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春秋小领主 >

第117章

春秋小领主-第117章

小说: 春秋小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赢武”是赵武的正式名字,他本姓“赢”,赵武只不过是一种尊称。但这种尊称却是他的正式名字。在晋国,没人敢当面叫他“赢武”。因为在古时,连名带姓称呼一个人是一种侮辱手法,除非这个人是他的家族长辈。

听到“赢武”的称呼,师修、师偃坐不住了,他们连忙站起身来向秦使拱手。看见赵武依旧坐在那愣神,他们赶紧一拉赵武,示意赵武上前答谢。赵武还没有回味过来,依旧看起来呆呆的,师修赶紧解释:“家主幼遭罹难,对本族的事情不太清楚,是我们教育疏忽,请宗正大人见谅。”说罢,师修转过身来,低低的吩咐:“秦国公族与我赵氏同出一族,原先互相问候不断,近年来双方断绝音信,如今重新接上关系,请主上不要怠慢。”

赵武在师修的指点下,一板一眼的答谢了秦使的问候,稍后扭头问师修:“你怎么不早告诉我他是赢氏宗正?”

师修低声回答:“使者初来,只说是秦王的使节,也没有说他是赢氏宗正?”

赵武又问:“我们跟秦国关系很好吗?这样做被允许吗?”

师修低声回答:“韩氏领地靠近周室,故此韩氏一向与周室亲密;魏氏与秦国关系也不错,也与卫国交厚。过去我赵氏与秦国关系密切,即使秦国与我们交战期间,国君的使节也是通过我赵氏与秦君沟通。这是惯例,没什么允许不允许的。”

赵武恍然,他态度主动起来,恳请秦使就座。那位秦使深深的吸了一口桌上的香气,说:“都听说赵氏食物精美,今日一见,果不其然。这香味,实在勾得人肚肠空空荡荡的,我就不客气了。”

秦使趴在桌子上狼吞虎咽,两名副使吃了几块肉,立刻动作利索起来,他们快手快脚的扫荡着桌上的食物,不时的也依据礼节举酒祝贺。

不一会儿,厨子抬上一只烤鹿进行“割献”。这是一种礼节,一般在新年中举行,寓意着五谷丰登,衣食无忧。同时,也隐含着辛劳一年,特意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领,请求主人赏赐的意思。赵武举刀在鹿的脊背上划了一刀,而后依照礼节切割着鹿身上不同部位的肉给部下分食,同时也给秦使奉上最肥美的里脊肉。

等“割献”礼结束后,赵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端起一杯酒祝酒:“赢大叔,抱歉,我不知道自己的辈分,看到你年纪长,直接称呼你为大叔了。”

师修在旁边解释:“应该的应该的,我晋国赢氏与秦国赢氏属于两个分支,他们的辈分在我们这里是不论的,家主用年龄来称呼长幼尊卑,应该的。”

春秋时,每种称呼都有它特定的场合与特定的需要。比如隶属赵城的附庸,如果他们只纳税,不属于武士阶层(士大夫阶层),那么他们可以称呼赵武为“城主”。而属于赵氏领民的,也就是承担军事义务的赵城武士、家臣,则可以称赵武为“家主”。此外,不属于赵城管辖的人,可以根据赵武的官职来称呼赵武。属于赵氏宗族的人,则可用“族长”来称呼赵武。

师修此处以“家主”称呼赵武,是因为他面对的是秦国赢姓的使节,他用“家主”这个词向对方表明自己赵氏家臣的身份。也在向对方表示,我跟赢氏不算外人。

赵武继续说:“赢大叔,刚才你进来的时候,我就在纳闷,为什么秦国赢氏恰好在这个时候与我联络?请原谅我的好奇,我只是觉得很蹊跷。”

赢颂喝了一杯酒,感慨的砸了砸嘴,似乎对酒很满意,而后他轻轻点点头:“赢武你是问:你加冠几年了,我赢姓现在才来问候,有点蹊跷,是吧?其实说开了,这没有什么蹊跷的。你今年带兵深入大戎小戎国,两国战败之后,有人逃入秦地,请敝国君上出面主持公道,所以我们来了。”

赵武还想问什么,赢颂马上又补充一句:“秦晋争锋,我秦国失败之后,调头经略西方。一百年来,我秦君是西戎的当然霸主。如今大戎小戎战败灭国,听说你故意漏了小戎君主,寡君认为你我同属于赢姓,就不要做那些自相残杀的事了,如何?”

不简单啊!秦国国君是看出了赵武的心思。担心赵武打着搜捕戎国国君的名义,深入到秦国的势力范围,所以赶紧派出使节通知赵武:我承认你对大戎小戎的占领,到此为止吧!再向西拓展,那就是我家的后院了。

第八十九章  今天咱不想上班

还不等赵武回答,师修马上表明赵氏立场:“我赵氏绝不会与赢氏兄弟同室操戈,请贵使上报秦君,我家族只是进行惩罚战争,如今惩罚战争已经结束了,我们会到此为止。”

不能不感慨春秋时代宗姓的力量庞大。师修是个谨守礼法的人,他是赵氏家族的死忠,他容不得半点侵犯赵氏的事情发生。但现在,面临秦国的拉拢与威胁,他立刻展露自己的‘友好’。当年赵氏遭遇“下宫之乱”也没见秦国出多大力帮助啊!如今有什么必要靠拢赢氏宗姓?

但赵武默默一想,还非得采取师修的策略啊!打联赛,没有外援不行。如今晋国公卿之间的争斗,就仿佛一场联赛,且失败者没有附加赛的机会,直接被灭。刚才师修说什么:韩氏是有外援的,魏氏也一样,昔日三郤也是如此,范氏也有自己的外援。当年士燮忧虑的就是卿大夫沟通外援……。这是个人人都有外援的世界、这是个春秋“纵横”的世界、这是个国家争霸的大舞台。外交,必然是其中一部分。

发动对大戎小戎的战争是赵氏家族的家族报复。如今太原盆地已经成了赵氏的势力范围,战争目的已经达到,剩下的是慢慢消化那片土地。所以,赵氏有停火的欲望,但这个停火对赵氏毫无意义,拿戎人的停火要求,换取秦国的好感,值啊!

秦国在争霸过程中败在晋国脚下,转而调头经营西方。那是因为秦国的军队无法越过崤山天险。但秦国的实力还在,这样的大国不是赵武一个家族可以挑战的。所以,虽然记得秦国经营西戎奠定了它统一六国的实力,现在争夺戎地等于变相削弱秦国,但在明面上赵武还不能这么早跟秦国起冲突。

想到这儿,赵武马上顺着师修的话说:“当然当然,我们只是发动了一次家族惩罚,既然秦君是西戎的霸主,还请秦君通报西戎,勿再骚扰我赵氏的垦荒队。”

“当然!”赢颂答应的也很爽快。

简略的谈完双方的划界,赵武装作无意识的问:“我听说秦君身边有一个白巫?”

赢颂一愣,小心翼翼的反问:“你怎么知道?”

赵武微笑:“这又不是什么秘密?我怎会不知道?”

赢颂扫了一眼赵武。此时,单婉清正坐在赵武膝盖边,忽闪着大眼睛看着秦国的使节。秦国使节稍一犹豫,回答:“自穆公(秦穆公)有了白巫之后,这白巫的存在也成了秦国的一种风俗。我秦国历代国君都从西方聘请白巫作为占卜师,如今的白巫已经是第十二代了。他去年才从极遥远的西方带着族人迁来,今日你就恰好问到,故此让我有点惊诧。”

赵武沉默下来,单婉清赶紧挥手,示意乐队奏乐。她从王室来,各项礼节娴熟,有她在赵武不担心礼节的错失。趁单婉清上前指点乐师,他侧身交代师修:“修,我刚才提到白巫,这位秦使神态紧张,看来这个白巫一定带来了什么秘密。我猜可能是一项新技术革新。不过这也没什么,你过去跟秦使聊一聊,问他秦国有什么好货物,我们跟他互通有无。”

古时候的宴席,当主宾、主客把该谈的事情谈完,为了不至于冷场,就要音乐出面活跃气氛,当音乐响起的时候其实就是表示:宴席到了自由活动时间。

随着乐声响起,赵武下面的家臣也纷纷起身,各自找相熟的同伴拼酒。趁这工夫,师修走近秦使身边。与此同时,两名赵氏中级武士上前,邀请两个秦国副使下去饮酒。

赢颂知道酒宴的习俗,他拉着师修坐到一边,借着音乐声的掩护窃窃私语。从表情上看,双方交谈的很融恰。音乐声中,师偃叹了口气:“主上,现在我晋国虽然有了霸主地位,可这经济一时半会难以恢复啊!”

赵武点点头,答应着:“君上让我负责百工、民事、建设、经济。可我现在才知道,战争对经济的破坏不在于战争当中,而在于战后啊!维持一支军队并不难(因为春秋时的兵多数属于自愿兵,在服役当中,他们粮食都是自带的,国家也不需要给他们发军饷),但战争结束后,遣散一支军队,照顾战争伤残士兵,所花的费用却非常巨大。上万大军,每人发十个铜钱,就是十几万。如果再发一点补偿的工具与土地,哪怕一人一亩地,所需要的土地数量,都巨大的让人难以想象。”

现在晋国已经取得了霸主的地位,剩下要做的事情就是维持霸业,战争的烈度会降低很多。但对于国计民生来说,战后这段平静却是最头疼的时间。

看到赵武一副不情愿的模样,师偃轻声说:“主,管理百工、民事、建设与经济的官员,名叫‘司徒’,这官职属于地官,属下官员称为‘教官’,包括:大司徒卿一、少司徒中大夫二、乡师下大夫四、上士八、中士十六、旅下士三十二。大司徒管理版籍、人民田土之事,少司徒管理京城以及四郊人民、田地、赋税事务。咱们国中三司………地官司徒,冬官司空,秋官司寇最为重要,其余官衔如:天官冢宰相当于执政,夏官司马、春官宗伯则无关国事。国君任命你为‘司徒’,这个官职一般都是上军将担任的,它是元帅之下最为重要的官职之一,不知多少人为争夺这份官职而头破血流。如果主上迟迟不去上任,恐怕不好吧!”

春秋时代,似乎很有点三权分立的架势。赵武原先的“少司寇”官衔,是直接向国君负责的司法官。他升任一级,应该登上司寇的位置。但这次却越级跳到了“司徒”,而且直接是大司徒………若元帅相当于总统的话,这官职相当于总理。不过,晋国是军国主义国家,总统之下,总理不是最大,最大的是司空(三军总长),这官职一般由副元帅,第二执政担任。也就是说赵武现在的军职虽然是常委中排名倒数第二,但行政职务却跃居排名第三。

古代官员上班全凭自觉,上下班基本上不打卡,也不计算工作时间。所以,赵武接到新任命后,哪怕是玩耍十几个月才上岗,也符合当时的官场规则。但……

“偃,你刚才说了,这官职平常人都打破头去争夺,但现在我几个月不上班也无人在意,为什么?嘿嘿……”赵武冷笑着:“这份官职如今分明是火炉,国内的青壮都出去战斗了,或者在国内准备战斗。这个情况下,怎么去发展经济?即使有想法,也没有足够的劳动力实施啊!”

师偃听了这话,泛起一阵无力感。稍停,师偃建议:“主上不如把齐策召回来,问问他有什么主意,反正少司寇府马上要交出去,让齐策交接了少司寇府的职务也回来过个轻松年。”

俩人正说着,师修返回,低声说:“我刚才听赢颂说,秦国这几年大丰收,粮食多的吃不下,据说那位白巫正帮助秦国制定遍布全国的灌溉渠道。呀,我怎么把这个忘了赵武猛然想到。

渠………秦国最先发现中国地形特色,中国东西倾斜的地势活像一个大斜坡,雨水冲刷下每年水灾旱灾不断。于是,秦国开始大力修建灌溉设施。这种“动用国家力量修建大型农业灌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6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