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孽缘千里 黑马 >

第42章

孽缘千里 黑马-第42章

小说: 孽缘千里 黑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班人还等什么?那么多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之奋斗的不就是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我们有什么可犹豫的?
  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像金训华那样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开发建设,支援世界革命。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劳苦大众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不甘屈服,在丛林中、沙漠里进行战斗。赤道战鼓,沙漠风暴,四海翻腾,五洲震荡,这是帝国主义灭亡的前夜。生在这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我们是多么幸福,能亲身参加这最后的斗争,多么光荣。马克思没有看到社会主义的成功就长眠
  列宁开创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已堕落为社会帝国主义。
  只有毛泽东的中国是世界革命的大本营。我们太幸福了,有老一辈为我们打下了红色江山,我们不用像亚非拉的阶级兄弟那样冲锋陷阵,而是去扎根农村,改造农村,用自己劳动的汗水支援艰苦卓绝奋战的亚非拉兄弟。金训华他们能够离开大上海奔赴边疆,我们难道连小城市的生活也舍不得放弃?是时候了,决裂,决裂,与传统的所有制关系进行最彻底的决裂,与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在上山下乡运动中,我们失去的只是一个城市户口,可我们获得的是一个广阔的入生舞台,从此走向更伟大的人生。我的选择:北大荒、内蒙古、黄土高原。我的最近志愿:做社会主义新农民。我的最高志愿:做一个无产阶级先锋战士。
    我是多么渴望加入伟大的党
    可有时我真苦恼,为什么有那么多落后的同学,对上山下乡这个反修防修的革命运动总是持消极态度,总是想方设法逃避。连有的团支部书记也经受不住关键时刻的考验。真是耻辱。大家都赖在城里,谁去开发落后地区?共产主义哪一天才能实现?我要带头,做榜样。按政策,我的哥哥姐姐都已下乡,我是可以照顾留城的,可我不能贪图享受,
  我一定要下去。离父母远了,可我离党离世界革命更近 这才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心。等我们把边疆建设好了,我还要把父母接去,让他们看看社会主义新农村。
    只有这样,等我老了,我才会像保尔。柯察金那样说,我无愧于自己的生命。
    柳刚的那一大本豪言壮语几乎你都能背下来。只是感到自愧不如,只怪自己身上小资情调太重,如偷看《红楼梦》和《戴望舒诗选》,还和许呜呜好——你如实地对柳刚谈了这些,你担心自己不能当好一个优秀的团干部。可出乎意料的是,柳刚并没有批评你,而是告诉你,这样的情调并非不健康。他说共产主义并不是让人人当苦行僧,而是让人人生活得更好。恋爱本身并没有错,关键是要找自己情投意合的人,要讲理想,互相鼓励上进,这样的爱情才是美好的。他告诉你他和亚梅就在恋爱,他们还要一起上山下乡。他说他和亚梅也读了《红楼梦》,这样的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为什么不能看?人类的文化是一代代积累下来的,无产阶级的文化只有通过批判继承前人的文化才能得到发展。柳刚的话显然同当时报纸上的文章不是一个腔调,让你听来大感迷惑。你无法相信这样一个大红人竟然也有这样的情调。
    这种小资情调又怎么能够同他的革命理想融为一体?或许他以后的一次次失落失败都与他这种浪漫情调有关。现实是容不得半点浪漫的,一场又一场的运动,尔虞我诈的官场是容不得半点浪漫的。柳刚这样的人似乎更应该去考中文系,去当文人。
    他对你大讲列宁那篇《青年团的任务》,列宁说过,无产阶级文化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自称为无产阶级的文化专家杜撰出来的,是对人类全部优秀文化的接受和发展。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不拒绝传统的优秀文化。列宁的名言是:
    “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
    你几乎对柳刚佩服得五体投地,说:“你来当我们老师吧,听你讲课班上保准不会乱。”
    柳刚叹口气说他对那些政治老师们也十分失望,也不爱听他们上课,只不过因为自己是学生干部, 不得不带头认真听课,否则早就不听
  他最反感的是那个校团委书记,这个人太让他失望。身为校团委书记应该是那种激情似火、口若悬河的人,是同学们的良师益友,可这位营老师简直就是个人见人烦的人物。他自己的老婆孩子都在农村,一个人在城里工作,整天动员学生们上山下乡,大家说:“让我们去建设新农村,他为什么从农村跑城里来?赖在城里干什么?”表哥提到这个人后,你也开始注意地
  真不明白,
  这样一个口齿不清,形象委琐的人怎么能当团员们的带头人。一点也不像电影上那些站在街头振臂一挥,高声演讲的风流倜傥革命鼓动家。这个书记倒是应该让表哥来当才好。表哥戏称他是“混入革命队伍中的机会主义分子”,看不出他“文革”中还是“反戈一击”的干部,为向革命派表忠心,编造了老校长的风流案,害得老校长跳楼自杀。
    那一年,你常常去舅舅家,跑得那样勤,很令父母吃惊。舅舅舅妈也惊奇地说,你这么小点,就能读柳刚的书,还同柳刚说些小大人似的话,看上去“事儿事儿的”。
    刚刚步入青年时期的人哪个不是“事儿事儿”的?而你比你的同学们似乎更加事儿事儿的。在你眼中那一班人除了吕峰和许鸣鸣等个别几个有教养人家的孩子,其余的孩子似乎仍然还留在孩童阶段,且是那种犯混的半大孩子阶段。他们整无价闹闹哄哄地来来去去,木懂什么理想,不谈什么未来,像小学生那么顽皮,又比小学生恶劣,骨子里透着小镇上野孩子的浑劲儿,实在不可调教。跟这样晚熟的孩子混在一起,觉得像置身于一个浑浑噩噩的未开化人群中。他们根本不知道世界上在发生着什么,压根儿也不想知道。那个时候你曾为他们痛苦惋惜。你曾为自己感到优越。现在看来,在那个年代里混混饨饨似乎不算什么坏事。
    在那个年代过于早熟似乎并没有什么优越,两相比校,似乎同归于尽。那些同学把精力浪费在无所事事的玩闹上,你把早熟的精力花在那些激情的追求上,这种追求几年后被证明是一次最聪明的受骗上当。
    失落也罢,徒劳也罢,那个时候你是充实的,就像日后你仍然充实——为痛苦充实——一样。你把无法向那班同学表明的理想说给柳刚,他似乎比父母还值得信赖,人在少年时代总有这样可依赖可崇拜的人物,即使成年后你发现他多么让你失望。你说下乡的动机很简单,是想最终成为一个知青诗人、知青作家,攒足了生活,记录下那个红红火火的岁月。柳刚听了很激动,他说他那个年级里还没发现谁有这样的理想呢。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不仅需要人们全身心地投人,不仅要出领袖人物,还要造就自己的艺术家。你们相约,毕业后你去找他,去写他们的生活。
    果然,在七三年一个大雪纷飞的冬日,他第一个贴出了上山下乡的决心书,和他一起签名的就是亚梅姐,老师们站在大红的决心书前读着,赞不绝口,说他们是“天生的一对儿”。你一到下课就站在人群中,好像那张决心书是自己贴的似的。
    而两年后你和许鸣鸣在同一个位置上贴决心书的镜头,开始在脑海中与柳刚贴的决心书叠映在一起,分不清彼此,甚至连观众的表情都是一样的,分不清彼此。
    你去舅舅家送表哥下乡,舅妈一边帮他们打点行装一边掉着眼泪。可表哥却和亚梅乐呵呵地包饺子,挤了一屋子一起下乡的同学,全是他们年级的头面人物。你痴呆呆地看着他们,头脑中勾画出的是未来和许鸣鸣、目峰等一批班干部在自己家包着饺子准备下乡的场景。
    你送他一个大红皮的笔记本,里面满是《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和《智取威虎山》的剧照。记得那个本子很贵,一块多钱,是塑料皮的呢。你在扉页上写上了他们两个人的名字,落款时你问柳刚能不能也写上许鸣鸣的名字。
    他们全都笑。一个女孩逗你说:“人家同意了 可不能自作主张 ”
    你记得自己的脸一下子就热了,说了句:“就兴你们有革命爱情,别人不许有”
    柳刚揪揪你的耳朵:“还挺积极,下乡时再定也不迟。”说完送你一本《共产党宣言》辅导材料,那是他翻卷了边的一本。你和他们一起吃着饺子,听他们说说笑笑,那个充满青春活力的成人世界对你来说是那么神秘火热,。动中只盼着自己快快长大。
    你们正吃饺子时,学校领导带着人敲着锣鼓来了,正式通知表哥:他是预备党员了,是党总支连夜开会通过的。表哥终于实现了他火线入党的愿望。工宣队长和革委会主任握住舅舅舅妈的手,说:“感谢你们二老为党培养了一个好党员,他是我们平原中学的骄傲厂那场景,让你想起《英雄儿女》中志愿军领导慰问烈士王成的父亲时说的话。工宣队长还说表哥下乡的那个公社已经来电说准备安排他当公社团委副书记呢。同学们一片欢呼祝贺他。可柳刚却一连摇头说不行,他要从一个普通农民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走革命路,决不接受照顾。
    在人们热热闹闹的说笑声中,你悄然离开了他们家,独自一人回家。街上很冷,那是西关护城河附近的一条街,旧名儿叫北阁街,是一条破旧的街道,还没脱尽几十年前农村集镇小街的模样。有城墙时,那儿是城外乡村,姥姥家就住在那儿,在那个破院子里她生下了七个儿女,六个儿女从那里走了出来,进城的进城,远走高飞的的远走高飞。那条街依旧灯火昏暗,路还是坑坑洼洼。仍住着不少户拉大车的人家,门洞里养着驴、马或骡子,大门外垛着牲口吃的干草,倚靠着大车。一街的马粪味儿。一街牲口低沉或高亢的叫声。寒风中哪家的人在风灯下铡着喂牲口的草料,宽大的黑影子拖了一地一墙,影影绰绰地,让人心里平添些温暖。你的心里很热,只觉得表哥的今天就是几年后你的明天。你觉得表哥比电影里和书里的许多英雄人物更真实可靠。他的一言一行都像电影里的英雄人物,可他却与那些高大的工农兵英雄不一样,他比他们真实可靠,至少他敢爱,敢读《红楼梦》,而那个时候文学作品中的英雄都不讲爱情,且男男女女个个是光棍。从某种程度上讲,柳刚更像保尔。柯察金。
    第二天一早,你作为低年级的学生代表,坐上那个太行山里的县革委派来的大卡车送表哥他们一批人进山。你看见许鸣鸣在欢送的人群中竟不顾一切挤到她面前说了几句话。
  那以前你们是木敢公开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话的, 因为人们议论你们“搞对象”。
    这个地方的人很土,口音很难听,把“对”字念成dei
  ,把一个美好的恋爱弄成这种丑恶的三个字,听起来就让人恶心三日。连你那善良的父母见你和鸣鸣暗送秋波也操着一口上腔问你: “真对(dei )上象
  ”你曾怒不可遏,冲他们大喊:
    “那叫对象, 怎么
  你们北京的大学算白念了不成?一口土话死不改悔,连词儿都跟那些没文化的人一样。你们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