风满楼

(0279)

【今天的第一更送到】

徐福庆在镇朔堡常驻做事,徐兴夏却是要分头跑的。离开父亲的身边,徐兴夏就来找高正城。迟虎那边的谈判,关系到两万多名汉人奴隶的命运,必须做好大量的前提工作。这些汉人奴隶,在回来镇朔堡以后,肯定是需要地方蜗居的。就算砖瓦屋没有,茅草屋也要给一间。因此,镇朔堡的房屋建造任务,非常的艰巨。

高正城也是忙碌的额头上都是汗,估计是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十一月份的天气了,他还穿着断袖呢。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在城市建设中,显得特别的明显。在没有现代化机械的时代,一切的建设,都得依靠工人的双手。徐兴夏就算再有钱,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将那么多的劳动力抓过来。再说,工钱方面,一个月二两银子,已经是极限了。只有工头之类的,才能拿到三两银子以上。

“千户大人……”看到徐兴夏过来,高正城急忙汇报了房屋大体的建造进度。由于时间太紧了,劳动力又严重不足,一下子要建造这么多的房屋,是根本不可能的。即使是每个人一间茅草屋,都无法满足。因此,高正城就想到了大棚屋。

所谓的大棚屋,就是用木材和茅草搭建起来的大通铺。每个人都只占一个床位,别的什么都没有。这是速度最快,成本最低,最没有技术难度的房屋。一排长长的大棚屋,可以住数百人。只要几十排的大棚屋,就可以将所有的奴隶,都全部安置完毕。

当然了,这样的大棚屋,居住条件是非常简陋的。除了晚上睡一觉之外,别的什么都做不了。在大冬天的,甚至连寒风都遮挡不住了。可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计划不如变化快,谁也想不到,镇朔堡的人口,会增加得这么快的。

如果单纯的从居住的角度书法,徐兴夏甚至愿意同意鞑靼人的要求,将奴隶们回来的时间,向后推迟两个月。这样,镇朔堡就有更多的时间,来建造更多的房屋。不过,从战略的整体角度考虑,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因此,房屋的进度,不能拖。

“大棚屋就大棚屋吧”徐兴夏看过以后,一锤定音。

大棚屋的确是太简陋,难以长时间居住。但是,他相信,对于那些被放回来的奴隶们而言,即使是暂时住在大棚屋里面,心情也要比以前愉悦得多。只要能脱离鞑子的苦海,这样的代价,算得了什么?除非是那种变态的,愿意给别人做牛做马的,有被*待狂的,才会愿意继续留在鞑子那边不回来。回来的奴隶们,以后想要住更好的房子,那就要依靠自己的双手去争取了。

……

在高正城之后,徐兴夏逐个找管事会的各个百户,检查工作进度。大部分的工作,进度还算满意,各个百户们的工作积极性,都是相当高的。有他们的存在,徐兴夏的各项指令,基本上都能迅速的贯彻执行。即使偶尔出现小差错,那也是无心之过。

在以前,军户们都窝囊了大半辈子,一点出息都没有。现在,有一个大好的机会摆在他们的面前,如果他们还不努力抓住,那就真的是傻蛋了。因此,管事会的六个百户,干活都是很努力的。他们的命运,都已经跟徐兴夏牢牢的捆绑在一起,如果徐兴夏遭遇失败,等待他们的,同样是极其悲惨的结果。

由于管事会需要管辖的事情,的确太多,千头万绪,杂七杂八,六个百户,根本无法满足需要。管事会必须扩充人选。于是,经过慎重的考虑以后,徐兴夏又提拔了五个人为百户。这五个人,分别是黄晓宁、陈文渊、胡一山、高再兴、孙默。

其中,黄晓宁和陈文渊,以前都是直接给徐兴夏做事的。一个负责红砖,一个负责木材,现在将他们俩提拔为百户,他俩还是负责原来的差事。由于镇朔堡、黑山营,以及镇远关都需要大量的红砖和木材,两人肩负的任务,还是相当重的。

另外,还有一个水泥,生产任务同样很重。水泥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就是粗重活特别多,一般的劳动力,都难以承担。必须是那种很强壮的劳动力,一个人至少可以肩挑一把百十斤的那一种。水泥在生产出来以后,要运输到各地,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哪怕一辆马车装五百斤的水泥,每天都要出动几百辆的马车。

胡一山则是外来的军户头目,原来就是总旗。说起他的故事,简直有一匹布那么长。他是北直隶的军户,因为得罪了自己的上司,结果一路逃亡到宁夏镇,才堪堪有活命的机会。北直隶靠近天子脚下,又靠近辽东,他知道的消息还挺多,就是无法分辨真假。

高再兴原来也是总旗,是养马能手。他本来是镇朔堡的军户,莫日根来袭的时候,刚好不在堡内,侥幸的避过一劫。随着白衣军属下的军马越来越多,需要的牧马人也越来越多,原来只有张云大一个百户在操持,已经忙不过来了。

孙默则是镇朔堡残存军户的代表。莫日根来袭的时候,他同样有事不在堡内,结果也侥幸的避过了一劫。镇朔堡的军户,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