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修仙有桃花 >

第78章

修仙有桃花-第78章

小说: 修仙有桃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许正是为了无忧的这双眼睛,才使沈崇光如此着迷。

现在布偶已经完成了,无忧满心欢喜地瞧着这人像,又暗中看看沈崇光,然后她突然将布偶放在沈崇光面前摇了摇:“沈大哥,你看可爱不可爱?像不像你?嗯?”

沈崇光看了一眼无忧,勒住了马车,接过布偶,随手放进袖袋,然后含糊地应了一声:“嗯。”

无忧满心欢喜没有得到回应,只好悻悻地“哦”了一声,就不说话了。

沈崇光仍然只是驱赶着马车前行,两个人相顾无言。

无忧不多久就昏昏欲睡,心想自己都这么困了,沈崇光一定更累,又赶紧开口问沈崇光:“崇光师兄,换我来吧!”

不料沈崇光只是很平静地看着前面的路况,然后说:“算了,我还想快点到市集。”

无忧好心没好报,还被嫌弃了一把,不由得悻悻地回到车厢里,简简单单没过一会,就困得不行了,然后很快就昏昏入睡了。

等到无忧入睡了,然后沈崇光才将袖袋中的那个小布偶取了出来,仔细地看看。

眼前的这个小布偶实在是太惟妙惟肖了,甚至沈崇光因此不由得想到难道自己的脸真的是这张扑克脸么?嘴角不由露出了一丝微笑。

其实他对无忧一向不会这样冰冷的,哪怕对别人是比较冷漠,但是对待无忧,沈崇光一向都会露出他内心中柔软的一面。

只是这次实在是,想到这里,沈崇光赶紧抬起手捂着嘴剧烈地咳嗽起来,这个咳嗽很压抑,他告诉自己,不能让无忧被吵醒,要让无忧好好休息一下。

无忧已经很累了,自己真的只是想让她安心地睡一个好觉。

无忧惬意而平静的呼吸声在静寂的空气中显得像一曲绵长的笛声,沈崇光将那个小布偶小心地放到了自己的怀中。

沈崇光的手指被秋风吹得有些发僵,胸口也隐隐作痛,但是他此刻却一点都不觉得难过,因为现在怀中藏着的布偶,就仿佛是一个他最在意的人对自己的心意。

当他将这个小布偶放入怀中,就仿佛能够感受到无忧和自己的距离又近了一分。

若是换了别人,看到这样的布偶,一定会让人觉得很平常,但是对于沈崇光而言,却是意义深重。

他是个孤儿,是轩辕道长在寒冷的冬天,将在战乱中成为孤儿的自己救回了昆仑。

沈崇光还记得,二十多年前,中原还是一片混战,军阀相互割据。

当时大军阀董校挟天子以令诸侯,在一次夜宴中,将朝中的大臣邀请到家中做客,然后威逼他们在奏章上签字,然后用那份奏章威胁小皇帝和太后封他为国师。

从那次的血色夜宴开始,士大夫们就已经对董校失望透顶了。

有一名大臣设计用了一个美貌的丫鬟冒充为自己的义女,离间了董校和他的大将张远。

虽然他挟持皇帝,文臣们惮于道德的枷锁未敢有所反抗。但是当时的皇朝这个被蛀虫咬得千疮百孔的大厦终于开始解体。大臣们对董校失望,对皇帝失望,对整个王朝都失望了。

兵民未叛而吏士大夫先叛的情况,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董校的残暴终于令原本饱受黄巾起义之苦不愿打仗的人民的反抗之心。但凡出兵都要一个借口,用于陷敌人于不义或激励己方士气。

现在终于有了民不聊生的借口,虽然早已民不聊生。而趁此时机,各州牧(州牧:地方官名)为了扩充自己的势力,纷纷以借讨伐董校的名义起兵。

十四路人马结成联盟,以沈演为盟主,史书称“讨校军”!

同年,讨校军几十万大军浩浩汤汤进军洛阳,于是……

天下大乱!

国之乱;民之殃。数载辗转,军阀以权谋私,却陷百姓于水火,一时间,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因为沈演他是个好人,心系苍生,忧国忧民,因此,居然相信了董校求和的要求,带着讨校军的骨干将领前往京都和董校谈判。

结果,中了董校的圈套,讨校军全部骨干和沈演全部被满门抄斩。

沈崇光因为家中仆人仰仗沈演是个英雄,冒死救他出来。

但是沈演一死,天下更乱,后来董校被张远所杀,没有会再去追杀他了,但是救他出来的老仆人,也死去了。

☆、117。打仗,原本就是要死人的

    沈崇光永远都忘不了那个时候,父亲将他带着随军,当时他年纪尚小,但是天生聪明,早已懂得许多道理。

当时董校挟天子以令诸侯,身处京都。讨校军在城外驻扎,意图要以此为名,出师讨伐董校,拯救出小皇帝。

当时董校虽有猛将张远,但是早已不得民心。

讨校军人多势众,志在必得。

当时都有谣传,说董校觉得京都此次难守,决定搬城带皇帝回到故乡西凉再战。

要京都百姓搬城,大家肯定不愿意,于是民心尽失,这对讨校军而言,更是一个好机会。

准确的密报表示,董校搬城,就在三天之后。

但是,沈演怎么也料不到,会有这样一日,皇帝派遣人快马加鞭送来急件。

当时黄沙漫天蔽日。

沈演和副帅林平下跪接旨。

心中本以为皇帝要嘉奖他们勤王有功,结果没有想到,皇帝的圣旨居然指责他们居心叵测,让他们快快收兵!

俗话说,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但是林平想着,已经和董校撕破了脸,那么如果这次退兵,只怕将来就是董校案板上的鱼肉只能任人宰割。

当下居然斩杀了递送圣旨的信使。

当时那个信使的血溅到了帐篷上,变成一朵血腥诡异的花。

整个讨校军军营也因此暗流涌动。

沈崇光清楚地记得那个场景。

父亲沈演很震惊地看着正擦拭手中佩剑的林平,失色道:“林弟,常言道。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你现在这样做,我们讨校军就陷于不义了啊!”

林平不置可否地笑了笑,将擦好的佩剑插入剑鞘,回身对沈演微笑着说:“沈大哥。你多虑了。”

其他诸侯面面相觑,当时林平势力很大,也没有人敢反驳。但是士大夫教育就是士大夫教育。哪怕他们要谋反,他们也不愿意背上一个谋反的罪名。

况且,他们出兵的理由是董校残暴不仁,现在诛杀皇帝派来宣旨的使者,是死罪啊!

见圣旨如见皇帝,斩杀宣读圣旨的使者,可以看出林平有诛天子。反天下之心啊!

但是林平的一席话,又让他们哑口无言。

“现在皇帝在董校手中,既然是董校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么这圣旨其实也就是董校胁迫皇帝下的,不是皇帝的本意。是董校的意思,那么这个使者,代表的也不是皇上,而是董校。”

林平说话时带着洋洋得意:“既然代表了恶贯满盈的董校来组织讨校军为民除害,那么人人得而诛之。”

这样的解释不无道理,但是沈演还是说出了他的忧虑:“但是,皇上在他的手里啊,如果我们这样,万一皇上龙颜大怒。”

“哈哈哈。”林平似乎是听到了全天下最好笑的笑话。他哈哈大笑起来:“你说的真有趣,现在皇上相当于一个傀儡,再说了。”林平说到这里,顿了一下,又继续开口道:“不就是一个天子么?只要姓肖的,都可以是天子。”

林平这句大逆不道的话。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闻之色变。

如果说诛杀使者的说辞还勉为其难让人接受,那么现在的这句就是实实在在的大逆不道的谋反之言啊!

这谋反,可是诛九族的大罪!

一旁的诸侯都窃窃私语起来,沈演也勃然大怒道:“简直胡说八道!”

林平看到没有人赞同他的观点,不由轻蔑一笑:“自古江山马背出,哪一朝皇帝不是打江山打出来的?天下原本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哪怕是我朝的开国皇帝,当年也是大逆不道的谋反之徒!”

这话让众人又惊又怕,简直有点后悔跟着这个林平一起发疯,是啊,勤王这样的战役,说出去都是流芳百世的,但是谋反,真是成王败寇。

这些诸侯,哪一个不是家族世代金戈铁马,都是以忠孝著称,现在要他们做这不忠不孝的谋反之举,实在让人为难,但是,林平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

因为林平说的不只是道理,而是事实。让人无从反驳的事实。

事实比任何道理都有说服力。是啊,一直的教育要他们尽忠尽孝,但是哪一朝的开国皇帝不是这样呢?

一将功成万骨枯。

林平看到沈演仍然是一副生气的样子,就宽慰他道:

沈大哥,我是最敬重你的。你看,我并没有想要谋反,我还是想让王朝姓肖,现在天下民不聊生,我们只要移日换主,就可以救万民于水火啊。

沈演怒斥道:“你哪里是想救万民于水火?你是想做第二个董校!”

林平被沈演说中了心思,是啊,他早就觊觎董校的位置很久了,但是他还是假意劝着沈演:“沈大哥,你可知道,杀一些人,是为了救更多的人。”

其他诸侯中有的人想到自己这次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现在和林平已经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哪里还能脱身呢?

于是有不少人赞成林平的说法。

还有的人,干脆说:“真龙天子哪里能被董校挟持得了呢?”

“那个皇帝,一定是假的吧。”

沈演眼看大事已定,只能长叹一声:“现在这个情况,我只能说,我们要分道扬镳了。”

林平诧异:“你怎么说?”

沈演道:“如果只是勤王,只要小斗即可,可是改朝换代,一定是血流成河,百姓民不聊生的事。我不愿意做这场悲剧的创作者。”

林平一意孤行,坚决表示三日后攻城,一些诸侯愿意和他同行。沈演仍旧和其他人驻扎大营。

三日后。

万里无云,烈阳高照。

烈日下,京都的牡丹花此时犹如泣血的妖姬。

本来还有不少朝臣百姓痛恨董校不肯搬城,对董校搬城的诏令做无声的抵制,然而现在他们对讨校盟军谋反都深信不疑,顿时人心惶惶。

他们并不是担心谁夺了肖姓天子的江山,而是,对于他们这些无权无势的百姓而言,他们毕竟在旧权统制下生活,他们纳的税养着讨校盟军的敌人,他们的亲人邻居在战场上杀了讨校盟军的士兵。

原先,他们还想着就算盟军破城,他们还可以以皇命推辞。

现在,摆明了讨校盟军竟是要谋反!

朝臣也都慌了神,他们拥戴着一个皇帝,用以维持他们的富贵,现在讨校军居然说皇帝是假的,那不是把他们逼上了绝路吗?

诛杀九族的欺君大罪,现在就算他们想要投降也不可能了。

谋逆的罪名本来只有董校,可是现在居然牵连到他们,他们也只能和董校在一条战线。

董校乘势下令,立即弃城,保帝卫民,迁都远歌。

情势仓促,这天晚上,京都城里乱作一团。

子夜,讨校军已连下三塞,包围了京都城。

董校命郭思作为先锋开路,李运带兵护送皇室及董校家眷,李玮组织京都百姓和十万士兵运送皇陵的珠宝同往,女婿牛福于西凉带兵赶往远歌,与早到达远歌的刘文安共同安排接应事宜。

命张远率领五百士兵,留守京都,阻击讨校盟军。

沈崇光现在正随其他家眷一起安排离开大营,马车的帘子甩下来,看到父亲笑容苍凉而坚毅,不由暗暗佩服。

出了城,夜色正浓。

只一弯新月挂在东边,繁星满天。

因为路线曲折,要先往京都行进数里,再绕行,因此一开始反而要向战场前行,不能说不危险。

京都城的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