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父海母-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打猎救灾
常三先去县城买了口锅,重又扛起他那杆猎枪。他对自己的第二个女人说:“有了这杆枪,咱家就饿不死”。
一时常三家的院子里热闹起来,孩子们嗅着兔肉香味蜂拥而至。常三煮兔肉的大锅就支在天井里,往往一锅兔汤尚没开,孩子们便揭锅疯抢,一个个烫得双手红肿,抢到一两块半生不熟的兔肉,忙不迭地送进嘴里。眨眼间,一锅肉仅剩汤水。
常三并不气恼,他其实留下一两只兔子,到深夜里煮给一家几口吃。
有两次,为感化大儿子雨,他在深夜打发小个子女人带过来的儿子小毛头给雨两口子送去半碗兔肉。可不久小毛头又端着回来,说大哥不要。
雨的老婆已生下两个儿子,老大三岁,小的仅有一岁,因父子不和,常三很难与他们亲近。但一天下午,常三发现自己的大孙子也加入到抢兔肉的队伍里。他下手抢出两块肉送给孙子,但转眼又被大些的孩子抢去。如此再三,他只好将大孙子叫进屋里,把抓在手里的兔肉交给他,关门看他一口口地吃完。饥荒连结起了常三与隔辈人的亲情。
常三的举动了,激发了蛤蟆湾子村人的灵感。大家一起将饥饿的目光瞄向了荒原上的动物。他们没有猎枪,却在短短时间里发明了各种捕捉猎物的器具,有马尾扣、有铁夹子,虽不一定每一天都有收获,但一当获取了猎物便欢天喜地,提着回家让一家人解馋。
邓家的兆喜、兆富、兆财、小闹子和秋兰的弟弟石头全都加入了捕猎的队伍。此时,可吃之物只有荒原上的生灵了。人们对吃食已毫无选择,就连平日不能进口的活物也吃下去,甚至等不及蒸煮,便将活物连皮毛吞下。
很多人已开始用镢头凿开冻土,将冬眠于地下的蛇和青蛙之类挖出吃下,每一个人眼里都布满血丝,目光骇人。但饥饿的魔影并没因此而走。
新生
这年的春节无一丝快乐气氛,大年初一晚上,郑好学的妻子因七八天没吃到一口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撇下两个仅有三岁和五岁的孩子。
河父海母19(2)
在掩埋女人时,四个棒劳力抬着骨瘦如柴的尸体和一具薄薄的棺木半里路歇了五次。刘氏主动承担起了照顾两个孩子的任务,将他们领回自己家里,将饭菜与自己的子孙平均分吃,这使郑好学感激流涕。
他已对找公社要粮心灰意冷,因为他亲眼看到曲建成和青梅也在挨饿。
正月十五,村里一个半大孩子走着路一头抢倒在地上,再也没爬起来。天渐渐暖时,村里已死了十多口人。死最后两个人时,已无人再能抬动棺木,只得装上地排车,由十几个劳力推拉到墓地。
邓吉昌两腿浮肿得足有腰粗。但他以顽强的毅力处理着村里的大小事务。
“别再到处跑了,再这样下去,你这两条腿非废了不可!”刘氏看着他用手指一捺就出现一个深坑的大腿苦心地劝他,但他充耳不闻,继续忙他的事情。
饥饿中的半年多时间里,蛤蟆湾子成年女人除虎子媳妇和王来顺老婆赵氏外全都闭经。致使麦收下来后第三个月,全村女人对突如其来的经血惊奇万分,如初潮时一般。
此时,虎子媳妇生下一个胖小子。
浪女人生产的第二天,便将孩子抱到邓家,说孩子是兆禄播下的种。虽然全家人都怀疑浪女人话的真实性,可刘氏毫不犹豫地收留了孩子,但她警告浪女人,从此不要再登邓家的门槛。
其实浪女人根本不知道孩子究竟是谁的,她之所以抱到邓家是因为认定只有刘氏才可能收留这个孩子。
尊严与干粮
()
从兆禄那里尝到甜头的女人,自兆禄和大虎走后,根本没将自己怀有身孕放在心上,一直寻找新的目标。
饥荒帮了她的大忙,她第一次用干粮换取性欲满足是在一天晚上。
那天晚饭后出门时,她见壮汉兆喜饿倒在一堆柴禾旁,一时动了邪念。她回家拿来两个窝头,问兆喜想不想吃。饥饿已使兆喜失去了平日的自尊,原先,他对这个女人连正眼都不看一下,有气无力地说想吃。
“吃完得和俺睡觉。”大虎媳妇向来不知羞耻二字。“咋都行啊。”兆喜两眼死死地盯着两个窝头。那夜,两个窝头下肚打起精神的兆喜又被虎子媳妇折腾得筋疲力尽。
浪女人第二个目标是那天抓虎子衣领的秋兰弟弟石头。
一天中午,她在挑水时碰见石头一摇一晃地在太阳下走。她对石头说自己家里有吃的。饥饿的石头便跟在她身后,一直走到她家里。女人将藏在墙缝里的三个馒头拿出来,象勾引兆喜一样问小伙子想不想吃。石头因为饥饿浑身已没力气争抢,两眼盯着她说想吃。于是女人又提出了她的条件,石头满口答应,吃饱后满足了女人的要求。
就这样,她用同样的方法勾引一个又一个男人让自己行乐,全不顾村人的饥荒。
而她最丧心病狂地做一件事是勾引了邓吉昌的四儿子——只有十一岁的兆财。这是她用干粮勾引的年龄最小的一个。
蛤蟆湾子的女人慢慢都知道了虎子媳妇在饥荒中的所作所为,在宽恕自己男人或孩子的同时,对她更加深恶痛绝,见了面总朝她吐口唾沫。
阳春三月到来之后,荒原上的饥荒得到了缓解
PS:活下来的人们在经历麦收归公的无奈后,能否“找”到粮食以撑过这可怕的饥荒。
河父海母20(1)
牺牲生灵
荒草地上的新绿被饥饿的人们一把把薅起,送进嘴里用力地嚼着,每个人吐出的口水都是绿色。大家更多地将目光投向开始活动于荒原上的生灵。
猎户常三每天都会背回一大捆野兔和貔子之类。他已经过特许,不再参加社里的劳动。他家支在院子里的大锅更使全村孩子着迷。孩子们一天到晚等着小个子女人将野味煮熟,然后揭锅盖疯抢。
几乎所有男人都加入了对生灵大捕杀的队伍,他们对老天爷给人类的这一馈赠感恩戴德,用生灵的生命换取自己暂时的饱腹。
刚出生的一窝小兔子被寻到,得到者几乎不假思索地将肉乎乎的小躯体捏在手里,在小生命闭眼挣扎中放进嘴里有滋有味地咀嚼。
单干户王来顺的脸色一天比一天难看。
“伤天害理啊!”他看着荒原上日益见少的生灵长嘘短叹,对所有村人恨之入骨。
有一天,他在背着荆条筐拾粪时,看到两个年轻人捡到一窝显然是刚破壳的鹌鹑。两个人正在争抢时,他抢先一步喝令两人放下。
“把小鹌鹑给我!”他两眼透着凶光,不容置疑地命令两个年轻人。两人并不买他的帐,对小气鬼嗤之以鼻,一个已将小鹌鹑往嘴里送了。
“晚上,你两个到我家去,一人分一个窝头!”王来顺声嘶力竭但肯定地喊道。对干粮的渴望使两个年轻人停了手,但他们不相信王来顺的话。
“要不给你们,让我就死在今夜。”王来顺下着毒誓。两人互相看看,将在手里挣扎的几只活物交给王来顺。王来顺心疼地唤着几只小鹌鹑,将它们放进自己怀里的衣兜中。晚上,两个年轻人果真拿到了两个窝头。
归公
这年的麦收,蛤蟆湾子村人比任何一年都全力以赴。为避免突如奇来的暴风雨对成熟小麦的袭击,社员们提前了收割时间。每一个人都忍受着饥饿拼命地干活。上至年龄最大的祝发财,下至六七岁的娃娃,一起加入了抢收的行列。
收割过的麦田里,麦茬齐刷刷的,很难见到漏下的麦穗,但女人、孩子们还是睁大了眼睛在寻找,生怕有粮食漏在地里,甚至连震落在土中的麦粒也一颗颗被捡起来——粮食就是命根子——此时,大家比任何时候都认识得更深刻。
五六月的风雨说来就来,但坏天气一旦来临,不管是吃饭时还是在深夜的沉睡中,所有人都会不约而同地赶到阔大的场院里或堆麦的地头,有时找不到遮盖之物,便毫不吝惜地将家中的被褥、衣物拿来盖麦子。
全村人只有一个心思:颗粒归仓,再不能让一颗麦粒被糟踏。
但麦收后,一大半粮食作为公粮被公社拉走。
()
公社来拉粮那天,几乎全部的社员都力图阻止这种行为,他们再顾不上大队干部的喊叫,用身体护着来之不易的夏粮,摆出了拼命的架势。带头征收公粮的公社党委书记曲建成苦口婆心地劝说着每一个人。
由于饥饿,年轻人的脸颊更显削瘦,镜片后的两只眼睛大的怕人,他从国家暂时困难讲到帝国主义的虎视眈眈,最后讲起解放前的往事。
这话使每一个贫下中农社员想起到荒原前寸地没有的生活,一时气短,慢慢闪开,眼睁睁看着公社干部将自己不多的小麦装上车,一车车地拉走。
藏不住的粮食
单干户王来顺和虎子家这次也在征粮行列。蛤蟆湾子大人孩子秋收时都看到两家丝毫不比社员省力地收麦,但公社干部带人去他们家里征粮时,却连个粮粒也没找到。
社员们这一次再也忍无可忍了。
他们从王来顺一家四口与面黄肌瘦的村人形成显明对比的红润脸上,想象到了一家人在饥荒中滋润的生活。虽然白天闯进王家的人揭开锅看到的是与别家同样的树皮草根,但每一个人都知道这是遮人眼的。男人们也同时想起虎子媳妇用馒头、窝头为诱饵骗取自己身子的事。一个个义愤填膺,决心即使挖地三尺也要帮公社把两家的藏粮翻出来。
河父海母20(2)
带人在王来顺家找粮的是常三的二儿子风。风的长相酷似死去的大哥雷,吃兔肉长大,虽仅有十五岁,但嘴唇和脸颊上已生出黑乎乎的绒毛。
父辈的莫名仇恨已潜移默化到他身上,自十二岁起,他便再没与王家任何人打过招呼。
面对气势汹汹的众人,王来顺不愠不火,低头抽他的旱烟。王来顺两个闺女围坐在炕上赵氏周围,怯怯地看着凶神恶煞的村人。整个屋里全搜个遍,仍没找出一粒粮食。
风已招呼人在院子里搜。柴火垛被移开了,鸡舍被推倒了,天井里已被平地掘下半米深,仍然未发现粮食。风开始注意起王家那个大猪圈来。“把圈底的粪都挖上来,看下面藏没藏粮!”
风的喊叫声使王来顺整个身子一哆嗦,烟袋也掉在了地上。他忽地站进身,从屋里弓腰跑到猪圈旁,由于激愤,他的整张脸都扭曲了。
“都给我住手!”他顺手拴起一根木棒,两眼血红,“谁毁我家猪圈,我让他见阎王!”众人一时被他的声势所吓住,将目光一起投向已跳下猪圈的风。
风的嘴角露出一丝冷笑,他一手撑掀,一手扶着圈沿,飞身跳出猪圈,就在王来顺愣神的一刹,手中的木棒已被风的锨打飞。风扑上去,反剪了王来顺的双手,令人找来一根绳子,将整个身子乱折腾的王来顺绑在一棵树上,任他操娘日祖宗地咒骂。圈内的粪肥被掘出个一米深的洞,露出一张塑料布,下面全是粮食。
在众人的惊喜中,王来顺的骂声更高了:“强盗!土匪!不得好死的,你们办你们的公社,我单干我的,凭甚就抢俺的粮……”
在自己骂声里,十年前被土改时的情形也跃然眼前:几乎是同样的情形,自己家几辈子省吃俭用购置的几十亩地一夜间被打上木桩分得一干二净,草垛下藏的数十担粮食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