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综琼瑶之当老佛爷穿成老佛爷 >

第17章

综琼瑶之当老佛爷穿成老佛爷-第17章

小说: 综琼瑶之当老佛爷穿成老佛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下,乾隆早忘了什么圆场的事儿了,指着硕王的鼻子顿时没了好模样,立刻就下达口谕,让他赶紧回去督促他儿子,在期限内把老佛爷要的狐狸弄来,要是做不到,立刻就治他全家抗旨不遵之罪。说完就把硕王撵了出去,派下足够的人手看着他一家,甩甩袖子就班师回朝去了。

苦逼的硕王不得不继续捉狐狸,也顾不上是不是木兰的了,战线拉出去几里地,但凡看到狐狸,立刻就逮。皓祯出主意,让人去山间的猎户手上买。硕王一听,连连点头,当即拍出银票,叫心腹家人前去秘密行事。

但即使是这样,到老佛爷圣笀前夕,硕王一家也没能集齐1000只狐狸,更别提根本没几只是符合要求的灵狐了。

老佛爷非常愉快的叫来乾隆,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抹着眼泪,也不理跪在地上的硕王爷俩儿,只一味的念叨着失信于佛祖,必遭天谴。

乾隆暴跳如雷,当然就撸了完颜皓祯的贝勒头衔,命侍卫压到外面去打。硕王心疼儿子,爬到乾隆脚边求情,说老佛爷的要求实在为难,恐怕根本没有人能做到。

老佛爷也不解释,就那么默默的看着乾隆。乾隆其实不怎么信佛,他也不认为老佛爷的心愿还不上真会影响到他,但是还是那句话,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万一真出了什么问题,他可怎么办。而且这硕王自己无能,竟然还敢怪老佛爷要求高,乾隆想不收拾他都过意不去。

硕王哭得鼻涕眼泪抹了一脸,伴随着他儿子在门外的咆哮和哭号:“老佛爷,您最是慈悲心肠了,您怎么能眼看着一个无辜的孩子因为您一时的异想天开而受到不公正的惩罚?您的要求是不合常理的,根本就没有人能做到。您……”

乾隆喝道:“给朕闭上你的嘴。”说罢转向老佛爷:“皇额娘,您别生气,朕一定处罚这个沽名钓誉的家伙。只是您跟佛前祈得愿,您看能不能用别的什么代蘀一下?”

老佛爷差点儿气乐了:“古往今来,就没听说过佛前许下的心愿还能换一个样儿的。不过嘛,弘历你是真龙天子,是星君下凡,你去跟佛祖说一声,就说你愿意持斋戒律一年,说不定可以。”

乾隆的脸顿时扭成了麻花。持斋戒律,那可是地地道道的和尚生活,不能喝酒、不能吃荤、不能听戏,最要紧的是,还不能进后宫。乾隆哪里受得了这个,连他皇阿玛的大丧都没耽误到他册封宠妃,现在却要为了个无能的东西去持斋戒律!乾隆生撕了硕王父子的心都有。

老佛爷看乾隆支支吾吾的不愿答应,便假意虎着脸,指着硕王骂道:“你这个不忠不孝、无能无德的奴才,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你们把牛皮吹得比天大,哀家和皇上信任你们,把关乎国运的大事交给你们去办,可是怎么样了呢?你这个奴才,给哀家记着,今天,皇上要为你的不中用多付出多少代价,改日,哀家定要你们双倍奉还。”

乾隆听说自己要为奴才的无能而遭罪,当场暴跳,一脚踹翻了死抱他大腿不松手的硕王,大声咆哮道:“来人,给朕摘了他的顶戴,这等无能的东西,不配做我大清的王爷。给朕打,给朕重重的打,交不出狐狸,差多少只,就给朕打多少板子,要重重的打。”

老佛爷一边看得无比开心,一边假惺惺的劝道:“都降了爵位了,也惩罚的够了,这打还是免了吧。哀家年纪大了,看不得这些哭号哀叫的,皇上就饶他这一回得了。”

乾隆可没那份儿宽宏大量,何况他此时正在气头上,老佛爷越是劝,他的火气就越是旺。只听老佛爷劝完,乾隆越发的逞起了威风:“来人,拟旨,硕王完颜氏不肖无为,抗旨不遵,是为大不敬。削去硕王世袭亲王爵位,连降两级,贬为多罗贝勒。削去其长子皓祯贝勒称号,并同时剥夺世子身份。钦此。”硕王,哦,现在是硕贝勒了,听完圣旨,顿时瘫倒在地,萎靡不振。

这时,门口的侍卫进来禀报:“硕王世子皓祯贝勒……”话音未落,高无庸斥道:“呔!你个不长耳朵的,万岁爷刚下的圣旨,从今往后,再没有硕王,更没有世子了。有的只是硕贝勒和他的长子皓祯。你可要记清楚,别再说错了。”

那侍卫赶忙跪下告罪:“奴才耳聋,没有听到万岁爷的圣旨,奴才有罪。”乾隆一甩袖:“起来回话。”侍卫爬起身,恭恭敬敬道:“回皇上,回老佛爷,硕贝勒的儿子皓祯已经挨了43板子,现已昏迷,请问是不是还要接着打?”

乾隆也没想把他就此打死,听说已经打昏了,便想算了,剩下的板子换他阿玛去挨。可没等乾隆发话,硕贝勒先蹦了出去,嚎叫的跟死了娘似的:“皓祯,皓祯,你怎么样了,皓祯?你们这些胆大包天的奴才,谁给你们的胆子下这等死手?王爷家的小主子也敢这么欺负?还不快去宣太医。皓祯,我的皓祯,你怎么了?阿玛在这儿啊,你跟阿玛说话啊……”

屋内一片寂静,老佛爷、乾隆和所有的宫女、太监、侍卫们都看得目瞪口呆,一时反应不过来。门口的侍卫也全傻眼了,大头儿没发话,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好捂着耳朵听硕贝勒的咆哮,一边不时偷看屋内的动静,好判断接下来应该怎么行动。

就在这一片混乱的时候,忽然有神武门的侍卫来报:“启禀皇上,老佛爷,宫门口来了一个少年,自称是硕王……”高无庸又尖起嗓子,舀腔作调重复了一遍硕贝勒的处分决定。侍卫机灵的改口道:“是奴才没说清楚,宫门口来的是硕贝勒的小儿子,自称皓祥的,说来给老佛爷送千只灵狐。”

☆、23世子皓祥(上)

老佛爷和乾隆面面相觑,命人到外面揪回撕心裂肺咆哮的硕贝勒问道:“你还有个小儿子是吗?”

硕贝勒的魂儿此时还全扑在皓祯身上,心不在焉的回到:“是有一个,是臣的侧福晋所生。自幼愚钝,顽劣不堪,不学无术,文不成武不就的,当不得大用,和臣的长子根本没法比。”

老佛爷掩口轻笑:“还真是没法比,狂妄自大、自吹自擂连累阿玛降爵的儿子哀家可是头一次见,自然是无人可比的。”慈宁宫中一众人等都知老佛爷心思,便附和着一同嘲笑。老佛爷一眼瞥见乾隆,笑得更欢:“这般胆大妄为到敢欺骗皇上的奴才,哀家更是闻所未闻。”乾隆蓦然想起自己曾经为其所骗,还夸赞过他文武双全,世所罕有,当下黑了脸,握紧了拳头,看样子皓祯现在要敢出现在他面前,他能一拳揍上去。

硕贝勒冷汗涔涔,他可不敢让老佛爷再说下去了。要再依着老佛爷的说法,他这罪名就该从抗旨不遵扩大到欺君罔上了。欺君那可是死罪,到时候就不是降爵能圆了场子的了。当下赶忙拦住老佛爷的话头道:“老佛爷问起臣的幼子,可是有什么事儿要叫他来回话?臣这就派人去找他。”

老佛爷摆摆手:“用不着你,他自己来了,现在就在宫门口,说是给哀家送灵狐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你们刚才不是说灵狐没有捉全吗?怎么这一会儿的功夫就又有了?难不成你们父子俩是在戏耍哀家吗?”

硕贝勒连连摇头:“臣不敢,臣万万不敢。至于皓祥,他一贯胡言乱语,不知轻重。老佛爷千万别信他的话。臣以后一定严加管教,绝不……”

“你给哀家把嘴闭上。你要是自己闭不上,哀家找人帮你闭。”老佛爷垂着眼睑淡淡的说道。“来人,去传硕贝勒家的皓祥觐见。哀家要看看,他哪里来的千只灵狐呈给哀家。硕贝勒,哀家把丑话说在前头,你这小儿子要是真的给哀家找齐了灵狐,让哀家还上愿,那哀家也宽宏大量,之前的一切既往不咎了。要是他办不到,那哀家就把这些都记到你的头上,数罪并罚。你,可听清楚了?”

硕贝勒顿时哀嚎:“那皓祥疯疯傻傻,没深没浅的,老佛爷您怎可把他的无知言语都算到臣的头上?”

老佛爷瞪大眼睛:“皓祥是不是你儿子?他的帐,不算给你,要算给谁?”

硕贝勒恨恨道:“臣情愿没生过这个儿子。”

恰好此时,皓祥已到慈宁宫门前,硕贝勒这句话,他听了个一字不落,当下就白了一张小脸。

老佛爷定睛一看,这个皓祥,虽说一样是乌发黑眸,可是眉眼间处处不像个满人。高鼻深目,轮廓分明,皮肤白的不像个男孩子,跟京城回子营里的回回儿倒是像了个6、7成。看着有些阴柔,不大符合满人的审美观,可若是当女孩儿来看,倒是比宫里的大多数妃子们都生的漂亮。

老佛爷看他进来,端端正正的跪好,磕头、请安,虽然怯生生的,但规矩倒还不错,心里便先有了三分好感。于是,颇为和气的开口问道:“你说给哀家送千只灵狐,是在什么地方呢?哀家怎么什么也没有看见。”

皓祥还未说话,硕贝勒却先咆哮开了:“你这逆子,胡言乱语些什么?你上哪儿去找千只灵狐来献给老佛爷?你是存心要害我是不是?”这一顿大吼,把门口摊着的皓祯给震醒了。这皓祯不愧是硕贝勒亲自教养出来的儿子,跟他老子完全同步。一醒来就大吼大叫,破口大骂打他板子的侍卫,一口一个奴才,一句一声犯上,还口口声声舀乾隆那句“文武双全,亲若子侄”当招牌。乾隆的脸色完全黑了,老佛爷憋笑憋到内伤:诶呦喂,太精彩了。“文武双全”的完颜氏父子俩是专门生来给乾隆拆台的吧!这怎么就这么好笑呢!

看到父亲和哥哥在老佛爷和皇上面前如此无状,皓祥吓得瘫倒在一旁,天啊,他是不是压根儿就不应该来啊?今天,他们父子三人还能活着回去吗?

恰逢此时,殿外传来通报:“三阿哥到。四阿哥到。弘瞻阿哥到。”老佛爷闻言,立时喜上眉梢:“可是上书房里下了学?快叫他们进来。”

三个小豆包排成一溜儿晃进来,有模有样的打千儿请安。胖乎乎的短胳膊短腿儿半弯不弯,小肉手对在一处,像年画娃娃似的别提多讨喜了。老佛爷瞬间心情大好,忙招手笑道:“永璋、永珹,快到皇玛嬷这里来。弘瞻,你也来,瞧瞧,这个子湣鹩殖じ吡恕!本土还岵辉趺醋⒁庹饬礁龆拥那〖耍簿醯眯钠剿沉瞬簧伲训玫母烁雠で男α扯�

永璋很有哥哥样儿的拉着永珹,弘瞻稍慢两人半步,一步三晃儿往老佛爷身边挪。皇子们6岁(虚岁)开始入上书房读书,时间为“卯入申出”,功课又重,原本就是件极累人的事儿。现如今,永璜已经随弘昼出征回疆;永琏已出继,又因身体孱弱,也不大上学,一年也进不了几次上书房;永琪、永瑢和刚起了名字的永琮还小,因此,上书房里便只剩下永璋适龄,还有就是弘瞻。比起康熙朝的时候,简直冷清的让人心酸。

遥想当年的上书房,皇子们拉帮结派、勾心斗角,一个个神通百出,各有手段,哪一个也不是好答对的主儿。乾隆作为皇孙,也曾在上书房里待了许多年,在那里学到了很多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本事,后来,这段经历在他初登基掌控政权的时候派上了极大的用场。乾隆一直认为,这段学习生涯对他日后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上一世,他也十分注重皇子们的教育。可是,现实却给了他重重一记耳光。乾隆朝的上书房,在最繁盛的时候都凑不齐人手去打一场马球(分两队,每对四人,共八人)。

所以,当永璋入学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6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