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之风云路-第2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宏滨也是横下了一条心,同时也感到了无后顾之忧的官当起来真爽!
当然许宏滨也不是一味的强硬,按照中央和省里给的特殊政策,在职的干部们可以享受比较优厚的岗位津贴,对岗不对人,最高可拿到每月七十元,最低也可以拿到二十五元。此标准将随万阳市的经济增长幅度而浮动,而且还有相应的考核扣罚办法。当然,如果万阳的经济改革没有显著成效,这个津贴也就会随之取消。
岗位津贴的数额基本上是参照现在在岗人员工资标准百分之五十来制定的,这对于各级干部们来说无疑是一个相当大的诱惑。不就是多出点力吗?不就是工作多负点责任吗?又不是要命的事,有钱不挣是傻瓜!
对于那些工资低、职务高的中青年干部来说,津贴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还要大。像王晓燕,基本工资加各种补贴是五十几块,可她的副处级津贴就可以拿到四十五元,惹得琳姐姐也嚷着要调回万阳市工作。
“你缺那点钱吗?”这完全是找个借口试看林海小弟听不听话。
果然,在林海提出给严琳安排个副厅级,让她每月多拿六十块钱以后,琳姐姐就只当是没这回事了,到了晚上反而对小弟对自己的重视给予了特殊的奖励。
解决完机构和干部问题以后,市委和各独立单位的领导就带着提纲到基层去进行为期十天的调研工作了。
林海则在王晓燕的提醒下想起了自己还是一个研究生,而且因为打仗还有几门课没有考试,所以不得以乖乖的跟着王晓燕来到了河大,认真坐下来参加了五天的学习和补考。
当然几门考试肯定是会全部通过,但所谓上课的却又一次的走了样。
万阳市被确定为经济改革实验区这一消息,本来就足以令搞经济教学和研究的学者们瞩目和跃跃欲试了,而自己的学生却是经济改革试验的组织者,这不由让欧阳教授等更是欣喜若狂。机会难得,所以林海几天上课的时间基本上都成了围绕城市经济改革而进行的交流和探讨,连法律系的教授们也带着弟子加入了。最后教授们和林海达成了协议,在任何时间里他们都可以给林海和王晓燕单独授课,教授们则组织两个课题组,跟踪研究万阳的经济改革以及法规建设、并且为市委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
而王晓燕这次真的是眼都没眨,就给了经济系和法律系各两万元的课题研究经费。
不过由于林海和王晓燕现在都已经成为了河大以至于整个万阳市的超级名人。所以当第一天听到了林海和王晓燕回校上课的消息后,他们所在的教室外就很快的就围满了老师和学生。不得已林海和王晓燕只得各自出来和大家见面,可谁知一出来后人却越聚越多,要求签名的和没完没了的提问令两人应接不暇。最后校领导和校保卫处只得倾巢出动极力劝阻,还在教室的走廊上设置了警戒线,这才使林海和王晓燕得以重新坐回到教室里。
而林海一时心血来潮,本想找柯建阳借一个饭钵,中午去重新体验作为一个学生生涯重要的组成部分——食堂的拥挤和喧闹的计划也被搁置了。不得已还是赶回了佳园吃饭。
河大赵书记对林海埋怨道:“这也是怪你来的少。你要是经常来,让大家都见惯了,不就没有这事了吗?”
赵书记实际上的心里话是:“不要求多的,你们只要是三天来一次,次次不空手,我每次亲自给你们站岗、端着碗到食堂给你们打饭都心甘情愿。”
但鉴于对母校的感情,林海和王晓燕还是无法拒绝盛邀,答应用了两个晚上一起在河大和师院各作一场报告,以满足老师和学生的愿望。
林海的报告题目是“我们年轻一代的机遇与挑战”。王晓燕的报告题目是“我所看到的美国”。
这两场报告的海报一贴出,不但是在河大和师院,在其它的大专院校也引起了同样的轰动。结果河大和师院不得已把报告会的地点都改在了室外的运动场,以容纳更多的来自外校的听众。
对于年轻学生们来说,报告的内容是一个方面。林海和王晓燕事业上的成功以及与奋斗经历伴随在一起的爱情、近乎完美的搭配,更是对他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所以,两场报告的盛况空前和所产生的巨大反响,是历史上来从未有过的。
第二九零章 王晓燕和琳姐姐的底线
经过了详尽的调查摸底和一系列的准备之后,万阳市的经济改革从实行党政分工;扩大企业自主权;允许个体从事小规模的餐饮、手工业、小商品和小副食品经营;允许外国及海外资本与国内资本合资兴办服务业、以及独资兴办制造业、加工业;鼓励由外向内和本区域内的人才合理流动等几个方面同时展开了。
这段时间的林海又再度陷入了疯狂的工作状态中。除了那些大的方向性问题需要把关以外,有很多的政策条文及其解释,也得林海亲自主持或干脆是亲自动执笔来起草。
此外,还有中央派机要人员专程送来的内部资料要看,省里的有关工作,列席参加万阳市委常委会,到各级机构和企业做调研,平阳地区和陆山县、小河公社以及台河地区和丰裕县时而的请教,自己直接抓的无线电厂、蓄电池厂的改革等等诸多事情,把林海压得几乎是喘不过气来。
特别是由于盲目的引进项目和无节制的扩大基本建设,使得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比例失调,重工业占据了大量的资金,有些项目已经由于资金缺乏而陷入了困境,而轻工业和一些基础建设却因为得不到必须的投入而止步不前,远不能满足人民物质生活的需求,同时也减慢了货币流通的速度。国家再度出现赤字的可能性相当大。
林海当初在讨论十年纲要时表现出的担心灵验了。要不是林海的建议起到了一部分作用,现在的情况还要严重。
所以中央这段时间不断的向林海发来咨询,最后干脆派来了那架伊尔18专机,把林海接到了北京与L副主席和严明整整谈了大半天,又用专机把他送回了万阳。这也花去了林海不少的时间。
虽然有市委办公室直接为林海服务,连省委政策研究室的副主任边为翰也带着全部属下为林海分担了一些事情,但带有前世记忆的林海为了给改革争取时间和让改革少走弯路,很多事还是不得已来亲力而为之。
比如,关于企业扩大经营自主权和实行了党委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有关的条例几易其稿林海都觉得不满意,最后只得自己亲自动手写了一个详尽的提纲,实际与成文也差不了多少了。
()
而且为了保证这些条例的落实,林海又连续做了三场题为“新时期党委工作的观念转变”、“怎样在党委集体领导下放手开展行政工作”、“职工代表大会是三位一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报告。
这几个报告当然又再次的被大肆宣传和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委又再度派人前来万阳市搞调查。带队的中组部的一位副部长道:“林顾问,我今年准备再来五次,你看够不够了。”
还有一些事直接涉及到了法律规定。比如宪法规定:国家允许非农业的个体劳动者在城市街道组织、农村人民公社的生产队统一安排下,从事在法律许可范围内的、不剥削他人的个体劳动。
所以,万阳市制定个体工商户管理条例时,在涉及到个体工商户雇请帮工这一行为,是否属于是剥削他人的个体劳动这一问题上便卡了壳。
林海找了河大的教授们,在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如果个体经营者雇请运输公司的汽车为其拖运货物,属于什么性质?”
几个教授讲师研究了好几天后给了林海一个通俗的解答:
请国营的运输公司拖运货物与雇请帮工,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劳动者的依附体不同。如果被雇请的帮工能持有某个经济或社会组织的委派证明,所获报酬适当,并且属于为委派方代收,双方签署一定的责任保障协议,这个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
至于可以雇请几个?是临时的还是长期的?那都不涉及事情的本质问题。
这样,万阳市很快就从待岗干部中抽人成立了一个“劳动者服务办公室”。规定个体工商户雇请帮工时必须到劳动者服务办公室登记,三方履行一定的手续和按月缴纳劳动者保障基金,劳动关系就可获得正式承认。
这一下,连劳动保险和医疗保险的雏形都有了。
许宏滨背地里对人道:“林海这家伙,连宪法有规定的事情都可以搞变通,而且还搞得堂堂正正、依据充足。要论胆子大脑筋活,林海当属第一。”
有了政策后还得有人敢干才行。万阳市允许个体工商户从事合法经营以后,到工商户管理处来问的人多、一旁观望的人多,但真正行动起来的却很少。倒不是因为资金问题,有多少钱半多大事,何况这时的人并没有发大财的想法,只是想多谋一条生路。有意想从事个体经营的,大部分都是原来所为被社会所歧视或不容的那部分人。如长期在街道工厂拿着低微工资的那些成分不好的、有历史问题的、或者是劳改释放人员等等。而恰恰又是这些人最怕政策的反复多变。
林海找到了市商业局长罗以茂道:“你带个头,以你亲戚的名字在万阳市开十家二十家卤肉店或者是流动小车,统一一个牌子,资金由我来出。另外再给我找几个好一点的地段,找几个会做饭的人来,我叫人来开饭馆。”
林海又把属于自己或宋汉杰旗下的那些科级一直到厅局级的干部招拢在了一起道:“我出百分之五十一的钱,另外大家也拿出一些钱来投资开饭馆,不要小看了这些饭馆,将来发展起来规模都不会小。得到的收入可以保证你们不愿意冒险去当贪官。赚了都是你们的。如赔本了由我全部来承担,把利息都给你们算上。”
具有点石成金声誉的林海,明摆着是给大家送财路,又没有任何的经济风险,众人哪能不干?就是去找亲戚朋友借钱也不能薄了林海的好意和错过了这个机会。
于是由一位处长牵头,几天之内便把大概所需的资金都筹集好了。至于办手续等方面的问题,在这些各部门的实权派眼里根本就不算个事,何况还是自己给自己办。
所以林海根本不需要管这些。倒是在选址和确定饭馆的经营特色方面费了他的一番心思。
以后领导干部办公司是为了发财。可在这时候在别人眼里却是拿自己的钱冒着风险在为经济改革铺路。林海是得了便宜又卖乖。
类似的事还真是不少,耗费了林海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直到万阳市的人逐渐从林顾问的思维方式和行事风格中得到不少启示而争相效仿以后,林海才慢慢从事无巨细中摆脱了出来。
对林海的超负荷工作,严琳几姐妹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每到林海夜晚加班时,都是轮流的陪在林海身边。而王晓燕由于万阳市暂时没有什么外事活动,果然是每天都抽出半天时间来给林海帮忙。
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王晓燕最后还是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潘行健和和市委宣传部长胡俊杰共同推荐,从省委宣传部的干部中给林海选定了一个秘书,而这个秘书恰好是老熟人葛老头的儿子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