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激情电子书 > 笑场 >

第31章

笑场-第31章

小说: 笑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管假机器,真女人的把戏最终还是被编辑部的同志们合力戳穿,但是除了“女秘书”这种传统社会化性别角色之外,在“代劳”的意义上,女机器人最能让人类获得操纵的快感。
  除了小便的姿势,波伏娃还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即性别都是后天的。“人并不是生来就是女人,而是逐步变成一个女人的……正是社会化的整个过程产生了这种东西,我们称之为女性气质。”用这种理论来考查机器人的社会化性别角色,我发现机器人可能比女人更为适用。也就是说,机器人的性别也不是天生的,正是社会化的整个过程产生了这种东西。Ray Birdwhistell曾经说过,“人类是一种两性分化很不明显的物种——他们仅有的生理性别标志就是生殖器官。”人的生理性别、性特征和社会性别,其实都是社会建构的。
  机器人的性别角色同样经历这样的一个社会化过程。当机器人长得越来越有人样,人也越来越把机器人当人来看。早在50年前,美国科幻小说鼻祖阿西莫夫( 即《 机械公敌 》同名小说原作者 )就已制定出用以规范机器人与人类关系的“机器人三定律”( Three Laws of Robotics ):
  第一,机器人不可以伤害人类。
  第二,在不违反第一条原则的情况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命令。
  第三,在不违反第一、第二条原则的情况下,机器人有保护自己的权利。
  一旦上升到伦理学的高度,貌似男性的机器人立马现出了金属外壳之下的女儿身。显而易见的是,与其说此“机器人三定律”乃用来规范机器人与人类关系,是人类对机器人的基本要求,它看上去其实更像是人类社会( 尤其是父权社会 )里男性对女性基本要求的一种翻版:
  第一,女人不可以伤害男人。
  第二,在不违反第一条原则的情况下,女人必须服从男人的命令。
  第三,在不违反第一、第二条原则的情况下,女人有保护自己的权利。
  我认为,如果关于机器人的话语权不是一直掌握在老外手里的话,阿西莫夫版“机器人三定律”还不如直接沿用中式的“三纲五常”以及“三从四德”来得更具权威,更有文采。
  
机器人小便(2)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对社会性别不平等的解释是,通过贬低妇女的能力,不让她们学习那些有用的专业技术和技能,老板们把女性当做廉价的可剥削的劳动力后备大军。那些很容易被妇女替代的联合起来了的男性在这一过程与资本家共谋,因为这样可以使他们垄断收入更高、更有趣、更具自主性的工作。正如Cockburn指出的那样:“两个因素帮助了男人维持他们与女性的分离和他们对技术工作的控制。一个是积极社会性别化的工作和人。二是持续不断地产生的工作过程的亚分工、工作的等级化,男人可以在其###以保持和女性的距离。”很显然,以上理论分析如果成立,同样也适用于人类和机器人。
  当然,迄今为止,机器人为人类带来的便利和威胁,似乎都不如想象中那么大,更没有人见过机器人小便,遑论姿势问题,但是,现在就开始认真对待机器人的性别问题,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学者West and Zimmerman在《 Doing Gender 》一书中指出:“如果我们恰当地表现了社会性别,我们同时维持、再生产并合法化了这种制度安排……如果我们没有恰当地表现社会性别,作为个体,而不是制度安排,我们会被要求解释( 自己的个性、动机和企图 )。”为了维持、再生产并合法化这种制度安排,社会不会长期地容忍机器人成为一种“社会性别混淆者”( gender blenders )。
  尽快理清人类与机器人之间性别角色关系的一个有效方法,借用冯小刚追徐帆的经验,就是“迅速把关系庸俗化”。见《 我把青春献给你 》:
  “我叫上了王朔陪我去人艺( 追徐帆 )。我准备步子迈得再大点,关系搞得再近点。我知道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迅速把关系庸俗化。” 我个人认为,Prada机器人堪称“庸俗化”的代表作。以我的45号为例,那双虎克船长式的铁勾双手,既可以作握住自己的“纵目”望远镜状,也可以作“恭喜发财”状,当然,更可以摆出站着小便的站姿。事实上,它本身就是漫画里作为小便排泄物而出现的那一小堆零件的组合。维柯早就提醒过我们:人类只能够理解由人类创造出来的东西。
  
居性叵测(1)
一个不识好歹的人,该骂;一个良莠不分的人,该打;碰上一个男女不分的人,就像碰上一个公私不分的人,一时竟也分不清该打他好还是该骂他好了。
  除了医学上所说的“第一性征”,也就是两性在生殖器结构方面的差异一般不太方便被直接辨认出来之外,其余包括体格、肌肉、毛发、喉头、嗓音、骨盆、||乳腺以及皮下脂肪之厚度等等在内的“第二性征”,凭借视觉即可一目了然。当然,一个发育健全的人,不仅可用视觉,还可以凭嗅觉、听觉、触觉、味觉甚至直觉来轻而易举地分辨男女,正所谓“闻香识女人”。闻出了女人,剩下闻不出的大致就是男人。
  事实上,分辨男女根本就不能算一项技能,充其量也只能称其为人的一种谋生本能。然而,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宽容,却一再令传统的男女分辨术显得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也就是说,过分依赖“望、闻、切、问”这种老一套的技术手段,分分钟会演出“乱点鸳鸯谱”,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
  男女有别之所以被加载于中国的典籍,目的是为了“大防”,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消极防御的性别隔离政策也逐渐式微,采取了意大利式的策略性的、机会主义的防守反击。就足球的面对面和身体频繁接触的方式而言,外观,即第二性征还是最靠得住的直观标识。不过这不表示包括毛发、衣饰以及姿态等等在内的属于第二及第三性征之部分的外在是从来不发展的。事实上,在外科手术上实现了对第一性征的改变,在社会对异常性取向采取宽容态度之前,20世纪70年代末期,男性蓄长发之风一度引起舆论的恶评如潮。现在想来,与其说男性所蓄之长发引起了主流社会在美学和道德高度的反感,毋宁说是蓄长发的男性导致了通用男女识别系统的混乱和不便,影响了攻防的转换和效率。大家都接受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之后,头发的长度就不再是检验男女的惟一标准,新的日常生活经验重新积累,攻防重获了节奏,并再度达致平衡。
  举个最简单例子,80年代之前,属于中国男性的一个最基本的“第二性征”,就是头发短。80年代以后,头发的长短于分辨男女一事上已基本失效。若有人继续死抱着老传统不放,坚持以头发的长短来作为辨别男女的惟一标准,那么,不管你的头发是长是短,阁下都可能会因为被公认为是一个“见识短”的废人而羞愧得起了自寻短见之心。
  男女不分,后果可大可小。去年,有一群倒霉的英国男人就为了分辨男女的问题而打起了官司。原定在英国Sky One频道播出的真人实境秀《 哈啦米莉安 》,尚未播出已经闹得满城风雨。原来是有6名男性参赛者发现自己在真人秀节目里的求爱对象竟然是人妖后,恼羞成怒之下,一发将电视台和制作单位全告上了法庭。据英国《 太阳报 》和《 周日镜报 》爆料说,有一名身为跆拳道冠军的男性“受害者”,当他知道自己在真人秀里的约会对象在“生理上”还是男人的时候,浑身上下只剩下了一种感觉:非常恶心。只想赏她一巴掌或踹她一脚,只是当时他因为实在太震惊而下不了手。
  此外,“受害者”中竟然有一名20出头的“伊拉克战争英雄”。这位姓名保密的参赛者,不但是首批攻入伊拉克的军人,更在战场上英勇负伤。一名军界人士指出:“这对他来说太丢脸了,他可能要花一段时间才有办法平复。”
  以分辨男女为智力竞赛的电视节目,不独英国Sky One的《 哈啦米莉安 》,美国TBS在这一季也推出了一档名叫“He’s a lady”的真人秀,内容是让一组男人经过短期恶补( 包括接受Super  model们手把手的辅导 ),拔毛化装之后以女装登场,再由观众评选哪一个最像女人,最终胜出主可赢得奖金25万美元——主办方保证,参赛的猛男们每一个都有着正常的性取向。
  当然,“有着正常的性取向”的更准确的表达似乎应该是“在参赛之前有着正常的性取向”。因有参赛者在生平第一次化装成女人之后,盯着镜子里“绝色”的自己,连声惊呼:“Oh, My God,I am hot!”
  既然事情已经hot到了这种地步,为了造福所有“后知后觉”的男性,英国《 太阳报 》特地列出一些“分辨雌雄”的小贴士:

()免费TXT小说下载
  第一,首先,检查( 对方的 )喉结。“她”如果有喉结,声音还低沉得像鹅叫,最好小心为上。
  第二,如果她在解开胸罩的扣扭时,花了五分钟还搞不定,甚至还要你施以援手,“她”的性别就十分值得商榷。
  第三,尝试要“她”帮你停车,如果“她”不小心刮到车子,接着便是一场梨花带雨,恭喜你,这定是位货真价实的美娇娘。
  第四,故意制造一场口角,如果“她”紧咬着你的最后一句话不放,那么也不用着去怀疑她的性别。
  第五,临床阶段,如果“她”宽怀大度地安慰你说“尺寸并不重要”,你最好立马开溜。
  此五法好是好,惟一令人望而却步的,是准不准非得亲身“试了”才知道。现实社会如此,虚拟空间里的情况则是为险恶。在网络上与一台素昧平生的、没有语音及摄影装置的远程计算器,或一个未曾谋面的、关闭了摄影和语音装置的在线用户的交往策略中,如何侦测出对方的性别,在不可能单击QQ头像上的“属性”就能确定该头像之真实属“性”之前,是比网速更为困扰的问题。
  书包 网  想看书来
居性叵测(2)
网络以外,性别间的互相认定充其量只能是种条件反射,甚至连普通社交礼仪也不算,一旦上了网络,就上升为一个关乎居心和诚信的道德问题,多少带有阴谋的意味。这道技术天堑一方面令上网者得以在书写的层面上获得性别转换带来的异样经验,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性别感受之中;另一方面,也一定有对称的一方会因此而万般无奈,甚至开始怀疑人生。
  就“男女大防”而言,在虚拟的社区里,男女间最大的问题却是防守难,反击难,由防守转入反击更难,在每一个“安能辨尔是雌雄”的焦虑关头,我的耳边就会响起张翼德雷鸣般的怒吼:“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
  走不完红男绿女,看不尽人海沉浮,20年弹指一挥,男还是男,女还是女,大闸蟹虽不如从前好吃,近观其腹,也还是该尖的尖,该圆的圆,挑起来并不比过去费力。人非蟹,但社会对于人类性别的标识和判断,却呈现出越来越简明扼要的符号法则,讲求效率,这正是防守反击的要点。GG和MM,是“哥哥”和“妹妹”的汉语拼音缩略,无论年龄,直指性别;洗手间也不“男”不“女”,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