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冰人幽灵 >

第117章

冰人幽灵-第117章

小说: 冰人幽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插图很绚丽,又请了爱因斯坦等“大腕”来助阵,估计能有点反响,会激发广大青少年献身科学事业的热情和决心。大家都去做霍金吧,——我是说身体上向霍金同志看齐。(…_…)
       而文章则符合我一贯的宗旨:伪科学无极限!
       我以前听说过“暗物质”这个东西,这是由于按照光度推定的宇宙质量与按照引力推定的宇宙质量存在着巨大差异,也就是有90%的宇宙质量是由光学手段看不见的物质构成,他们不属于恒星,星云等我们熟知的物质,有科学家提出“暗物质”是宇宙中广泛分布的中微子,也有人认为是氢原子,这又能证明什么呢?仅仅是我们目前不十分了解的东西而已。
       应该说,我们对宇宙的认识还很肤浅,毕竟宇宙实在是太广袤,人类文明也还太年轻,我们未知的东西还很多。
       可是作者在文中却一而再,再而三地暗示,牛顿错了,爱因斯坦也不对,万有引力公式根本解决不了星团的运动,95%的宇宙我们都不知道是什么,那么本就很不完善的现代物理理论,又能有多少借鉴意义呢?进一步说, 要是人类几千年来积累的物理学知识是错的,那么正确的又应该如何呢?更重要的是,要是研究了这么多年都是错的,那么研究还有意义吗?
                 
       作者更进一步:“即使在我们每天生活的地球上,在教室里,在餐厅,在卧房,到处充斥着看不见的暗物质。你不会撞到它,却也躲不开。”这句话非常强,如果“暗物质”是指带中微子的话,那么作者描述的也许是对的,但是中微子是人类文明已知的,虽然平时也是看不见摸不着,但绝对不神秘。就我所知,目前已知的东西,还没有什么检测不出来,当然要是根本不存在的东西除外(废话)。当然,鬼魂和超自然事物,以及不可思议事件也许是任何仪器都测不出来的。
       作者无非是要把我们周围的世界神秘化,可以想象,如果我们周围充满了我们根本不知道的东西,我们可以肯定它们存在(这句与前面有点矛盾?),但我们日常的测量器具却又检测不出来,那会是什么呢?灵魂?还是什么其他神秘的东西?自己想象去吧。
       并且,作者说宇宙的组成95%都是看不见的,其中65%,也就是一半以上都是“暗能量”,这我就万分地搞不懂了,虽说有个质能转换方程,但平常我们也没有把质量和能量放在一块来说。退一步说,要是“暗能量”与质量一起算作宇宙的组成部分的话,那么“明”能量,也就是我们日常知道的热能机械能电能磁能光能核能又占宇宙的多少呢?作者只字未提。 
       本来,近代物理学还很不完善,广义相对论也好,量子力学也好,毛病都很多,最著名的就是那个“薛定谔猫”,而且,在光年尺度上的天文观测本身精确性就非常非常有问题,推算的天体距离是来自于经验观测推算而非理论推算。我们怎么就能根据这些可靠性非常差的天文观测数据,来肯定物理学理论是对还是错的?我们已知的物质形态只占5%,那么剩下的95%就可以随便乱假设了,而且这95%又完全不按已知的物理规律,看来可以凭空设定规律。嗯,我觉得这是很好的幻想小说,尤其是恐怖小说的素材。
       “在这个充斥着神秘力量的“暗宇宙”中,也许我们缺乏大胆的想象,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才成为一轮做不醒的梦。” 看来,对宇宙的探索需要大胆的想象,对看不见的东西,更要大胆的想象。
       暗物质的例子再次有力地证明,“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一生的故事
       老王复出了。记得去年,老王正式发布了封笔的消息,我还对此新闻在sfw论坛上做过转载,最后我都没想到那个帖子的点击和回复都创造了我发过贴子的纪录。看来“封笔”仅仅是老王的自我炒作而已。
       从总体来说,《一生的故事》文笔也可以,故事情节也还行(和新锐作者对比),但问题是看这是谁写的了。看过老王以往作品的人都明显地看出这篇是老王以往冷饭的杂烩:“平衡医学”,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因果律……如果总是反复地提这几个观点,那么再好脾气的读者也会厌烦的。
       还有女性视角,男作者尝试女性视角无可厚非。但老王这个50多岁的老男权主义者,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早已固定,写出的女性视角文章,女主角又能有多少真实感呢?我怎么看女主角的性别都只是个符号而已,她的思想行为完全是男人的。这同样适用于《生存试验》里的那个10岁小女孩。    
       《一生的故事》使我联想起大刘的《镜子》,都是当今国内顶级的科幻作者,都是在讲因果律或曰“宿命”,这在预示着什么呢?
       老王的作品中,我还是最喜欢97年的《三色世界》,其次是《生死平衡》。
       终极解码 又一颗璀璨夺目的科幻之星诞生了。文章有股似曾相识的感觉,确切地说是sfw2005年5月号卷首杨贵福的那篇文。至于是英雄所见略同还是有所借鉴就不得而知了。有点不明白,好几十亿位的代码,就代表那么短短几个字,有什么意义?也许这个问题有点让大家见笑了,毕竟我不是计算机专业的。
       无人之境  与在《科幻&;#183;文学秀》的《魔画》一样,都是春猫心思的真实体现。sfw真的强啊,Jedicat写成了Jidicat,是伟大的木头12先发现的。
       费米瘟疫 联想到我的一个创意:所有的文明在发展出能进行恒星际交往的科技之前,都已经自我毁灭了。
       灵魂出窍  幽默十足,不过,我确实未读出刘维佳编辑所暗示的隐含讽刺。看来,我的欣赏层次确实还很低。
       约翰尼的记忆  没有仔细看,但我喜欢这种风格的文章。
       尼安德特人  这篇文章是我买本期的原动力,文笔幽默,看了却有点失望,因为它并不是我期待的东西。里面夸大了火以及其它发明创造的效用,把人类历史上残酷的种族竞争说成和平竞赛。并且把公众当成了傻子。一项改变世界的发明,却得不到本民族的重视,这似乎经常是民科的逻辑——民科看了本文会高兴的。 
       里面那个说呀说呀说个不停,最后把野牛说的受不了了一头栽倒是不是借鉴了我们的唐僧同志呢?我一想起来就想笑。    
       校园科幻  岫(xiu)山石是比较成熟的,可是我不希望这样的文章会成为今后中国科幻的发展趋势。 超短科幻很失望,就不说了。
       前沿  继续保持着以前杂烩的风格,要是想看就看看,不想看就算了,千万别较真。
       蒸汽男孩  红警苏红不懂爱的影评提到了一个概念:蒸汽彭克,也就是科技发展未按真实的历史流程前进,而是走向了另一种状态。他举的例子如蒸汽驱动的计算机,《天空上校与明日世界》里超级飞艇的航空运输线等等。那些充满金属质感的疯狂尺度的大机器总是能让一些人痴迷。那么,大刘的大尺度科幻算不算这一类型呢? 
       总的来说,对这期的印象还可以,要是100分满分的话,可以打个80了。可惜拿分的全都是老外的东西。 
       广告是越来越多了,最令我注意的是《心事》月刊的广告,科幻世界杂志社也要出情感杂志了,不知道是另一个《读者》呢,还是另一个《知音》?
       连带说说我对现在“科幻”的看法,近来发表的所谓“科幻”绝大多数是这么几类:宇宙的终极命运,宇宙旅行/外星人,时空旅行,计算机虚拟环境,这几个能写出来什么呢?
       宇宙的终极命运,除了把宇宙描写成一个大计算机虚拟程序以外还没看过什么新的创意。
       宇宙旅行和外星人,就目前大多数作者的科学素养,根本没有多少科学在里面,无非就是现实生活的翻版。几乎所有文章中的航天器,要么相当于现实生活的飞机,要么相当于邮轮,总之没有一个像现实中的宇宙飞船的。
       时光旅行——在我看过的文章中,要么是披着科幻外衣的武侠,奇幻,要么就是无尽无休的yy;如果这样,如果那样……如果世界上有后悔药卖,那该多好啊!
       虚拟世界,或者说赛博彭克,至少在中国年轻作者的作品中,我觉得仅仅算是网络游戏衍生的文学分支。
       其实,我们身边的科幻题材很多,想想自然科学的学科吧,物理,化学,数学,生物,天文,地质,气象,海洋……工程技术就更多了,可以说,我们周围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无限待发掘的科幻题材,为什么非要局限于几十万光年外和计算机虚拟环境中呢?当然,现实背景下科幻题材的创作要求作者的科学素养以及文学水平是非常高的,要想写好这类作品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 至于人与克隆人/机器人/外星人的爱情,以及虚拟环境中的情感倾诉,我觉得不属于科幻的范畴,就不说了。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外篇 2004年科幻精选序及部

           盘点思想——2004年科幻精选序及部分点评  /呼呼 
       感谢《科幻》杂志社编辑龙焰和科幻作者潘海天,他们向韩松推荐了我——四川人民出版社每年出版科幻年度佳作选,韩松兄今年无暇顾及,便将这个责任托付给我。对我来说,这是一次痛苦而快乐的经历。痛苦源自于对本书作者们的妙文的赞许乃至嫉妒,以及在装修、结婚和工作之余初次编书的压力;快乐则是来自于阅读这些文章的过程,而且我与本书的作者们大多是网友,早已熟识,编辑朋友的作品心情自然爽得一塌糊涂。
       科幻是一种很认真的思想游戏。人的思想是很神奇的东西,文以载道——这个道就是人们的思想结晶。而科幻作为一种通俗文学,在通过科学幻想为读者制造乐子的同时,也将作者对宇宙、生命、人、社会等等严肃命题的思考结果融入小说家言之中,从而让科幻不但神奇有趣,也发人深省。中国的科幻作者中罕有学术精英,作品里科学幻想构思也不乏谬误,但科幻小说的根本价值不在于传播知识,而在于分享——和读者分享普通个体对社会命运的责任感,和读者分享自由幻想的权利,和读者分享窥视科学圣殿奥秘的参与快乐。科幻是一种科学假想超级模仿秀,读者喜爱科幻的原因就在于这种参与和分享,而不是传统地严肃地枯燥地被教育。
       有的学者认为科幻小说谬误百出,就好像正统骑士眼里和风车决斗的唐吉坷德,无非是个下三滥的疯子;有的科学卫道士认为科幻小说的谬误会误导读者,因而将其视作“伪科学”而口诛笔伐。科学因大胆创新缜密求证的科学精神而伟大,不因已知而伟大。学者不能自恃已知而打心眼里鄙视“无知”的幻想者,这不厚道;学者更不能垄断想象的权利,这不人道。 
       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想象的权利,我们也愿意与人分享想象的快乐。我们是无奈的悲观主义者,胆战心惊地关注着人类文明怀揣炸药包在钢丝上前行,担心超级大国的肆意妄为最终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