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凤鸣宫阙 >

第327章

凤鸣宫阙-第327章

小说: 凤鸣宫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着这两日李邺休息得不好,陶君兰便是挑了一块檀香味的胰子。这味道能安神助眠。香味虽然只能持续一夜,不过却也是十分有用。

仔细用胰子搓出泡沫洗了两遍,最后陶君兰又替他按了一回头,这才用干帕子仔细将水分擦干了,又用玉簪替他暂且盘上。

这事儿以前在德安宫做惯了,如今再做起来,却也没有半点生疏,依旧是轻车驾熟行云流水一般。

末了李邺却是忍不住笑道:“你洗头却是洗得最舒服的。”那时候在德安宫,他就这样觉得,有时候也趁着陶君兰专心洗头发的时候偷偷看她,却又不叫她发现。

陶君兰抿唇一笑:“那我就替你洗一辈子。”她是很乐意替他做这些寻常夫妻会互相做的事儿,这样的时候,她便是无端端的生出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来,只觉得仿佛时光都停住了,一切烦心事儿也都烟消云散了。

她和他,就这么安安静静的互相护持依赖着走完一辈子。生儿育女,养家糊口。

翌日,陶君兰让人在家里抄了一些往生经焚了。她虽然知道那些人里头的确有该死的人,可大多数却也都是祖辈都是农人,如今逼不得已才只能跟着那些人一起走出来的。

城门口听说闹腾了足足有半日,等到事情完了的时候,鲜血几乎染红了城门口的地。至于运尸体都足足拉了小半日。

更壮观的是第三日开城门的时候,据说许多商人几乎是蜂拥而出;。那些小贩也是如此——困了这么几日,如今城里什么都缺。尤其是蔬菜瓜果之类的。

陶君兰也是让人连夜去庄子上运了不少东西过来。然后也将自己的主意各处通知了一回,叫庄子上都做好准备。如此一来才可随时都送人过去安置。

又忽忽过了七八日,立太子的圣旨终于是颁了下来。只是册封大典的确是如同李邺预料的那般没了下文。

一日不册封,康王这个太子也着实算不得是名正言顺。不过这个时候想计较也计较不起来——眼下灾情这般严重,若还举行册封大典,那百姓又该如何想。就是为了自己名声,康王也不敢提这事儿。

不过,既然圣旨下了,那么康王便是太子了。作为太子,当然没有再继续住在王府的道理,钦天监算了吉日,好让太子正式搬入宫中。

陶君兰倒是想起了袁琼华——若真是要随着太子一起搬进宫里,那她可就彻底帮不上袁琼华什么了。进了宫,袁琼华只怕比起现在还不如呢。

宫里死个女人,着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就是后宫里那些低位的妃子,也不是没有死得凄惨的。宫里不得势的那些主子,比起有头脸的奴才还不如。

不过,陶君兰估摸着袁琼华也就是这几日会有消息过来。毕竟,再不来可就没那个机会来了。

果不其然,这日苏云又来求见了。这次却是带了一张锦帕过来,锦帕绣的是桃花,帕子一角还绣了两个秀气的字:“宜琇”。想来是个女子的闺名。

这也不是什么奇特的东西,这样的帕子,陶君兰以前做姑娘的时候也喜欢。绣了自己喜欢的花,再绣上自己的名字。

真正让陶君兰留意的是那帕子的料子,这种料子是贡品,外头从不许买卖。所以,除开宫里一些主子之外,外头有的也都是宫里赏赐出来的。

知道这种料子,却也不是因为她得过这样的赏赐,而是当年在浣衣局的时候见过。

这种绣法,陶君兰也觉得有些眼熟。只是一时之间却是想不起在哪里见过。只知是足够特别。

这样一方帕子,袁琼华这么费事儿的交给她,是个什么意思?陶君兰有点儿摸不清头脑,猜测了半点也没猜出个名堂来。

翻来覆去的将帕子看了一遍,陶君兰看向苏云。

果然袁琼华还有后话,当下低声道:“侧妃说,这是在太子身上发现的。太子贴身收藏着。她知道那帕子的主人是谁,却不是府里任何一个人的。而且,那帕子的主人,还是个有夫之妇。”

陶君兰顿时一惊,忍不住瞪大了眼睛:“这话的确是袁侧妃说的?”

苏云点头,又道:“我们侧妃说了,您若是帮她重新获得地位,她就告诉你那女子是谁。这个帕子,你也可做为证物留下。”

苏云这般一说,陶君兰倒是有点儿不大明白袁琼华的意思了——重新获得地位?也就是说,袁琼华还是想继续当这个侧妃的。不,如今是太子侧妃,却是身份又更上一层楼了;这样的事儿,有岂是说一嘴的事儿?其中的不容易,袁琼华应该清楚才对。

可见,袁琼华是觉得这个帕子主人的名字是能够值得上这个价的。

陶君兰沉吟片刻,又问苏云:“还有没有别的话?”

苏云想了想,道:“倒是还有一句,不过却是嘱咐我在您答应了之后才说的。”

“什么话,你说来我且听听。”陶君兰顿时好奇,当即问道。

苏云却是只迟疑着不肯说。

陶君兰也不着急,耐心的等着。这事儿她还真不能轻易松口。毕竟现在袁琼华的要求,可是比之前更难了一些。而且,她也不确定袁琼华说的那事儿的确是有那样大的价值。

其实说白了,知道太子可能和有夫之妇有些苟且,纵然袁琼华不告诉她那人是谁。她也未必就查不出来。贡品就那么多,想法子查查都在谁手里,谁叫宜琇,不也就水落石出了?

只是那般到底是太不厚道了。再想想袁琼华的处境,这也是袁琼华最后一根救命的稻草了。她虽不是什么好人,却也不至于要这般落井下石。所以,既然袁琼华提供了这么一个消息给她,作为回报,她怎么也该帮袁琼华一把的。

苏云大约是看出了陶君兰的心思,顿时稳不住的急了起来。犹豫片刻后到底还是道:“那我若是说了,您可一定要答应这事儿才好。”

陶君兰却也不将话说死了,只道:“我尽力而为。”

苏云这才低声道:“我们侧妃说,她和您是一路人,她可以帮您达到端王府想要达到的目标。她可以成为一颗棋子。”

这话一出,陶君兰就明白了袁琼华的意思——袁琼华这是想要报仇。

袁琼华想要太子给她的孩子陪葬。毕竟,袁琼华有今日的下场,太子和太子妃都脱不开关系。袁琼华憎恨怨恨也是理所当然的。毕竟,袁琼华她失去的却是一切。

为了报仇,袁琼华愿意揭发太子,愿意做她手里的棋子。

陶君兰仔细思量了一下这个主意,觉得十分不错,也并不亏本,当下也没再犹豫太久,点头应下了:“好,我愿意帮她一把。不过她也得拿出诚意来,告诉我这手帕的主人是谁。”

苏云顿时松了一口大气,几乎破涕为笑。

陶君兰让红螺给了苏云打赏,又包了一包补药,这才让苏云回去了。

待到红螺回来,陶君兰还在想该如何帮袁琼华这一把。

红螺见了,心头倒是有些担忧,想了想到底逾越了一回,提醒陶君兰道:“侧妃忘了那个时候袁氏是如何盼着您不好的?这个时候她来求您,也不知安的是什么心。她好歹是侧妃,也有娘家,为什么不去求自己的娘家?倒是来求教您了?”

红螺这话的确也很在理。;

第一卷 第419章 送佛到西

面对红螺的提醒,陶君兰摇摇头解释道:“袁家姑娘可不少,袁琼华作为嫡女可也不是最受宠的。你知道为何袁琼华明明是官宦小姐,却被送进宫去做了个宫女?不过是因为袁家想要借着裙带往上爬罢了。袁琼华是袁家姑娘里头容貌上乘的。袁家送她进宫,怕是存了想出个妃子的心思。”

“那又如何?”红螺却是不解。

“袁家根本就不看重袁琼华。康王如今成了太子,袁家更不可能为了一个袁琼华去得罪太子。”陶君兰嘲讽一笑:“你真当她没去寻过袁家?若不是袁家不肯理会她,你以为她会来找我?袁家那头,说不得已是准备了另一个姑娘准备给太子了。”

“可那毕竟是太子侧妃,难道再送一个过去,也能做侧妃不成?”红螺嗤笑一声,露出些许鄙夷来:“他们也太不疼惜自家的姑娘了。”

“袁琼华是侧妃不假。可以后怕是不能生养,又失了宠爱。你说,袁家还会在意吗?不能给袁家带来利益的姑娘,袁家一向都是不看重的。”陶君兰淡淡一笑:“他们需要的是能留住太子的宠爱,能给袁家带去利益的姑娘。”

况且,袁琼华既存了报仇的心思,那袁家人更不敢和她同谋了:太子没了,袁家靠谁去?好不容易才搭上了太子这条船,袁家人会放弃?

这一点,想来袁琼华应该是比谁都了解的。所以,她才会冒险寻了自己。

“况且,在太子身边的人是她,又不是咱们。她做什么事儿,与咱们何想干?”陶君兰冲着红螺挤了挤眼睛,促狭的问出了一句这。

红螺一下子就明白了陶君兰意思,自然也是转过弯来,当下也就不再觉得不妥了。只是,“那侧妃您又打算怎么帮那袁氏呢?”

陶君兰就是手再长,也断没有那个道理跑去太子的府上说三道四。而且,这事儿陶君兰也不好太明着出面了。否则的话,只会叫人诟病。

就算这事儿再怎么划算,可若是要伤了陶君兰的名声,红螺却还是不乐意的。名声何其重要?

陶君兰附在红螺耳边将自己的计划说了。

红螺眨了眨眼睛,也是笑了:“想这个法子不错。”

“这事儿交给你了,你不拘交给哪个,总之将此事办妥就是了。一定要快。”陶君兰笑着吩咐,自己却是打算当甩手掌柜。

红螺一口便是将此事应承了下来。

没过两日,李邺回来说了一件事儿:“袁家弹劾了太子妃;。”

这事儿到底是在陶君兰的意料之中,当下扑哧一笑:“可是弹劾太子妃苛刻妾侍,嫉妒不能容人?”

“不止。更弹劾太子妃草菅人命,冤枉好人。”李邺笑道,看了一眼陶君兰又多了一丝恍然:“这事儿你早就知道了?还是根本就是你的手笔?”

陶君兰便是笑着将袁琼华的事儿说了,自然,和袁琼华之间的交易也是说了。末了笑道:“我让红螺寻了可靠的人,和袁家的大总管套了套交情,然后再给那人出了个主意。那袁家大总管就拿了这个主意去主子跟前献宝去了。所以才有了这事儿。”

李邺挑眉,看了陶君兰半晌才道:“那袁琼华我记得是不是和你有过节?又何必帮她?”

李邺的意思很简单,既是让她不痛快的人,又何必出手帮忙?任其自生自灭也就是了。

“她既给了我消息,我自也该守信。”陶君兰摇摇头,又道:“她失去孩子已是可怜了,况且到底她也没害我性命,我也犯不着要见死不救。再说了,她活着反而也并不幸福,也不过是受罪罢了。”

“她给的那个消息,虽说有些意思,可也不值当你替她操心。太子毕竟是皇子,真和哪个有夫之妇勾在一处了,只要不是强逼的,也不过是斥责几句的事儿。本朝风气到底不如以前严苛,这样的事儿,也算不得什么大事。”李邺言道,有些不愿意她操心太多——这些日子陶君兰眼瞧着又清减了几分,好不容易养出来的肉又没了,他想法子让陶君兰安心休养都来不及,哪里还愿意她操心?

“瞧着她那个意思,怕也不是什么简单的有夫之妇。”陶君兰摇摇头道出自己的见解,想了想又问:“你可还记得当初我们第一回碰面时候的情形?”

李邺自是记得的。若不是那一回,只怕他也不会注意到一个小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8

你可能喜欢的