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第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柳德米拉很坚决,坚持要上前线。参军后,柳德米拉被派到第二十五步兵师做了一名步枪手。第一次作战的时候,她就被派去执行狙击任务。可能是上级为了照顾她是女兵,不想让她端着刺刀冲锋,怎么办呢?当狙击手吧,稍微安全一点儿。
柳德米拉第一次上前线当狙击手,还带着一个新兵蛋子给她当观察员。但是,看到德国人的时候,她不忍心开枪,毕竟跟对面的德国人是无冤无仇的,结果德国人却把满脸稚气的观察员打死了,一下子把她心中的仇恨激发了出来。柳德米拉第一次在战场上就击毙了很多德军士兵,特别是在敖德萨保卫战和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保卫战中,她作为一名狙击手,前后歼敌309人。苏联最后没有守住塞瓦斯托波尔要塞,要撤退,斯大林知道了柳德米拉的事迹,点名让海军一定把她救出来,不能扔在沦陷区。
柳德米拉后来还作为苏联的形象大使出访美国,成为第一个被罗斯福总统接见的苏联公民。
是活的就得上
对苏德战争来说,斯大林格勒战役非常关键。斯大林将战略重点从莫斯科转移到了斯大林格勒,并且调动了全国所有的空中力量支援斯大林格勒。双方的援兵也源源不断地开到前线。
此时,德军在苏联的战线已达3200公里以上,但是德国的兵力根本不能维持如此长的战线。从斯大林格勒沿顿河至沃罗涅日的500多公里战线,德国自己腾不出兵力来防守,只得在这一线部署了附庸国的3个集团军。即便如此,有些地段也只有一个野战排来防守整整1到2公里的防线。德国人不是不知道附庸国部队战斗力很差,根本就靠不住,但是没办法,实在抽不出兵力了,是活的就得上。
9月28日,斯大林决定将原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改称顿河方面军,由罗科索夫斯基中将任司令员;原东南方面军改称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员为叶廖缅科上将;原近卫第一集团军改编扩建为西南方面军,司令员是瓦杜丁83中将。并命令副最高统帅朱可夫大将和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上将,秘密筹备反攻。
整个10月份,斯大林格勒一直持续着激烈的巷战。至11月初,德军终于艰难推进到了伏尔加河岸,并且占领了斯大林格勒城80%的地区,但德军始终未能完全占领斯大林格勒。在城区北部的红色十月工厂和拖拉机厂,苏军与德军激战的同时,工厂的工人就在侧旁修复损坏的坦克和其他武器,有时候甚至直接在战场上修理武器。有些坦克直接从工厂的生产线开到了战斗前线,甚至来不及涂上油漆和安装射击瞄准镜。可见战斗激烈到了什么程度。
据统计,从7月到11月,德军在顿河、伏尔加河和斯大林格勒的战斗中损失兵力约70万、坦克1000余辆、火炮2000多门、飞机1400余架。
“天王星”行动
11月中旬,苏军最高统帅部大规模集结反攻兵力,在斯大林格勒城外集结了3个方面军,共143个师,110。6万人。他们的对手是德军B集团军群,共有80个师又3个旅,约100万人。
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拟定的反攻策略是将德军继续牵制在城内,主攻德军薄弱的外侧,从而将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军包围在市区。11月13日,斯大林批准了这个反攻计划,并取名“天王星”行动。
11月19日,苏军开始实施“天王星”行动,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在纷飞的大雪中发起反攻。负责保护德军第六集团军侧翼的是罗马尼亚第三集团军,根本就没有什么战斗力,在一天之内便被苏军突破阵地。20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第五十一、五十七、六十四集团军也在南部投入反攻,突破了守军罗马尼亚第四集团军的防线。22日,西南方面军开始分批强渡顿河。23日,西南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会师,从而完成了对斯大林格勒的包围。
至11月30日,苏军3个方面军将德军第六集团军的5个军22个师以及部分罗马尼亚、意大利和克罗地亚军队共约27万人,合围在了斯大林格勒。
苏军发起反攻后,德国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将军力主让鲍卢斯撤出斯大林格勒。然而,空军司令戈林元帅却向希特勒说,即使鲍卢斯被包围,空军也有能力为第六集团军提供补给。希特勒信了大胖子的胡话,遂下令鲍卢斯坚守斯大林格勒。
事实证明,戈林元帅又在吹牛,他承诺的空中补给成了一句空话。德国空军能为第六集团军空运的物资上限是每天300吨,而第六集团军每天的需求是700吨。加上天气恶劣和苏军防空火力凶猛,第六集团军实际上平均每天只得到100吨左右物资。德军的精锐部队,开始面临饥饿的威胁。
与此同时,苏军在不断缩小包围圈。
就不让你突围
为了营救第六集团军,希特勒将希望寄托在二战中德国三大名将之一的曼施坦因身上。
11月21日,希特勒下令将曼施坦因元帅的第十一集团军扩建为顿河集团军群,由曼施坦因任司令,并把鲍卢斯的第六集团军、霍特的第四装甲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三、第四集团军都交给他指挥。希特勒命令曼施坦因夺回失去的阵地。
曼施坦因认为,德军唯一成功的机会在于第六集团军从斯大林格勒向西南突围,第四装甲集团军则向东北进攻,夹击苏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但希特勒绝不允许鲍卢斯从斯大林格勒撤退,要求曼施坦因杀开一条血路,打到斯大林格勒。
12月12日,临危受命的曼施坦因发起了代号为“冬季风暴”的反攻。德军以霍特第四装甲集团军为前锋,于16日突破了苏军的防线。至19日,第四装甲集团军一部推进到了离南面包围圈50公里的地方。虽然德军英勇善战,但毕竟寡不敌众。曼施坦因发现楔入敌阵的第四装甲集团军,也有被数倍于己的苏军包围的危险。
此时,曼施坦因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不顾希特勒的命令,下令鲍卢斯立即向南突围与第四装甲集团军会合。然而鲍卢斯却没有曼施坦因这样大胆,在没有接到希特勒的命令前,不敢擅自突围,他以燃料不足的理由拒绝了曼施坦因的命令,放弃了最后的机会。
12月27日,苏军发动强大反击将第四装甲集团军击退150~200公里,使其退回了原来的阵地,粉碎了德军统帅部解救第六集团军的企图。“冬季风暴”行动宣告失败。
时间已是严冬,伏尔加河面的冰层逐渐变厚,苏军可以更加便利地补给己方部队。但在包围圈中的德军第六集团军的境况越来越糟糕,空运的物资越来越少,平均每天不到100吨。第六集团军面临弹尽粮绝的境地,分配的口粮已经减到维持生活的最低标准之下;弹药也日益缺乏;医药用品和燃料都已用尽;数千人患上疾病,冻伤的人数更多,每天都有大量的士兵死于饥饿、严寒和营养失调。
一些军官不甘心坐以待毙,试图说服鲍卢斯不顾希特勒的命令立即组织突围。但是鲍卢斯仍旧不敢违抗军令擅自突围,只是派人飞出包围圈去晋见希特勒,把第六集团军的情况当面向希特勒汇报,并请求希特勒准许突围。但希特勒还是一意孤行,命令第六集团军死守斯大林格勒。
1943年1月,苏军发起了新一轮攻势,代号为“木星”行动,迫使外围德军与斯大林格勒包围圈内的德军相隔250公里以上。至此,第六集团军陷入绝地,已经完全失去增援。
怎么都是个死
1月8日,苏联顿河方面军司令罗科索夫斯基中将向德国第六集团军司令鲍卢斯大将发出了最后通牒,敦促鲍卢斯无条件投降。
鲍卢斯看到自己已经插翅难逃,被苏军包围得铁桶一般,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弹尽粮绝,援兵又迟迟不到,再守下去这几十万兄弟都得进鬼门关。因此,鲍卢斯电告希特勒,请求允许相机行事。这意思就是说,请求您允许我投降。但是希特勒严厉地驳回了鲍卢斯的请求。
两天后,罗科索夫斯基指挥苏联顿河方面军向被围的德国第六集团军发起了代号为“指环”的进攻。深陷重围的德军开始从斯大林格勒郊区向城区收缩防守。1月22日,苏军占领了古门拉克机场,德国第六集团军的空运补给和伤员撤退渠道彻底中断。第六集团军已经退无可退,虽然食物、弹药都极度匮乏,但是德国军人仍然在顽强抵抗。德国人是为了活命而战,因为他们相信苏联人会处死投降的德军,横竖都是个死,干吗当俘虏不当烈士呢?
于是,在斯大林格勒城中再次爆发了激烈的巷战。苏联人对包围圈中德军庞大的数量感到惊讶,不断增兵,巩固包围圈。这个时候,鲍卢斯再次向希特勒打报告,说我的部队实在是不能再支持了,继续抵抗下去毫无意义,只能让这些德意志小伙子白白地送死,所以我请求您允许我们投降。但是希特勒的答复是,投降是不可能的,第六集团军应该在斯大林格勒尽到其应尽的责任,打到最后一兵一卒,一枪一弹。
当时,曼施坦因元帅也力劝希特勒批准第六集团军残部投降。希特勒对曼施坦因说,我不允许他们投降,为什么呢?一来即使包围圈当中的德军分成几个较小的单位,也可以抵抗相当长的时间;二来苏联人不会遵守对第六集团军许下的投降诺言。这点希特勒倒是说对了,苏联人果然没有遵守诺言。希特勒的意思是,怎么都是个死,不如为祖国尽最后一点儿努力,光荣地战死。
1月30日,希特勒拍电报给鲍卢斯,说我授予你陆军元帅军衔。为什么这个时候希特勒把鲍卢斯晋升为元帅呢?因为在德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元帅被俘虏的事,希特勒实际是想让鲍卢斯战斗到底或者自杀殉国。
1月31日,鲍卢斯向总部发电,说第六集团军忠于自己所负的极为重大的使命,为了元首和祖国,已坚守自己的岗位,打到最后一兵一卒,一枪一弹。就在这一天,苏联第六十四集团军第三十八旅打到了鲍卢斯的司令部,德军一名发报员自行决定向柏林发出最后一封感动德国的电报:“第六集团军无线电即将关闭,俄军已经攻占司令部!打垮布尔什维克万岁!天佑德意志!”
可惜天不能保佑德意志了,苏军已经攻到了鲍卢斯所在的地下室外面。鲍卢斯当时正受疾病折磨,已经好几天吃不下饭了。当苏联人出现在地下室外面,叫第六集团军司令部投降的时候,第六集团军参谋长施密特将军同意了投降。施密特转过头来问鲍卢斯:“请问陆军元帅阁下,您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鲍卢斯摇了摇头,无话可说,只好投降。1943年2月2日,被围困在斯大林格勒城北的德军第十一军残部也宣布投降,至此,历时半年多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
军衔最高的战俘
除了鲍卢斯之外,在斯大林格勒被俘的德军还有23名德国将军、2000名校级以下军官和91000名极度饥饿劳累的士兵。这些人除了将军之外,都被送到了西伯利亚劳改营,直到1955年,活下来的5000多人才返回德国,其余的人在西伯利亚经过了漫长的12年,全部被折磨死了。德军只有3万多名伤员和病号撤出了斯大林格勒。
希特勒对新晋陆军元帅的表现极度失望,公开讲:“鲍卢斯差一步就要跨入光荣的殿堂,但是他选择了退却。”希特勒发誓以后不再晋升任何人为陆军元帅,所以很多德国将军吃了鲍卢斯的亏,比如说百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