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之天龙八部-第3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一个相对比较漫长的过程。
好在这年头,李朝虽然对大宋不敬,可对于中原文化却推崇。这意味着,赵孝锡等人的进驻,某种意义上,也减少诸多不必要之事。
只是善后的事情,赵孝锡并没过多参与。在朱大同正式入主升龙城,担任这座改名为安南城的安南路首府,赵孝锡便启程离开。
为了保证局势稳定,为了早点见到儿子,还有幸苦了的木婉清。他甚至连段誉都没等,直接快马加鞭的乘船返回新南城。而李朝的事情,则交给朱大同跟赵大负责。
他们一个管军,一个管民,倒也配合默契。至于赵孝锡,则完全当起甩手掌柜。将一些需要注意的事情,还有接下来需要办的事情,告知他们两人便行。
除此之外,赵孝锡也没忘记,再给汴梁城的赵煦写折,告知李朝覆灭的事情。至于接下来,朝廷会派什么官员过来任职,赵孝锡也觉得无关紧要。
对他而言,朝廷就算派来官员,安南路的首府知州,必须由朱大同担任。另外安南路各城的守军,也全部出自他旗下的琼州军。
朝廷派来的官员,如果他们听话,赵孝锡自然会给他们一个发挥才能的机会。如果他们不听话,赵孝锡有的是办法,让他们乖乖滚出安南路。
这次的战争,说的直白点,那都是琼州王府的决定。朝廷最多,能捞到一个名声。实际的利益,赵孝锡肯定不会拱手让出的。
况且,完成了对李朝的征讨之后,他还有一件大事要办。那就是筹备进攻高丽的事情,虽然这场战役安排在明年,可同样需要着手准备。
好在这次,给他锻炼出几万陆地精兵,赵孝锡觉得征讨高丽也多了几份信心。只是赵孝锡心里清楚,一旦发兵高丽,辽国想必也会参战。
只是在兵发高丽之前,赵孝锡觉得,与高丽对面的辽东各府军政大权,他也必须想办法得到。另外,潜伏在辽国境内的骑兵,也要开始朝廷聚结。
唯有让辽国,知道出兵高丽的后果,才有可能让他们知道。这种事情不能插手,不然辽国也没什么好下场。可他清楚,这次要求军政钦差大权,怕是赵煦不会同意。
可不管他同不同意,高丽他都会发兵征讨。一来,是他承诺金妍儿的事情,他必须说到做事。二来,高丽这个国度,也必须纳入大宋的治下。
对于他而言,未来的东方只有一个帝国,那就是由他统领的大宋。无论是高丽,还是以后的辽国、吐番、西夏,他都会一一征服。
等到完成了民族跟国家的复兴之后,他便会开始征讨海外。在有生之年,让大宋之人出现在世界各地。他要彻底让欧美这些未来的强国,通通进入历史的尘埃之中。
这个时候,西方还没有后世那样多元化,很多地方还是不毛之地。可来自后世的赵孝锡清楚,那些地方同样资源丰富。为了后世子孙的未来,他需要做好这些事情。
眼下吞并李朝,只是他计划中的第一步。而有了这个开端,则正式宣布,他征讨四方的脚步展开。至于愿望能否实现,那也只能留待时间去检验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七章 无惧流言蜚语
带着卫队离开李朝的赵孝锡,也有种归心似箭般的感觉。得知父亲赵颢,已经先他一步返回新南城,去感受一个当爷爷的滋味,赵孝锡直接乘座战船往琉球方向赶。
看着飘荡于大海之上的战船,以前还觉得这船速度不慢的赵孝锡,此刻却觉得船太慢。为何这时代,就没有能从空中飞行的交通工具呢?
想到自己不知为何,又怀念起前世乘座飞机的味道。赵孝锡却清楚,任何科技都需要时间去积累去钻研。想坐上飞机,只怕这辈子他是没机会了。
不过看到战船的动力风帆,赵孝锡却觉得,以目前他手下的工业基础,研究一下蒸汽机不知行不行。对于这种古董蒸汽机,赵孝锡知道的同样不多。
只是他多少知道,正是蒸汽机的出现,让世界工业开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果战船能安装上蒸汽机轮,那么速度肯定能大幅提升。
可他同样知道,任何一种新生事物的研究,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眼下他的重心,都将用在务征战四方的准备上,想来这种事情要放到真正问鼎天下那时才行。
到时齐天下能工巧匠,有他的讲解跟理论灌输,相信研究出一台蒸汽车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如果能将这种东西研究出来,很多新生事物也将伴随它而诞生。
当人力被机器之力所取代,就意味着农业社会进入了工业社会。这种跨度虽然比较大,可赵孝锡相信,科技的进步,也会促进这个时代人们的思想眼界。
不过,有些事情急是急不来。想着这些事情的赵孝锡,心情也慢慢的平复了下来。不管如何,赵孝锡希望将来等他闭眼之时,能无愧于今生他的离奇穿越。
在他乘船返回琉球之时,从友谊关出发的大宋驿卒,又将一封令大宋军民沸腾的战报。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赴京城。
一个李朝的彊域虽然不大,却是大宋建国后第一次扩充领土。这是赵孝锡的功劳,却是大宋军民的自豪。一时间,赵孝锡在民间的威望,自然也是急速提升。
随着李朝的覆灭,李朝李氏皇族全部押解进京,当一个未奉旨不得出京的质子皇族。真腊跟占城,这些与李朝接壤的小国皇族,同样也是人心惶惶。
那怕琼州府派出的使者。很明确的告诉他们,大宋无意吞并整个西南诸国。此次征讨李朝,更多还是李朝蔑视了大宋的威严,才导致之种亡国之祸。
可还是生怕琼州军会打来的他们,同样第一时间派出了使团,前往大宋国都进贡。而这次进贡的东西,是他们历年来最丰裕的一次,只会得到大宋皇帝的承认。
就算当个国王。他们也心甘情愿。没人再会幻想着,将本国的领土扩大。此次赵孝锡展现的力量。已然让他们为此畏惧,生怕大宋的大军会兵临城下。
相比陆路的报捷,在海上飘了近两天的赵孝锡,终于在新南城百姓的期待中,重新回归到新南城。而赵孝锡覆灭李朝的消息,已然在海外引起一片喧哗之声。
在此战当中。拉开战幕的宋朝炮船,此刻也在各基地还有琉球海军中正式出现。很多以往感觉,船坚寨固的海盗,在这次全面的清理当中,被化为灰烬。
炮船的出现。让沿海各番邦国,都意识到宋朝海军势不可挡的存在。这种在他们看来,根本就不能凭借人力去对抗的武器,也让他们在听到赵孝锡有子后,纷纷而来庆贺。
这段时间的新南城,因为赵孝锡添丁的喜讯,再次变得热闹了起来。这座建议在琉球的商贸之城,在此刻也喜迎四方客,展现着天朝上国的威严。
每个慕名而来的大宋人还有番邦人,看到这座毅立在海外孤岛的城市,也觉得非常的不可思议。更令他们觉得感叹的是,这座城市的人脸上,都扬抑着压抑不住的微笑与自信。
在很多未出过海的人眼里,琉球岛无疑是蛮荒之地。可正是这样的蛮荒之地,却上演着这样一场商贸奇迹。每天从这里运走或运来的商船,几乎都没怎么停止过。
虽然有不少海商,想过自己造船。可相比造船的成本,租用新南城的海船更靠谱。甚至这种租用过程中,出现货物遗失,新南城都会给予赔付。
渐渐的,很多人都没意识到,商业流通环节中,最主要的一环已然被赵孝锡给掌控。如果有一天,赵孝锡有需要航运队的时候,他一个命令便能让一些国家无船可进。
在赵孝锡看来,武力并非瓦解吞并一个国家的唯一方式。这种经济手段,渗透的更加神不知鬼不觉。现在那些商人,觉得新南城做了笔亏本的买卖。
等到将来赵孝锡动用这些渠道的时候,他们就会明白,本国的船运工坊,已然被挤垮。一旦失去赵孝锡的援助,他们连一条出海的船都没有。
当然,现在各国都沉浸于商贸带给他们致富的幸福中,没人会去想,单单租用这些海船,为何会发生这么多的连锁反应。而这恰恰正是赵孝锡所希望的!
看到来到城外码头迎接的新南城百姓,赵孝锡却没怎么驻步,直接骑着马略显急切,朝城中百姓挥挥手,便往城主府所在的方向赶去。
原本去码头迎接他的城主府佣人们,反倒比赵孝锡晚到城主。看到赵孝锡出现,守护城主府的武卫们,同样恭敬的单膝下跪行礼。
抛下一句‘诸位幸苦’,赵孝锡下马便往后院奔去。等到看到那些女人,惊喜交集的眼神,赵孝锡略显抱歉的道:“清儿呢?”
知道赵孝锡如此快返回琉球,是为了见一下,他生命中第一个儿子。对于这些王妃们而言,木婉清顺利产子,则意味着他正宫的地位更加稳固了。
同一时间,顺利领兵进入升龙的段誉,得知木婉清产子。也第一时间,让人分奔回大理,一来跟大理君臣通报战事结束,二来便是给父亲还有姨娘报喜。
做为大理公主,顺利的替赵孝锡产下世子,这无疑也是大理的喜事。得知消息的段正淳跟秦红棉,听到母子平安的奏报,也是笑的合不拢嘴。
第一时间,准备好前往琉球的行程。随着李朝被灭,大理跟大宋的融合,似乎又更近了一步。而在这点上面,段正明也开始放宽了边境的管控。
以往在李朝边境聚结的大军,此刻只许安居一些弹压地方的兵卒便行。其它的精兵强将,则开始往吐蕃还有其它边境聚集,让大理边防也安稳了不少。
虽然李朝只是一个西南小国,可它在西南却是一霸。现在这个霸主,被赵孝锡领兵,在短短一月时间便覆灭,消息传开令番邦也是大惊失色。
尤其是跟赵孝锡有冲突的吐蕃,更是担心赵孝锡将来,会不会领兵进攻吐蕃。在他们看来,吐蕃虽然地处高原,一般外来部队,很难在这里待住脚跟。
可他们都清楚,如果赵孝锡有能力覆灭李朝,很难说他没实力覆灭吐蕃。一时间,别说吐蕃这种番邦小国,就连大辽方面也十分紧张。
在赵孝锡几乎从他们视线中消失的这段时间,他们似乎将这个前巴蜀郡王给遗忘了。现在猛然听说,赵孝锡领兵消灭了李朝,他们自然非常担心。
如今活跃在宋辽边境的大宋精骑,已然给辽国带来了不少压力。加上辽西方面的乱局,一直就没怎么平息,辽国此刻也失去了以往的辉煌一般。
被立为辽国太子的耶律图,想起当年在西夏的事情,也一直为此耿耿于怀。原本以为赵孝锡失势,被大宋皇帝顾虑,流放到琼州那样的荒野之地,失去了威胁的本钱。
可谁也不会想到,短短一年的时间里,赵孝锡便以这种方式,跟所有认识他的人宣布他的强势回归。有这样一个对手,对辽国而言无疑是致命的威胁。
只是做为草原人,他们骑马射箭是好手。可让他派人到琼州,做出刺杀赵孝锡的举动。先不说赵孝锡本身武功高强,单单坐船前往琼州,便会要了他们的命。
针对这种情况,耶律图听从谋士的建议。开始派遣细作,前往大宋散播对赵孝锡不利的消息。想借此机会,离间宋朝皇帝赵煦,跟赵孝锡之间的关系。
历史上,大宋有能力的将领,不都是因为功高盖主,而被君王忌惮。以至他们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