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文苑·经典美文2011年第9期 >

第2章

文苑·经典美文2011年第9期-第2章

小说: 文苑·经典美文2011年第9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记得,你们都是小青年。我记得“吉丫头”,那么平凡,却格外美丽;我记得你们中间的胡政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创造了本科生参与研究的奇迹;我记得“校歌男”,记得“选修课王子”,同样是可爱的孩子。我记得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濒临退学的学生与我聊天时目光中透出的茫然与无助,他们还是华中大的孩子,他们更成为我心中抹不去的记忆。
  我记得你们的自行车和热水瓶常常被偷,记得你们为抢占座位而付出的艰辛;记得你们在寒冷的冬天手脚冰凉,记得你们在炎热的夏季彻夜难眠;记得食堂常常让你们生气,我当然更记得自己说过的话:“我们绝不赚学生一分钱”,也记得你们对此言并不满意;但愿华中大尤其要有关于校园丑陋的记忆。只要我们共同记忆那些丑陋,总有一天,我们能将丑陋转化成美丽。
  同学们,你们中的大多数人,即将背上你们的行李,甚至远离。请记住,最好不要再让你们的父母为你们送行。“面对岁月的侵蚀,你们的烦恼可能会越来越多,考虑的问题也可能会越来越现实,角色的转换可能会让你们感觉到有些措手不及。”也许你会选择“胶囊公寓”,或者不得不“蜗居”,成为“蚁族”之一员。没关系,成功更容易光顾磨难和艰辛,正如只有经过泥泞的道路才会留下脚印。请记住,未来你们大概不再有批评上级的随意,同事之间大概也不会有如同学之间简单的关系;请记住,别太多地抱怨,成功永远不属于整天抱怨的人,抱怨也无济于事;请记住,别沉迷于世界的虚拟,还得回到社会的现实;请记住,“敢于竞争,善于转化”,这是华中大的精神风貌,也许是你们未来成功的真谛;请记住,华中大,你的母校。“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她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多么朴实精辟!
  亲爱的同学们,也许你们难以有那么多的记忆。如果问你们关于一个字的记忆,那一定是“被”。我知道,你们不喜欢“被就业”、“被坚强”,那就挺直你们的脊梁,挺起你们的胸膛,自己去就业,坚强而勇敢地到社会中去闯荡。
  亲爱的同学们,也许你们难以有那么多的记忆,也许你们很快就会忘记根叔的唠叨与琐细。尽管你们不喜欢“被”,根叔还是想强加给你们一个“被”:你们的未来 “被”华中大记忆!

所有的颜色冲我尖声大叫

作者:黄晔 字数:1457

  曾因患眼疾而不得不整日闭着眼睛,当世界在眼前消失的那一瞬间,心头骤然涌起的是茫然无措,是莫名的惊慌,一切,都陷入杂乱摸索之中。后来,与人谈起当时感受,居然达成一致共识:如果上帝要让我成为一个残疾人,除了失明,其他都行。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一片黑暗的生活是无法想象的。连日常生活都不能自理,更不要妄谈其他。
  可是,有一个人,却在视力几乎为零的情况下,成为一位著名的钢琴演奏家,5次夺得国际大奖、现场演出1000余场,听众超过300万人次,他的音乐唱片集《第六组》被《留声机》杂志评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古典音乐唱片集之一”。
  现年50岁的巴西古典钢琴演奏家马塞洛·布拉特克,将这个秘密保守了48年之久。
  1960年,布拉特克出生于巴西圣保罗,双眼患有严重的先天性白内障,同时伴有斜视。由于没有及时接受治疗,斜视恶化又引发了弱视,布拉特克幼年时就完全丧失右眼视力,左眼也只能在强光照条件下近距离勉强辨别物体的大概形状。但是,布拉特克的父母还是坚持把他送进普通学校,父母告诉他,他与别的孩子并没有区别。他们认为,作为一个社会人,有必要让布拉特克融入社会。
  14岁时,布拉特克被父亲的钢琴声深深迷住了,他开始试着弹奏听到的音乐。令人吃惊的是虽然他无法阅读琴谱,但却有惊人的记忆力,他能够迅速记住并弹出十分复杂的曲子。布拉特克在音乐上的天赋,令父亲十分震惊,于是马上开始对他进行培训。经过不到10个月的训练,布拉特克就被巴西最著名的指挥家邀请参加圣保罗交响音乐节的演出。布拉特克演奏了巴赫的D小调钢琴协奏曲。这是高难度的作品,一般的钢琴演奏者要经过几年学习才开始尝试,而布拉特克仅用了8周就能够轻松驾驭,而且,他学这首曲子完全靠听。人们为布拉特克的天赋所惊叹,却没有人知道他的秘密。
  布拉特克说:“在那之前,我只能通过声音、触觉和气味来感受这个世界,但是通过弹钢琴我能够看到世界,从巴赫、舒伯特和莫扎特的音乐中了解了文化的多样性。对我而言,钢琴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1982年,布拉特克前往美国纽约朱丽亚德音乐学院深造。在那里,他接受了新的挑战。尽管他已经是成功的职业钢琴演奏家,但传统的学院派训练他不适应,他不能读乐谱,对音乐理论也知之甚少。同时,他的白内障也更加恶化。在纽约艰难生活一年后,布拉特克只能退学,之后旅居意大利、法国,1991年定居英国伦敦。
  布拉特克一直努力隐瞒着自己的视力障碍。每次演出时,他都要求灯光师在键盘上方打上强光,乐队上方的灯也必须以特定角度安置以避免阴影。这些小小的措施对布拉特克能否成功演奏至关重要。
  但是,视力障碍对布拉特克的职业生涯影响越来越大。由于只能靠听来熟悉陌生曲目,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他每年接受的演奏邀请从60场降到了10场左右。2004年,布拉特克冒着完全丧失视力的风险接受了手术。术后他的右眼恢复了部分视力。“看到世界的感觉太震撼了,好像所有的颜色在冲我尖声大叫。”他说。然而最让布拉特克激动的是,他在相识25年后首次看到了自己深爱的“另一半”———妻子玛丽安妮塔的脸庞。2010年年初,布拉特克在接受一次采访时,才首度透露自己曾多年视力近乎为零的经历。
  世界震惊了。人们看到,视力为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喜欢;只要坚持;终有一天;你会看见所有的颜色都冲着你尖声大叫。
  摘自《意林》(原创版)2010年第8期

人生拿趣味做根柢

作者:梁启超 字数:707

  假如有人问我:“你信仰什么主义?”我便答道:“我信仰的是趣味主义。”有人问我:“你的人生观拿什么做根柢?”我便答道:“拿趣味做根柢。”
  我生平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总是做得津津有味。什么悲观厌世这种字面,我所用的字典里头,可以说完全没有。
  我所做的事,常常失败,可以严格地说没有一件不失败,然而我总是一面失败一面做。因为我不但在成功里头感觉趣味,就在失败里头也感觉趣味。
  我每天除了睡觉外,没有一分钟一秒钟不是积极地活动。然而我不觉得疲倦,而且很少生病。因为我每天的活动有趣得很。
  精神上的快乐,补得过物质上的消耗而有余。
  趣味的反面,是干瘪,是萧索。
  晋朝有位殷仲文,晚年常郁郁不乐,指着院子里的大槐树叹气,说道:“此树婆娑,生意尽矣。”一棵新栽的树,欣欣向荣,何等可爱。到老了之后,表面上虽然很婆娑,骨子里生意已尽。算是这一期的生活完结了。
  殷仲文这两句话,是用很好的文学技能表达出那种颓唐落寞的情绪。我以为这种情绪是再坏没有的了。无论一个人或一个社会。倘若被这种情绪侵入弥漫,这个人或这个社会算是完了,再不会有长进,何止没长进,什么坏事都要从此孕育出来。
  总而言之,趣味是活动的源泉。趣味干竭,活动便跟着停止。好像机器房里没有燃料,发不出蒸汽来,任凭你多大的机器,总要停摆。停摆过后,机器还要生锈,产生许多有害的物质哩。
  人类若到把趣味丧失掉的时候,老实说,便是生活得不耐烦。那人虽然勉强留在世间,也不过是具行尸走肉。倘若整个社会如此,那社会便是痨病的社会,早已被医生宣告死刑。

万物从容

作者:许道军 字数:1290

  我观察花草树木已经三十多年了,从冬到夏,从春到秋,年复一年,现在终于有了点发现,那就是:任何一株花草树木都不急,万物从容。
  在一年中,它们一般都要开花一次,都有属于自己最美丽的瞬间。它们不提前,也不滞后,不慌不忙,从容不迫。它们都知道,造物主早就安排好了。梅花开放的时候,桃树静静地看着,一点也不急;白玉兰翩翩坠落的时候,茶树知道该它们上场了。泮池的鱼儿也不急,它们急什么呢,要赶路吗?吃饱了还要更饱吗?不是,它们只需要在水里游来游去。
  有一种花叫月月红,它就很急,沉不住气。只要看见有别的花在开放,它就嫉妒,吵着要开花。上帝是宽容的,说,你要是想开花就开花吧。一年四季只要有别的花开放,它就要开放。一年四季总是有花开,于是它一年四季都开花,人们叫它“月月红”。由于它太急了,没有准备,只知道开花,没有想到积聚能量,把握时机,蕴藏芳香,所以开放的时候,人们只看见它很红,看不到其他的好,有点轻看它。你看,在公园里,就找不到它的身影,虽然它很努力。
  那些园艺大师就很急,替花着急。心想,漂亮的花儿开放了,大伙还不知道呢,于是他们把这些花从各个角落,甚至很远的山区、草原移过来,放在主干道旁边、教学楼窗户下,告诉大家,你们快看啊,它们开花了,再不看,它们都谢啦。可是,有任何花草要园艺大师这么干了吗?没有。它们开花只是自己好玩,轮番做游戏,或者开给它们的情人看的,惺惺相惜。它们的情人是谁呢?它从来不会告诉人们,大约是那些蜂蝶吧。文人吃醋了,就叫它们狂蜂浪蝶。
  你看,这些花草从来不急,有没有人看见,都不急。我在校园很多角落里,发现了这样的小花,它们慢慢地开着,安安静静。三万多师生当中,估计看到它们开花的寥寥无几。那又怎样呢,没有人看见,就不开花了吗?
  人生按七十年算,不算长,也不短了,历史三千年的四十分之一,现当代史的二分之一,见过多少人和事啊。有人走得快,有人走得慢。可是,走得再快,快得过时间吗?不能。时间最终将他们甩在身后,慢慢塞进历史的压缩文件里。走得慢的人,时间陪着他,慢慢前行。他们慢腾腾地起床、浇花、打坐、看落日,从来不理会时间。时间也不催他们,随着他们的性子,在一边等他们。这些人往往就是大师,所谓大师,就是那些耗尽一生、成功一次的人,就像那些一年花开一次的万物。
  要迅速生活,时间就走得快;要永久生活,时间就走得慢。匆匆忙忙跟时间赛跑的人,不还是想多赚取一点时间吗?有人花钱买时间:打的、坐飞机;有人舍命换时间:熬夜、加班。他们费尽心机赚取了一点时间,然后用时间换取钱财和荣耀,可是等他们有了钱财,有了荣耀之后,还是要用钱财和荣耀换取时间。这是多么奇怪和浪费时间的事情,况且,跟时间赛跑的人,总是容易出事故,跟交通事故一样,有多少倒在时间赛道上的人啊!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