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问镜 >

第68章

问镜-第68章

小说: 问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紧事,需要一件工具,你便先做了吧!”

  说罢,他衣袖轻拂,证严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便昏迷过去。

  “你想让他做什么?”

  只有两个人的营帐中,却传来第三个人的话音,那声音正是“月魔”的。

  “你我身份有暴露的危险,当然需要扰人耳目……你说,是谁救了他?”

  “月魔”嘿嘿发笑:“我怎么知道?不过,咱们甩下他一个不到时辰,他就能翻上谷来,在此时的天裂谷,这速度可不寻常!”

  “不错,救他之人修为必然精湛。”

  “月魔”见他赞同,又道:“若他不是另有目的,这救人性命,不留名号的做法,也像是那些正人君子所为,偏偏还在天裂谷下,鬼兽巢穴附近……咝,不就是这家伙灭了你那分身吧!”

  “也许!”低辈弟子也在沉吟,随口道了一声。

  “这里的水越来越混了。”

  “月魔”感叹一声后,声息消寂。两人却不知道自家猜测已偏移了十万八千里,尤自开动脑筋,苦思冥想。而正主儿,因为着急赶路,此时早在千里之外。

  ***************

  初冬又来雪,余慈风尘仆仆,重归止心观。

  上次离山时,秋风凉爽,满山红叶如火,如今再看到山门,红叶落尽,却是雪满山林。

  说也奇怪,当他看到止心观的山门,心里竟然一派安然。原来在心中蓄积的种种关于天裂谷严重事态,似乎突然就不算什么了,感觉非常之奇妙。

  也许,这是对离尘宗的信心?可这信心又从何而来?

  巧合的是,清晨在山门前洒扫的,还是那个当初向他行礼,迷惑住了金焕一行的小道士,不过这时候,余慈便不需故做姿态,那小道士一眼便把他认出来,先是惊讶,后又稽手行礼,余慈也点头回礼,多问了一句:“观主可在么?”

  “在的,余师兄请进。”说着,小道士便向里面传讯。

  余慈走进观门没多远,便见到宝光匆匆走过来,见了他便是大喜:“果然是你,我还以清风刚刚逗我来着,回来这么快,难道是诸事顺利,寻到了足够的鱼龙草……咦,你背上是什么?”

  宝光指的是盛着鱼龙的包裹,余慈微笑不答,只道:“观主此时可方便么?”

  “还在做早课,要等上半个时辰。”

  “那好,我们便先去同德堂。”

  余慈的心境确实平缓下来了,他甚至有闲去计算一下对他已没有意义的善功。

  “难道还真是满载而归!”

  宝光比自己做到了还要高兴,扯着余慈,恨不能一路狂奔,连穿两进院子,到了同德堂后交接任务之地。

  余慈有条不紊地将这些时日收获的药材、矿石分门别类,对应上善功消息,再进行交接。

  他选择的是先拿回实物,再勾选消息的方式。好处是可以漫天撒网,多一些选择,又不至于因完不成任务受到处罚;坏处就是等他拿回实物,说不定任务已被他人接走,导致白白辛苦一场。

  他的运气不错,拿回来的这几样东西,只有一件值七功的矿石任务被抢先一步完成,当然,这与他故意挑选那些比较困难的采药任务有些关系。

  等勾选完最后一项,当值的道士便统计出了最终收获,递回功德牌,笑道:“一百九十七功,余师弟在外不过两月,便有些收获,好不让人羡煞。”

  余慈也笑,然后他身后,宝光的脸则迅速垮了下来:

  “就这么点儿?”

  第七十六章 说虫

  其实近两百的善功无论如何都不算少了,有些修士十年八载未必能攒下这么多。但与余慈所欠数额相比,这两百善功,实在有一段距离。

  宝光其实不傻,他目光总盯着余慈背上的包裹,满是狐疑。

  看他模样。余慈便笑:“你是不是忘了什么东西?”

  “呃?”小道士一时还没反应过来,愣了半晌,突然记起自家的宝贝:“鬼纱云!”

  余慈笑吟吟地道:“先把你的功德牌拿出来!”

  宝光只觉得莫名其妙,但还是依言掏出了功德牌,递到余慈手中。余慈随即也将鬼纱云握成一团交给他。

  “哎哟,轻点儿!”

  宝光看得心疼,忙接过来,方一展开,他便发觉不对:“怎么……血?”

  他的声音猛地提高了八度,也在此时,他听见“叮”地一声响,转眼去看,余慈正把他的功德牌递过来。

  “抱歉了,宝光师弟,这个血迹怎么都没洗下来。现在物归原主,这里聊表歉意。”

  余慈用于舟老道传授的方法,给宝光传了一百善功过去,不但是赔偿,也是感谢宝光出借宝物的情谊。不论是来回赶路,还是天裂谷下脱身,这鬼纱云都帮了他的大忙,百功以谢,是理所应当的。

  宝光愣愣地接过,也没管善功数目变化,而着瞪大眼睛看他:“余师兄,你受伤了?”

  要说和宝光这样的人交往,确实心里熨帖,余慈拍拍他的肩膀,笑道:“没有,是别人的……”

  然后他就看见小道士的眼睛亮了起来:“哎,那余师兄,你这次去天裂谷一定是非常刺激吧,给我讲讲,给我讲讲啊!”

  没有出过门的小孩子,看问题的角度总是不一样的。余慈微愕,随即哈哈大笑,与他把臂同行:“确实是刺激得很,你且听我道来……”

  ***********

  “果然惊心动魄。”

  说话的是于舟老道,他听罢余慈的讲述,也是抚须感喟。能让一个活了三百年、经过无数大风大浪的老人家有这样的评价,余慈颇有荣焉。

  话说回来,他说的这些事,老道对他个人经历倒更感兴趣些,对妖魔及天裂谷寒潮这样的大事虽是沉吟,却不怎么惊讶。

  余慈明白,像离尘宗这样的庞然大物,自有一套特殊的消息渠道。他回返止心观的时间超过十天,若是老道预先得知相关的情报,也没什么奇怪,只不知离尘宗对此又会有什么应对之策呢?

  这样想着,他笑道:“我这人大约是正走着运字,否则早死在谷中十多回,哪还能回来吹嘘。”

  “确实是运道没错。”

  于舟的感慨也是由衷而发:“十人九殁之事,生者或是有实力、有天赋,但十人十殁之绝境,你还能囫囵着到这里,无疑就是运道了。”

  余慈听着便笑,因为照神铜鉴一节,他暂时不想向任何人提起,故而陈述中把握的就是“精简”二字。能不说就不说,说起的也以简洁为要。这样,他告知于舟等人的,其实就是三件事:

  天裂谷下有妖魔入侵。

  他与白日府发生了冲突。

  天裂谷爆发了反常的寒潮,最终酿成动乱。

  至于鬼兽和双头妖魔的大战、玄阴教和净水坛的关系、“证德神魂”夺舍、鬼兽巢穴、救下证严和尚等事,这些更深入的细节,因为都涉及到照神铜鉴,他没提起,而这也更符合他一个普通“通神”修士的身份。

  他给老道说的这些,都是一路上经过细细斟酌,最后定型的。里面线索完整,细节方面则有模糊之处,但这也是人之常情,那样激烈的情境中,若是一切细节完备,才真叫奇怪。

  为此,若听众非要有一个能接受的解释,“运道”大概是最好的选择。

  此外,余慈也有一个隐藏的念头:“小蚂蚁怎么看巨人打架呢?”

  自然是爬到远远的高山上去看。

  若是在巨人脚下,也就是给踩烂的命!

  他觉得自己在天裂谷之事上陷入太深了,因为有照神铜鉴,一些以他的层次根本不应该触及的东西,此刻都印在他脑子里。所幸到现在为止,巨人还没有发现他这个“小蚂蚁”,可若真的不知死活,停留在巨人脚下,早晚要给踩得稀巴烂。

  所以,装糊涂是个好办法。

  当然,真正一劳永逸的做法是让自己也变成巨人,至少有就近旁观的资格。而这个目标,又显得太过遥远了。

  要努力啊……余慈按住盛着鱼龙的石盒,手心微潮。

  于舟是在西园内为余慈接风的,就在当初与白日府众人对峙的小亭内围炉煮酒,赏雪品梅,颇是雅致,也很是亲近。

  听完了讲述,老道亲手执壶,为他劝酒。余慈也暂时放开疑惑,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此时,他还有一件事,要给老道一个交待。他取出已经封存好的鬼相花和阴界树根,递了过去,道了声惭愧:

  “没想到事态变化如此之快,仓促间药材只拿到这两样,那玉简我先收着,日后必将这几味药材配全。”

  这话不是客套,老道助他开启仙路之门,他却连对方的托付也未完成,确实有愧于心。倒是于舟摇头而笑:

  “你能拿回两味,已经是出乎我的预料,尤其是这阴界树的根茎,有鱼龙常驻其枝干,与之元气交通,药性更佳,也是十分珍贵,若要我出价,起码也是两百功以上……他应是很满意了。”

  最后一句说得有些含糊,余慈微愕,但现在他已经不在乎两百善功之类,听过便略过,随即长长吸气,将先前说话时取出来的石匣推到老道面前,内里鱼龙仍在沉眠,但这小东西,却勾着他未来的命运。

  “于观主,有此鱼龙,那外室弟子一事,可成么?”

  于舟笑而不答,只将杯中温热酒水一口饮下。说也奇怪,虽说老道士没有爽快答应,可见他笑容,余慈便觉得心中安定,立知事情已是有了十成把握!

  其实,在他抓住鱼龙的那一刻起,他也知道入门之事,再无阻碍,只不过事关重大,还要在老道这里问上一句才甘心。如今看见老道反应,他便知道自己有点儿小家子气了,也不多说,同样举杯,一干而净。

  旁边宝光笑得眉眼不见。

  等他一杯酒饮下,于舟手指轻敲石匣,若有节拍:“我观此鱼龙品相,贯鳞顶角,实是上乘。但也因品相太好,无论制器炼药,都是暴殄天物。还要想个更好的处置之法才成。”

  余慈朗声一笑:“鱼龙再好,不过是身外物。于我求仙之路,并无大用,观主自去处置可也。”

  于舟须眉微动,却是摇了摇头:“你能有这不为外物所动的心思固然是好,但在仙路求索上,却犯了大错。而且,谁说鱼龙对求仙无用?”

  余慈愕然,随即便生出无穷尽的好奇心:“观主之意是……”

  于舟却不即刻回应,只微笑道:“酒水太过清淡,佐以谈资,犹嫌不足。”

  说着,他转脸吩咐宝光:“你去我院下酒窖,取那坛‘千日醉’来。”

  宝光喔了一声,起身匆匆离去。余慈看着小道士远去的身影,略有不解,想问于舟,于舟却先一步解答:“宝光心思纯良,未经磨砺,性情也还未定,与你我不是一路,有些说法他听到了,有害无益!”

  “不是一路?”余慈怎么觉得这话中味道有些怪?

  这时候,于舟停下了敲击石匣的动作,转而竖起手指,让余慈往这边看:“鱼龙有个别名,你可知道?”

  余慈隐约记得于舟曾说起过的,一时却又想不起来,只好摇头。

  于舟笑意微微,面部深刻的纹路中,每一道都似乎蕴藏着难以索解的情绪:“鱼龙别名‘道虫’。”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