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康熙养儿记 >

第83章

康熙养儿记-第83章

小说: 康熙养儿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康熙手一顿,突然想起那么多年前的南巡之行。

“是曹家带头支持钱庄的?”康熙问道。

胤礽点了点头,“是啊;我这边还在筹划着,曹家便让人带了十万两过来存。我觉得这曹家还不错;竟是念着皇阿玛;这有她家带头;这钱庄的存款变多了起来;如今已经有七十多万两了。”

“百姓们呢?”康熙问道。

“不多,只有闵愉的新认识的三个伙伴一人存了一百两,算是看见闵愉的面子上。”胤礽说道。

“你怎么看?”康熙笑着问道,如今他很愿意把位置让给胤礽,但是前提是,胤礽一定要有足够宽阔的眼光。

“我觉得这小额的才是最重要的。这些大额的存的多,但是支取的时候也是一起支取,如若这样;这些钱存进来便没有任何的实质意义。如若是百姓们的存款;那么则不一样;他们省吃俭用可能就是为了存钱给子女读书结婚;那么他们虽然存进来的少;但是时间一定很长。这样,就可以把这些钱周转起来,比如皇阿玛说的用来海外贸易,我们从中见赚取利润,而也可以个这些百姓一点利息。毕竟他们存在我们这里要比自己藏着安全,划算。”胤礽道。

“不错,长大了,就按你的想法去做。”康熙笑道,“扬州这边靠海,想要出海更要方便一些。出海的船可是打造好了?”

“一切都准备就绪,只等着皇阿玛检查了。”胤礽笑道,“对了,皇阿玛,我看咱们家这不久之后便要办喜事了。”

康熙没想到胤礽这话风转的如此快,不过看着胤礽瞅向闵愉的眼神,康熙便知道自己刚刚猜对了,这小妮子真的是春心萌动了。

“说说吧,是哪家的?”康熙笑道,“闵愉该不会是看上什么江湖人士吧?”

“皇阿玛胡说些什么。”闵愉嘟着嘴不干,“才不是什么江湖人士。”

“皇阿玛,这次可是你猜错了,大姐看上的可是书生啊。叫什么来着,赵承运,好像是这名。家里是诗书礼仪之家,乡试还榜上有名,只等着来年二月份去京城参加会试呢。”胤礽这果然在男女之情上是个憨的,这么久了,都没有闹清楚对象。

“二弟你别乱说,可不是那个赵承运。”闵愉一下子就恼了,她没想到胤礽竟然把他们两个凑成了一团。

“难道你看上那个油嘴滑舌的田新知?那可不行,这人我不同意。”胤礽啊,你怎么就抓不到重点啊。真是急死这看热闹的康熙和赫舍里氏。

“皇阿玛,你看二弟。”闵愉很是不满地喊道。

“声音小点,隔墙有耳的。皇阿玛和皇额娘可是微服出宫。我们的身份可不能在这给暴露了。”胤礽捂着闵愉的嘴说道,“都是自家人,你害什么羞嘛,大姐。”

闵愉扒开胤礽的手,不满地说道,“你少在这里乱点鸳鸯谱了。”

“都不是?”胤礽疑惑道,“难道是林海?那个闷葫芦?”

林海没想到胤礽对他竟然的印象是闷葫芦,没办法,胤礽见过林海只有零星几次,每次都是田新知和赵承运叽叽咕咕的说得多一些,所以他下意识地就没想到是林海。

“胤礽。”赫舍里氏哭笑不得,什么时候这姐姐的婚事弟弟也能打趣了,真是没大没小。

“皇额娘,你看看二弟。”闵愉被臊得脸红,很是不满地对赫舍里撒娇,“他怎么能说人家是闷葫芦。”

“呵呵,还没怎么着,就这么向着了,真是女大不中留啊。”康熙摸摸闵愉的头笑道,“那过几日便把三个人都请过来,皇阿玛帮你看看如何?”

闵愉点了点头,“皇阿玛,你不问问他的家世吗?”

“有什么好问的,问来问去都不如我皇家,有什么意思。只要闵愉自己喜欢,那人也是个好的就行。”康熙笑着说道。

“还是皇阿玛最疼我。”闵愉笑着说道,她就知道皇阿玛可不会管什么满人汉人,也不会管什么家世。她不会像雅图公主,阿图公主那样,被她们的皇阿玛用来和亲。

胤礽的动作很快,三天后林海等三人就收到了胤礽的邀请函。这姑苏和扬州很近,骑马也就两个时辰,所以三天后三人准时赴会。

“三位里面请,家父家母等候多时了。”胤礽笑着在前面领路。如今这三人其中有一个怕就是自己的准姐夫了,胤礽也不会摆什么阿哥的架子。

“是给你设的,我们都是陪衬。”赵承运小声道,“如海,你好自为之啊,今个好好表现,要是能入了她父母亲的眼,你这说不定后半生就能平步青云了。”

想想这皇上都能把建皇家钱庄的事情交给闵愉的二弟来办,这一家子可绝对是皇家的亲信了。

“混说些什么,我是要凭着自己的努力走上朝堂的。”林如海白了一眼赵承运。

“得,当我没说。”赵承运小声嘀咕,“哎,这臭小子的运气怎么这般好啊。”

“父亲,母亲,客人到了。”此次康熙和赫舍里氏将这见面设在水榭之中,四面环水,不但风景好,也不容易藏人偷听。

“见过夫人,老爷。”三位不知道如何称呼,便只是简单的打了招呼。

“快坐吧,钱庄的事情还要多谢你们支持。”康熙笑着说道。

“举手之劳。”三人异口同声道,而康熙则早已经把目光锁住林如海道,“你们来年都要去京城参加会试?”

“是。”林如海知道,这康熙肯定是主要想问自己的情况,便点头答是。

“可是有把握?”康熙笑道。

“当然。十年寒窗只为金榜题名。”林如海对于自己的学问那可是高度的自信。

“只为金榜题名?”康熙反问道。

林如海没想到康熙这么咬字眼,便又回道,“在下十年寒窗苦读,一是为了金榜题名,二是为了自己苦读的付出能够有所回报,三来,人生在世便要有一番作为,男子汉大丈夫,定要顶天立地,为这黎民百姓大国小家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

赫舍里氏心里暗叹,这闵愉眼光不错,这林海目光坚定,毫不闪躲,是个内心坚定有责任心的男子。一想起闵愉就要长大出嫁,她便有些戚戚然,自己的闵柔如今也有十岁了,再过几年,也要谈婚论嫁了。就是不知打到时候能够找一个什么样的好人家。

赫舍里氏一晃神的功夫,康熙等人竟然开始抨击起这科举制度来,让回过神来的赫舍里氏哭笑不得。别人抨击也就罢了,怎么皇上也跟着凑热闹。心里叹了一口气,嘴上却说道,“爷,你们聊着,我去准备午膳、”

赫舍里氏一向都是不该参与的绝不参与,她怕自己知道的太多,想要的也越多,她怕走到最后,自己失了很多得之不易的东西。

康熙微微一笑,朝着赫舍里氏点了点头,“去吧,让丫鬟跟着你去。”

“我们继续。”康熙笑道,“既然你们如此觉得科举弊端颇多,但是为何还是如此执着科举?”

“您有所不知,如若不靠着科举致仕,那么我们便也只有一条路,那就是靠着祖荫捐官。可是这种靠着祖荫的所为,却不是我等愿意做的。”田新知笑着说道,“不瞒您说,最不喜欢科举的可是我们中的解元林海呢。”

听到田新知提起自己,林海这才对康熙笑了笑。

“你既是解元,那应该深谙科举的命题,那又为何说不喜呢?据我所知,一个人不喜欢什么东西的时候,可是不会钻研的如此精深的。”康熙笑着说道,对于所为的八股,他也真是早就有想取而代之的意思。只是这天下读书人十年寒窗,若是贸然取消,康熙知道,定然要面对很多困难和发对。

“科举考试本在明朝之前,并不是单纯的考四书五经。”林海侃侃而谈,“自明建国,明□□便开始开恩科,选拔人才,这当然是好事,毕竟朝代更换,最需要的便是人才。”

“你继续说。”康熙笑着说道,这林海看起来也不过二十出头,却能敢于质疑有三百多年历史的科举八股考试,可谓是让康熙惊讶至极。

“科举考试的第一考乡试,考的是经史,也就是四书五经。”林海笑着说道,“试问,四书五经就只有那么多,十年苦读,就是一头猪,也该有点眉目的。当然这不是最让我无法忍受之事,最难以忍受的就是所谓的格式。八股,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每一个环节都有他们的格式。试问,四书五经也就那么多,考了那么多年,又不能有重复命题,那这试题的质量便可带商榷了。我研究过之前的乡试命题,发现有的年份的命题很是滑稽,掐头去尾,留中间几个字便可成为一个命题,真是可笑。有的命题连命题人都闹不清楚究竟靠考什么,而考生又如何知道?所谓是糊涂考糊涂,这样的考试又能考出什么样的人才。”

“好,接着说。”康熙很难见到一个如此有胆识的年轻人,心里叹道,这丫头眼光也还不错,这还真是个人才。

“其实最让我难以忍受的便是,这明朝奉行朱熹的理论,认为这八股不能有自己的思想,必须要仿照古人立言。”林海叹道,“仿古人立言?那全是古人的思想,那考生的呢?从这字里行间能看出一个人的人品,思想,都全部仿照古人立言,那我们的思想呢?”

“好样的。你看出了最本质的东西,思想,便是价值观,科举本应该从文采中看出一个人的价值观。”康熙笑道,“古人的东西也是有益有弊,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说的正是您这个理。”林海看到难得有人和自己一般,兴奋地站起来大笑道,“没想到我能得一知己,足矣足矣。”

田新知看着两人相谈甚欢,很想问,你要什么知己,今个你可是来见未来老丈人的。

☆、第98章 风尘仆仆拜帝王

跟未来老丈人谈知己,田新知不知为何就觉得异常诡异;直到看见赫舍里氏带着闵愉过来;田新知才为自己的玩伴松了一口气。

“爷,您和三位客人用点茶水点心。”赫舍里氏笑着让身后的丫鬟把东西布置好。

“你也休息吧。过些日子我好好陪你走走。整日呆在京城处理那些俗事,也真是辛苦你了。”康熙对林海很满意,所以他也愿意让林海看看他们长辈是如何相处的;他希望有朝一日;自己的闵愉嫁了,也能得到丈夫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爱护。

“那我就等着爷了。”赫舍里氏笑着说道;“午饭已经备好,只等爷传饭了。”

康熙笑着正准备说什么,便看见守门的侍卫走过来禀报道。

“三爷,金陵曹家的曹夫人带着曹赦曹政曹敏前来拜会。”侍卫道。

“消息还挺灵通。”康熙念着他们第一个支持了胤礽办理皇家钱庄,所以对她们还是有着一些好感的。当然,前提是他们不做一些脑抽的事情。

“去带到书房。”康熙笑着对其他的人说道,“你们且自己玩着;切勿拘束。闵愉;老二;你们陪着客人;夫人陪我见见客。”

康熙走后,林海还有些意犹未尽,笑着对胤礽说道,“不知你可参加过科举?”

“没有。”胤礽笑着摇摇头,“我年纪还小,再说了,我们家不兴走科举之路。”

林海用一副我懂的眼神点了点头,想着爱新觉罗家当然不需要走科举考试的路致仕,只是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这面前知人和自己喜欢的人却是正儿八百的阿哥格格。

曹嬷嬷如今俨然是曹家的老太君,丈夫早在几年前便过世,如今这一大家子都是以她为首,老大如今管着织造,老二如今也捐了一个五品官做着。这边从别处得到了来扬州的是皇后的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