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治小常识-奇方妙术-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制用:将鲜蛋钻一小孔,再把药末于蛋内,纸糊上,然后再用面包裹,
以微火将蛋烧至熟透,药和蛋一并吃下。
主治:小儿疳积腹大形瘦。
11。药物:牵牛子三十克,槟榔三十克,雄黄十克。
制用:共研细末,每次五克,开水送下。日服两次
主治:疳积便干。
12。药物:水慈菇三十克。制用:饭上蒸熟,服水不食药。
()
主治:小儿疳积腹大形瘦。
13。药物:一枝香全草十克。
制用:水煎服。一日一剂。
主治:小儿疳积腹大形瘦。
14。药物:蟑螂五个。
制用:油炸后服,每日一剂。
主治:小儿疳积腹大形瘦。
15。治走马牙疳立愈方
药物:茄子蒂连柄五十至六十个,鲜橄榄核五十个,雄鸡嘴(嘴上的硬
壳)五十对,梅片一点八克。制用:前三物共放瓦器内焙干,再加梅片,共
研极细末,收瓷瓶内封贮。用时取少许吹患处,立愈。
主治:小儿牙疳。
16。药物:活黄鳝一条。
制用:剁取黄鳝血,搽牙龈,治走马牙疳立愈。
【手疗法】
取手||穴:三关、六腑、脾土、八卦、大肠、五经、心经、清天河水。
门、运水入土。
方法,推三关,六腑、脾土、运八卦,大肠、五经、心经、清天河水,
门、运水入土。
【体针疗法】
1。取||穴:中脘、章门、脾俞、胃俞、足三里、公孙、四逢。
方法:针用补法,宜浅刺。
若积滞加建里;腹胀加下脘,天枢、气海;四肢不温加气海;睡卧不宁
间使。
主治:脾胃虚弱,伴大使溏泄、完谷不化、睡卧不宁、露晴,甚则伴发
育障碍、唇舌色淡、脉细无力。
2。取||穴:巨阙、中脘、天枢、百虫窝、足三里。
若脘腹胀大加章门、气海;晴生云翳加行间,阳陵泉。
治疗小儿夜啼六十二法
【症状诊断】
()好看的txt电子书
夜啼是指小儿在夜间常常啼哭不止或时哭时止,多见于半岁以下儿童。
时间久了,会影响小儿健康,又会影响家长的工作和学习,应及早找出原因
加以治疗。
首先,应从生活护理上找原因,如饥饿、口渴、太热、太闷、尿布潮湿,
白天过度兴奋疲劳等。其次,应查一下是否有无疾病存在,如发热,佝偻病,
蛲虫病,骨和关节结核,或经常鼻塞、扁桃体过大妨碍呼吸等。
中医认为,夜啼大多于心热、脾寒、惊吓,伤||乳伤食有关。
1。心热:孕妇有伏火郁热,胎儿受之,出生后蕴有胎热,使心经积热,
心火无亢,心神不宁。表现为啼哭烦躁,睡喜仰卧,面赤唇红,多泪,遍身
发热,小便短赤或口中发热,大使秘结,指纹紫滞等。
2。脾寒:先天禀赋不足,脾虚有寒,或腹部受凉,脾为寒侵,夜属阴寒,
寒邪凝滞,气机受阻,发为腹痛,因痛而啼。表现为啼哭声低,睡喜伏卧,
腹喜按摩,面色青白,口中气冷,四肢欠湿,不愿吃奶,大便溏泻,指纹淡
等。
3。惊吓:小儿心气未充,禅志怯弱,突受惊吓,则神志受忧,心神不宁
而啼。表现为睡中突然惊醒而啼哭(有的为听到响声后),紧偎母亲怀中,
面色乍青乍白等。
4。伤||乳伤食:喂||乳或进食不当,停滞于中,脾胃受损,心神受扰。表现
为时常啼哭,口臭,腹部胀满,胸闷,不欲饮食,矢气,烦躁不安等。
应针对原因进行治疗,如找不出原因,可在夜间适量用些镇静剂。
【简易疗法】
1。揉小天心||穴:此||穴为主||穴,位于手掌根大鱼际和小鱼际交接处。用食
指或中指的罗纹面,在||穴位上按顺时针方向揉一百次。每日推拿一回。操作
时将黄酒及其他滑润剂涂于皮肤上,以免擦破皮肤。
可根据病因加配||穴:
(1)心热加配清天河水||穴。该||穴位于腕关节到肘关节的中点,两大筋之
中间。用食指、中指的指面自腕向时推一百次。
(2)脾寒加三关||穴。位于前臂桡侧,腕关节与肘关节成一直线。用拇指
或食、中指,以腕关节向肘关节推一百次(称推三关)。
(3)伤||乳、伤食加配摩腹。用掌根在腹部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五分钟。
()好看的txt电子书
(4)惊吓加配总筋。总筋位于掌后腕横纹中点。用拇指甲掐三至五次,
注意防止掐破皮肤。
配||穴推拿亦为每日一回,注意事项与主||穴同。
2,中冲||穴点狲放血:中冲||穴位于中指尖距指甲约一分许,取双侧,用百
分之七十五酒精消毒,以三棱针(粗毫针亦可),点刺出血二至三滴。一般
一次即可,效果不佳时可再刺一次。夜哭时针刺效果更好。
【敷脐疗法】
1方
药物:黑丑(即牵牛子)七粒。
制用法:将黑丑捣碎,用温水调成糊状。临睡前敷于肚脐上。用胶布固
定。用于小儿夜啼,经医院检查无异常发现者。适用烦躁不安,尿赤便秘者。
疗效:治疗二十例,大多在当晚就能止哭。
验案:韩儿,男,一岁,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二十日就诊。其父代诉:患
儿白天没有事,一到深夜十二点无故哭闹,到天明前就停止。到医院检查,
说发育正常,未发现病变,眼药月余,不见好转。即用黑丑敷脐,次日喜告
咋夜安睡未啼,随访一个月未复发。
来源:《中医杂志》(四):三十四,一九八三。
备注:《本草纲目》、有此记载。
2方
药物:乌药、香附、紫苏、小茴香、陈皮、食盐各等量。制用:各药混
合,入锅炒热,用布包熨神阙||穴及院腹部。每日一次。
主治:此法用于因脾寒腹痛引起的夜啼。
3方
药物:朱砂零点五克,五倍子一点五克。制用:共研末,再与适量捣烂
(或嚼烂)的陈细茶拌匀,加水少许,捏成小饼状。外敷于脐中,用胶布固
定,每晚更换一次。用于小儿夜啼。疗效:一般敷两至六次症状消失。来源:
《山东中医杂志)(五):四十七、一九八四;《四川中医》(六):五十,
一九八四。
4方
药物:朱砂适量。
()免费TXT小说下载
制用:研极细末,瓶装备用。于晚上临睡前用于净毛笔或鸡羽毛(棉签
亦可),以温开水浸湿,再蘸药末少许,涂于神阙、劳宫(双)、膻中和风
池等||穴,不用包扎,每晚一次,用于小儿夜啼。
疗效:治疗七十一例均愈。一般一次即效,可连用三日。
来源:《中西医结合杂志》(七):四百二十二,一九八九。
备注:另据报道,取朱砂在粗瓷碗内磨水(或粉末调水),用毛笔蘸朱
砂汁涂于脐部,同时涂心窝和手足心,连用五至七天,治疗小儿夜啼效佳。
《乡村医学》(十一):四十五,一九八六。
5方
药物:牛蒡子五十克,珍珠粉二克,朱砂三克。
制用:共研为细末,每用一克填脐,包扎固定。用于小儿夜啼。
来源:《江苏中医杂志》(六):十一,一九八五。
6方
药物:朱砂、琥珀各等份。
制用:研极细末,装瓶备用。于晚上临睡前用干净毛笔或棉签,以温开
水浸湿蘸少许药末,涂于神阙、膻中、劳宫等||穴,为免污染衣物可酌包扎,
每晚一次、可连用三日,用治小儿夜啼。
疗效:治疗一百例,痊愈九十二例,总治愈率百分之九十二;无效八例,
占百分之八。
验案:杨×,女,六个月,不明原因的整夜哭闹二十余天。
入夜即哭,天明方止,偶匀入睡有声响即醒,无寒热,食欲,二便正常。
其父业医,无策时灌服安定之类镇静药,可图一时之功,但不能根治,且对
小儿身体不利,用上法治之,一夜即愈,连用两次,半年来再未发作。来源:
《光明中医》(四):二十一,一九八九。
7方
药物;公丁香三粒,米饭适量。
制用:公丁香研末,与米饭和匀作饼。贴小儿脐部,用制小儿夜啼,曲
腰而啼,四肢不温,面青白,便溏者。
来源:《验方选编》,《中医外治法》。
8方
()
药物:陈茶叶适量。
制用:研成细末,用酒调。敷在小儿脐部,盖以药棉,布带包扎。用于
小儿夜啼。
主治:食少腹胀,烦躁不安,尿黄者。
来源:《中医外治法》
9方
药物:活地龙(即蚯蚓)二至三条。
制用:将地龙捣烂,敷在脐上,用纸盖好,一夜即安。用于小儿夜啼。
来源:《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10 方
药物:五倍子三十克。制用:烧存性研末,用||乳母口水调作成饼。贴患
儿脐部,以布缚定。用于小儿夜啼。
备注:《增广验方新编》载:“用五倍子研末,口水和作饼,纳肚脐内,
以带扎之,效”。又据《本草纲目》“小儿夜啼,五位子末,津调,填于脐
内”。
11 方
药物:牛蒡子三克。
制用:研末,掺膏药上。贴患儿脐中。用治小儿夜啼。
来源:民间验方。
12 方
药物:吴茱萸三十克,五倍子十五克,面粉十五克,朱砂六克。
制用:共研为末,水调为糊状。敷患儿肚脐及脚底涌泉||穴。用治小儿夜
啼。
主治:各种类型的小儿夜啼。具有温脾清心,镇惊安神作用。
来源:《||穴敷疗法聚方镜》
13 方
药物:陈艾九至十五克。
制用:炒热揉绒,包脐眼。用治小儿夜啼。
主治:睡喜伏卧,食少便溏,四肢欠温之夜啼者。
来源:民间验方。14 方药物:鸡蛋一个,油虫沙一点五克,葱白适量。
()
制用:将鸡蛋煮熟,连壳纵切,掏去蛋黄,将油虫沙、葱白共捣烂如泥,纳
入蛋黄窝中。趁热覆盖肚脐,布带缚定,次晨去掉。用治小儿夜啼。来源:
民间验方。
15 方药物:鸡粪适量。
制用:涂小儿脐中,男用雄鸡粪,女用雌鸡粪,极炒。用治小儿夜啼。
来源:民间验方。
16 方
药物:羌活、防风、天麻、薄荷、黄连、甘草、全蝎、僵蚕、陈胆星各
六克,犀角片三克,朱砂三克,牛黄一点五克,冰片少许,麝香少许。
制用:前十味药用麻油熬膏,黄丹收,再入余药搅匀,摊贴胸、脐。用
治小儿夜啼。
来源:《理沦骈文》
备注:亦可清心、懈热、退惊、安神、除烦躁。
17 方
药物:韭菜子适量。
制用:烘干,研为细末。过筛,用水调成膏,纱布包裹。敷于肚脐,十
二至二十四小时换药一次,连敷三到四天。用治小儿夜啼属脾脏虚寒者。
来源:《中医外治法集要》。
18 方
药物:丁香,肉桂、吴萸各等份。
制用:烘干,共研为细末,过筛,用水调成膏,纱布包裹。敷于肚脐,
外用胶布固定。用于脾寒腹痛夜啼。
来源:《中医外治法集要》。
19 方
药物:艾叶、干姜各等份。
制用:烘干,研为细末,用酒调成膏,炒热,纱布包裹。以肚脐为中心
在腹部从上而下热熨,反复多次,冷则用热水袋热敷。用于小儿夜啼属寒者。
来源:民间验方。
20 方
药物:胡椒六克,艾叶六克,葱白两个。
()免费电子书下载
制用:胡椒为末,余药捣烂入熟米饭内,趁热放小儿脐孔上,布带扎紧
固定,一日换一次。
【外治疗法】
1。药物:雄鸡冠血。
制用:刺破雄鸡鸡冠,滴几点血于小儿口中,惊哭可立止。
主治:小儿受惊啼哭不止。
2。药物:栀子一粒,面粉十克,白酒适量。
制用:栀子研为粉末,同面粉,白酒混合捏成粉团,缚于患儿手腕脉搏
处,过二十四小时,贴处呈浅红色,病即安。
主治:睡喜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