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激情电子书 > 专栏主义嗔 >

第27章

专栏主义嗔-第27章

小说: 专栏主义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把这些资料让我们带回去看了再说!
  在回家的路上我们经过别的售楼处,老婆一下来了感触:若你一直凝视着售楼处的一端,售楼小姐也要开始注视你。我说:买房的人在路边看楼盘,看客户的售楼小姐在楼上看你。老婆说: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购房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道万丈深渊。我的心恨成了石头。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地产圈的“薄”客们
“博客写作是颠覆性的,不只是对习惯的颠覆,更是对思想洁净的革命,在博客里应该和所有的庸俗作斗争。”这是博客先烈的声音。但如今博客当道,勃得风生水起,徐静蕾的“老徐”,日博三千,夜博八百,并博出抢钱的帛书。就连木子美也和俺说了,“偶不勃了,您找徐静蕾吧”。人们早忘了博客的草根精神。由此,不难看出,“名人博”取得了灾难性的成功。但是,本是展示个人才华、抒写观点的博客,为何到地产圈就立马变成“薄客”了呢?
  说来原因也简单,一句话“文如其人”。地产是什么?是商业。商业有文化吗?在商业中能挤兑出文化吗?这很难说。因为难说,于是众人纷纷挤兑,惟恐没文化,至此,“薄”客再所难免。薄客最“薄”的地方是找人代写。老总们日理万机,既要利益最大化,又惮着没文化。咋办?开博!而代写亦分两种:“自己说”和“一直说”。这不难理解:“自己说”乃潘老师等的惯用做法,即每日口述,小秘记录、整理、上传,尽管不能保证言之有物、字字珠玑,但起码也每日更新啊,总算没辱“日志”之名;相比较起来,“一直说”就等而下之了,“一直说”们也不是不能写出好文章,但终归他们觉得写文章属“商业”之一种,一生能写出三五篇做思考状的“通稿”,便万事大吉——企业手册、公司文化、会议演讲,“一直说”到底。废话少说,齐步走,咱去瞧瞧那“薄”。
  潘老师3月16日“力讨”博客广告,这事儿早有人得出了结论,但他说“博客贴广告相当于拿着大炮打蚊子”,不错,比喻新颖,紧扣社会热点;任老师则撰写《小潘,洗洗你的脸》——直抒胸意之人,俺向来敬仰,即便是抒“最该挨打的人”胸意,且怀了他心,但只要抒得够激愤,这都是可以理解和原谅;小迪老师的博,则干脆一直不更新,以“不变应万变”,一直保持“企业文化”和房子裸照的境界,博客不就是“海报”吗,这对聪明、顽强的商人来讲,该值得褒奖;冯老师呢,则一如既往地以性、婚姻、高潮,单相思地为学生们启蒙性情,陶冶情操,彰显哲理,唉,要炼成地产博真难,既要房子卖得好,又要文章写得好,谁都是他妈生的,哪能为富当仁呢?但事事都有例外:宪容老师则永当“指路人”,既符合社科院金融研究员之雅号,又塑造了大意凛然君子形象;而王大老师,则干脆退出商人的尴尬角色,纵情山水,其在最新博文《里斯本瞧日落》写道,“咖啡馆户外一顶遮阳伞,几杯浓咖啡”,他“聊着聊着,竟不想动了”。瞧瞧,这俩厮的做法,倒让人民觉得地产圈的“薄”未到山穷水尽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