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激情电子书 > 将中医进行到底 >

第3章

将中医进行到底-第3章

小说: 将中医进行到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短焓壳肜础R短焓堪淹曷觯戳丝粗谝缴囊┓胶螅辉谝┓缴霞恿宋嗤┮兑黄D翘煺檬橇⑶铮竞韧昙恿宋嗤┮兜囊┖螅⒖滩掠ざU饩褪侵幸降幕憔Γ辛苏庖槐剩┑墓πЬ湍芊⒒映隼矗鄙僬庖槐试蛲蛲虿恍小
  西医是一门技术,因为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直接对抗疾病,它采用的是鲧治水的方法。中医是一门艺术,因为中医常常围魏救赵,四两拨千斤,它采用的是大禹治水的方法。缺钙补钙,这是西医的方法。而中医的思维则是补肾,因为“肾主水、主骨”,骨头出了问题,自然应该从肾上解决。西医不能理解,骨质疏松与肾有什么关系?问这种问题就相当于问:“你把魏国围住了,怎么能救赵国呢?你应该直接派兵进攻赵国。”
  有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女病人曾找我看病,她说自己患了一种怪病,时不时会眩晕一两秒钟,平时却一切正常。她去天坛医院做过脑血流检查,一切正常。有的大夫说可能是心脏早搏,于是她又将心脏检查了一遍,仍然什么问题也没有。她去找大夫,大夫有些不耐烦了,对她说:“你看,这些检查都正常,你就是没病嘛,你一定是心理有问题,要不去看一看精神科?”女病人无可奈何,便来找我。我替她把脉,发现她的肝有火,我问她最近是不是口苦,她说:“是呀!就是口苦。”我说没什么大问题,只是有些肝风,买一些天麻泡水喝,一两个星期就好了。女病人喝了一星期的天麻水,头晕的症状果然消失了。
  大家一定会奇怪,头晕与肝有什么关系呢?头晕,西医就去检查头部的供血情况,最多再检查一下心脏,这一切检查都没问题,仍然头晕,西医便没有办法了。然而,中医则会另辟蹊径,《内经》上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头短暂的晕眩就是因为肝上有问题,肝与胆相连,肝热转移到胆,胆热上升,病人就会感觉口苦。天麻具有平息肝风的作用,用天麻泡水喝,肝风熄了,胆清了,头自然就不晕了。这就是中医“围魏救赵”的治病艺术!

()好看的txt电子书
  
三、西医是一门技术,中医是一门艺术(3)
一天,来了一位哮喘病患者,她患哮喘已经五年了,一直吃西药,我把了脉,详细询问了她的情况。她告诉我,每次西医治疗后都会有所好转,可是不久哮喘又会复发。我问她:“是不是哮喘病好转的时候,皮肤会有反应?”她十分惊讶地说:“胡教授,您怎么知道的呢?您不提醒,我还真忘了,每次病情好转的时候,我都会全身发痒,甚至出现小红点。这时我就会吃一些治疗皮肤的药物。”我问她:“是不是皮肤病好了,哮喘病就又发作了!”她回忆了一会儿:“对呀,每次都是这样。”于是,我给她讲中医的道理。《内经》上说“肺主皮毛”,皮肤是人体的第二个肺,皮肤有了疾病一定要从肺上去寻找答案;反过来呢,肺上的疾病也可以从皮肤上寻找解决方案。这也是为什么患有皮肤炎症的儿童成年后更容易患上哮喘的原因。吃西药使哮喘病有了明显的好转,就证明肺功能正在恢复,而这时皮肤上出现的轻微症状恰恰是肺功能恢复的征兆。这位病人不懂这个道理,用一些西药来治疗皮肤病,这就阻止了肺功能的恢复。因而,她的哮喘病总是反反复复。病人听后,佩服得五体投地,连声称谢。她遵循了我的建议,不去刻意治疗皮肤发痒,没过多久,哮喘病就得到了控制。
  前面提到的那位洋中医拜访我时,给我讲了一件亲身经历的事,再次证明了中医是一门艺术。这位洋中医是美国整骨医学博士。一次,他去一个中医诊所拜访。正巧碰上了一位七十岁左右的老先生,他的右手无法紧握成拳,这个毛病已经困扰了他十年之久,他曾求助过无数医生和医疗中心,但没有任何帮助,今天他来这个中医诊所想碰碰运气。诊所里的威克斯教授只用了一根针扎在他的左脚上,老人没有任何疼痛的反应。十几秒钟后,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这位老人十年没握成拳的右手真的握成了拳头。洋中医被这件事震撼了,从此便放弃了以前的专业,一门心思地钻研中医。现在,他的中医造诣已相当深厚,令人敬佩。
   txt小说上传分享
四、西医是一门科学,中医是一门哲学(1)
一些人说中医有点不科学,他们说的有些许道理,中医是一门哲学,一门关于人的深奥哲学。科学是什么?科学研究的是形而下的东西,是物质世界,神舟六号、绕月工程都是科学。哲学是什么?哲学研究的是形而上的东西,是精神世界。人是什么?人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人体科学只能说研究了人的一半,而另一半则属于精神世界的范畴。《内经》说“上工守神,下工守形”,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西医研究的是解剖学意义上的人体,西医手术可以摘除人的肾,医生将肾用一个托盘装来给你看:“看好了呀!这就是你的肾。”然后,“啪”的一声扔进了垃圾桶。在这里,肾是一个物质,是一个可以随便对待的东西,这就是“守形”。但中医不是这样来对待肾的。《内经》说“肾是先天之本”,肾是全身阴阳之气的根本,五脏六腑的阴阳之气都离不开肾阴肾阳的给养,因此,肾阴又叫“元阴”,肾阳又叫“元阳”。中医的肾是一个形而上的肾,它不“守形”,而“守神”。你把中医的肾给扔了,也就是把人的精神扔了,人的精神都不存在了,人也就死了。
  中医是一门哲学,是哲学就应该有哲学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阴阳。阴阳是中医最最核心的东西,离开了它,中医便不存在了。《内经》中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阴阳是天地之道,是万事万物的纲纪,是一切变化的根本,可以说,离开了阴阳不仅没有了中医,恐怕连世界也都没有了。
  大家都说“西医治标,中医治本”。为什么中医能治本呢?就是因为中医抓住了阴阳,抓住了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也许,主张取缔中医的人会指责我,你说得那么玄,你把阴阳拿出来让我们看一看,看看它究竟是怎样一个东西,由什么组成的。对不起,我的确无法把阴阳这个东西放在显微镜下,让你去做实验和分析。然而,阴阳又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天与地、男与女、四季的变化……这一切都是阴阳的具体表现。
  中医一再强调健康长寿的秘诀为“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所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长之门。”阴阳协调,身体才会健康,人应该随着四季的阴阳变化来调整身体内的阴阳;如果违背了这一规律,身体的阴阳就会失调,就会患上疾病。一句话,健康来自于阴阳的和谐。
  中医是一门哲学,是一门关于生命的哲学。阴阳是这个哲学的基础,金、木、水、火、土(五行)是阴阳变化的具体形态。阳气处于“生”的状态就是木,处于“长”的状态就是火,处于“收”的状态就是金,处于“藏”的状态就是水,而生、长、收、藏这个变化过程就是土。“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阴阳的变化,金、木、水、火、土的相生相克,构成了我们的大千世界。
  中医认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是五行的相生;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这是五行的相克。人在天地间,禀阴阳之气而生,遵循五行而相生相克。因此,五行全则人全,五行不全则人不全。
  清代大文学家袁枚在《徐灵胎先生传》里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清代有一个妇女生了一个男孩,但男孩生下来后全身无皮,家人求救于名医徐灵胎,徐灵胎教其家人用糯米粉涂抹婴儿的身体,再用丝绸包好,将婴儿埋在土中,留出头来,以便喂奶,这样两天两夜,婴儿全身就长出皮来。人们十分惊讶,请教徐灵胎,这是为何?徐灵胎说,婴儿无皮是因为他缺少五行中的土。家人恍然大悟,原来这家人是靠舟船生活的,母亲在船上怀孕,很少上岸,因此缺乏地气。徐灵胎说:“我之所以这样治疗,就是要让婴儿多沾些地气,地属土,有了土,五行全了,人行就全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四、西医是一门科学,中医是一门哲学(2)
中医认为人的五脏与五行对应,也遵循相生相克之理。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心脏有了问题可以通过肝脏来解决,因为肝藏血,肝正常,血液就充足干净,就可以促进心脏系统的健康。《内经·素问》中说:“人卧则血归于肝。”其实早在几千年前,中医就明明白白地揭示出肝脏与血液之间的关系了。同样,脾胃有了疾病可以通过心脏来治,肺病可以通过脾来治,肾病可以通过肺来治,肝病可以通过肾来治。同理,如果肝、心、脾、肺、肾中任何一个系统出现问题,超出了正常相生相克的制约,都会影响到其他系统的健康。
  清代名医陆以湉在《冷庐医话》里记载了一个病例。有一位医生精通小儿医术,尤其擅长治疗牛痘。一次,一个一岁的儿童出痘,只出了三颗,分别在额头上、耳朵后和嘴唇旁,这位医生说:“从孩子出痘的部位来看,他心、肾、脾三经逆传,土克水,水克火。这种情况应该攻,不应该补,攻则可以把毒攻散,补则会让心、肾、脾自相残杀,十分危险。”按照这个医生的方法,治疗到第十四天时,小孩的牛痘明显变得圆润了,马上就要成功了。然而,一位庸医见这个小孩太可怜了,就给小孩喂了参汤。这位医生见状,大惊失色:“完了,这个孩子活不过二十一天!”半个月后,小孩果然病发身亡了。所以,学习中医一定要明白五脏六腑相生相克的道理。
  
五、中医是一门人生哲学(1)
我说过学好中医需要悟性,因为中医是一门艺术;学好中医需要智慧,因为中医是一门哲学;学好中医同样也需要阅历,因为中医是一门人生哲学。
  孔子说五十岁之前不要读《周易》,因为没有人生阅历,没经历过苦难,你是读不懂《易经》的,读了也是白读。孔子周游列国,四处碰壁,尝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后,开始潜心研究《周易》,终于大功告成。其实,学习中医也是这样,没有人生经验是学不好中医的。因为中医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门人生哲学,没有人生阅历肯定悟不透中医。为什么大家看病总愿意找老中医呢?这不仅是因为老中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还在于他有丰富的人生阅历,这些阅历能帮助他领悟中医的玄机。
  在这方面我是深有体会的。《内经·素问》开篇有一段话:“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之。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这就是说人应该避开暑、热、燥、湿、寒等外界的致病因素,做到清心寡欲,这样真气才能够正常运行,人才能够健康长寿。以前我读这段话时,只能从字面上理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